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狼煙北平開始 第20章 家廚連鎖啟幕與產業鏈閉環
2008
年開春的開原,積雪剛融,田埂上冒出嫩黃的草芽。周明遠站在預製菜產業園的工地上,看著吊機把鋼結構架起,陽光灑在
“開原家廚”
的招牌鋼架上,泛著冷硬的金屬光
——
這是他參照老鄉雞模式定下的連鎖快餐品牌,要做
“東北版老鄉雞”,上遊靠產業園鎖死食材供應,下遊用社羣
商圈雙店型鋪網,把開原的家常味做成標準化快餐。
“首店選在開原市中心的步行街,300
平,分堂食區和外賣區。”
小雲捧著門店設計圖走過來,圖紙上的原木桌椅、青磚牆麵透著股家常暖意,“我參考了老鄉雞的社羣店風格,加了東北特色的炕桌卡座,老人孩子都喜歡。”
她指尖劃過
“食材溯源屏”
的標注,“每道菜的食材都能查到產業園的供應記錄,比老鄉雞的‘透明廚房’更直觀。”
薇薇拎著個保溫桶擠過來,桶蓋一掀,豬肉燉粉條的香氣漫開
——
粗瓷碗裡的粉條吸飽了肉湯,酸菜脆生生的,肉塊燉得脫骨:“這是給‘開原家廚’定的招牌套餐,用產業園的預製菜基底,門店現蒸
15
分鐘就能出餐,比現燉省時間,味道還跟家裡一樣。”
她掏出個小本子,“還研發了早餐係列,開原豆腐腦配油餅,豆漿用本地非轉基因黃豆,跟老鄉雞的現磨豆漿打差異化。”
“叮
——
隨機簽到觸發!地點:開原預製菜產業園工地。獎勵:《快餐連鎖標準化運營手冊》(含老鄉雞中央廚房管理細則),解鎖‘上下遊協同’技能!”
首店裝修時,馬大帥天天往工地跑,手裡攥著個舊賬本:“明遠,俺跟村裡的種菜戶談好了,他們的白菜、土豆全供產業園,比從外地拉便宜兩成,還新鮮!”
範德彪則穿著新定製的灰色工服,在門店裡擦著玻璃:“俺管門店服務,按手冊練了半個月微笑,保證客人進來跟回家一樣!”
周明遠看著忙前忙後的眾人,突然想起老鄉雞創始人束從軒從養雞場起家的故事
——
做實業就得這樣,從田頭到餐桌,每一環都攥在自己手裡。
4
月的開原步行街,“開原家廚”
首店開業當天飄著細雨。門店外的紅綢被揭開時,圍觀的鄉親們湧了進來
——
炕桌卡座坐滿了老人,孩子們圍著溯源屏看酸菜從地裡到餐桌的全過程。馬大帥戴著白帽在出餐口幫忙,把熱乎的豬肉燉粉條套餐遞給客人:“這菜用的是俺們村的白菜,比你家燉的還香!”
範德彪則端著豆腐腦穿梭在桌間,嗓門洪亮:“慢用啊!不夠再添,豆漿管夠!”
開業兩小時,收銀係統顯示賣了
320
份套餐,外賣訂單堆了半米高。有個在沈陽打工的開原人,吃著酸菜白肉套餐紅了眼:“這味兒跟俺娘做的一模一樣,以後在沈陽要是能吃到就好了!”
周明遠聽見這話,當即拍板:“下個月就開鐵嶺、沈陽分店,用產業園的冷鏈車送食材,保證跟開原首店一個味!”
沈陽首店選在中街商圈,隔壁就是老鄉雞門店。開業前,有人質疑
“東北快餐乾不過南方品牌”,可等到開餐,“開原家廚”
的隊伍排到了街角
——
東北人更認豬肉燉粉條、小雞燉蘑菇的套餐,加上比老鄉雞低
5%
的價格,首天流水就破了兩萬。小雲站在門店外,看著電子屏上的供應鏈資料笑:“產業園的冷鏈車淩晨
3
點到的,食材還帶著霜氣,比老鄉雞從合肥調貨快多了!”
薇薇則在研發室裡忙個不停,新推出的
“東北亂燉小火鍋”
成了爆款
——
用產業園的預製菜包做底,客人加菜就能煮,適合商圈年輕人。她拿著試吃盒找到周明遠:“下一步要做早餐外帶櫃,像老鄉雞的便民櫃一樣,擺在社羣門口,早起就能拿了上班。”
周明遠接過試吃盒,熱乎的亂燉裹著土豆的綿密,突然明白上下遊聯動的底氣
——
上遊產業園保證食材新鮮又便宜,下遊門店就能把價效比做到極致。
半年後,“開原家廚”
在東北開了
23
家分店,從開原的社羣店到沈陽的商圈店,再到長春的高校店,每家門口都貼著
“食材來自開原預製菜產業園”
的標語。馬大帥成了
“供應鏈總管”,每天盯著各村的蔬菜采收,手機裡存著上百個種菜戶的電話;範德彪升了區域經理,管著鐵嶺的
5
家門店,把
“微笑服務”
練得比手冊還標準。
深秋的產業園裡,周明遠陪著束從軒參觀中央廚房
——
束從軒指著自動化出餐線點頭:“你們這上下遊聯動比我當年還紮實,從開原紮根,往東北擴,路子走對了!”
周明遠看著傳送帶上的預製菜包,再望向遠處田埂上采收白菜的鄉親,突然想起剛穿越時的窘迫:“我就是想讓更多人吃到開原的家常味,也讓家鄉人靠這碗飯過上好日子。”
當晚的
“開原家廚”
沈陽旗艦店,眾人圍著炕桌吃火鍋。小雲翻著拓店計劃:“明年要進哈爾濱、大連,還要在產業園建二期,加條火鍋底料生產線。”
薇薇則舉著新研發的凍梨冰粉:“這是給南方門店準備的,夏天賣肯定火!”
周明遠舉起酒杯,酒液裡映著窗外的門店燈光
——
從預製菜到連鎖快餐,從開原到東北,他的實業版影象一棵紮根家鄉的樹,根須紮進田頭,枝葉伸向遠方,每一片葉子都帶著家鄉的溫度。
雪又開始飄的時候,“開原家廚”
的社羣便民櫃在開原鋪了
50
個點。早起的鄉親們拿著保溫桶買豆腐腦,馬大帥在櫃前跟人嘮嗑:“明遠說了,明年要把這櫃子擺到沈陽、長春,讓咱東北人走到哪,都能吃到家裡的味兒!”
周明遠站在遠處看著,心裡清楚:這纔是實業該有的樣子
——
不是資本的快錢,是從田頭到餐桌的踏實,是讓家鄉味走出去,讓家鄉人富起來,像老鄉雞一樣,把一碗家常飯,做成一輩子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