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4,新中華帝國的崛起 第315章 波蘭的戰後建設(二)
莫斯科克裡姆林宮的政治局會議室內,1922年的初春寒氣尚未散儘,壁爐裡的火焰跳動著,卻驅不散空氣中的凝重。弗拉基米爾·列寧坐在主位,手中攤著一份標注“絕密”的情報——上麵詳細記錄了波蘭接受聯合帝國黃金集團5000萬華夏元貸款、金龍集團100萬噸小麥援助,以及英國巴西橡膠公司500噸橡膠合作的細節。他抬頭看向圍坐的政治局委員,語氣帶著憂慮:“波蘭的戰後重建,已經成了列強爭奪東歐的棋盤,聯合帝國、英法都在通過經濟援助滲透勢力,我們不能坐視波蘭倒向資本主義陣營。”
話音剛落,列夫·托洛茨基立刻站起身,手中的軍事報告重重拍在桌上:“列寧同誌,這不是簡單的經濟滲透!聯合帝國金剛集團(壟斷全球鋼鐵市場)給波蘭運去的特種鋼,名義上是修鐵路,實際上完全可以用來製造裝甲車;英國提供的迫擊炮,更是直接增強波蘭陸軍實力——蘇波戰爭結束才一年,波蘭就敢接受列強的軍事援助,明顯是在針對蘇聯!我們必須加強西部邊境的防禦,甚至考慮支援波蘭境內的工人運動,打亂他們的重建計劃。”
約瑟夫·斯大林坐在角落,手指輕輕敲擊桌麵,此時緩緩開口:“托洛茨基同誌的主張太激進了。蘇聯現在的首要任務是恢複國內經濟,伏爾加河沿岸的饑荒還沒緩解,鋼鐵產量僅能滿足國內需求的60,根本沒有實力再發動一場對波戰爭。”他遞過一份財政報表,“聯合帝國韓建國大使(駐莫斯科大使,北方黨人)上週還暗示,要是蘇聯願意降低勒拿河關稅,允許金剛集團的鋼鐵經西伯利亞運往歐洲,北方黨可以說服黃金集團給蘇聯提供2000萬華夏元貸款——我們或許可以通過外交手段,牽製聯合帝國對波蘭的援助。”
“外交手段?”托洛茨基冷笑一聲,“聯合帝國李光首相(北方黨人)的算盤誰不清楚?他們想通過關稅換鋼鐵運輸權,本質是想把蘇聯變成其歐洲市場的原料供應地!波蘭拿到的貸款和援助,最終都會變成針對蘇聯的武器,我們妥協隻會讓列強得寸進尺。”
財政人民委員格裡高利·索科利尼科夫此時插話,語氣帶著務實:“兩位同誌的意見都有道理,但我們必須麵對現實。蘇聯的外彙儲備不足500萬黃金盧布,進口機器裝置的資金都要靠出口糧食和木材,而聯合帝國金龍集團控製著全球40的糧食貿易,要是他們切斷對蘇聯的小麥出口(雖然當前是波蘭獲援,但金龍集團的市場壟斷仍威脅蘇聯),我們的饑荒會更嚴重。”他頓了頓,補充道,“或許我們可以嘗試接觸波蘭,提出用巴庫石油換波蘭的煤炭——波蘭的煤礦產量充足,而我們的石油對他們的工業重建也很重要,通過經濟合作牽製波蘭,總比直接對抗更可行。”
列寧微微點頭,手指在情報上的“東方橡膠公司”字樣上劃過:“索科利尼科夫同誌的思路值得考慮。聯合帝國南洋黨控製的東方橡膠公司,給波蘭提供的橡膠價格比英國巴西橡膠低8,說明南洋黨和北方黨、南方黨之間也有利益分歧——肖雲海大使(聯合帝國駐羅馬大使,南洋黨人)之前通過土耳其凱末爾傳遞過訊息,南洋黨想擴大在中東的橡膠市場,需要蘇聯在裡海的航運支援。我們或許可以利用這種分歧,爭取東方橡膠公司減少對波蘭的橡膠供應,同時換取他們的橡膠技術援助。”
托洛茨基依然不認同,眉頭緊鎖:“利用黨派分歧隻是權宜之計!聯合帝國四黨雖然矛盾深,但在遏製蘇聯這件事上是一致的。去年我們想從金剛集團進口鋼鐵修鐵路,北方黨就以‘蘇聯未履行石油供應協議’為由拒絕,現在他們給波蘭的鋼鐵卻毫無限製——這足以說明,他們的目標就是用波蘭包圍蘇聯。”他指向地圖上的蘇波邊境,“我們必須在明斯克、基輔增派兩個師,同時支援立陶宛、拉脫維亞的親蘇勢力,形成對波蘭的戰略包圍,讓列強知道蘇聯不是任人拿捏的。”
斯大林搖了搖頭,反駁道:“增派軍隊需要增加軍費,這會擠占農業和工業的投資。我們現在連拖拉機都造不出來,靠什麼和裝備了聯合帝國鋼鐵、英國武器的波蘭軍隊對抗?不如把精力放在爭取聯合帝國的貸款上——黃金集團譚傑明董事長(無黨派人士)之前表示,隻要蘇聯同意將遠東的森林開采權交給聯合帝國海外黨(猶太裔大衛·陳·斯坦利控製),就願意提供1億華夏元貸款,這筆資金足以讓我們的鋼鐵廠產能提升30,等經濟實力增強了,再應對波蘭的威脅也不遲。”
“放棄遠東森林開采權?這是賣國!”托洛茨基的聲音陡然提高,“海外黨代表的是猶太資本利益,他們拿到開采權後,隻會把木材低價運往歐洲,掠奪蘇聯的資源——我們寧可放慢經濟恢複,也不能做這種損害國家主權的事!”
會議陷入激烈的爭執,列寧看著眼前的分歧,心中清楚:激進派擔心安全威脅,務實派關注經濟現實,雙方都有合理之處,但必須找到平衡點。他示意眾人安靜,語氣堅定:“第一,立即從烏克蘭調運50萬噸糧食到西部邊境,緩解當地軍民的供應壓力,同時命令紅軍總參謀部製定邊境防禦預案,增派一個機械化旅到明斯克,加強防禦但不主動挑釁;第二,讓外交人民委員格奧爾基·契切林接觸波蘭駐蘇大使,提出‘石油換煤炭’的合作方案,同時暗示波蘭,過度依賴列強援助會失去外交自主權;第三,派特使去安卡拉,通過凱末爾聯係南洋黨蘇曼黨首(南洋黨黨首),表示蘇聯可以開放裡海港口給東方橡膠公司的商船使用,條件是他們減少對波蘭的橡膠供應,同時提供橡膠種植技術。”
他停頓片刻,補充道:“至於聯合帝國的貸款,由斯大林同誌負責與韓建國大使接觸,摸清北方黨的真實底線,但必須明確——任何貸款都不能以犧牲領土主權或關鍵資源開采權為代價。我們既要警惕列強的滲透,也要為國內經濟恢複爭取必要的外部支援,這是當前唯一的可行之路。”
會議結束後,托洛茨基留在會議室,看著列寧整理檔案,語氣帶著不甘:“列寧同誌,我們真的要對聯合帝國妥協嗎?我擔心這種妥協隻會讓他們更肆無忌憚。”
列寧抬頭,眼中帶著疲憊卻堅定的光芒:“托洛茨基同誌,妥協是為了更好地積蓄力量。蘇聯現在就像一個大病初癒的人,需要時間調養,而不是立刻拿起武器戰鬥。聯合帝國內部的北方黨、南方黨、南洋黨矛盾重重,英國和法國也在爭奪波蘭市場,他們的聯盟不會長久——我們隻要抓住這些分歧,就能為蘇聯爭取到發展的時間。”
與此同時,斯大林在外交部會見了韓建國大使。韓建國坐在沙發上,手中的華夏元紙幣輕輕晃動:“斯大林同誌,北方黨對與蘇聯的合作很有誠意。隻要蘇聯同意將勒拿河關稅從15降至8,允許金剛集團的鋼鐵通過東西伯利亞總督轄區(秦樹賢,北方黨人)運往歐洲,黃金集團不僅能提供2000萬華夏元貸款,還能說服龍武集團(壟斷亞洲大洋洲能源市場)增加對蘇聯的石油供應,緩解你們的能源短缺。”
斯大林不動聲色,手指在桌下輕輕敲擊:“韓大使,關稅問題需要雙方進一步協商,但蘇聯絕不會允許任何外國企業利用西伯利亞的運輸線從事軍事物資貿易。另外,我們注意到聯合帝國給波蘭的貸款中,包含了對波軍事援助的條款,這嚴重威脅蘇聯西部邊境安全——如果北方黨不能約束這種行為,合作恐怕很難推進。”
韓建國心中瞭然,斯大林是在拿波蘭問題討價還價。他笑了笑:“斯大林同誌,聯合帝國的援助完全是經濟性質的,軍事裝備隻是英國和法國的單方麵行為,與北方黨無關。我們可以承諾,會通過外交渠道勸說英國減少對波軍事援助,但蘇聯也需要展現合作的誠意,比如加快履行去年‘石油換鋼鐵’協議中未完成的石油供應份額。”
兩人的談判陷入微妙的平衡,而在克裡姆林宮的另一間辦公室,契切林正起草給波蘭駐蘇大使的照會,措辭謹慎地提出“石油換煤炭”的合作方案;遠在安卡拉的蘇聯特使,也已見到土耳其凱末爾,準備通過他牽線南洋黨蘇曼——1922年的蘇聯,正在黨內分歧的拉扯中,小心翼翼地在列強包圍的縫隙裡,尋找著經濟恢複與國家安全的平衡點。
華沙的重建工地依舊忙碌,聯合帝國的鋼鐵、英國的橡膠、法國的機械不斷運抵;莫斯科的政治局會議餘波未平,激進與務實的爭論仍在繼續。這場圍繞波蘭的博弈,早已不隻是蘇波兩國的較量,而是蘇聯與資本主義列強、聯合帝國內部各黨派利益交織的複雜棋局——1922年的初春,蘇聯在黨內分歧中邁出的每一步,都將影響未來東歐格局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