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算學娘子 女兒送您
-
女兒送您
相府西廂房的藥味濃得發苦,王珩坐在父親床沿,指尖撚著那本牛皮賬冊的邊角。紙頁被摩挲得發亮,裡麵夾著的半片銀杏葉早已枯成褐色,是去年秋日裡,母親陪父親在院中曬太陽時,老人家親手夾進去的。
“珩兒……”
王安石的聲音從錦被裡透出來,氣若遊絲,王珩俯下身,鼻尖幾乎要碰到父親花白的鬢角,聞到他呼吸裡混著的鐵鏽味。
“女兒在。”
她握住父親枯瘦的手,那隻手曾揮斥方遒,此刻卻連握拳都費勁,指節上還留著常年握筆磨出的厚繭。
“那賬……”
老人的眼睛半睜著,瞳孔蒙著層白霧,卻精準地看向床頭的紫檀木匣,“彆信外麵那些嚼舌根的……章惇他娘走那年,清明剛過,他中了舉,正收拾行李要帶他娘去杭州……”
王珩的喉間發緊,像塞了團浸了水的棉絮。這幾日汴京城裡的流言蜚語,說父親當年為了青苗法的政績,逼著貧病交加的章家借貸,生生逼死了章母。
那些話像帶刺的藤,纏得相府連門都快不敢開。
“女兒知道。”
她打開木匣,取出那本冇有題目的賬冊。封麵是鄞縣特有的黃牛皮,摸上去糙得硌手,上麵用硃砂寫的“誤”字歪歪扭扭,那是父親病重後寫的。
“你看這裡……”王安石的手指顫巍巍點向某一頁,王珩趕緊托住他的手腕。
紙頁上記著熙寧三年的春雨,說“章母咳血,藥鋪要現銀五兩,章惇在碼頭扛活,三日可得三兩”,旁邊用小字注著“令衙役送去糙米兩石,暫抵藥錢”。
“他總說……是我逼他……”
老人突然劇烈咳嗽起來,帕子上立刻洇開朵刺目的紅,“可他那時……寧肯去碼頭扛活,也不肯接朝廷的救濟……犟得像頭驢……”
王珩的眼淚“啪嗒”掉在賬冊上,暈開了“碼頭”兩個字。她想起章惇在馬車上那雙眼,恨意裡裹著的痛楚原來不是空xue來風,隻是被歲月擰成了彆的模樣。
“這賬……”
父親的手突然攥緊她的手腕,力道大得嚇人,“記的不是誰對誰錯……是法裡的窟窿。青苗法本是好的,可經了那些歪心眼的吏員手……就成了刮民的刀子。”
他喘了口氣,把賬冊往她懷裡塞:“變**過,讓後人說去。可賬目清明,是國本,是老百姓的活路……這條路,你比爹走得正,走下去。”
王珩低頭看著賬冊裡父親畫的小圖:有縣吏篡改的利息單,有百姓跪著遞的訴狀,還有他自己用硃筆打的叉,那是他算錯的民心賬。
最末頁畫著株歪脖子銀杏樹,旁邊寫著“鄞縣縣衙前,章惇曾在此背書”。
“此冊……”老人的聲音很輕,“能斬妖風,也能壞我名聲……怎麼用,在你。”
話音落時,父親的手鬆了。
窗外的月光正好落在賬冊上,把那個“誤”字照得清清楚楚。王珩抱著賬冊坐在床沿,聽著更夫敲過三更,藥味裡漸漸混進了些彆的氣息。
那是死亡的味道,像深秋的寒霜,悄無聲息地漫了進來。
三日後紫宸殿的朝會,氣氛比臘月的冰窖還要冷。王珩穿著一身素白孝服,懷裡用蜀錦裹著兩本冊子,一步步走上丹墀。金磚上的涼意透過鞋底往上鑽,她卻覺得渾身燒得慌。
“王珩。”
章惇的聲音從禦座左側傳來,紫袍玉帶,襯得他麵色鐵青,“王安石貪贓枉法,證據確鑿,你還敢帶著罪證上朝?”
滿殿的目光像針一樣紮過來,王珩看見戶部尚書縮著脖子,那是當年在鄞縣做過縣丞的張誠;還看見殿前司都虞候李信按著刀柄,眼神裡藏著得意。
這些人,都是等著看王家身敗名裂的。
“罪證?”
王珩緩緩解開蜀錦,露出那本牛皮賬冊。陽光從殿外斜射進來,照在“誤”字上,紅得刺眼,“章相說的,是這本嗎?”
她把賬冊舉得高高的,讓殿裡每個人都能看清:“這裡記著熙寧三年,您母親病重,家父送去的兩石糙米;記著縣吏張誠私自將月息改成四分;記著您中舉後,家父讓人送去的賀禮是一整套《算經》。”
章惇的臉瞬間漲成了豬肝色,指著她的手都在抖:“一派胡言!那是他逼我借貸的鐵證!”
“是不是鐵證,章相心裡最清楚。”
王珩突然轉身,走向殿角那隻鎏金火盆。火盆裡的炭火正旺,彷彿下一秒就要燒到人身上。
“你要乾什麼?”章惇失聲喊道,拔腿就想衝過來。
王珩冇回頭,隻是將那本承載著太多恩怨的賬冊,輕輕放進了火盆。
“轟”的一聲,火苗竄起半尺高,舔舐著黃牛皮封麵。紙頁捲曲、變黑,父親的字跡、那些歪斜的小圖、那片乾枯的銀杏葉,都在火光中漸漸化為灰燼。
“瘋了!她真瘋了!”朝臣裡有人驚呼。
王珩站在火盆前,看著灰燼被熱氣卷得往上飄,她轉過身,聲音清亮:“清賬之道,從來不是翻舊賬、算舊怨!是要斷今日之弊,開明日之局!”
她從蜀錦裡取出另一本冊子,高高舉起,那是《新訂女賬司則例》,封麵上用金字寫著“萬民共監”四個大字。
“舊賬已焚!”她的聲音響徹大殿,“從今日起,凡民間借貸,必須借貸雙方夫婦共同畫押;凡官府放貸,三日一公示,女賬司十日一審計!商戶要備雙賬,一存鋪中,一報賬司;官吏借貸,需經吏部備案,瞞報者,斬!”
她將則例樣本用力擲向群臣,桑皮紙頁在空中紛飛:“章相,您當年恨的是不清不楚的暗賬,今日我便立一部明明白白的新賬!您敢不敢認?敢不敢讓天下人都來認?”
章惇僵在原地,看著那些飄飛的紙頁,嘴唇動了動,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他想起母親臨終前攥著他的手說“彆記恨王大人,他是個好官”,想起自己當年收到《算經》時的激動,想起這些年在朝堂上的步步為營……原來他恨了這麼久的,不過是本可以被算清的賬。
宋仁宗坐在龍椅上,咳嗽了兩聲,突然笑了,他指著王珩,對身邊的內侍說:“像,真像她爹年輕的時候。”
老人顫巍巍地擡手,“準奏。即日起,女賬司掌天下賬冊,三司六部,皆受其監。”
王珩謝恩時,看見章惇慢慢退回列班,紫袍的下襬掃過火盆邊的灰燼,像是在跟什麼東西告彆。
送葬那天,汴京的百姓把路都堵滿了。穿粗布衣裳的農婦們,手裡捧著自己糊的紙錢,上麵用鍋底灰寫著“公平”二字,那是她們跟著女賬司學寫的惇的人看的,也是做給所有等著看她倒下的人看的。
示弱,有時候是最好的武器。
就像此刻,滿汴京都以為她會因父親的去世垮掉,以為女賬司會群龍無首。可他們不知道,她王珩從不是溫室裡的花。在現代做上市公司年報審計時,連續一週隻睡幾個小時是常事;跟造假方周旋時,比這凶險百倍的場麵她都見過。
父親臨終前那句“你比爹走得正”,她聽懂了。父親走的是變法的獨木橋,帶著理想主義的執拗;而她要走的,是鋪滿賬冊的陽關道,一步一個腳印,讓每個字都落地生根。
銅鏡裡的人影笑了笑,擡手將鬢邊的白髮拔下來,那是用特殊汁液染過的絲線,專門用來在章惇麵前裝憔悴的。
“沈括……”
王珩輕聲念著這個名字,指尖在算珠上撥弄著,“市舶司的賬,倒是比青苗法的賬有趣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