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第1343章 孫傳庭巡撫陝西
崇禎九年的四月初,就在這關東與關西戰場打的正是熱火朝天的時候,一個影響這個時代曆史走向的人來到了西安府城鹹寧縣。
陝西的前任巡撫甘學闊在三月份被彈劾罷官撤職,新任的陝西巡撫孫傳庭在四月初抵達了西安城走馬上任。
這孫傳庭是萬曆萬曆二十一年(1593)生人,到崇禎九年已經四十多歲的年紀了,跟陝西總督洪承疇是同一年所生,比那六省總理盧象升要大上好幾歲。
但這孫傳庭的官運就沒有這兩位那麼亨通了。
在萬曆四十七年中進士之後,孫傳庭被朝廷授了個知縣的官缺,在知縣的任上的孫傳庭清正廉潔打擊豪強,輕徭薄賦與民休養努力減輕百姓負擔,可以說是這個時代不可多得的好官清官。
最後因為在地方上政績名聲都還不錯,所以孫傳庭在天啟朝的初年被提拔為吏部的主事。
但緊接著這天啟朝就迎來了閹黨把持朝政,像孫傳庭這這樣不會溜須拍馬又跑又送的清官自然是沒有生存的空間,且這孫傳庭又在吏部這個油水和權力極大的部門,再加上這孫傳庭又不願意與閹黨同流合汙,所以這孫傳庭最後也隻能是辭官回家。
這孫傳庭的老家是河南光山縣人,他的祖上在元末明初投奔朱元璋跟著老朱一塊打天下,洪武初年明軍北伐他的祖上也跟著一塊參與北伐。
這北伐大軍打到山西的代州之後,明朝在此地設定了一個屯田衛所振武衛,孫傳庭的祖上當時是明軍中的一名軍官,所以就被授予世襲振武衛百戶在代州落地生根一直傳到孫傳庭這一代。
也正是因為孫傳庭家裡是衛所世襲軍官,所以這孫傳庭從小衣食無憂不用為生計操心,且家裡有餘財能夠請的起教書先生來專門一對一的輔導教學,這才讓傳庭年僅二十六歲就考中了進士。
雖然說這大明朝有很多年紀不滿三十歲的進士,比如盧老爺二十二就中了進士,甚至連不到二十歲的進士都有。
但這畢竟屬於少數,大部分讀書人中舉人都快四十歲了,更彆提中進士之時的年紀了,所以這也足以說明孫傳庭智商遠超一般的讀書人非池中之物。
...
這孫傳庭在天啟年間辭官回家歸隱,這一隱那就是十年的時間,等到了崇禎朝閹黨被徹底打倒之後,孫傳庭再四處活動終於又重新複出並一路乾到了順天知府這個位置上。
雖然說這孫傳庭從京城到陝西來當巡撫是被人給設計了,但是這同時也是孫傳庭自己的選擇。
當時那陝西舊撫甘學闊被拿下之後,這朝中的文官們一個個都不敢去接這個燙手的山芋,且不說陝西的賊寇鬨騰的歡,作為巡撫要上陣殺敵有生命危險。
就說這陝西自崇禎朝的以來曆任巡撫的下場就不怎麼好,從胡庭宴開始到劉廣生、李喬、練國事再到甘學闊個個都被革職罷官判刑,那下場一個比一個慘。
朝堂之上的官員都很清楚,這去陝西當巡撫,那即使不死在賊寇的刀刃之下,那也會倒在這官場政治鬥爭之中。
這當時朝中的一些被吏部推舉去陝西當巡撫的官員,在聽說了這個訊息之後,那一個個嚇的不是上表辭職就是在家裡裝病不去上班。
要不然的話這一省巡撫油水如此大的一個肥缺,那也輪不到像孫傳庭這樣不跑不送不搞貪汙腐敗的清官。
所以說這孫傳庭去陝西當巡撫既不是被逼著去上任的,也不是為了去撈銀子搞貪腐斂財的,而是懷揣著拯民於水火為天下開太平為國家建功立業的崇高理念去陝西當巡撫的。
孫傳庭今年已經四十多歲了,這個年紀的中年人絕大多數已經沒有了年輕時候的衝勁和熱血,不被當下這個道德敗壞貪腐成分的官場風氣所帶壞,跟著一塊同流合汙放飛自我那就已經很不錯了。
即使不被這個時代的歪風邪氣所帶壞,那也會被現實的殘酷所擊倒跟著一塊隨波逐流躺平。
但孫傳庭這四十多歲的年紀,依然是朝氣蓬勃就好像是年輕人一樣的充滿了乾勁和對世間不公憤慨,所以孫傳庭纔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道這當陝西巡撫沒有下場,依舊是奮不顧身的走馬上任。
...
等到這孫傳庭上任陝西巡撫之後,這前任留給他的那可是一個史詩級的爛攤子。
這巡撫的直屬標營因為一場兵變,標下的官兵不是被鎮壓逮捕處決那就是當了逃兵去做賊,留下沒有跟著一塊鬨事的官兵僅不到三百多名,且多是老弱病殘鬨不動的那種。
而這標營的各級軍官也因為兵變的緣故被亂兵打殺一空,留下來的那也是一群隻知道撈錢的酒囊飯袋。
這軍事糜爛成這個樣子民事也是如此,由於這些年來的戰亂再加上官府剿賊加派錢糧,這關中大地的戶口流失十分嚴重田地大麵積的拋荒無人耕種。
至於那政事那就更不用說了,陝西的藩庫府州縣的錢糧倉庫那早就已經是一貧如洗空的能夠跑耗子。
在孫傳庭上任陝西巡撫的時候,這孫傳庭麵對的局麵就是要兵沒有兵,要錢糧沒有錢糧,要種田的百姓沒有種田的百姓。
唯一有的,那就是在衙門裡麵大搞貪汙腐敗以及躺平不乾人事的一幫子腐朽的官僚。
一般人麵對這種爛透了了爛攤子大多數都會選擇直接提桶跑路愛誰乾誰乾,但孫傳庭麵對這種糜爛的局麵卻是乾勁十足,畢竟這要不是爛活孫老爺還不願意接呢!
孫傳庭上任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抓兵權,先是直接把麾下標營的那幾百名老弱病殘和剩餘的軍官全給裁撤掉,然後給洪承疇商量,讓洪承疇給他調一部分有軍事經驗的優秀軍官過來給他重組撫標營。
這洪承疇那裡要錢糧的話可能沒有,但是要人的話那是大大的有,這大明朝的彆的都缺唯獨不缺的那就是人,尤其的當兵的丘八那更是不缺。
所以洪承疇就給孫傳庭從甘肅抽調了一批擁有豐富軍事經驗的軍官以及士兵送到孫傳庭這裡來,大概有個五六百人左右。
有了這批軍官接下來孫傳庭就開始招兵買馬,這孫傳庭在北京當京官的時候,從邸報裡麵的資訊發現這鬨騰最厲害的賊寇大部分都是榆林延安那一片出來的。
所以孫傳庭就認為這一片的青壯年適合做賊那定然也適合當兵,畢竟這年頭兵匪一窩,能把賊當好的那肯定也能把兵當好。
於是這孫傳庭就派人到陝北榆林那一片去招募士卒,隻要是願意來他麾下當兵吃糧的且個人武力過硬的,不管是良家子還是賤民,不管是土匪賊寇出身還是清白人家孫老爺一律都收。
這也幸虧當時李自成、張天琳他們幾個在陝北還沒有鬨騰起來,所以這孫老爺在陝北的招兵告示貼出去很快就招募到了三千多名合格的壯丁。
這招完兵之後那自然是要拿出錢糧來養兵的,要不然的話那甘學闊的今天就是孫老爺的明天。
但如今這關中的老百姓已經沒有油水可以榨了,即使孫老爺想要刮地皮,但這地皮已經被他的前幾任給刮的快要把地皮都給刨沒了。
這既然老百姓身上刮不到油水,那這孫老爺就將主意打到了地方上的官紳豪強們身上。
這種事孫老爺那也不是第一次乾,孫老爺在中了進士外放地方當知縣的時候就打過土豪,所以這回孫老爺就按照他十幾年前在地方上工作經驗,在陝西又給重新乾了一次。
孫老爺首先第一步那就是清理軍屯,孫老爺對於這衛所軍官如何夥同地方豪強侵吞軍屯軍糧那是門清,畢竟他自己家就是衛所的世襲百戶。
所以這孫老爺上來就清查西安三衛的軍屯賬目,在把這賬給算清楚之後拿著賬本去逼著這幫衛所軍官和地方豪強補交曆年來拖欠的軍糧以及退還侵占的軍屯。
敢有不交不退的孫老爺直接就下令抓人,級彆低孫老爺能夠處理的直接判了,孫老爺不能夠處理的就上書朝廷彈劾問罪。
孫老爺如此簡單粗暴的搞錢那自然是得罪了不少官紳豪強,這些官紳豪強敢侵占衛所軍屯那關係背景肯定是夠硬,一般人想要偷稅漏稅都很困難,更彆提侵占國家資產了。
所以緊接著那彈劾孫老爺的奏章就像是雪花片一樣飛到了朱由檢的禦書房裡,但朱由檢不為所動並沒有對這些彈劾奏章進行處理全部都留中不發。
這倒也不是朱由檢多麼支援孫傳庭,而是這孫傳庭清理出來西安三個衛所拖欠的三年軍糧折銀共計四十五萬兩,平均每年拖欠朝廷十五萬兩的折色軍糧。
這纔是讓朱由檢對彈劾孫傳庭的那些奏疏不為所動的原因所在,因為在朱由檢看來這天下是他老朱家的,這幫官紳豪強不過他們家養看門狗,而如今這幫看門狗居然敢偷吃這麼多他家裡的糧食,所以朱由檢肯定是放出一條更惡的狗來狠狠收拾這幫狗官。
...
孫老爺清理出來這幾十萬兩的折色軍糧之後,那也就有了養兵的軍費,並且這以後每年都會有十五萬兩進項,如此一來關中地區駐軍的軍費也就不用發愁了。
不過孫老爺清理軍屯也就僅限於西安附近一片,並沒有在陝西三邊全境掀起清理軍屯的行動、
這僅清理三個衛所的軍屯,那彈劾他的奏疏就快要把朱由檢的禦書房給堆滿,那他要是敢去清理陝西三邊的軍屯,說不定孫老爺哪天出門一不小心就被“賊寇”給刺殺了。
雖然說孫老爺四十多歲的年紀已經是如同年輕人一樣有乾勁,但是隨著時間的沉澱年紀的增長也讓孫老爺知道世事艱難江湖凶險,所以孫老爺也就點到為止了。
這孫老爺解決了軍隊和財政上的問題之後,那接下來孫老爺的重心就放到了民事和政務。
緊接著孫老爺就是招撫流民恢複生產秩序,孫老爺下令隻要是無人耕種的荒地一律收歸官有分配給流民耕種,敢有來拿著地契來認領的孫老爺就讓田主把曆年來的欠稅給補上。
在孫老爺的開荒政策下,大量躲藏在山中的流民紛紛下山回家去種田,官府的賬麵上流失的戶口和耕田又有不少回來了。
同時孫老爺還積極的整頓吏治,狠狠的辦了一批經濟問題嚴重不良影響極其惡劣民怨極大的官吏,將這陝西官場的歪風邪氣給殺住了不少。
孫老爺這各項積極政策的組合拳下去之下,這關中地區一時之間如同翻天覆地一般的大變樣,呈現一片欣欣向榮之氣象。
這關中地區在孫老爺治理之下一片欣欣向榮之際,那陝北地區也開始出現勃勃生機萬物競發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