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1937年的日子 > 第8章 麥種裡的信念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1937年的日子 第8章 麥種裡的信念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麥種裡的信念

(一)

鬆井被押走的第二天,二龍山的遊擊隊真的派人來了。來的是個戴眼鏡的年輕人,叫趙文,說是趙隊長的堂弟,在縣裡的兵工廠待過,會造土槍和炸藥。

“張大爺,李大哥,”趙文剛放下揹包就直奔主題,從包裡掏出個鐵皮盒子,開啟來裡麵是幾截鋼管和一堆零件,“這是咱們新造的‘單打一’,一次能裝一發子彈,射程雖近,卻比土炮準。”

李明遠拿起鋼管掂了掂,沉甸甸的,管壁上還留著車床的紋路:“這玩意兒真能打死人?”

“試試就知道。”趙文笑著從包裡摸出顆自製子彈,黃銅殼子,彈頭是用犁鏵碎片磨的,“找個靶子。”

老鄭自告奮勇,搬來個舊陶罐,放在五十步外的槐樹上。趙文把子彈塞進鋼管,用火柴點燃藥撚,隻聽“砰”的一聲,陶罐應聲而碎。

“好!”眾人歡呼起來,比繳獲鬼子的槍還高興——這是自己造的,不用看任何人臉色。

趙文卻皺著眉:“準頭還行,就是裝彈慢。得改進,最好能一次裝五發,跟鬼子的步槍比一比。”他轉向張大爺,“聽說你們的土地雷做得好?我帶來點硝石,能讓威力翻倍。”

張大爺眼睛一亮,讓老鄭把藏在溶洞裡的土地雷全搬出來。趙文拿起一個竹筒雷,用手指敲了敲:“竹筒太脆,炸不開,得用鑄鐵殼——村裡有鐵匠不?我教他們熔鐵。”

村裡的王鐵匠是個瘸子,以前給地主家打農具,鬼子來了就把爐子拆了藏起來。聽說要造武器,拄著柺杖就來了,掄起大錘比誰都有勁:“隻要能打鬼子,我這條瘸腿豁出去了!”

英子和婦女們也沒閒著,趙文說造子彈需要銅,她們就把家裡的銅盆、銅勺全砸了,連張大爺那個傳了三代的銅煙袋鍋都貢獻出來了。“煙袋鍋能造兩顆子彈呢!”張大爺摸著光禿禿的煙杆,笑得滿臉褶子。

(二)

熔鐵的爐子就搭在廢棄的窯廠裡,王鐵匠光著膀子掄大錘,火星濺在他黧黑的脊梁上,像落了串星星。趙文蹲在旁邊指導,教他怎麼控製火候,怎麼往鐵水裡摻木炭,讓殼子更結實。

“得做成鋸齒狀,”趙文用樹枝在地上畫著,“炸開時能飛出碎片,比光靠炸藥厲害。”

李明遠帶著人去山裡找硫磺,這東西有毒,沾在手上火辣辣的,他們就用桐油抹在手上防腐蝕。英子跟在後麵,背著個竹簍,專撿那些亮晶晶的礦石——趙文說這叫“火石”,能引火,比火柴管用。

“你看這石頭,”英子舉起一塊黃澄澄的礦石,陽光照在上麵泛著光,“跟咱們的麥種一樣,看著不起眼,卻藏著勁兒。”

李明遠接過礦石,放在鼻尖聞了聞,一股刺鼻的味道直衝腦門:“是挺像。麥種能長出麥子,這石頭能炸鬼子,都是好東西。”

他們在山裡轉悠了三天,采了滿滿兩簍硫磺,回來時每個人的手上都起了水泡。王鐵匠用這些硫磺,加上趙文帶來的硝石,還有村裡的木炭,配出了新的炸藥——黑色的粉末,攥在手裡像煤麵,卻比以前的土炸藥威力大了三倍。

試爆那天,全村人都去了。趙文把新做的鑄鐵雷埋在河灘上,拉了根長引線,退到五十步外點燃。隻聽“轟隆”一聲巨響,地上炸出個三尺深的坑,旁邊的石頭被崩得粉碎,連遠處的鳥都驚飛了。

“乖乖!”老鄭張大了嘴,“這要是扔在鬼子堆裡,保管炸得他們魂飛魄散!”

趙文擦了擦臉上的灰,笑著說:“這還不算啥,等咱們造出‘飛雷炮’,能把炸藥包扔到一裡地外,比鬼子的山炮還厲害!”

(三)

日子在忙碌中過得飛快,轉眼就到了芒種。地裡的蕎麥收了,該種秋麥了。可鬆井的部隊雖然被打垮了,鎮上的鬼子據點還在,時不時派巡邏隊出來騷擾,想安安穩穩種地不容易。

“得想個法子,讓巡邏隊不敢來。”李明遠蹲在田埂上,看著翻好的土地發愁。新麥種已經選好了,顆顆飽滿,可要是種下去被鬼子踩了,等於白忙活。

趙文指著遠處的山梁:“在那兒設個瞭望哨,發現鬼子就敲鑼,咱們帶著武器進地道,讓他們找不到人。等他們走了,咱們再出來種地——跟他們打遊擊,看誰耗得起。”

張大爺卻搖了搖頭:“種地不能等,誤了農時,一年都白搭。我看呐,把地分成小塊,一家種一塊,輪著守,鬼子來了就跑,走了就接著種。”

英子突然說:“我有個主意。”她指著地頭的草垛,“把土地雷藏在草垛裡,引線接在田埂上,鬼子要是敢踩麥苗,就炸他們個措手不及。再在地裡插些假人,穿著咱們的舊衣裳,風一吹搖搖晃晃的,能嚇唬他們。”

眾人都覺得這主意好。說乾就乾,男人們在地裡埋雷,女人們用稻草紮假人,孩子們給假人戴草帽、係腰帶,遠遠看去,真像有人在地裡乾活。

果然,沒過兩天,鎮上的巡邏隊又來了,這次隻有五個鬼子,大概是想偷偷摸摸抓兩個人。他們剛走到地頭,就看見地裡的假人,嚇得趴在地上半天不敢動。等發現是假人,罵罵咧咧地站起來,一腳踩在田埂上——

“轟隆!”草垛裡的土地雷炸了,雖然威力不大,卻把鬼子嚇得屁滾尿流,連滾帶爬地往鎮上跑,再也不敢靠近村子。

“英子這招,比真槍還好使!”老鄭笑得直拍大腿。

英子紅著臉,蹲在地裡撒麥種,指尖撚著種子,均勻地播進土裡:“隻要能保住麥子,啥招都行。”

李明遠看著她的側臉,陽光從草帽縫裡漏下來,照在她沾著泥的手上。他忽然覺得,這些麥種比任何武器都重要——有了麥種,就有糧食;有了糧食,人就餓不死;人餓不死,就能跟鬼子耗下去,耗到他們滾出這片土地。

(四)

秋麥出苗的時候,趙文要回二龍山了。臨走前,他把造槍和炸藥的法子寫在紙上,交給李明遠:“我哥說,過些日子會派更多人來,教你們打正規戰。等把鎮上的據點端了,咱們就能安安穩穩種地了。”

李明遠握著他的手:“多謝你,趙兄弟。這些日子,你教咱們的不光是造武器,是讓咱們知道,鬼子沒啥可怕的,隻要咱們自己爭氣。”

趙文笑了:“這叫‘軍民一心,其利斷金’。你們守著這片地,就是在跟鬼子打仗——他們想搶糧食,咱們就多種;他們想毀莊稼,咱們就護著。糧食就是咱們的子彈,土地就是咱們的陣地。”

送趙文走後,李明遠把那張寫著法子的紙小心翼翼地摺好,藏在溶洞的石縫裡,跟麥種放在一起。“等打完鬼子,”他對英子說,“咱們就用這法子造農具,造水車,讓地裡長出更多的糧食。”

英子點點頭,指著地裡的麥苗:“你看,它們長得多好。”

嫩綠的麥苗順著田埂鋪展開,像塊綠毯子,風一吹,輕輕搖晃,帶著股子鑽勁。遠處的窯廠裡,王鐵匠還在叮叮當當打零件,老鄭帶著孩子們在瞭望哨上敲鑼玩,張大爺坐在曬場上,眯著眼看太陽,煙杆上的銅鍋雖然沒了,卻還習慣性地往嘴裡送。

李明遠忽然想起趙文說的話,糧食是子彈,土地是陣地。他覺得,這地裡的每一棵麥苗,都像一個站著的人,根紮在土裡,葉向著太陽,不管風怎麼吹,雨怎麼打,都倔強地生長著。

這種生長,比任何勝利都更有力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