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 第1342章 中原形勢突變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第1342章 中原形勢突變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這杞縣以西不到一百裡地那就是河南的省會開封府城,當鐵營從歸德府的雎州突然殺到杞縣之後,嚇的那河南巡撫陳必謙趕緊關閉城門以防鐵賊混入城中偷襲。

而當盧老爺得知鐵賊從歸德府殺入開封府杞縣之後,便立刻督促左良玉出兵前去鎮壓鐵賊,因為這鐵賊又到了左大帥的防區裡麵。

左大帥見這鐵賊又竄回來了,那肯定是要對這鐵賊重拳出擊把這鐵賊給從他的防區趕出去,於是這左大帥領著手下的部隊捎著盧老爺一道殺向杞縣去截擊鐵賊。

但這鐵賊的跑路速度遠超左大帥與盧老爺想象,當左大帥從許州殺到通許縣的時候,鐵賊已經從杞縣竄到了西邊兩百五十多裡外的鄭州。

於是這左大帥又追著鐵賊的屁股後麵咬到鄭州去,等左大帥到了鄭州之後,這鐵賊已經竄到了歸屬洛陽府管轄的登封縣境內。

這鐵賊一到登封縣境內,左大帥就像是被施了某種法術一樣,立刻收兵停止追擊,因為這洛陽府境內是援剿總兵洛陽副將朱三才的防區,跟左大帥已經沒有關係了。

至於為什麼左大帥沒有像在太康縣那樣一路追擊到友軍陳永德的歸德防區去,主要是因為這登封縣已經是豫西山區了,而歸德府的鹿邑縣則是一片平原。

在平原地區追擊賊寇被伏擊的幾率幾乎為零,但進入這山區內變數實在是太多,所以左大帥為了避免重蹈曹文詔的覆轍也就沒有繼續追擊。

不過此時左大帥也顧不得去追擊那竄入豫西山區的鐵賊了,因為那回賊馬守應、闖賊劉國能領著十幾撥將近二十萬的賊寇。

被淮揚巡撫朱大典領兵從南直隸的徐州、宿州一帶攆到歸德府境內,隨即這大股潰賊轉入到左大帥的防區豫中地區。

這淮揚巡撫朱大典把這群潰賊趕到河南境內之後,便以要防守鳳陽祖陵為由領淮揚鎮兵返回了鳳陽,沒有參與中原圍剿行動。

不過跟著朱大典一塊追擊賊寇的的原左大帥麾下的金聲桓、王允成,還有歸屬於河南巡撫陳必謙所轄的羅岱部則是進入中原腹地繼續剿賊。

所以這左良玉麾下對付這幫潰賊的兵力還是綽綽有餘的。

...

這馬守應、劉國能還有鐵營的劉體純在抵達歸德府之後便一起商議接下來該怎麼辦,最後大夥們一致決定就地散夥分開跑路,以後等有機會再聚到一塊接著鬨騰。

由於李子建在歸德府、開封府境內留下了不少的細作,這些細作在得知劉體純抵達歸德府之後便找上了他,並指引劉體純沿著鐵營總部的路線進行轉移。

於是這劉體純便領著前協的弟兄沿著鐵營轉進豫西山區的路線一路竄往洛陽府的登封縣。

這劉體純往洛陽府的境內跑,馬守應等部義軍則從歸德府一路往西南方向,經太康縣、西華縣、郾城縣轉入到南陽府境內,其最終目的地則是與陝西交界的內鄉、淅川山區,準備從這裡回陝西發展。

劉國能等部義軍則是往正南方向經歸德府的鹿邑縣、開封府的沈丘縣、項城縣轉入到汝寧府境內,其最終目的地則是與湖廣交界處的桐柏山區內的桐柏縣附近。

然後翻越桐柏山取道湖廣走陝南迴陝西。

這盧老爺和陳必謙還有左良玉麵對這大股潰賊從淮揚轉入中原,自然也不可能開了天眼知道他們往幾個地方去,所以官軍那也隻能被動的圍追堵截。

在這中原圍剿的過程中,這左大帥麵對這些江北潰賊就像是開了無雙一樣的亂殺。

諸如什麼“一字王”、“闖天王”“撞天王”、“草上飛”、“上天虎”、“九條龍”、“薛仁貴”等等實力還不錯的義軍隊伍被左大帥給剿滅和收降。

這其中有很多義軍隊伍那都是在陝西造反,一路跟著大部隊進入山西轉戰中原存活到現在的老部隊,但都折在左大帥的手上。

當然,這也不是左大帥一個人的功勞,這河南總兵祖大樂、援剿總兵湯九州還有那盧老爺的督標副將楊世恩都是出了力的。

不過他們這些人剿滅招降的賊寇加一塊也沒有左大帥及其麾下將校的戰績高。

這稱左大帥是中原地區的定海神針那是一點也誇張,這也是為什麼左大帥敢如此的囂張跟盧老爺硬頂的底氣所在。

這要是沒了左大帥,馬守應、劉國能帶著這十幾營賊寇不得把中原地區給鬨翻天纔怪,正是因為有了左大帥鎮著,包括鐵賊在內的所有賊寇全部都繞道走不敢在左大帥的防區內撒野。

...

這四月份官軍在中原地區圍剿回闖諸賊的時候,王鐵在豫西山區的登封縣附近乾嘛呢?!

這自打回闖諸賊竄入中原之後,盧老爺便與河南巡撫陳必謙商量了一下,這中原地區由盧老爺負責,那在豫西山區的鐵賊則是由陳必謙負責。

於是這陳必謙便從開封移駐往洛陽,督促洛陽本地的駐軍援剿總兵洛陽副將朱才部、援剿總兵原開封副將周爾敬部、陝州遊擊陳治邦部、汝州守備周維鏞部以及從被朝廷從山西調往河南剿賊的援剿總兵、平陽副將王進忠部。

這要說如今大明朝的總兵頭銜已經快成批發的了,隻要是職級達到了副將的那基本上都會授予剿賊總兵的頭銜,基本上快成了人人有總兵當。

這三總兵一遊擊一守備麾下的營兵加上家丁總共差不多有個一萬兩千人左右,對付鐵營總部那幾千兵馬還是綽綽有餘的。

不過這豫西山區山高林密道路崎嶇難行,莫說是這區區一萬多兵馬,就算是再加上一萬兵馬那也奈何不得躲在山中的鐵賊了。

而且最為關鍵的是,那嵩山一帶活躍本地地頭蛇土寇李際遇是支援鐵營的,不僅派人為鐵營充當向導帶路充當耳目提供情報,而且還發動山中的寨民給在山中的鐵賊輸送糧草。

當然,這糧草鐵營是給了銀子的,但這李際遇能冒著這個風險給鐵營輸送糧草,足以說明這李際遇還是認可王鐵這個義軍盟主的。

這個時候那就體現出來了王鐵這個盟主虛銜,以及王鐵平時在外麵欺世盜名博取的一個忠厚長者形象的重要性。

王鐵要不是這去年在鄭州經過幾省反賊會盟推出了當這個盟主的話,那這李際遇說不定鳥都不鳥王鐵。

既然當初李際遇等一幫豫西山區的土寇承認了王鐵這個盟主,那王鐵如今落難竄到這山裡,這山裡的土寇自然是有那個義務來拉大哥一把。

當然,

最主要還是王鐵在外麵的名聲好,沒有像圖圖哥那樣人嫌狗厭走到哪裡禍害到哪裡,所以這豫西山區的土寇寨民願意接納鐵營。

鐵營在進入豫西山區後那基本上做到了秋毫無犯這四個字,沒有到山中的土寨中去搶劫寨民,即使有個彆不長眼的土寇襲擊鐵營,王鐵也沒有仗著武力強大報複回去。

當然,這倒也不是王鐵以及鐵營的那些軍官們脾氣好,而是這山中的大小土寇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鐵營屠一兩個不長眼的山寨很有可能得罪一片的山頭。

如今這形勢比人強,外有官軍進剿在內自然是不能得罪這些地頭蛇,所以王鐵他們為了避免惹怒這山中的土寇,免得那些不長眼的土匪也隻能是暫時先忍著。

...

再來看看大彆山這邊王經緯他們的情況。

這周兵、楊雄、孔有德等部從霍丘渡河受阻轉入到商城一帶的大彆山區後沒兩天就碰到了北上的王經緯部,這兩路鐵營彆部會師之後,這最高指揮權就按照江湖規矩由二當家王經緯來統領。

王鐵這個最高統帥尚且都難以節製這各大軍頭,那就更彆提這威望遠不如王鐵的二當家王經緯了。

所以這兩撥人馬在商城縣會師之後,彆的什麼都沒有乾,就專門在一塊搞內鬥。

當然,這內鬥的主題並不是爭權奪利,而是對轉進路線的爭議,這王經緯認為應該暫時蟄伏在大彆山區中等這陣風頭過了,再出山去豫西山區找王大帥彙合。

而周兵則是堅持認為應當按照滁州會議的部署,立即向豫西山區進發去找總部會師。

楊英跟孔有德兩人對於這二當家和三當家的爭論則是沒有摻和進去,但也正是因為他們兩沒有表態支援那一方,所以就導致這個決定遲遲做不出來,以至於部隊長時間滯留在商城縣山區內沒有行動。

等到王鐵從沈丘發來命他從信陽轉入南陽再北上豫西的山區的軍令後,那盧老爺佈置專門針對王經緯他們的四路圍剿計劃已經啟動了。

麵對這突然殺入山中有向導帶路有土寇配合的劉良佐、牟文綬部,王經緯他們招架不住也隻能從商城縣山區往南部的霍山縣一帶轉移。

之所以不往北邊跑,是因為王經緯他們打探到關寧軍祖寬部就在他們北麵的光州。

其實這以王經緯他們的實力完全可以打敗這進山搜剿的劉良佐和牟文綬部,即使他們有向導和配合官軍作戰的土寇也一樣不行,因為鐵營這邊也有向導以及與山中土寇交好的隊伍。

但最終還是因為內鬥導致人心不齊軍心不穩,所以麵對劉良佐和牟文綬的進剿隻能是往大山深處竄。

這大彆山西邊有牟文綬、劉良佐,北麵有關寧軍的祖寬,所以這王經緯那也隻能領著弟兄們準備往東出蘄、黃一帶轉入湖廣,再從湖廣轉入河南進入豫西山區。

可這盧老爺也給算到了,盧老爺部署在蘄黃一帶李重鎮、雷時聲部以及本地駐軍盧鎮國、苗有纔等部官軍遏製住了鐵營東出湖廣的道路。

這西邊的路不通,王經緯他們便合擊往南出潛山、桐城往西轉入江北,利用鐵營的機動優勢甩開堵截的追兵轉入河南。

但這應天巡撫張國為親自抵達桐城坐鎮,領著手下撫標兩營外加應天總兵許自強部還有江北的主力杜弘域部前來堵截,所以這堵的王經緯隻能又退回到山裡去。

好在這四麵圍堵的官軍也不敢深入山區進行圍剿,再加上那在山中還有賀一龍、慧登相、馬進忠他們幾個分擔壓力,所以雖然這王經緯部被堵在山裡,但也沒有遭受多大的損失。

既然這在山裡出不去,那王經緯自然是要給王鐵上報解釋不能出山去會師的原因,以免這王鐵懷疑他滯留在大彆山不出去是想要搶班奪權另立中樞搞分裂。

這跟著王經緯的彙報一塊送到王鐵那裡的,還有跟著王經緯一塊行動的張應昌這段時間關於大彆山區各個方麵的調查報告。

張應昌的這份調查報告送到王鐵那裡去了之後,那也徹底的改變了鐵營的命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