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翁主的悠閒歲月 第82章 遠行西域 劉陵好奇的詢問:“…
遠行西域
劉陵好奇的詢問:“……
劉陵好奇的詢問:“我瞞著你我的身份你不生氣?”
張騫搖了搖頭,
道:“不生氣。”
劉陵接著問:“我昨天就那麼把你退出去,你也不生氣?”
張騫好脾氣的搖了搖頭,依舊道:“不生氣。”
“既然不生氣,
那你為什麼不還叫我青弟呢?”這個稱呼劉陵覺得自己還可以再帶一會兒。
張騫好風度的道:“翁主您口中的青弟小臣昨日已經見到了。”
哦,
哦,是嗎?
劉陵有些訕訕的,
也不敢問了,把食盒遞了過去,
張騫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來,
態度更是和藹三份,
對這劉陵連連道謝。
“小民還沒用朝食呢,
早聽說翁主府上的廚娘手藝精湛,
昨日小民就一飽口福,念念不忘,
沒想到今日還能再吃到。”
給你賠罪呢,隻是你好像沒當回事,
但我帶都帶來了,掂回去還挺沉的。
張騫吃的連連叫好,讚不絕口,看他吃的美味,劉陵也有些驕傲。
“其實西域也有很多大漢子民沒見過的食物,那些東西也很好吃。”劉陵終於說出了自己的目的。
“你雖然是奉陛下的命令去西域尋找大月氏的,
但也可以留意下。”劉陵想了想,得寸進尺的道:“要是能找到那些食物的種子帶回來,
就更好了。”
張騫有些吃不下去了,皇帝鄭重其事托付給他的神聖使命,怎麼到了翁主的口中就成了找食物種子的小事。張騫剛想拒絕,
但拿人手軟吃人嘴短,嘴短手軟的張騫覺得自己除了答應好像也沒其他拒絕的藉口。
想了想,他無奈的歎了口氣,道:“臣會讓人幫助翁主留意的。”到底隻是一件小事,隨意讓個仆人辦了就是,不過是些許種子,這種小事他還是能儘量滿足翁主的。
“那就多謝張騫兄長了。”劉陵笑容燦爛的道謝。
“不敢當,不敢當。”張騫想起昨天和對方兄友弟恭的一幕,苦笑道。
接下來,兩人就張騫何時奉命出使西域等一係列事交談起來。
聽到劉徹隻給了張騫一百多名隨行人員一同前往西域,劉陵忍不住唏噓。
劉徹這是真狂妄自大啊,一百多人穿越草原去往西域,這真不是給匈奴送菜的嗎?
河西走廊自大月氏的人西遷後,已經全完被匈奴人所控製,要從人家的地盤穿過去,那危險性是相當大啊,不是找死又是什麼呢。
難怪匈奴人在知道張騫一行人是大漢使臣後仍然將其扣留和軟禁,沒有把他們的姓名統統取走真是大發善心了。
隻靠你們是真的沒用啊,劉陵搖頭想到,等十數年後你們回來,黃花菜都涼了,我都不知道會不會因為劉安謀反也被連帶處決了。
而且那個時候,她的乾兒子小霍去病也長大成少年了,都可以給你們這數年的軟禁報仇雪恨了。
劉陵同情的看了一眼張騫,把張騫看得莫名其妙。
“翁主?”
張騫疑惑的看過來,劉陵歎氣,說起了自己的安排。
“這樣吧,你們人還是太少了些,但是人多了容易暴漏也不好。彆忘了我們大漢和匈奴可是敵人,大月氏和匈奴也是世仇的關係,匈奴人怎麼可能眼睜睜的看著大漢和大月氏強強聯合去對抗它呢。”
劉陵又帶著張騫去找了劉徹,藉口也是正大光明的。
“陛下,剛好臣妹也想派人去西域尋找良種,不如咱們就一起行動?”
“我手下有個叫雷被的,身手特彆好,有淮南第一劍客支撐,單打獨鬥起來,連衛青都不是他的對手。既可以讓他奉命保護張騫,也可以幫我辦事,咱們兩不誤麼。”
劉徹原本還不想答應,不過聽劉陵這麼一說,他倒是回憶起了雷被是何人。
他對此人還有幾分印象,雷被確實如劉陵所說身手卓絕。當時在劉陵府上,見到雷被後劉徹還有幾分見獵心喜,當即就向雷被伸出了橄欖枝,可惜的是,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雷被拒絕了劉徹的招攬。
劉徹一生氣,就把此人拋之腦後了,現在想起來,他還有幾分生氣。
“哼,他不是拒絕給朕辦事嗎?”對劉徹來說,拒絕了他的招攬,除非那人有大才,否則好馬不吃回頭草的道理在劉徹這裡被深刻的貫徹了個到底。
“他什麼時候這樣說了?”劉陵當然知道雷被和劉徹都是什麼一副脾氣,忙在劉徹麵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道:“他隻是怕給你走了後不能再保護我了麼,當初父王把他派到我身邊來的目的,就是保護我的安危的。”
劉徹這才奇異的看了劉陵一眼,好像察覺到了什麼,帶著幾分笑意的問道:“你現在不需要他保護了,所以準備將他給支走了?”
難怪他以前好幾次看到雷被看衛青的眼神不對勁兒呢,現在想想,可不就如他所想麼。
衛青是自己最喜歡的女人的弟弟,通俗點說就是自己人,自己人當然不能被外人欺負了。
沒再多說,劉徹直接同意了劉陵所求,下令將雷被也列入了出使西域之列,並且為了安全,還多派了些人手,允許他們偽裝成商隊入西域,若是遇到危險,比如說匈奴人時,可以冒著生命危險暴漏身份。
至於會不會被匈奴覺得有威脅而反殺,那就隻能求助於天命了。不過無論是皇帝還是劉陵都希望他們一行人儘可能的平安而歸。
知道自己出使西域是劉陵求皇帝下的命令,雷被默然聽令,哪怕聽到自己被皇帝升職,等歸來後更會大肆封賞,他也沒有太高興,而是對著來給他們送行的劉陵鄭重的說道:“翁主一切保重。”
隊伍遠去,看著他們一行人的身影,劉陵暗自祈禱他們平安而歸。
或許是劉陵的祈禱真的有些作用,這一次,他們異常好運的沒有在一出河西走廊就遇到匈奴人。這其中還多虧了雷被的小心謹慎,他到底是遊俠出身,摸爬滾打很有一套,又有皇帝親自任命,武功又高強,隊伍裡的人對他這個領頭人自然言聽計從。
他們一行人從隴西出發,險險的避開了匈奴人,忍過飛沙走石的大戈壁灘,挨過了寒風刺骨,高如屋脊的蔥嶺,來到了烏蘇境內,烏蘇國王對大漢嚮往已久,對這些皇帝派遣的使臣非常熱情。
而後他們來到了大宛境內,大宛王本來早就風聞漢朝的富庶,很想與漢朝通使往來,但苦於匈奴的中梗阻礙,未能實現。張騫他們一行人的意外到來,使他非常高興。
尤其是張騫說大漢也要觸及匈奴的一席話,更使他動心。於是滿口答應了張騫的要求,熱情款待後,派了向導和譯員,將張騫和雷被他們一行人送到康居,而後康居王又遣人將他們送至大月氏。
這其中艱難的行軍旅程看似隻是幾句話,然而離他們出發離開大漢已經過去了三年,每個人都是滿麵風塵。
和曆史上由於張騫被匈奴人囚禁多年,耽誤了太多的時間不同。此時的大月氏人,還沒有因為找到新的十分肥沃,物產豐富的國土改變對匈奴的態度。當張騫帶著皇帝的意思向他們提出結盟夾擊匈奴的建議時,他們欣然答應,連條件都沒有提一個。
自覺已經完成了任務,張騫和雷被一行人帶著財物和劉陵特地囑咐的良種,開始了返程之途。
不知不覺中三年的時光就過去了,劉陵也從當初的碧玉年華即將向桃李邁進,而衛青也到了弱冠之年,有了皇帝親賜的字:仲卿。
但劉陵還是經常直接喊衛青的名字,因為每每當她喊仲卿這兩個字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的軟下語氣,語調中有她也說不上來的溫柔和繾綣。
這些年,沒能如竇太皇太後和劉安所想的那般給劉陵找個合適的結婚物件,她至今還是單身貴族,劉陵驕傲的想著。
不就是罰款嗎?她現在又不是出不起。
劉陵不但自己繳罰款,每次把罰款送往少府的時候,連帶這還有衛青的她也一並繳了。
竇太皇太後和劉安早就不催她了,因此自從劉遷和修成女的女兒成婚後,長安城眾所周知的劉陵和衛青是一對,至於他們為什麼過了成婚的年齡還不在一起,所有人都覺得大概是因為劉陵腦子有病。
但劉陵卻不覺得,隻是一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碎碎念:一定要滿十八歲才能結婚。
他們不可不在意,但對在現代社會製度下長大的劉陵來說,隻要未滿十八歲,那就是她不能接受的未成年。
和未成年的小屁孩兒結婚,哪怕自己的心理年齡早就夠了,劉陵也不情願。
倒是也有不少人催促到衛青那裡的,不過衛青的態度也異常堅定,隻一句“一切聽從翁主的命令”便將所有人都給擋了回去。
事後劉陵幸災樂禍,你們是衛青的什麼人,真以為他會聽你的?衛青是沉穩、低調、內斂但可不是好說話的那種型別。
衛青含笑看著劉陵靈動的表情,默默等待時間的流逝。
催他們兩人分開各自成家的人也死心了,預設這兩人早晚是一對,大概率就在今年不出意料的,皇帝就會賜下賜婚的聖旨。
隻是讓誰都沒想到的是,一向身體康健,眾人都以為會長命百歲的竇太皇太後竟然病倒在建元五年的冬日,哪怕開春後,天氣暖和起來,竇太皇太後依舊纏綿病榻。
得,彆提成親的事了,都給竇太皇太後侍疾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