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大明皇太子! > 第17章:太子教誨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明皇太子! 第17章:太子教誨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胡惟庸盯上揚州知府這個官職,已經很久了。

此番上奏的升遷官員二十人,其真正目的之所在,就在於揚州知府。

揚州,大明經濟之命脈,大運河貫通南北,江南稅糧,絲綢,茶葉等物北上必經揚州。

更是兩淮鹽場的集散地,鹽稅占國庫歲入四成,鹽引的發放,直接可令商人興衰。

連長江淮河,南北商貿之中轉站,富商巨賈雲集。

胡惟庸瞄準揚州,有三重意圖。

首先是壟斷鹽運利益,強化淮西集團錢財經濟。

誰能不喜歡錢呢,隻是淮西集團以軍功起家,成員多為武將與淮西籍官員,經濟實力相對薄弱,揚州鹽運的钜額利潤,足以讓胡惟庸得到更多的支援擁護,擴大影響。

譬如優先向淮西商人發放鹽引,形成壟斷,又或者虛報損耗,私設關卡,這箇中手段實在太多。

再就是進一步打壓浙東集團,浙東依托浙江絲綢,茶葉與揚州漕運,鹽運,不管是刁難浙東商船,還是扶持淮西商人,都能很好的全麵打壓浙東集團。

最後便是構建南北權力網絡,擴大影響,甚至再進一步,可威脅皇權。

所以哪怕是揚州知府這個官職極其不穩定,胡惟庸也要想儘辦法去爭取。

這牽扯到洪武三年的舊事,那時的揚州知府是楊憲,屬浙東集團。

洪武元年,揚州因戰亂破敗不堪,老朱就讓劉伯溫薦舉人才,劉伯溫推薦了楊憲。

楊憲擔任揚州知府後,推行了一係列措施,如創建責任田製度,並親自耕種,以作表率,還把修繕府衙的錢財分發給願意還鄉的百姓安家。

三年時間,使得揚州經恢複繁榮。

但屬於浙東集團的他,早就被淮西集團盯上了,時任左相的李善長,秘密收集其罪行,於洪武三年秋七月,楊憲任職中書左丞的當月彈劾。

楊憲有能力,然私心過重,最終被老朱以排陷大臣,放肆為奸,貪贓枉法所殺。

自此之後,老朱頻繁更換揚州知府,就是不想讓揚州這塊地方被黨派所壟斷。

今年四月,戶部員外郎蘇鵬翼被任命為揚州府知府,然今年七月初,揚州府發生火焚倉糧事件,三個月都冇乾滿,蘇鵬翼就被免職了。

所以胡惟庸就打起了揚州知府的心思。

----

是夜,一更天。

文華殿的燭火已燃至過半。

“殿下,國子監學子國琦,王璞,張傑求見。”

“宣。”

不多時,殿外傳來三人略顯沉重的腳步聲。

國琦走在前麵,捧著幾本零散賬冊,王璞張傑垂著頭,步幅輕緩,連呼吸都帶著壓抑。

一更天時限已過,他們終究冇能帶回太子需要的實證。

“學生國琦、王璞、張傑,參見殿下。”

三人文書至於身前地麵,跪地磕首。

朱標掃過三人神色,便已知結果如何,不過對此也並未太多在意,從一開始就知道,這件事難有結果。

隨便派個人就能查出來,那胡惟庸這個左相早就被老朱給殺了。

“勞累半日,也是辛苦了,賜座。”

三人心中羞愧,再叩首:“謝殿下。”

宦官搬來椅子,三人卻未敢入坐,國琦捧著賬冊上前,語氣慚愧:“殿下,請恕學生無能,半日查詢,卻未能找出實證,隻得零星賬目。”

王璞語氣中帶著幾分怨氣:“稟殿下,我等去六部查證,卻遭官員拖延,以章程規製爲由,每調一卷,都要覈對署名,拖泥帶水,耗費多時纔看一卷文書。”

後麵的張傑聽王璞這麼說,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有心想要拉一拉提醒,卻又怕失了禮節。

官府章程規製,那可是陛下定下,這般說豈非是指責聖人不明。

且今日官府按章程規製來,是拖延,可能說誰有錯了?

張傑不敢立時接話,見太子未曾怪罪,這纔開口委婉說道:“是學生無用自大,不通官署章程,以至於誤了殿下要事,請殿下責罰。”

三人說完,躬身侍立,殿內陷入沉默。

他們以為太子會失望,乃至於責備,畢竟這次太子程,更是要你們明白,官府並非學府,想查東西,想辦事,不是憑著心意就能成的。”

“你們在國子監讀大明律,讀大明會典,隻知章程規製是治國根基,卻不知這規製有時也能變成絆腳索。”

說到這裡,朱標看向王璞點醒道:“你說他們拖泥帶水,這話冇錯,可你若隻知抱怨,卻想不出破局的法子,下此遇到同樣的問題,還是會栽跟頭。”

王璞聞言,麵色頓時漲紅,起身作揖道:“謝過殿下教誨,學生隻知抱怨拖延,卻未有想法變通之法,是學生思慮不周。”

朱標看著三人恍然羞愧的神色,緩緩起身道:“孤今日讓你們去查,不是指著你們去辦事,是要你們知曉受挫。”

“不經此事,你們便不知章程之外有人心,規製之中有算計,將來你們若踏入仕途,要麵對的是遠比今日更為複雜的情況,更冇有孤名義為支撐。”

“同僚排擠,上司刁難,政敵構陷,乃至於站隊傾軋。”

“孤希望到那時你們能記住,想辦好事,辦實事,要守得住理,也要彎得下腰,認得了規矩,也要恪守住本分。”

說到這裡,朱標緩緩從台階走下,語氣中帶著幾分期盼:“你們當年都是孤身邊的伴讀,然孤不希望你們隻會做讀書的儒生,更是能辦事,會做事的能臣。”

“記住今日這滋味,將來才能在朝堂上立足,才能真正為江山社稷,為黎民百姓辦好事,辦實事。”

太子的語氣很淡,但卻讓三人震耳發聾,更是內心激盪,隻感覺一股氣直衝腦門。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

心中唯有一念,敢為太子殿下效死。

三人齊齊跪地磕首,眼含狂熱,神情堅定:“學生謹記殿下教誨,不敢有忘!”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