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第1340章 寧夏兵變(下)
其實這進攻慶王府的也不僅僅是那寧夏鎮的上萬名饑兵,同時也有這寧夏衛城中的好幾萬軍民。
這寧夏衛城中的軍民對於這幫變兵攻打巡撫署和總兵署則是處於看戲的一個態度,但是這變兵們進攻慶王府,那寧夏衛的軍民都自備乾糧去扶梯子幫這群變兵攻慶王府。
這其中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這慶藩的王爺們不僅壟斷這寧夏地區各種賺錢的暴利行業,慶藩的龍子龍孫還經常打殺寧夏衛的軍民,就連那些衛所的軍官也受這些慶藩宗室的欺壓。
自從慶王這一脈到寧夏就藩開始到現在的兩百多年間,慶王一脈的子孫可以說是雙手沾滿了寧夏軍民的鮮血,不知道多少寧夏軍民被這慶藩宗室整的家破人亡妻離子散而無處伸冤。
當然,這也不止慶王一脈與大明朝的老百姓有血海深仇,大明朝那幾十個藩王的子孫基本上都與大明朝的百姓有仇恨。
這大明朝是封建社會,是封建社會那就有等級差異,這官紳老爺們犯法尚且都能有路子脫罪,而這幫龍子龍孫們犯法那就更不用說了。
莫說是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就連一些中下級的官僚,這些龍子龍孫們一刀殺了也不過是囚禁鳳陽高牆罷了。
所以這些龍子龍孫們在地方上那基本上是橫行霸道肆無忌憚隨意打殺士民百姓,地方官府根本就不敢受理這方麵的官司,最多就是上報到朝廷等皇帝的處理。
但這大明皇帝雖然對文官武將下手比較狠,但是對於自家宗室犯法則是非常的寬仁,一般都是下詔罵上幾句最多也就是關到鳳陽高牆這種五星級的賓館監獄裡麵。
如此一來有了朱家的族長大明皇帝的撐腰,這幫龍子龍孫們在地方上那就更加的膽大妄為,隻要不碰造反這條紅線,那這大明朝那就像是他們家的後院一樣隨意的玩弄。
所以這平時地方上的老百姓對這些龍子龍孫那是敢怒不敢言,就盼著有朝一日能出來一個英雄好漢帶著他們去清算這幫雜碎。
而這寧夏衛的軍民還就等到了一群英雄好漢,所以當他們得知這群饑兵們要去攻打慶王府,一個個那都是群情激奮抄家夥跟著這群變兵們一塊上。
當然,這寧夏軍民的造反熱情如今的積極,除了與這慶藩宗室有仇恨之外,那就是這財帛動人心。
這慶藩在寧夏衛紮根了兩百多年,這兩百多年間寧夏地區各種賺錢的生意都是慶王家把持,寧夏衛最大的地主是慶王本人,寧夏邊牆最大的走私馬隊更是慶王家養的。
可想而知這慶王府這兩百多年來一共積累了多少的財富,民間更是流傳這王府內的錢庫中堆積著好幾百萬兩的金銀財寶。
...
雖然這圍攻慶王府的兵民加起來總共有好幾萬是守城官兵的十倍以上,且這攻打慶王府都是受過正規軍事訓練的士兵,但最終寧夏鎮的兵民還是沒有將慶王府給攻下來。
這其中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這兵變士兵並沒有一個強勢的領袖人物,他們不過是臨時起意聚集到在一起的,這沒有一個領頭的自然就很難成事。
且這些兵變的饑兵首領成分那也是非常的複雜,有的是主張起義造反,有隻是想借著這個機會搶一把弄點錢花花然後繼續回去當兵,還有的則是想通過請願來迫使上麵的老爺們把該他們的錢還給他們。
所以在這進攻慶王府的期間這兵變官兵內部那也是矛盾分歧衝突不斷,以至於無法集中精力去攻打王府,最終導致這些擁有裝備優勢和兵力優勢的兵變官兵沒有能夠攻下慶王府。
而那在慶王府內的寧夏兵備道丁啟睿也看出來了這幫亂兵心不齊,瞅準時間抓住了這個機會對這幫亂兵內部進行分化瓦解。
首先這丁啟睿派人出府城去聯絡亂兵中的溫和派,也就是那些想通過請願跪地要錢的那批人。
丁啟睿派人告訴他們,現在他們停止叛亂行為的話,丁老爺將以人格擔保不會對他們進行秋後算賬,並且補發曆年來所積欠的糧餉。
除了聯絡溫和派之外,丁啟睿還聯絡中間派,也就是那幫隻想趁火打劫搶點錢花的亂兵。
丁啟睿給他們說,隻要他們停止鬨事,那他們搶的錢財女人朝廷都不會進行追還,如果他們能夠反戈一擊的話,那朝廷還會對他們進行獎賞。
這亂兵中的溫和派和中間派被丁啟睿這麼一忽悠全都上了當,於是按照與丁啟睿進行勾結,設計將那幫激進的造反派頭領給全部擒獲交給丁啟睿砍頭,這樣一來鬨騰了幾天的寧夏兵變立刻就被鎮壓下去了。
本來這事到這裡也就結束了,畢竟這饑兵們雖然沒有攻下慶王府,但也殺了巡撫王輯泄憤,同時也在城中搶到了不少錢可以用於接下來的生活,個人的利益得到了基本的滿足。
這也是為什麼丁啟睿能夠快速平定這種看似聲勢浩大的動亂的原因。
可這丁啟睿在事態平穩之後,他推翻之前的承諾對這兵變頭領中的溫和派和中間派進行清算,逮捕處決了不少參與組織兵變的饑兵頭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丁啟睿之所以出爾反爾主要是因為他之前的那些承諾根本就兌現不了,莫說他區區一個兵備道了,就算是總督洪老爺也兌現不了他許下的那些承諾,最終還是要上報朝廷等朝廷決斷。
但這幫亂兵擊殺巡撫又進攻慶王府的惡劣行為已經嚴重的觸碰了大明朝的紅線。
這丁啟睿很清楚,他要是敢把他對亂兵的那些承諾上報朝廷決斷的話,那朝廷第一個就要問他這個兵備道一個姑息養奸的罪名!
所以這丁啟睿在許下那些承諾就已經做好了事後反悔搞反攻倒算的準備,當時的承諾不過是丁啟睿穩住這幫亂兵的緩兵之計罷了。
所以這做人做事還是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如果聽到一些不切實際的承諾,那最好是一個標點符號也不要信。
...
這丁啟睿處決完這幫溫和派和中間派的亂兵頭領之後,本以為這剩下的小嘍囉們會一個個嚇的膽戰心驚大氣都不敢喘。
但讓丁啟睿沒有想到的是,丁啟睿這種不講信用的行為讓這群已經放下武器的亂兵心中產生了巨大的恐懼。
這不管是溫和派還是中間派和激進派都一致認為接下來就該輪到他們了。
這人在恐慌之中往往會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所以這寧夏鎮的官兵在丁啟睿反攻倒算之後沒幾天,這寧夏鎮又爆發了二次兵變。
變兵們重複了一次兵變的行為,搶奪武庫奪取軍械並攻打巡撫署內暫時主事的丁啟睿。
但由於這大量的饑兵頭領已經被丁啟睿逮捕處決,所以這變兵們二次兵變不管是從組織性上還是從紀律性上都比一次兵變要差很多。
以至於這上萬名變兵打一個巡撫署都沒有打下來,最後被祖大弼率領關寧鐵騎將這二次兵變給鎮壓下去。
雖然這二次兵變被鎮壓,但這些兵變士兵們已經不再相信大明朝的信譽,所以在麵對丁啟睿的二次招安大多數變兵都沒有理會。
有家眷的帶著扶老攜幼帶著家人跑路,沒有家眷的帶著搶來的錢財和軍械跑路,跑路的方向那也很一致,不是去自立山頭當賊頭,那就是去投奔這寧夏附近的起義軍。
而這寧夏附近最大的農民軍隊伍是誰呢?!
就是這在慶陽、延西一帶的李自成和張天琳部,這從寧夏鎮城中出逃的變兵,一半左右都投奔了李自成和張天琳。
這些來投奔李自成、張天琳的變兵可不是空著手過來的,他們基本上都帶著盔甲、火器甚至是馬匹等軍械。
這些逃兵不僅訓練有素而且還自帶武器,在加入李自成部之後根本就不用訓練直接就形成了戰鬥力。
本來這李自成和張天領在慶陽、延西一帶被延綏鎮總兵俞衝霄部壓製在山裡不能動彈,但突然有了這麼一支生力軍的加入,李自成、張天琳在延西的保安縣大敗俞衝霄,把俞衝霄打的狼狽的竄回榆林鎮城。
這一波潑天的富貴,那直接就讓李自成部的實力成倍的暴漲,一躍成為了他老丈人高迎祥一個級彆大寇,基本上處於保三爭二的地位。
李自成在保安擊敗俞衝霄之後,一路往東打,打到了他的老家米脂縣,並在米脂縣招兵買馬準備大乾一場,把這大明朝的延綏鎮給他揚了。
...
寧夏兵變這一波潑天的富貴也不僅是李自成、張天琳吃到了,那從陝南翻越秦嶺北上到平涼府境內的拓養坤、高汝利、李萬慶、王光恩等部義軍聽說這個訊息之後。
一個個都拉著隊伍往寧夏去,然後在寧夏地區招募這些逃兵擴充實力,準備打進那寧夏衛活捉慶王爺。
這一時之間整個陝西三邊那是人心浮動風起雲湧,李自成在籌劃進攻延綏鎮,拓養坤、高汝利他們在積攢實力準備攻打寧夏衛。
不過也幸虧洪承疇領著幾個總兵及時趕到寧夏一帶,及時製止了這幫賊寇勾結亂兵攻打寧夏衛,但由於洪承疇疲於應對這在寧夏活躍的拓養坤等部賊寇,無力去應對在延安鬨騰的李自成、張天琳。
喜歡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