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狼煙北平開始 第22章 分層佈局與業態破局
2010
年驚蟄的北京,玉蘭花剛打花苞,周明遠站在國貿商圈的門店選址前,手裡的圖紙標注著
“開原家廚北京形象店”——
這是品牌走出東北的第一站,也是
“區域聚焦
-
全國輻射”
佈局的關鍵落子。玻璃幕牆外的車流如織,他指尖劃過圖紙上的
“炕桌體驗區”
與
“預製菜零售櫃”,想起束從軒的話:“連鎖擴張既要守住根,也要隨土而變。”
“東北市場已完成‘核心城市直營
縣域加盟’的密集佈局,137
家門店裡直營占
42
家,主要紮在沈陽、長春的商圈樞紐。”
小雲的平板上彈出熱力圖,紅色區域覆蓋東北三省的地級市,“參考老鄉雞深耕華東的打法,咱們先以北京、天津為華北支點,再伺機進入長三角。”
她點開加盟係統後台,“已有
218
人申請加盟,其中
80%
是東北籍創業者,正好能保證口味傳承。”
夜色漫進北京的酒店套房時,周明遠才從選址現場回來。行李箱裡的玻璃魚缸還帶著旅途顛簸的水汽,三條鎏金金魚在水裡擺尾,這是他無論出差到哪都要帶著的
“老夥計”。他往魚缸裡撒了把魚食,指尖劃過手機裡薇薇發來的新品照片,突然想起下午試吃的
“酸菜白肉拿鐵”,忍不住笑出了聲
——
這姑娘總能把家鄉味玩出新花樣。窗外的玉蘭花影投在魚缸上,晃動的光斑裡,他彷彿看見開原老家的炕桌,桌上擺著母親醃的酸菜。
業態創新的試點已在沈陽初見成效。中街旗艦店剛改造完成,進門處新增的
“家廚茶咖角”
飄著麥香,薇薇正除錯新品:“這是‘酸菜白肉拿鐵’的改良版,用發酵酸菜汁調的糖漿中和苦味,配剛出鍋的油餅正好。”
她指向二樓的
“衛星廚房”,透明玻璃窗後,智慧炒菜機正精準複刻小雞燉蘑菇的火候,“這種‘堂食
外賣衛星店’的混搭模式,比純堂食店坪效高
30%,跟老鄉雞的深圳衛星店邏輯一樣,但更重體驗。”
“叮
——
隨機簽到觸發!地點:沈陽中街旗艦店。獎勵:《連鎖餐飲數智化運營手冊》,解鎖‘業態混搭增效’技能!”
培訓間隙的午後,周明遠拉著範德彪鑽進了總部樓下的檯球廳。範德彪握著球杆還在唸叨加盟管控細則,白球已經被周明遠一杆定乾坤。“你這心思比檯球還亂。”
周明遠用巧克粉擦著球杆,“當年束從軒養雞時,不也得抽時間跟夥計們打牌?”
他盯著台泥上的球痕,“培訓彆搞太緊繃,下週加節‘檯球放鬆課’,順便讓加盟商聊聊真實需求
——
比光講條例管用。”
範德彪恍然大悟,掏出小本子記下來:“再加條‘球技好的加盟商優先選口岸’,調動積極性!”
加盟體係的升級成了擴張的核心引擎。範德彪帶著團隊在開原總部做培訓,黑板上寫著
“三大管控鐵則”:“第一,所有加盟商必須參加
30
天封閉培訓,從挑酸菜到用智慧裝置全學會;第二,食材
100%
由中央廚房直供,冷鏈車
48
小時直達,跟老鄉雞的配送標準對齊;第三,門店裝監控,後廚操作實時連總部,品控不過關直接摘牌。”
台下的加盟商老王舉著手笑:“有這體係兜底,俺在昌圖開二店心裡踏實!”
更貼心的是
“老鄉扶持計劃”——
東北農戶加盟可免
50%
加盟費,還能優先獲得種植基地的訂單,鐵嶺的趙嬸剛簽完加盟合同,手裡攥著
“酸菜種植
門店經營”
的雙份協議:“既能種酸菜給自家店用,賣不完的還能賣給中央廚房,穩賺!”
週末的開原魚塘邊,周明遠戴著草帽坐在馬紮上,魚竿梢頭垂著細線。馬大帥蹲在旁邊整理魚食,嘴裡不停:“北京分廚的雞肉訂單翻了倍,養殖場得加建雞舍。”
周明遠突然扯動魚竿,水花濺起時,一條鯽魚躍出水麵。“急啥?”
他把魚放進魚護,“就像釣魚得等魚咬鉤,供應鏈擴產得跟門店擴張節奏對齊
——
束從軒當年養雞,不也等了十年才開第一家店?”
馬大帥撓撓頭笑了,掏出手機把雞舍擴建計劃往後推了半個月。
跨區域供應鏈的適配比預想中更順暢。北京分廚在大興區投產,車間裡三條生產線正忙碌:一條按華北口味微調的
“微辣亂燉線”,一條專供外賣的
“小份預製菜線”,還有一條生產
“北京限定款”——
麻醬涼拌酸菜絲。馬大帥戴著老花鏡核對送貨單:“北京店每天要
800
斤笨雞肉,咱養殖場特意加了散養批次,保證
210
天出欄的品質,跟東北門店一個味兒。”
冷鏈車旁的電子屏閃爍著溯源資訊,每塊雞肉都能查到對應的雞舍編號,這是比老鄉雞更細化的品控手段。
業態混搭的驚喜在社羣店爆發。長春明珠社羣店的
“早餐驛站
生鮮櫃”
模式成了範本:早上
6
點賣豆腐腦油餅,8
點切換成
“預製菜自提櫃”,晚上變身
“家庭廚房體驗區”,居民能跟著廚師學用雜糧飯做壽司。店長是剛退伍的小李,他指著牆上的營收表:“上個月流水
28
萬,其中體驗課帶動的預製菜銷售占了
40%,比單純賣快餐賺得多!”
這種模式很快複製到
17
家社羣店,連束從軒來考察時都忍不住點讚:“把產業鏈的優勢融進場景裡,你們比我們走得更細。”
戰略會結束已是深夜,周明遠回到辦公室,從抽屜裡翻出個舊相簿。裡麵夾著剛穿越時拍的第一張照片:開原田埂上,他和馬大帥扛著鋤頭,腳下是剛種下的穀子。他點開手機裡的短視訊賬號,這是最近新添的愛好
——
偶爾拍點種植基地的日常,比如張大爺醃酸菜的過程,或是養殖場的蘆花雞啄食。評論區裡滿是
“想家了”
的留言,還有人問能不能網購酸菜。他笑著轉發給小雲:“下週加個電商板塊,就從賣酸菜開始。”
半年後的戰略會上,周明遠鋪開全國佈局圖:東北已成
“飽和覆蓋區”,門店超
200
家;華北
“攻堅區”
北京、天津落地
18
家,其中
3
家形象店日銷破
8
萬;長三角
“探索區”
上海首店正在裝修,主打
“東北味輕食”,把雜糧飯和凍梨冰粉做成減脂套餐。小雲翻著財報:“加盟門店貢獻了
58%
的營收,但品控投訴率不到
0.3%,比直營門店還低,這得歸功於數智化管控。”
薇薇則展示著新研發的
“店中店”
模型:“下一步在一線城市門店加設‘東北民俗角’,賣手工酸菜缸、雜糧禮盒,把餐飲做成文化入口。”
深秋的上海陸家嘴,“開原家廚”
首店試營業。穿著東北花布圍裙的服務員端上改良版鍋包肉,酸甜口適配南方味蕾,桌角的溯源屏迴圈播放著開原種植基地的畫麵。有個東北籍白領吃著雜糧飯紅了眼:“這味兒跟我媽做的一樣,連酸菜的脆度都不差。”
周明遠站在落地窗前,看著樓下排隊的人群,突然明白連鎖佈局的真諦
——
不是簡單複製門店,而是把家鄉的產業鏈根脈,紮進不同城市的土壤裡:在東北靠價效比留住鄉親,在華北用體驗打動白領,在長三角以文化勾起鄉愁,就像老鄉雞守住安徽味道一樣,“開原家廚”
的根,永遠在開原的黑土地上。
試營業結束的晚上,他約束從軒在門店的炕桌旁喝茶。束從軒看著他手機裡的金魚視訊笑:“你這老闆當得比我當年愜意,還能養金魚拍視訊。”
周明遠給茶杯續上水:“您當年不也愛跟夥計們下棋?做實業哪能光拚狠勁,得有點自己的閒情,纔看得清路。”
窗外的銀杏葉飄進窗縫,落在茶盤裡,像枚小小的書簽。
雪落開原時,北京分廚的冷鏈車正穿梭在夜色裡。馬大帥在種植基地給加盟商培訓選穀技巧,範德彪在沈陽給新店長做品控考覈,小雲和薇薇在上海除錯新店選單。周明遠踩著雪走進家門,客廳的魚缸裡,鎏金金魚正圍著新放的水草遊動。他換了身棉睡衣,翻出下午拍的雪後種植基地視訊,配了段自己彈的口琴曲
——
那是母親教他的老調子。手機突然震動,是張大爺發來的訊息:“明遠,你拍的酸菜視訊火了,俺家電話都被買酸菜的打爆了!”
周明遠笑著回複,指尖劃過螢幕上的全國佈局圖。窗外的雪光映在魚缸上,晃動的光斑裡,他彷彿看見無數個清晨:自己蹲在魚塘邊釣魚,範德彪在旁邊練球杆,薇薇舉著新品喊他試吃,馬大帥扛著鋤頭在地裡揮手。這纔是他想要的模樣
——
生意做得紮實,日子過得鮮活,就像那缸裡的金魚,在奔忙的歲月裡,總有自己的遊弋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