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1874,新中華帝國的崛起 > 第314章 波蘭的戰後建設(一)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1874,新中華帝國的崛起 第314章 波蘭的戰後建設(一)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華沙的初春還帶著寒意,維斯瓦河畔的重建工地卻已是一片忙碌——工人們正用金剛集團(聯合帝國壟斷全球鋼鐵市場)運來的特種鋼修複被戰火炸毀的鐵路橋,遠處華鼎公司(聯合帝國南方黨控製,壟斷全球紡織市場)的紡織裝置運輸車緩緩駛入工業區,車身上“戰後重建專供”的標語在陽光下格外醒目。波蘭總理瓦迪斯瓦夫·格拉布斯基站在工地旁,手裡攥著財政部長揚·克雷布斯遞來的報表,“工業產值僅恢複戰前60”“農業歉收缺口200萬噸小麥”的紅色數字像一塊巨石壓在心頭。

“總理先生,黃金集團(聯合帝國四黨合資機構)的代表張遠(聯合帝國駐波蘭大使,北方黨人)已經到了總理府,說願意提供5000萬華夏元的低息貸款,但條件是波蘭要允許龍武集團(聯合帝國北方黨關聯,壟斷亞洲大洋洲能源市場)參與波羅的海沿岸的石油勘探,還要把華沙到格但斯克的鐵路修複工程交給永恒集團(聯合帝國壟斷全球交通市場)。”揚·克雷布斯的聲音帶著焦慮,“另外,法國駐波蘭大使保羅·康邦也發來照會,說法國可以提供100門火炮作為軍事援助,但波蘭必須優先采購法國的紡織機械,不能全用華鼎公司的裝置。”

瓦迪斯瓦夫望著遠處的重建工地,眉頭緊鎖:“聯合帝國和法國都想通過援助控製波蘭的經濟和軍事,我們不能輕易妥協。龍武集團的石油勘探權要是給了他們,波羅的海的能源利益就會被北方黨獨占;可要是拒絕黃金集團的貸款,我們連鐵路修複的資金都沒有——蘇波戰爭結束一年了,民眾還在忍饑挨餓,再拖下去會出亂子。”

他頓了頓,對揚·克雷布斯說:“先去見張遠,聽聽他的具體條件。華鼎公司的紡織裝置質量確實比法國的好,價格還低15,我們可以承諾采購一部分法國機械,但主導權必須在我們手裡;至於龍武集團的石油勘探,隻能給他們30的份額,而且波蘭要派官員參與監管,不能讓他們獨占利益。”

總理府的會客廳裡,張遠正與華鼎公司駐波蘭代表李默(南方黨人)低聲交談。看到瓦迪斯瓦夫進來,張遠立刻起身,臉上堆著禮貌的笑容:“總理先生,黃金集團的貸款方案我們已經準備好了,5000萬華夏元,年利率僅4,還款期限10年,這在當前的國際局勢下,已經是最優惠的條件了。”他遞過一份協議,“龍武集團的石油勘探和永恒集團的鐵路工程,隻是合作的一部分,聯合帝國還會說服金龍集團(聯合帝國壟斷全球食品市場)給波蘭提供100萬噸小麥,緩解糧食危機。”

瓦迪斯瓦夫接過協議,目光快速掃過條款,手指在“石油勘探權獨占50年”的字樣上停頓:“張大使,50年的勘探權太長了,波蘭隻能接受20年,而且份額不能超過30。另外,永恒集團的鐵路工程可以交給他們,但波蘭要占51的股份,主導工程進度——我們需要的是合作,不是被控製。”

李默立刻接過話頭,語氣帶著緩和:“總理先生,華鼎公司可以再降低5的裝置價格,還能派技術人員來波蘭培訓工人,幫助你們建立紡織廠。隻要波蘭承諾未來五年內,華鼎的棉布在波蘭市場的份額不低於40,南方黨可以說服張大使在石油勘探權上讓步。”

張遠皺了皺眉,他知道李默是在為南方黨爭奪波蘭的紡織市場,可黃金集團的貸款要是談不成,北方黨在波斯灣的石油利益也會受影響——李光首相(聯合帝國首相,北方黨人)臨行前特意交代,必須拿下波蘭的石油勘探權,作為牽製蘇聯的籌碼。“石油勘探權可以降到30,期限20年,但波蘭要保證龍武集團的石油運輸不受限製,波羅的海的港口要為龍武的油輪提供優先靠泊權。”

就在雙方即將達成共識時,秘書匆匆走進來,遞過一份緊急情報:“總理先生,英國駐波蘭專員阿奇博爾德·默裡(真實曆史人物設定,英國外交官員)求見,說巴西橡膠公司(英國資本,東方橡膠公司死對頭)願意給波蘭提供橡膠援助,條件是波蘭的輪胎廠要優先采購巴西的橡膠。”

瓦迪斯瓦夫的臉色瞬間變得複雜——英國的介入讓局勢更加棘手。他對張遠說:“張大使,抱歉,我需要先見一下默裡專員,我們的談判稍後繼續。”

會客廳的側室裡,阿奇博爾德·默裡正拿著一份巴西橡膠公司的合作方案,語氣帶著誘惑:“總理先生,巴西橡膠公司願意給波蘭提供500噸橡膠,免費使用三年,條件隻是波蘭的輪胎廠未來五年內,采購巴西橡膠的比例不低於60。另外,英國還會說服印度帝國給波蘭提供50萬包棉花,幫助你們發展紡織業——聯合帝國想通過貸款控製你們,英國則是真心想幫助波蘭重建。”

瓦迪斯瓦夫心中冷笑,英國的“真心”不過是想搶占波蘭的橡膠和棉花市場,擠壓聯合帝國的利益。他表麵上不動聲色:“默裡專員,巴西橡膠的援助我們很感興趣,但60的采購比例太高了,波蘭的輪胎廠還需要東方橡膠公司(聯合帝國南洋黨控製,壟斷全球橡膠市場)的橡膠,他們的價格比巴西的低8。”

阿奇博爾德臉色微變,他沒想到波蘭會直接提及東方橡膠公司——南洋黨最近通過肖雲海(聯合帝國駐羅馬大使,南洋黨人)與波蘭接觸,試圖用橡膠援助開啟波蘭市場。“40的采購比例,不能再低了。”阿奇博爾德咬牙讓步,“英國可以再給波蘭提供20門迫擊炮,作為補充軍事援助。”

瓦迪斯瓦夫點頭同意:“可以,但英國必須保證印度帝國的棉花價格不高於國際市場價,而且運輸費用由英國承擔。”

送走阿奇博爾德,瓦迪斯瓦夫回到會客廳,對張遠說:“聯合帝國要是能說服東方橡膠公司,給波蘭提供與巴西橡膠同等的價格,我們可以承諾未來五年內,東方橡膠的采購比例不低於40。另外,金龍集團的小麥要在三個月內運到波蘭,不能拖延。”

張遠立刻撥通了南洋黨總部的電話,蘇曼(南洋黨黨首)在電話裡爽快答應:“東方橡膠可以給波蘭提供同等價格,還能延長付款期限,但波蘭要允許我們在華沙建立橡膠倉庫,負責橡膠的儲存和分銷——南洋黨不能讓北方黨和南方黨獨占波蘭市場。”

結束通話電話,張遠對瓦迪斯瓦夫說:“東方橡膠公司同意你的條件,金龍集團的小麥下個月就能啟運。現在我們可以簽署協議了嗎?”

瓦迪斯瓦夫看著協議上修改後的條款,終於鬆了口氣——波蘭通過周旋,既拿到了聯合帝國的貸款、小麥和橡膠,又沒有完全讓出利益,還爭取到了法國和英國的軍事援助,算是暫時穩住了戰後重建的局麵。

協議簽署的訊息傳到帝都聯合帝國首相府,李光正與內閣成員召開會議。金銘遠(財政大臣,北方黨人)拿著協議副本,語氣帶著滿意:“龍武集團拿到了波蘭30的石油勘探權,永恒集團拿下了鐵路工程,黃金集團的貸款也能獲得穩定收益,北方黨的利益得到了保障。”

趙文濤(商業大臣,南方黨人)卻皺起眉:“華鼎公司雖然開啟了波蘭紡織市場,但法國的紡織機械也擠了進來,未來的競爭會很激烈。我已經讓李默在華沙建立銷售中心,爭取把棉布份額提到50,不能讓法國搶占太多利益。”

邱瑞峰(海軍大臣,南洋黨人)補充道:“東方橡膠在波蘭建立倉庫後,我們可以以此為跳板,進入東歐市場,擠壓巴西橡膠公司的份額。南洋艦隊已經派了一艘運輸船,運送橡膠裝置去華沙,確保倉庫能儘快投入使用。”

李光點頭:“波蘭是牽製蘇聯的重要棋子,我們要通過經濟合作牢牢抓住他們,但也不能讓任何一個黨派獨占利益——北方黨控能源,南方黨控紡織,南洋黨控橡膠,這樣才能保持聯合帝國內部的平衡,也能讓波蘭不敢輕易倒向英法。”

巴黎愛麗舍宮,法國總理雷蒙·普恩加萊看著保羅·康邦的彙報,臉色有些難看:“聯合帝國通過貸款和援助,已經控製了波蘭的能源、紡織和橡膠市場,我們的軍事援助隻是杯水車薪。”他對陸軍部長安德烈·馬奇諾說,“給波蘭再提供50門火炮,同時派軍事顧問去華沙,幫助他們訓練軍隊——我們必須讓波蘭知道,法國纔是他們最可靠的盟友,不能被聯合帝國拉攏。”

倫敦唐寧街10號,大衛·勞合·喬治對著阿奇博爾德的報告歎氣:“巴西橡膠公司隻拿到了波蘭40的橡膠份額,遠遠低於預期。”他對奧斯丁·張伯倫說,“讓印度帝國給波蘭的棉花價格再降低5,同時說服澳大利亞聯邦(聯合帝國海外地方機構)的英國商人,減少對波蘭的羊毛出口,給聯合帝國製造壓力——我們不能讓聯合帝國獨占東歐市場。”

1922年的華沙,重建的號角在維斯瓦河畔回蕩,可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塊鋼鐵、每一台紡織裝置、每一噸橡膠,都藏著大國博弈的痕跡。瓦迪斯瓦夫站在總理府的陽台上,望著遠處忙碌的工地,心中清楚——波蘭的戰後重建,不過是聯合帝國、英法等列強爭奪東歐利益的縮影,想要真正實現獨立和繁榮,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在帝都、巴黎、倫敦的辦公室裡,李光、雷蒙·普恩加萊、大衛·勞合·喬治還在為波蘭的利益盤算著,這場圍繞戰後重建的博弈,才剛剛拉開序幕。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