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的日子 第8章 星羅棋佈,兵撒雲蒙
星羅棋佈,兵撒雲蒙
黑風口據點的硝煙徹底散儘時,雲蒙山的晨霧正像紗幔般褪去。王鐵柱站在炮樓頂端,望著遠處連綿的山巒,手裡捏著張剛畫好的地圖——上麵用紅筆圈出了十幾個日軍小型據點,像散落的棋子,分佈在根據地外圍。
“通知各營,”他轉身對通訊兵說,“一營留一個連守黑風口,其餘部隊往東南方向推進,目標王家峪、石橋鎮;二營主力向西北運動,拿下臥牛坡、鷹嘴崖;三營分成五個小隊,穿插到各據點之間,擾得鬼子不得安寧。”
通訊兵剛要走,他又補充道:“告訴各營指揮員,咱的新家夥——半自動步槍、火箭筒、還有那幾門小迫擊炮,都給他們配齊。但記住一條:不碰縣城,不跟日軍大隊硬碰,專找三十人以下的小據點、巡邏隊下手。”
這是王鐵柱和乾部們連夜定下的策略:趁黑風口大勝的勢頭,把部隊撒出去曆練,像蒲公英的種子一樣,在雲蒙山周邊紮下根。一來能擴大根據地範圍,把影響力推出去;二來能招收新兵、繳獲物資,解決根據地“家底薄”的難題;最重要的是,讓戰士們在實戰中熟悉新裝備,練出真本事。
三天後,各部隊陸續出發。一營營長陳二牛帶著兩個連,扛著兩門迫擊炮、五具火箭筒,往東南方向開拔。隊伍裡,剛配發半自動步槍的戰士們正互相比劃著槍機,火箭筒手李鐵蛋則寶貝似的抱著他的“老夥計”,筒身上還纏著新換的防滑布。
“都精神點!”陳二牛在隊伍前喊話,“咱這次出去,不光要打仗,還得給老百姓露一手。看到有鬼子欺負人,就管;看到有難處的鄉親,就幫。記住了,咱是人民的隊伍,不是光會打槍的愣頭青!”
他們的第一站是王家峪。這地方駐著一個日軍小隊,二十來號人,還有三十多個偽軍,據點是座改建的土地廟,院牆不高,隻有一個機槍巢。陳二牛沒讓迫擊炮出手,隻派李鐵蛋帶兩個火箭筒手摸到據點後牆,“轟”的一聲炸開個豁口,戰士們端著半自動步槍衝進去,不到十分鐘就解決了戰鬥。
打掃戰場時,戰士們從偽軍家裡搜出了不少糧食和布料——都是他們從鄉親們那兒搶來的。陳二牛讓人把東西挨家挨戶送回去,還在村口的老槐樹下開了個會,講八路軍的規矩,說以後誰再敢欺負百姓,就彆怪槍子兒不長眼。
村裡的年輕人聽了熱血沸騰,當場就有五個小夥子要參軍。陳二牛笑著給他們登記,發了槍,讓老兵帶著他們先練瞄準。
西北方向的二營也打得順風順水。營長趙大山是個老獵手,熟悉山路,專挑日軍巡邏隊下手。他們帶著新造的手榴彈,躲在山坳裡,等日軍走進埋伏圈,就扔出一串“鐵疙瘩”,炸得鬼子暈頭轉向,然後用半自動步槍點名,往往十分鐘就能解決戰鬥。
一次在鷹嘴崖,他們遇上日軍運輸隊,押著五輛馬車的糧食和彈藥。趙大山讓人繞到車隊後麵,用火箭筒打壞最後一輛馬車,堵住退路,再從兩側山坡往下扔手榴彈,日軍慌了神,沒打多久就投降了。這一戰,他們繳獲了三馬車糧食、兩箱子彈,還有十幾匹戰馬——這下根據地的騎兵小隊終於有馬了。
趙大山沒把戰馬全帶回根據地,而是挑了兩匹送給村裡的獵戶,說:“以後發現鬼子動靜,就騎這馬給我們報信,虧待不了你們。”獵戶們感激得不行,後來真成了二營的“千裡眼”“順風耳”。
最活躍的要數三營的小隊。五個小隊像五條泥鰍,在日軍據點之間鑽來鑽去:今天摸了張莊據點的崗哨,繳獲了兩箱罐頭;明天在鬼子的必經之路上埋地雷,炸翻了他們的補給車;後天又幫著被鬼子搶了糧食的村子,把糧食奪了回來。
三營五隊隊長是個二十出頭的小夥子,叫小石頭,以前是個貨郎,熟悉周邊的村子。他帶的小隊不光打仗,還愛跟百姓聊天,誰家有困難就記下來,回根據地後告訴後勤隊。時間一長,周邊的村子都知道,有支穿灰布軍裝的隊伍,不光打鬼子,還幫老百姓挑水、修房子,比親人還親。
有個叫河西村的地方,被鬼子征了糧食,村民們餓得直哭。小石頭知道後,帶著小隊夜襲了日軍的糧庫,扛回二十多袋小米,分發給村民。村裡的老人拉著他的手說:“你們真是活菩薩啊!”那天,河西村一下子就有十幾個年輕人報名參軍,連村裡的鐵匠都帶著工具來投奔,說要給部隊修槍。
部隊撤出去半個月,收獲遠超預期:拿下了七個日軍小據點,繳獲糧食五十多石、彈藥三千多發、步槍四十多支,還招收了兩百多個新兵。更重要的是,雲蒙山周邊的十幾個村子都成了“堡壘村”,百姓們幫著放哨、送情報、藏傷員,有的還把家裡的地窖騰出來當糧倉,說:“八路軍的糧,就是咱自己的糧。”
這天,陳二牛帶著隊伍回根據地彙報。剛到門口,就見周先生和幾個工匠圍著一堆鐵件忙活,地上還擺著幾支新造的步槍。
“老周,這是啥?”陳二牛湊過去看。
周先生擦了擦汗,笑著說:“給新兵們造的半自動步槍,比之前的更輕便,還加了刺刀座。你看,這槍托用的是從鷹嘴崖繳獲的樺木,手感好得很。”
陳二牛拿起一支,掂量了掂量,確實比自己手裡的輕了不少,槍身也更光滑。“不錯不錯,新兵們肯定喜歡。”他又問,“咱的迫擊炮有進展不?”
“有!”周先生指著不遠處的靶場,“剛試射了新炮彈,裝藥量加了一成,射程遠了兩百米,就是後坐力有點大,還在改。”
正說著,趙大山也帶著人回來了,馬背上馱著鼓鼓囊囊的布袋。“老陳,你看我帶啥了?”他笑著解開布袋,裡麵是十幾塊銀元、幾匹藍布,還有幾盒西藥——都是從日軍軍官那兒繳獲的。
“這些西藥給衛生隊,藍布讓被服廠給新兵做軍裝。”王鐵柱走了過來,手裡拿著各小隊的戰報,“你們打得都不錯,但彆驕傲。”他指著戰報上的數字,“你看,二營在鷹嘴崖遇上日軍一個中隊,雖然打贏了,但也傷亡了十幾個弟兄。這說明啥?咱的裝備對付小股鬼子行,遇上大隊人馬還是吃力。”
趙大山點點頭:“是這理。那中隊的擲彈筒厲害,咱的迫擊炮射程沒他們遠,吃虧了。”
“所以啊,”王鐵柱說,“新兵招來後,得抓緊訓練,尤其是炮班,得把新迫擊炮練熟了。兵工廠那邊,老周,你們得加把勁,不光要造步槍、火箭筒,還得琢磨著把迫擊炮改得再遠些、再準些。”
周先生拍著胸脯保證:“放心!我讓工匠們兩班倒,保證不耽誤事。對了,新招來的新兵裡有個叫小木匠的,手巧得很,看了咱的火箭筒,說能改得更輕便,我正讓他跟著學呢。”
夕陽西下,根據地的操場上熱哄起來:新兵們在老兵的指導下練習瞄準,口號聲此起彼伏;兵工廠的工匠們還在敲打鐵器,火星濺得老高;後勤隊的婦女們正忙著給新軍裝縫釦子,說說笑笑的;夥房裡飄出飯菜香,是今天繳獲的小米粥和鹹菜……
王鐵柱站在山坡上,看著這一切,心裡踏實了不少。部隊撒出去,像種子落在土裡,不僅生根發芽,還結出了果實。雖然根據地還不富裕,雖然手裡的家夥還不夠硬,但他知道,隻要這樣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總有一天,雲蒙山的星星之火,能燎原。
夜色漸濃,各小隊的信使陸續回來,帶來新的訊息:“陳營長,張莊那邊的鬼子又要征糧了,百姓們等著咱去救呢!”“趙營長,臥牛坡發現日軍的騎兵小隊,看樣子要去掃蕩!”
王鐵柱看著地圖,在張莊和臥牛坡的位置畫了圈,對身邊的通訊兵說:“告訴陳二牛,帶一個連去張莊,彆讓百姓吃虧;讓趙大山的騎兵小隊出動,跟日軍的騎兵碰碰,讓他們知道,雲蒙山的馬不是好惹的!”
通訊兵應聲而去,腳步聲消失在夜色裡。王鐵柱握緊了手裡的槍,槍身還帶著白天訓練的溫度。他知道,部隊撒出去的曆練,才剛剛開始,而這雲蒙山的夜,還長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