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落無聲 第169章 裁員潮中的“技術保護傘”
深秋的深圳,南方電子家屬院的老榕樹落了滿地枯葉,公司門口的公告欄前卻擠滿了人。那張印著“裁員20%”的通知紙被風吹得嘩嘩響,紅色的“優化人員結構”字樣像塊石頭,壓得每個人都喘不過氣。
建軍擠在人群後,看著通知上的“涉及部門:生產車間、行政部、采購部”,心裡揪了一下——老鄭就在生產車間,上個月還跟他說“再熬熬,等孩子畢業就好了”。
他沒敢多停留,快步往研發部走,路過車間時,看見幾個穿著藍色工裝的工人正抱著紙箱往外走,臉上滿是茫然,曾經機器轟鳴的車間,現在安靜得能聽見落葉的聲音。
“主管,你聽說了嗎?行政部已經開始談話了,據說要裁掉一半人。”小趙迎上來,手裡攥著個剛買的肉包子,“剛纔去食堂,聽見車間的人說,老鄭哥也在裁員名單裡。”
建軍的心沉了下去。他放下手裡的晶片樣品,轉身就往車間跑。老鄭正蹲在角落,手裡捏著張離職申請表,鋼筆在“申請人”欄上懸著,卻遲遲沒落下。看見建軍進來,他趕緊把表藏在身後,勉強笑了笑:“建軍,你咋來了?我就是……過來收拾點東西。”
“鄭哥,名單上有你?”建軍走過去,聲音有點發緊。
老鄭的眼圈紅了,把表拿出來,紙上的“離職原因”還空著:“乾了20年,從學徒到車間主任,現在說裁就裁。家裡孩子在上大學,老婆還在老家養病,這一裁,我都不知道該去哪找工作。”他頓了頓,又說,“昨天去人才市場,人家看我50歲了,連簡曆都不肯收,說‘我們要年輕的技術員’。”
建軍看著老鄭花白的頭發,突然想起去年冬天,老鄭還幫他搬過測試裝置,說“你搞技術是為公司好,我幫你是應該的”。現在公司要裁他,自己卻因為“輕量化晶片專案”,成了“被保護的人”,心裡很不是滋味。他蹲下來,拍了拍老鄭的肩:“鄭哥,彆簽字。我們研發部要擴招2人,負責晶片物料管理,你有20年車間經驗,肯定能做好,月薪跟你以前一樣,你願意來嗎?”
老鄭猛地抬起頭,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我……我沒學過晶片,能行嗎?”
“怎麼不行?”建軍笑著說,“物料管理要的是細心和經驗,你管了這麼多年車間物料,比誰都懂。以後晶片的樣品、元件,都歸你管,咱們一起把專案做好。”
老鄭攥著建軍的手,眼淚掉了下來:“建軍,謝謝你……謝謝你還想著我。我還以為,我這把年紀,再也沒人要了。”
兩人正說著,行政部的小張拿著資料夾走過來,看見老鄭手裡的離職表,皺了皺眉:“鄭師傅,您怎麼還沒簽字?總經理還等著彙總名單呢。”
“他不簽了。”建軍站起來,語氣很堅定,“老鄭去研發部做物料管理,算我們專案組的人,不在裁員名單裡。”
小張愣了一下,趕緊掏出手機給總經理打電話。沒過多久,她掛了電話,語氣緩和了不少:“那……鄭師傅,您跟我去辦調動手續吧,研發部的編製已經批下來了。”
老鄭跟著小張走的時候,還回頭衝建軍比了個“謝謝”的手勢。建軍看著他的背影,心裡鬆了口氣——至少,他能幫老鄭保住一份工作,保住一個家的希望。
回到研發部,總經理的電話就打了過來:“建軍,你來我辦公室一趟。”
辦公室裡,王總正對著裁員名單歎氣,看見建軍進來,趕緊站起來:“建軍,這次裁員,研發部不僅不裁人,還擴招2個,你知道為什麼嗎?現在公司就靠你的輕量化晶片專案撐著,廣州地鐵已經下了500套訂單,西安地鐵也說要重啟合作,你可得好好乾,彆讓我失望。”
“王總,我有個請求。”建軍坐在沙發上,語氣很誠懇,“這次被裁的員工裡,有不少是有經驗的老工人,能不能優先安排到我們專案組?比如做樣品測試、物料整理,他們能幫上忙,也能保住工作。”
王總的臉色有點為難:“裁員是董事會定的,我也沒辦法……不過,你的專案組要是有需要,我可以特批幾個名額。但你得保證,晶片專案能按時量產,不能出岔子。”
“您放心,我保證。”建軍點點頭,心裡踏實了些——至少,他能為那些被裁的同事,爭取一點機會。
離開辦公室時,走廊裡傳來行政部的哭聲。一個年輕的小姑娘正抱著箱子,哭著說“我才來公司半年,怎麼就被裁了”。建軍看著她的背影,突然覺得,研發部的“安全”,是用技術換來的“保護傘”,而這把傘,他想儘量撐得大一點,護住更多人。
晚上回家,秀蘭正坐在電腦前,手裡拿著個粉色的隨身聽,臉上滿是笑意:“建軍,你看!我今天幫老闆賣了五台隨身聽,老闆給了我兩百塊提成,還說下個月要給我漲工資!”
建軍走過去,拿起隨身聽——機身印著“愛華”的logo,是當時深圳電子市場最流行的款式。“厲害啊,咱們秀蘭現在成了‘銷售能手’了。”他笑著說,心裡滿是欣慰。秀蘭從失業時的焦慮,到現在能靠自己賺錢,甚至還能拿到提成,這一路的成長,他都看在眼裡。
“對了,”秀蘭關掉電腦,從抽屜裡拿出幾張小學的招生簡章,“明天週末,咱們去看看附近的公立小學,夢夢明年就要上小學了,得早點準備。”
第二天早上,夫妻倆帶著李夢,先去了離家最近的“南山實驗小學”。校門口擠滿了家長,公告欄上貼著“入學須知”,上麵寫著“需提供房產證或租房合同滿三年證明”。秀蘭趕緊掏出戶口本和租房合同,遞給招生老師:“老師,我們有深戶,租房合同也滿兩年了,您看能行嗎?”
老師掃了眼合同,搖了搖頭:“不行,必須滿三年,或者有房產證。今年報名的人太多了,沒滿三年的,隻能分配到其他學校。”
秀蘭的臉色瞬間沉了下來:“可我們住在這裡兩年了,夢夢一直在附近的幼兒園上學,怎麼就不能上這所小學呢?”
“這是規定,我們也沒辦法。”老師歎了口氣,“今年光有深戶沒房產的,就有兩百多個孩子,隻能按租房年限排序,滿三年的優先,不滿的隻能分到遠一點的學校。”
夫妻倆帶著李夢,又去了另外兩所公立小學,結果都一樣——沒有滿三年的租房合同,或者沒有房產證,就不能就近入學。李夢拉著秀蘭的手,小聲問:“媽媽,我不能在離家近的小學上學嗎?我想每天回家吃媽媽做的午飯。”
秀蘭蹲下來,摸了摸女兒的頭,強忍著眼淚:“能,媽媽再想想辦法。”
回家的路上,兩人都沒說話。深圳的陽光很刺眼,路邊的房產中介門口貼著“學區房首付30萬起”的廣告,秀蘭看著廣告,突然說:“要不,咱們湊錢買個小房子吧?哪怕隻有四十平米,至少夢夢能上近的小學。”
建軍握著她的手,心裡很不是滋味:“現在咱們手裡的錢,連首付的一半都不夠,而且晶片專案還需要錢,隻能再等等。其實遠一點的小學也挺好,環境安靜,教學質量也不差,我每天送夢夢上學,正好路上還能跟她聊聊學校的事。”
秀蘭點點頭,沒再說話,隻是把李夢抱得更緊了——她知道,建軍說得對,現在隻能先這樣,等以後條件好了,再想辦法買房子。
週一早上,建軍剛到公司,就接到了元件供應商的電話:“李主管,你們的物料款已經拖了半個月了,再不給,我們就沒辦法發貨了,晶片樣品的生產會受影響。”
他趕緊去財務室,找到財務總監:“王總監,晶片專案的物料款什麼時候能批下來?供應商已經在催了,要是斷貨,樣品生產就趕不上了。”
王總監靠在椅背上,手裡翻著賬本:“急什麼?國企審批流程長,要走三重審批,董事長還沒簽字呢。你再等等,下週應該就能批下來。”
“下週?”建軍急了,“供應商說這週五之前必須付款,不然就不發貨。晶片樣品下週就要送廣州地鐵測試,要是沒物料,測試就得推遲,訂單也會受影響。”
“那我也沒辦法,流程就是這樣。”王總監攤了攤手,“你要是急,就自己去催董事長簽字,我這裡隻是走個手續。”
接下來的三天,建軍每天都去財務室跑一趟,每次得到的都是“再等等”。直到週四下午,他實在沒辦法,直接去了董事長辦公室,找到了正在開會的董事長,把晶片專案的緊急情況說了一遍。董事長聽後,當場簽了字,物料款才終於批下來。
拿著批款單,建軍走出董事長辦公室,心裡又氣又無奈。他去找周老,把財務拖延的事說了一遍:“周老,你說這體製怎麼就這麼慢?明明是緊急專案,卻要走這麼多流程,差點耽誤大事。就算有了技術,體製的‘慢’還是會拖後腿。”
周老坐在實驗室裡,手裡拿著塊舊晶片,輕輕擦著上麵的灰塵:“建軍,你以為我年輕時沒遇到過?當年我搞積體電路,光審批就等了半年,等批下來,國外的技術都更新換代了。國企像艘老船,船身重,轉彎慢,改革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你能做的,就是用技術‘倒逼’體製進步——你的晶片做得越好,訂單越多,公司就越重視,流程自然會為你開綠燈。”
他頓了頓,把舊晶片遞給建軍:“你看這晶片,是我三十年前做的,當時覺得已經很先進了,現在早就被淘汰了。技術在變,體製也在變,隻是變得慢一點。你要有點耐心,也要有點韌勁,隻要你的技術夠硬,總有一天,能推著體製往前走。”
建軍接過舊晶片,上麵的電路已經泛黃,卻透著股不服輸的勁。他看著實驗室裡的輕量化晶片樣品,突然明白了周老的意思——技術不僅是產品,更是改變的力量。他要把晶片做好,不僅是為了訂單,為了團隊,更是為了用技術證明,國企也能跟上時代,也能做出讓市場認可的產品。
晚上,老鄭提著一籃水果,來家裡做客。他坐在沙發上,興奮地說:“建軍,今天整理物料時,我發現之前采購的劣質電容還有一批,已經登記好了,明天就退回去,以後再也不會用劣質料了。”
秀蘭端來剛做好的油潑麵,笑著說:“鄭哥,以後常來家裡吃飯,咱們都是一家人。”
李夢拿著畫,跑過來遞給老鄭:“鄭叔叔,這是我畫的‘晶片小火車’,上麵有爸爸的晶片,還有你的物料箱!”
老鄭接過畫,眼眶又紅了:“謝謝夢夢,叔叔一定把物料管好,不讓爸爸的晶片出問題。”
客廳裡的燈光很暖,映著每個人的笑臉。窗外的深圳夜空,高樓大廈的燈亮了起來,高德的廣告還在閃爍,但建軍不再覺得那是威脅——他知道,隻要自己和團隊守住技術,守住初心,就總有一天,能讓“南芯”的名字,和那些高樓一樣,在深圳的夜空裡,綻放出屬於自己的光芒。
而這場裁員潮帶來的“技術保護傘”,不僅護住了研發部,護住了老鄭,更讓建軍明白了一個道理:技術不僅能改變產品,還能改變命運,甚至能一點點推動體製的進步。這把傘,他會繼續撐下去,撐得更大,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