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落無聲 第291章 街角的“煙火”
2016年10月的深圳,褪去了盛夏的燥熱,清晨的風帶著恰到好處的涼意,吹得窗外的三角梅簌簌作響。客廳裡,陽光透過玻璃灑在餐桌上,映著兩碗冒著熱氣的小米粥和一盤煎雞蛋,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煙火氣。
建軍放下筷子,摸了摸微微發飽的肚子,抬頭看向正在收拾碗筷的秀蘭,突然開口:“今天週末,我去菜市場買點菜吧。”
秀蘭的手頓了一下,手裡的碗差點滑落在水槽裡。她轉過頭,眼裡滿是驚訝:“你去?不用我陪你嗎?”
“不用,我自己去就行。”建軍搖搖頭,語氣平靜又篤定,“在家待著也沒事,出去透透氣,順便買點你愛吃的排骨,晚上做糖醋排骨。”
秀蘭看著他眼底的從容,心裡湧起一股暖流。這要是放在幾個月前,彆說讓他獨自去人多嘈雜的菜市場,就算是小區樓下,他都要她陪著纔敢勉強走走。可現在,他不僅主動提出出門,還能清晰地記得她愛吃的菜,這種轉變,讓她眼眶微微發熱。
“好,那你慢點走,注意安全。”秀蘭擦了擦手,從玄關拿起一個布製的菜籃遞給他,“記得挑新鮮的青菜,排骨要選肋排,嫩一點的。”
“知道了。”建軍接過菜籃,背上簡單的帆布包,轉身開啟門。陽光灑在他身上,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長,腳步輕快,沒有了以前的沉重和遲疑。
走出小區大門,街角的早餐攤正冒著熱氣,油條的酥脆香氣、豆漿的醇厚香味混雜著攤主的吆喝聲,構成了最鮮活的市井畫麵。以前路過這裡,他總會下意識地加快腳步,捂住耳朵,覺得這些聲音像針一樣紮得他難受。可今天,他卻放慢了腳步,甚至停下看了一會兒——穿著藍色圍裙的攤主熟練地翻著油條,顧客笑著接過早餐,幾句簡單的寒暄,透著濃濃的生活氣息。
他沿著人行道慢慢走,穿過車水馬龍的十字路口,就到了附近的菜市場。剛走進市場大門,此起彼伏的叫賣聲、討價還價聲就湧了過來:“新鮮的青菜,剛從地裡摘的,三塊錢一把!”“排骨便宜賣了,今天剛殺的豬,保證新鮮!”
這些曾經讓他煩躁不安的聲音,此刻聽來卻格外親切。他提著菜籃,穿梭在各個攤位之間,眼神平靜地打量著攤位上的蔬菜、肉類,像個熟練的家庭主婦。
走到青菜攤前,攤主是個中年阿姨,笑著招呼:“小夥子,買點青菜不?今天的油麥菜特彆嫩,炒著吃、涮火鍋都好吃。”
建軍停下腳步,學著秀蘭以前的樣子,伸手拿起一把油麥菜,捏了捏菜葉,感受著鮮嫩的觸感:“阿姨,這油麥菜怎麼賣?”
“三塊錢一把,給你算便宜點,五塊錢兩把。”阿姨熱情地說。
“行,給我來兩把。”建軍點點頭,從口袋裡掏出手機掃碼付款。以前他根本不敢和陌生人對視,更彆說這樣自然地討價還價,可現在,他覺得這簡單的交流,滿是生活的溫度。
接著,他又走到肉攤前,指著肋排說:“老闆,給我來一斤肋排,麻煩剁小塊一點。”
肉攤老闆爽快地應著,拿起排骨稱重、剁塊,動作麻利:“小夥子,今天這排骨新鮮得很,回家做糖醋排骨最合適不過了。”
“嗯,我愛人愛吃。”建軍笑著回應,語氣裡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溫柔。
老闆把剁好的排骨裝進袋子裡遞給他:“保證好吃,不好吃你下次來找我!”
“謝謝老闆。”建軍接過排骨,放進菜籃裡,又買了些土豆、西紅柿,才提著滿滿一籃菜往回走。
陽光穿過菜市場的頂棚,在地麵上投下斑駁的光影。他手裡提著沉甸甸的菜籃,腳步卻依舊輕快。路過水果攤時,他看到新鮮的橘子,想起秀蘭愛吃,又停下來買了一袋。
回到小區,遇到下樓遛狗的張阿姨,對方笑著問:“建軍,買菜回來啦?這菜籃真沉,買了不少好東西啊。”
“阿姨好,買了點排骨和青菜,晚上給秀蘭做糖醋排骨。”建軍停下腳步,笑著回應,還揚了揚手裡的菜籃。
張阿姨欣慰地點點頭:“這就對了,多出來走走,多做點家務,日子才過得有滋有味。”
和張阿姨告彆後,建軍回到家。秀蘭正在客廳打掃衛生,看到他提著滿滿一籃菜回來,趕緊迎上去:“買了這麼多?累不累?快坐下歇會兒。”
“不累,都是你愛吃的。”建軍把菜籃放在廚房的台麵上,一一拿出來擺放好,“排骨買了肋排,青菜買了你愛吃的油麥菜,還買了橘子。”
秀蘭看著台麵上整齊擺放的食材,眼眶又一次紅了。她走上前,輕輕抱了抱他:“辛苦你了。”
“不辛苦。”建軍拍了拍她的後背,語氣很輕,卻帶著滿滿的暖意。
一週後的複診日,建軍背著帆布包,獨自來到康寧醫院。他熟練地走到自助掛號機前,插入醫保卡,點選“精神科複診”,輸入就診卡號,整個過程一氣嗬成,沒有絲毫猶豫。
候診區裡,坐著不少和他一樣前來複診的患者。以前他來這裡,總會覺得渾身不自在,怕彆人看出自己的“不一樣”,總是低著頭,縮在角落裡。可今天,他找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下,平靜地看著窗外的風景,偶爾有人咳嗽、小聲交談,他也隻是淡然處之。
“請32號李先生到三診室就診。”電子屏上跳出他的掛號,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從容地走進診室。
張醫生看著他的病曆記錄,又詢問了他最近的睡眠、飲食和情緒狀態,笑著說:“恢複得很不錯,情緒穩定,睡眠也規律。下個月再來複查。”
“好,謝謝張醫生。”建軍點點頭,認真地聽著張醫生的叮囑,時不時點頭回應,還主動說起自己最近的變化:“我現在能自己去菜市場買菜,還開始學習新的技術,感覺狀態越來越好了。”
“這就對了,多融入生活,多做自己喜歡的事,對你的康複很有幫助。”張醫生讚許地說,“繼續保持,不用有太大壓力,順其自然就好。”
從診室出來,建軍獨自去藥房拿藥,看著藥師遞過來的藥盒,他沒有了以前的抗拒,反而覺得這是自己康複路上的“階段性夥伴”。
回到家,他把藥盒放在書桌的角落,對正在做飯的秀蘭說:“秀蘭,以後複診我自己來就行,你不用再陪我了,我現在完全可以自己處理。”
秀蘭端著菜從廚房走出來,看著他自信的樣子,笑著點點頭:“好,那你自己多注意,有什麼情況隨時給我打電話。”
其實,秀蘭早就開始偷偷找工作了。看著建軍的狀態越來越穩定,能獨自出門、複診,甚至能主動承擔家務,她心裡的石頭終於落了地。她不想再在家待著,想重新找份工作,幫家裡分擔經濟壓力,也想找回自己的價值。
沒過幾天,秀蘭就找到了一份超市理貨員的工作,每天早上八點上班,下午六點下班。上班第一天,她心裡還有些忐忑,擔心建軍一個人在家會不舒服。可下班回家,推開門的瞬間,她就被眼前的景象暖到了。
客廳裡收拾得乾乾淨淨,餐桌上擺著兩菜一湯:一盤清炒油麥菜,一盤西紅柿炒雞蛋,還有一碗排骨冬瓜湯,都是她愛吃的家常菜。建軍係著圍裙,正在廚房收拾碗筷,聽到開門聲,轉過身笑著說:“你回來啦?快洗手吃飯,菜剛做好,還熱乎著呢。”
秀蘭放下包,走到餐桌前,看著熱氣騰騰的飯菜,眼淚忍不住掉了下來。這是她複工後第一次下班回家就有飯吃,以前都是她早早起床做好飯,再去上班,晚上回來還要做飯、收拾家務。可現在,建軍不僅能照顧好自己,還能為她做飯,這個家,終於不再是她一個人在支撐,終於有了“雙向奔赴”的模樣。
“怎麼哭了?是不是工作不順利?”建軍趕緊走過來,遞上一張紙巾,語氣裡滿是擔憂。
“沒有,是高興的。”秀蘭擦了擦眼淚,笑著說,“謝謝你,建軍。”
“謝我乾什麼,咱們是夫妻,本來就該互相照顧。”建軍坐在她對麵,看著她吃飯,眼裡滿是溫柔,“以後你上班辛苦了,晚飯我來做,你回來就能吃熱乎的。”
秀蘭拿起筷子,夾了一口西紅柿炒雞蛋,雞蛋金黃鬆軟,西紅柿酸甜可口,是她熟悉的味道。她一邊吃,一邊和建軍聊著工作上的趣事,聊著菜市場的物價,聊著女兒夢夢的工作情況。餐桌上的燈光暖暖的,映著兩人的笑臉,空氣中彌漫著飯菜的香味和幸福的氣息。
吃完晚飯,建軍主動收拾碗筷,秀蘭坐在沙發上看著他忙碌的背影,心裡充滿了踏實的暖意。她知道,建軍的康複之路還很長,但此刻,看著他從容地融入生活,看著這個家重新充滿煙火氣,她堅信,隻要他們一起努力,未來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
窗外的夜色漸濃,城市的燈火次第亮起,像星星一樣散落在黑暗裡。客廳裡,兩人依偎在沙發上,看著電視裡播放的喜劇節目,偶爾傳來陣陣笑聲。那些曾經籠罩在這個家裡的陰霾,早已被這濃濃的煙火氣和雙向奔赴的溫暖,一點點驅散,留下的,是對未來的無限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