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落無聲 第142章 新團隊的 “老規矩”
南方電子研發部的晨光裡,八個新麵孔圍著會議桌坐得筆直。剛畢業的大學生們穿著簇新的襯衫,手裡的筆記本攤開,卻難掩眼裡的散漫——有人轉著筆,有人偷偷看傳呼機,還有人對著桌上的模組化設計圖紙皺眉頭。
“李主管,”坐在角落的小林率先開口,他剛從電子科技大學畢業,臉上還帶著學生氣,“直接用進口的定位模組多省事啊,效能穩定還不用自己畫圖紙,咱們乾嘛費力氣搞模組化設計?”
這話像顆石子投進水裡,立刻有人附和:“就是啊,進口模組的引數都現成的,測試流程也簡單,省下來的時間還能多做幾個專案。”
建軍沒立刻反駁,轉身從櫃子裡抱出個紙箱。開啟時,裡麵躺著檯布滿灰塵的樣機,電容位置的焊點歪歪扭扭,外殼上還留著燒黑的痕跡。“這是我以前在原公司做的導航樣機,”他把樣機放在桌上,指尖劃過燒黑的外殼,“當時老闆為了省成本,讓我們用國產劣質電容替代進口鉭電容,結果測試時電容爆了,差點燒了整個實驗室。”
會議室瞬間安靜下來,年輕人們的目光都落在樣機上,沒人再說話。
“技術不能偷懶。”建軍的聲音很沉,帶著經曆過事故的鄭重,“進口模組是省事,但核心技術在彆人手裡,萬一人家斷供,咱們的專案怎麼辦?而且,圖省事的代價,可能是人命。”他翻開模組化設計圖紙,指著“訊號接收模組”那頁,“咱們拆分模組,就是要把核心技術握在自己手裡,從元件到演算法,每一步都要紮實,不能給以後留隱患。”
小林的臉漲得通紅,低下頭用筆尖戳著筆記本:“李主管,我知道錯了,以後會好好研究模組化設計。”
第一次團隊會的最後,建軍在白板上寫下“三不原則”:不摻假元件、不省測試步驟、不拿供應商好處。紅色的馬克筆在白板上劃過,每一筆都透著堅定。“這是咱們團隊的規矩,也是我做技術的底線。”他看著眾人,“願意遵守的,留下一起乾;要是覺得太死板,現在提出來,公司還能安排彆的崗位。”
有人私下嘀咕“國企還這麼嚴格”,但當目光掃過建軍辦公室牆上貼的±30米測試報告——那張紙被塑封起來,邊角都沒卷,上麵的波形影象道無聲的證明——所有輕視都悄悄收了回去。散會後,小王主動留下來:“李主管,我想跟您學模組化設計,以前在學校隻學過理論,現在想做點實在的。”
建軍笑著拍他的肩:“好,明天開始,咱們從元件選型學起。”
傍晚下班,建軍剛走出辦公樓,傳呼機就響了。是秀蘭發來的:“回家吃飯,有好訊息跟你說。”
推開門,屋裡飄著西紅柿炒蛋的香味。秀蘭係著圍裙,正把最後一盤菜端上桌,李夢坐在嬰兒椅裡,手裡拿著張畫滿線條的紙。“今天在超市,張姐跟我說南方電子有職工宿舍,”秀蘭邊盛飯邊說,“她說專案主管能申請兩室一廳,月租才800元,比咱們現在住的出租屋便宜1000塊,還不用每年被房東漲房租。”
建軍夾菜的手頓了頓:“真的?”他想起現在住的龍輝花園,房東去年漲了200元,今年又說要漲100元,每次談房租都像場拉鋸戰。要是能搬進職工宿舍,不僅省錢,還能住得更安穩。
“張姐說行政部有檔案,”秀蘭眼裡閃著光,“你明天去問問,要是能申請,咱們就能早點搬進去。”
李夢突然舉起手裡的畫:“爸爸,你看我的新家圖紙!”紙上歪歪扭扭畫著個房子,裡麵標著“鋼琴房”“媽媽的縫紉機角”,還有個大大的太陽,“我要在鋼琴房彈《歌唱祖國》,媽媽在縫紉機上做新衣服。”
建軍把女兒抱起來,在她臉上親了口:“好,爸爸明天就去問,一定幫咱們爭取到新家。”他看著紙上的“鋼琴房”,想起女兒每次彈電子琴都要縮在客廳角落,生怕吵到鄰居,心裡突然一陣發酸——以前沒能力給孩子好環境,現在晉升了,終於能讓家人住得舒服些了。
第二天一上班,建軍就去了行政部。張姐翻出《南方電子職工宿舍管理辦法》,指著其中一條:“專案主管及以上職級,可申請兩室一廳宿舍,月租按市場價的70%收取,水電按內部價算。”她拿出申請表,“你填了表,附上職稱證明,下週就能審核。”
建軍接過申請表,指尖在“兩室一廳”那行字上反複摩挲。從1987年睡工棚,到1993年租羅湖民房,再到現在能申請國企職工宿舍,這一路的艱辛,都在這一刻有了回報。他填申請表時,筆鋒格外用力,好像要把這些年的期待都寫進紙裡。
午休時,他把申請宿舍的事告訴了團隊成員。老張笑著說:“李主管,恭喜啊!職工宿舍的環境好,離公司還近,以後上班方便多了。”小王湊過來:“等您搬新家,咱們去幫忙搬家,順便嘗嘗嫂子做的油潑麵。”
建軍笑著答應,心裡暖暖的。以前在原公司,同事之間隻有利益紛爭,沒人會真心為他高興;現在在南方電子,團隊像家人一樣,互相幫襯,互相惦記,這份人情味,比任何晉升都珍貴。
下午的技術討論會上,小林主動提出負責“抗乾擾模組”的設計:“李主管,我查了資料,國產的磁遮蔽罩效能不比進口的差,還能降低成本,我想試試用國產元件。”
建軍點點頭:“好,有問題隨時跟我溝通。”他看著小林認真的樣子,突然覺得,自己定的“老規矩”不是死板,而是在給年輕人樹立正確的技術觀——技術不是投機取巧的工具,而是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做。
下班回家,建軍把申請宿舍的事告訴了秀蘭。她高興得差點跳起來,拉著李夢的手:“你爸爸要幫咱們申請新家啦,以後你有自己的房間了。”李夢抱著建軍的腿,仰著小臉問:“爸爸,新家有陽台嗎?我想在陽台種小花。”
“有,陽台還很大。”建軍蹲下來,幫女兒理了理頭發,“以後咱們在陽台種向日葵,等花開了,比夢夢還高。”
夜裡,秀蘭翻出家裡的存摺,開始盤算搬家的事:“咱們的存款夠交押金,到時候買張新床,再給夢夢買個書桌,她就能在自己的房間寫作業了。”建軍靠在旁邊,看著妻子興奮的樣子,突然覺得,晉升帶來的不隻是薪資和職位,更是給家人安穩生活的能力。
他想起白天團隊成員認真討論技術的樣子,想起行政部張姐遞來的申請表,想起女兒畫的“新家圖紙”,心裡滿是踏實。這十年,他堅守技術底線,拒絕投機取巧,終於在國企找到了歸屬感,也給家人帶來了希望。
而這,隻是新征程的開始。他知道,接下來組建團隊、推進模組化設計,還會遇到很多困難,但隻要守住“三不原則”,帶著團隊踏實做事,就一定能做出更多有價值的技術成果。
第二天早上,建軍把填好的宿舍申請表交給行政部。張姐笑著說:“放心,下週就能給你答複。”走出行政部,他抬頭看見研發樓前的五星紅旗,在晨光裡飄得格外鮮豔。他想起自己定的“三不原則”,想起模組化設計的藍圖,突然覺得,自己不僅在組建一個技術團隊,更在傳承一種踏實做事的精神——這種精神,比任何技術成果都更珍貴,也更能支撐他們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