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從胡椒到蒸汽機的大唐傳奇 > 第171章 茶館的說書人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從胡椒到蒸汽機的大唐傳奇 第171章 茶館的說書人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長安城的日頭剛爬到三竿高,西市旁的「清風茶館」就已是人聲鼎沸。這茶館是長安城裡數一數二的大去處,上下兩層樓,雕梁畫棟,飛簷翹角上還掛著銅鈴,風一吹就「叮叮當當」響個不停。門口那塊黑底金字的「清風茶館」匾額,是前朝大書法家親筆所題,筆力遒勁,吸引著往來行人的目光。

此刻,一樓大堂裡已是座無虛席。茶客們三教九流,無所不有。有穿著長衫、手搖摺扇的秀才,他們聚在一起談論著詩詞歌賦;有穿著短打、腰間彆著算盤的商人,正低聲商議著生意;還有不少扛著鋤頭、剛從地裡回來的農夫,他們黝黑的臉上帶著疲憊,卻難掩對聽書的期待。八仙桌上擺著各式各樣的茶點,瓜子、花生、酥糖應有儘有,空氣中彌漫著龍井的清香、碧螺春的醇厚,還夾雜著瓜子的焦香和酥糖的甜膩,交織成一股獨特的氣息。

說書人王二麻子站在戲台中央,他穿著一件洗得發白的青布長衫,袖口磨出了毛邊,手裡緊緊攥著塊醒木,那醒木被他磨得油光鋥亮。他臉上堆滿了誇張的表情,小眼睛裡閃爍著精明的光,時不時還故意咳嗽兩聲,吸引大家的注意。

「啪!」王二麻子猛地將醒木拍在桌上,清脆的響聲瞬間壓過了堂內的嘈雜,所有目光「唰」地一下都集中到了他身上。茶客們紛紛停下手中的動作,連嗑瓜子的都放慢了速度,等著他開講。

「各位客官,今天咱們不說那劉關張桃園結義,也不講那瓦崗寨英雄聚義,來講段新鮮熱辣的,就說那最近在長安城裡風頭正勁的貞觀犁!」王二麻子故意拖長了語調,眼神像探照燈一樣掃過台下的茶客,看到每個人臉上都露出好奇的神情,心裡暗暗得意。他昨天剛從張萬貫的管家那裡領了一貫錢,那錢沉甸甸的,揣在懷裡讓他心裡踏實得很。管家說了,隻要把貞觀犁的名聲搞臭,以後還有重賞,這錢來得可比平日裡辛辛苦苦說書容易多了。

「那貞觀犁,看著結實耐用,實則是突厥的奸計啊!」王二麻子突然壓低聲音,身體向前傾斜,神秘兮兮地說,彷彿在透露什麼天大的秘密。他的唾沫星子隨著話語四處飛濺,落在前排茶客的茶碗裡,那茶客皺了皺眉,卻沒敢作聲。「據說啊,那鐵是從突厥走私過來的,裡麵藏著西域巫師畫的符咒,用夠三年,符咒一顯靈,就會讓好好的土地變成鹽堿地,到時候啊,種啥啥不長,連草都活不成!咱們關中這千裡沃野,可就全毀了!」

「真的假的?」台下立刻響起一片驚呼,一個穿著粗布短打的老農手裡的粗瓷茶杯「哐當」一聲撞在桌上,茶水濺了出來,他卻渾然不覺。這老農剛從渭水邊的村子來,家裡有五畝地,正琢磨著秋收後買一具貞觀犁,聽這話,心裡頓時像被潑了一盆冷水,打了個激靈。

「可不是嘛!」王二麻子見眾人上鉤,說得更起勁了,他一拍大腿,聲音陡然拔高,「我有個遠房親戚在司農寺當差,專門管農具登記的,他偷偷告訴我,那李傑李大人,看著像個正人君子,其實早就被突厥人收買了!突厥人給了他一箱黃金,讓他推廣這貞觀犁,就是為了禍亂咱們大唐的農桑!」他說著,眼圈竟然紅了,擠出幾滴眼淚,用袖子擦了擦,「想想吧,土地要是都成了鹽堿地,咱們吃什麼?喝什麼?到時候,突厥人再舉兵南下,咱們連反抗的力氣都沒有了,隻能任人宰割啊!」

台下的茶客們聽得心驚肉跳,議論聲像炸開了鍋,嗡嗡作響。

「天哪,這也太嚇人了!還好我沒買!」一個胖胖的商人拍著胸口,一臉慶幸。他原本打算給鄉下的佃戶們都換上新犁,現在看來,幸好還沒動手。

「我說這新犁怎麼這麼神,一天能耕十畝地,原來是有問題啊!」一個秀才搖著摺扇,故作深沉地說,彷彿早就看透了其中的貓膩。

「這等妖物,就該禁了!不能讓它禍害咱們大唐的土地!」一個滿臉絡腮胡的漢子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桌上的茶碗都跳了起來,大聲喊道。這漢子是張萬貫特意安排的托兒,每天能得五十文錢,專門負責在關鍵時刻煽動情緒。

這話一出,立刻引起了一片附和聲。「對,禁了它!」「不能讓李傑得逞!」「把那李傑抓起來問罪!」茶客們的情緒被徹底煽動起來,個個義憤填膺,彷彿貞觀犁已經成了懸在大唐頭頂的一把利劍,隨時都會落下。

王二麻子看著這一幕,心裡樂開了花,知道自己的錢沒白拿。他又添油加醋地講了幾個「親眼所見」的例子,說鄰縣有個村子買了貞觀犁,沒過一個月,村裡的牛就死了三頭;還有個鎮的農戶用了新犁,地裡的麥子長得稀稀拉拉,還不如往年的一半。這些都是他瞎編亂造的,可台下的茶客們卻信以為真,聽得連連點頭,還有人拿出隨身攜帶的小本子記了下來,說要回去告訴鄉親們。

其實,像王二麻子這樣被雇來散佈謠言的說書人,長安城還有十幾個,遍佈各個茶館、酒肆。他們每個人講一段,就能得到一貫錢,這對他們來說,可是一筆不小的收入。要知道,普通人家一個月的生活費也就兩貫錢。為了能多賺點錢,他們把謠言編得活靈活現,添油加醋,恨不得把貞觀犁說成是從地獄裡來的惡鬼,不僅毀地,還會帶來瘟疫。

謠言像瘟疫一樣,迅速在長安城裡蔓延開來,又順著商路、驛道傳到了周邊的州縣。洛陽城的「聚賢茶館」裡,幾個農戶正圍著一張桌子,愁眉苦臉地討論著。

「聽說了嗎?長安那邊說那貞觀犁有問題,用了會讓土地變鹽堿地。」一個麵板黝黑的老農皺著眉說,他手裡拿著一個剛買的胡餅,咬了一口,卻沒什麼胃口。這老農姓周,家裡有三畝水田,種著水稻,原本想著新犁省力氣,能多種兩畝地。

「真的假的?我還打算這兩天去城裡的鐵鋪看看呢。」另一個年輕些的農戶說,他臉上帶著猶豫的神情,手裡的鐮刀還沒來得及放下,刀身上還沾著泥土。

「不好說啊,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旁邊的一個中年漢子歎了口氣,他手裡轉著個煙袋鍋,「種地可是咱們的命根子,萬一真出了問題,一家子都得喝西北風。要不還是買舊犁吧,雖然費勁點,但穩妥些,祖祖輩輩用了幾百年,也沒出過啥問題。」

這話得到了大家的認同,幾個原本打算買貞觀犁的農戶,都默默地點了點頭,打消了念頭。那個年輕農戶把鐮刀往腰間一彆,說:「走,去看看舊犁,聽說張記犁行的舊犁最近降價了。」

謠言的力量是可怕的,它像一張無形的網,籠罩在人們的心頭,讓原本對貞觀犁充滿期待的百姓們,開始變得猶豫、懷疑,甚至抵製。改良坊門口,原本每天都有不少人來打聽新犁的訊息,熙熙攘攘,現在卻變得門可羅雀,冷冷清清。偶爾有人路過,也是遠遠地看一眼,就匆匆低下頭離開,彷彿那改良坊是什麼不祥之地。

欲知下文如何,請先關注收藏點讚!謝謝!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