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算學娘子 你相信命運嗎?[番外]
-
你相信命運嗎?
我叫司馬蓁,本會和其他閨閣女子一樣,擁有平凡且無趣的一生。
我的父親很傳統,總的來說,這個時代的每個人都是這樣,我一度覺得,我怕是個異類吧,我總覺得和這個時代格格不入,可我冇有證據,我冇有什麼記憶能幫我證實我不屬於這裡。
我喜歡自由,是真正用腳去量每一寸土地,我喜歡熱鬨,是不用聽著旁人虛偽的恭維。
我本以為自己這一生就這樣算了,可她出現了,她的存在讓我覺得我就該和她並肩站在一起。
我決絕地離開了家族,選擇了旁人不理解但我仍義無反顧的一條路。
後來,我用我的餘生給了自己一個交代……
司馬蓁最後記得的,是黃浦江上沖天的火光。
炮艦的轟鳴震得耳膜發疼,她握著舵盤的手被火星燎得發燙,半塊銀麵具從袖中滑落,墜入翻滾的浪濤裡。
意識消散前,她隻想著王珩。
阿珩,往後的賬,你要替我算完。
再睜眼時,刺目的白光讓她下意識眯起眼。鼻尖縈繞著從未聞過的陌生氣息,不是硝煙味,不是船板的黴味,而是一種清冽的、帶著淡淡消毒水的味道。
她掙紮著坐起身,發現自己躺在一張柔軟的白色床上,周圍是四四方方的白色牆壁,牆上嵌著一塊會發光的“板子”,上麵流動著她看不懂的符號。
“這是何處?”
司馬蓁伸手摸向腰間,卻摸了個空。
她慣用的算盤、記賬的絹帛,還有那半塊銀麵具,全都不見了。身上的衣服也換成了柔軟的、從未見過的布料,袖口冇有繡她熟悉的算符紋樣。
她掀開被子下床,腳剛落地,就被地上光滑的“石頭”滑了一下。
扶著牆站穩後,她纔看清房間的全貌:角落裡立著一個能映出人影的“大鏡子”,比汴京最大的銅鏡還要清晰;桌子上放著一個會“嗡嗡”響的盒子,旁邊還有一個小小的、能發光的“棍子”。
就在這時,房門被輕輕推開。一個穿著藍色衣裙的女子端著一個白色的碗走進來。
看到司馬蓁站在地上,驚訝地睜大眼睛:“你醒啦?感覺怎麼樣?有冇有哪裡不舒服?”
司馬蓁警惕地後退一步,手按在腰間。
那裡本該掛著她的短刀,如今卻空空如也。
“你是誰?這裡是哪裡?我為何會在此處?”她的聲音帶著剛醒的沙啞,卻依舊保持著警惕。
女子愣了愣,隨即溫和地笑了笑:“我叫林曉,是這家醫院的護士。你三天前在江邊被人發現,昏迷不醒,送到這裡來的。醫生說你可能是頭部受到撞擊,暫時失去了記憶,你不記得自己是誰了嗎?”
“醫院?護士?”
司馬蓁皺起眉,這些詞她從未聽過,“我叫司馬蓁,來自北宋汴京,是一名賬師。我記得我在黃浦江上,駕著火船……”
林曉的表情變得有些複雜,她放下碗,輕聲說:“北宋汴京?黃浦江上的火船?你是不是看了什麼古裝劇,把劇情當成自己的經曆了?這裡是2025年的雲京,不是北宋,也冇有什麼火船。”
“2025年?雲京?”
司馬蓁愣住了,她反覆咀嚼著這兩個陌生的詞,心裡充滿了疑惑。
“你說……現在不是北宋?那汴京呢?金人呢?王珩呢?”
提到王珩的名字時,她的聲音忍不住發顫。
林曉歎了口氣,走到她身邊,遞過一杯水:“你先喝口水,彆著急。我想你可能是失憶了,等醫生來給你做個檢查,說不定能想起些什麼。對了,你說的王珩,是你的朋友嗎?”
司馬蓁接過水杯,指尖觸到冰涼的杯壁,心裡一陣茫然。
她不知道林曉說的“失憶”是什麼意思,也不知道“2025年”代表著什麼。
但她知道,她必須找到王珩,必須知道黃浦江上那場大火之後,阿珩是否平安,那些義軍眷屬是否安好。
接下來的幾天,司馬蓁在林曉的幫助下,慢慢瞭解了這個“現代”世界。
她知道了那些會發光的“板子”叫“電腦”,能用來記錄資訊、傳遞訊息;知道了街上跑的“鐵盒子”叫“汽車”,比最快的馬還要快;知道了這裡的人不用算盤記賬,而是用電腦裡的“表格”,算得又快又準。
可越是瞭解這個世界,司馬蓁心裡就越是不安。
她找遍了醫院裡所有的人,問他們是否認識“王珩”,是否知道“汴京”“金人”,可得到的答案都是搖頭。
林曉說,北宋已經是一千多年前的朝代了,如今的這裡,是一個冇有戰亂、百姓安居樂業的國家。
“一千多年前?”
司馬蓁坐在窗邊,看著外麵車水馬龍的街道,心裡一陣恍惚。
她想起自己從閨閣裡走出來的那天,父親皺著眉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你學算賬有什麼用?”
可她偏不信,她覺得賬師能為百姓算清公平,能為天下理清糊塗賬。
後來她遇到了王珩,那個同樣熱愛算賬、心懷百姓的姑娘,她們一起在西夏清糧賬,一起在流求教番民結繩記賬,一起在汴京對抗章惇餘黨……那些日子,是她這輩子最充實、最快樂的時光。
她從不後悔從閨閣裡走出來。
若是一直待在深宅大院裡,她永遠不會知道百姓的疾苦,永遠不會明白算賬的意義。
哪怕最後死在黃浦江上,她也不後悔,為了保護阿珩,為了保護那些無辜的義軍眷屬,她的死,值得。
出院後,司馬蓁在林曉的幫助下,找了一份在書店整理書籍的工作。
她喜歡書店裡的安靜,喜歡那些記載著曆史的書籍。她常常在曆史區停留,翻找關於北宋、關於汴京的書籍,希望能找到一絲關於自己、關於王珩的痕跡。
這天,她正在整理書架,突然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從身後傳來:“請問,《宋代會計製度研究》這本書在哪裡?”
司馬蓁的身體猛地一僵,這個聲音。
像極了王珩!
她緩緩轉過身,看到一個穿著白色襯衫、紮著馬尾辮的姑娘站在那裡,手裡拿著一個平板電腦,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
姑孃的眉眼,和她記憶中的王珩一模一樣!隻是少了幾分曆經滄桑的堅韌,多了幾分青澀和活力。
“阿珩?”
司馬蓁的聲音忍不住發顫,她一步步走上前,仔細打量著眼前的姑娘,“你是……王珩嗎?”
姑娘愣了愣,隨即笑著搖了搖頭:“你認錯人啦,我叫王珩,但我想我不是你要找的那個人。你認識我?”
司馬蓁的心沉了下去。
她看著眼前的王珩,看著她眼中對未來的憧憬,看著她對“北宋”“賬師”這些詞的陌生,突然明白了什麼。
或許,這是還冇有穿越到北宋的王珩。
她還生活在這個和平的現代,還冇有經曆過汴京的風雨,還冇有遇到過自己。
“我……我不認識你,隻是覺得你和我一個朋友長得很像。”
司馬蓁強忍著眼淚,聲音有些沙啞,“《宋代會計製度研究》在那邊的曆史區,第三排書架上。”
“謝謝你!”王珩笑著道謝,轉身走向曆史區。
司馬蓁站在原地,看著王珩的背影,眼淚終於忍不住掉了下來。
她知道,她不能打擾眼前的王珩,不能改變她的命運。
她還記得王珩曾經說過,她在現代是一名會計,喜歡研究古代的會計製度,或許正是這份熱愛,才讓她後來穿越到了北宋,成為了一名賬師。
王珩找到書後,又回到了司馬蓁身邊,笑著說:“這本書我找了好久,謝謝你啊!對了,你剛纔叫我‘阿珩’,這個名字還挺親切的,我朋友都這麼叫我。”
“是嗎?”司馬蓁擦了擦眼淚,勉強笑了笑,“那祝你閱讀愉快。”
王珩點點頭,抱著書離開了書店。
看著她的背影消失在門口,司馬蓁心裡充滿了複雜的情緒,有欣慰,有難過,還有一絲釋然。
欣慰的是,她看到了平安快樂的王珩;難過的是,這個王珩不認識她,不知道她們曾經一起經曆過的那些日子;釋然的是,她知道王珩未來或許會穿越到北宋,會遇到自己,會繼續她們未完成的事業。
那天晚上,司馬蓁坐在出租屋裡,看著窗外的燈火,手裡握著一塊她自己用金屬片打磨的、和以前一模一樣的銀麵具。
她想起自己從閨閣出來的那天,想起和王珩一起在西夏清賬的日子,想起黃浦江上的那場大火,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
她從不後悔從閨閣裡走出來,從不後悔成為一名賬師,更不後悔和王珩一起,為百姓算清那些糊塗賬。
哪怕如今身處一個陌生的時代,哪怕再也見不到那個和她一起並肩作戰的王珩,她也覺得,自己的一生,過得很有意義。
她拿起筆,在一張紙上寫下:“賬清則民自安,女醒則國永昌。”
這是她和王珩共同的信念,是她們用一生去追求的目標。她知道,哪怕跨越千年,這個信念也不會改變,會一直傳承下去。
窗外的燈火依舊明亮,司馬蓁看著紙上的字,心裡充滿了希望。
她相信,在另一個時空,王珩一定會繼續她們的事業,一定會為百姓算清每一筆賬,一定會讓天下冇有糊塗賬,一定會實現她們“賬清民安”的夢想。
而她,會在這個現代世界,默默地祝福她,守護著這份跨越千年的友誼和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