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從胡椒到蒸汽機的大唐傳奇 > 第190章 三成補貼的威力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從胡椒到蒸汽機的大唐傳奇 第190章 三成補貼的威力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李世民回到宮中時,李傑正在禦書房外的廊下等候。他穿著件半舊的青色襴衫,手裡捧著一份奏摺,奏摺的封皮用的是最普通的黃麻紙,邊角都磨圓了。見陛下回來,他連忙上前請安,袍角掃過廊下的積雪,帶起一片細碎的雪沫。

「你來得正好。」李世民接過奏摺,大步走進禦書房。李德全連忙跟上,給爐子裡添了幾塊銀絲炭,火苗「騰」地竄起來,把房間烘得暖洋洋的。李世民坐在鋪著狐裘的椅子上,仔細看起奏摺來。當看到「凡農戶購買貞觀犁,司農寺補貼三成價錢,憑戶籍登記領取,商人購買需額外繳稅」一條時,他眼前一亮,重重拍了下案幾:「這個主意好!三成補貼,既能減輕農戶負擔,又能防止商人囤積居奇,促進新犁推廣,就這麼辦!」

他當即命李德全擬旨,用最快的速度下發到全國各地——長安城內用快馬傳遞,遠些的州縣就用驛站的驛馬,務必讓每一個農戶都知道這道旨意。旨意貼出的第二天,長安城外的農具改良坊就排起了長龍,從坊門一直延伸到渭水河畔,像一條蜿蜒的巨龍,龍身還在不斷變長。

天剛矇矇亮,天邊才泛起魚肚白,張三牛就帶著戶口本趕來排隊了。他穿著件新做的藍布棉襖,是用去年賣糧的錢扯的布,針腳有些歪歪扭扭,一看就是他婆孃的手藝。懷裡揣著兩個熱乎的饅頭,是用新磨的麥粉做的,還冒著熱氣。他踮腳往前看了看,見隊伍已經排到了街口,忍不住咋舌:「乖乖,這麼多人!」

排在他前麵的是同村的劉老五,劉老五正跺著腳取暖,他的棉鞋露出個破洞,露出裡麵黑乎乎的腳指頭。「俺四更天就來了,」劉老五嗬著白氣說,「沒想到前麵還有二十多號人。」他轉頭看了看張三牛懷裡的饅頭,嚥了口唾沫,「你家這饅頭看著就暄軟,俺家那口子隻會做窩頭。」

張三牛笑著把一個饅頭遞過去:「拿著吃,俺家婆娘多做了兩個。」他拍了拍懷裡的錢袋,錢袋鼓鼓囊囊的,裡麵裝著四貫錢,「有了這三成補貼,俺買新犁就能省下一貫五百文,夠給俺家老婆子買件新棉襖了。她那件,補丁都摞著補丁,冬天凍得直哆嗦。」

劉老五接過饅頭,咬了一大口,含糊不清地說:「可不是嘛!俺算了算,買一具新犁原價五貫,補貼三成就是一貫五,自己掏三貫五,比以前買舊犁還便宜!這真是陛下的恩典啊!」他抹了把嘴,眼裡閃著光,「等有了新犁,俺家那三畝地,一天就能耕完,剩下的功夫還能去鎮上打零工,再多賺點錢給娃交束脩。」

隊伍裡的老農們都攥著戶籍文書,文書邊角被磨得發亮,顯然是經常翻看。他們互相議論著,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有個拄著棗木柺杖的老漢,是從百裡外的鹹陽趕來的,柺杖頭都磨得溜圓。他顫巍巍地說:「俺活了六十歲,從隋末到大唐,就盼著能有個省力的犁。年輕時用木犁,後來有了鐵犁,可還是累得腰都直不起來。現在終於盼到了,有陛下補貼,咱這窮農戶也能用上新犁了!」

負責登記的老張忙得不可開交,他麵前的梨木桌子上堆滿了戶籍文書,筆墨都用了好幾套——狼毫筆寫禿了兩支,硯台裡的墨磨了又磨,都快見底了。「大家彆急,一個一個來,都有份!」他一邊登記,一邊用袖子擦臉上的汗,雖然天寒地凍,他卻忙得滿頭大汗,「沒想到這補貼的威力這麼大,才一天,就來了三百多號人,連坊裡的存貨都快賣光了。」

他抽空對旁邊幫忙的夥計說:「你看那邊,」他朝隊伍末尾努了努嘴,「來買犁的不僅有關中農戶,還有從洛陽、揚州趕來的商人。你看那個穿綢緞袍子的,剛纔跟我打聽能不能買五十具,說要批量買回去倒賣,這可不行,咱們得想個辦法。」

夥計是個年輕小夥子,臉上還帶著絨毛,他順著老張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見幾個衣著光鮮的人正湊在一起嘀咕,手裡還拿著算盤,劈裡啪啦打得響。「是啊,要是都被商人買走了,農戶們就沒犁用了。」他急得抓耳撓腮,「張叔,要不咱們不賣給出商人?」

「那也不行,」老張搖搖頭,「萬一有偏遠地方的農戶托商人代購呢?得想個兩全其美的法子。」

李傑得知此事後,立刻從司農寺趕來改良坊。他穿著件灰色的棉袍,領口沾著點墨漬,顯然是剛處理完公文。他看著長長的隊伍,眉頭微微皺起,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腰間的玉佩。「這樣下去不行,商人倒賣會抬高價格,最後損害的還是農戶利益。」他對老張說,「你馬上貼出告示,補充規定:每人限購兩具,農戶憑戶籍登記,商人需憑地方官府出具的代購文書,上麵要註明代購的農戶姓名、數量,且數量不得超過當地農戶需求的三成,確保新犁優先供應農戶。」

老張連忙找來紙筆,用最快的速度寫好告示,貼上坊門最顯眼的位置。紅紙黑字,老遠就能看清。農戶們看到告示,都鬆了口氣,紛紛稱讚李大人考慮周全。「還是李大人想得細!」「這下不用擔心商人搶犁了!」

從洛陽來的商人王掌櫃看到告示後,臉上的笑容淡了些,他身後的夥計忍不住嘟囔:「這不是斷咱們財路嗎?」王掌櫃卻擺擺手,他捋著頷下的山羊鬍,沉吟道:「俺本來想多買些回去,賺點差價,現在看來是不行了。」他轉頭對夥計說,「不過這樣也好,能讓真正需要的農戶用上新犁,也算是積德行善了。」他決定按照規定,去洛陽府衙開具代購文書,隻按實際需求采購。他讓夥計去府衙打聽清楚洛陽周邊各縣的農戶數量和所需新犁的大致數目,然後根據這個數字來確定代購數量,確保不多買一具,以免占用農戶的份額。

揚州來的商人李老闆也很快做出了決定。他原本打算大量采購新犁運回揚州,再高價賣給當地農戶,賺取豐厚的差價。但看到告示後,他打消了這個念頭。「做生意不能隻看眼前利益,得有長遠眼光。」李老闆對身邊的隨從說,「陛下和李大人如此重視新犁的推廣,就是為了讓百姓過上好日子。我們要是在這時候投機倒把,不僅會惹來麻煩,還會壞了自己的名聲,以後生意也不好做了。」他隨即讓人準備材料,去揚州府衙申請代購文書,打算老老實實地為揚州的農戶代購新犁,隻收取合理的手續費。

其他地方來的商人見狀,也紛紛效仿。他們意識到,在朝廷如此嚴厲的規定和大力推廣新犁的背景下,想靠倒賣新犁發財是行不通的,不如遵守規定,安安分分地做些正當生意。於是,改良坊外的商人隊伍雖然依舊存在,但秩序井然了許多,他們都在按規定準備相關文書,等待購買新犁。

改良坊內,工匠們更是忙得腳不沾地。周鐵蛋作為工匠頭目,每天天不亮就起來組織大家開工,晚上要等到最後一爐鐵水冷卻才能休息。他的手上布滿了厚厚的繭子,有的地方還被火星燙出了水泡,但他毫不在意。「咱們加把勁,多造些新犁,讓農戶們都能及時用上。」周鐵蛋鼓勵著大家,「想想看,等明年秋收,農戶們因為用了咱們造的新犁多打了糧食,那該多高興啊!」

工匠們聽了,乾勁更足了。熔爐裡的火越燒越旺,鐵水咕嘟咕嘟地翻滾著,像一條條奔騰的火龍。大錘落下的聲音此起彼伏,「叮叮當當」的,彷彿在演奏一曲歡快的勞動讚歌。新犁的零部件在他們靈巧的手中逐漸成型,然後被組裝在一起,變成一具具嶄新的貞觀犁,整齊地擺放在坊內,等待著被農戶們領走。

李傑在改良坊裡巡視著,看到這繁忙而有序的景象,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走到一個正在打磨犁鏵的年輕工匠身邊,問道:「小夥子,累不累?」

年輕工匠抬起頭,擦了擦臉上的汗水,笑著說:「回李大人,不累!一想到這些新犁能幫農戶們多打糧食,俺就渾身是勁!」

李傑點點頭,又叮囑道:「一定要把好質量關,每一具新犁都要仔細檢查,不能有半點馬虎。這不僅關係到農戶的收成,也關係到朝廷推廣新犁的成效。」

年輕工匠重重地點了點頭:「李大人放心,俺們都記著呢!一定保證質量!」

傍晚時分,張三牛終於輪到了。他小心翼翼地遞上戶籍文書和錢袋,看著老張登記、收錢,然後激動地跟著夥計去領新犁。當他看到那具嶄新的貞觀犁,犁鏵鋥亮,犁架結實,心裡彆提多高興了。他伸手摸了摸犁鏵,冰涼的觸感讓他心裡一陣踏實。

「這新犁真不錯!」張三牛讚不絕口,他試著推了推,感覺很輕便,「有了它,明年俺家的收成肯定差不了!」他謝過老張和夥計,小心翼翼地把新犁裝上獨輪車,推著往家走。夕陽的餘暉灑在他身上,也灑在新犁上,泛著金色的光芒,彷彿預示著來年的豐收。

劉老五也領到了新犁,他扛著新犁,腳步輕快,嘴裡還哼著小曲。他迫不及待地想回家,把這個好訊息告訴家人,讓他們也高興高興。

隊伍漸漸散去,坊內的新犁也賣得差不多了。老張累得癱坐在椅子上,喝著夥計遞過來的熱茶,臉上卻帶著滿足的笑容。「今天真是收獲滿滿的一天。」老張感慨道,「看到農戶們領到新犁時高興的樣子,再累也值了。」

李傑站在坊門口,望著農戶們帶著新犁遠去的背影,心裡思緒萬千。他知道,三成補貼的威力還在繼續發酵,貞觀犁的推廣之路會越來越順暢。這不僅能讓大唐的農業得到發展,讓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也能為他後續的計劃打下堅實的基礎。

而在皇宮裡,李世民收到了司農寺關於新犁推廣情況的奏摺,看到上麵記載的農戶購買新犁的數量和大家的反饋,滿意地笑了。他對李德全說:「李傑這個法子真是好啊!三成補貼花得值!看來,用不了多久,貞觀犁就能在全國普及了。」

李德全也笑著附和道:「陛下英明,李大人有謀略,這都是大唐百姓的福氣啊!」

窗外的雪已經停了,月光灑在大地上,一片銀裝素裹。皇家冶鐵監的煙囪裡依舊冒著黑煙,與天上的星星交相輝映。改良坊裡的燈火也還亮著,工匠們還在加班加點地趕製新犁。整個長安城,都在為新犁的推廣而忙碌著,為大唐的未來而努力著。貞觀犁的普及,就像一顆種子,在大唐的土地上生根發芽,即將綻放出絢爛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

欲知下文如何,請先關注收藏點讚!謝謝!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