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大明:好聖孫,替咱監國! > 第72章 朱元璋的驚訝,神級箭?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明:好聖孫,替咱監國! 第72章 朱元璋的驚訝,神級箭?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軍器局內,氣氛肅穆而緊張。

自皇太孫殿下朱雄英將那份圖紙和製造方法交予軍器局後,整個局內便進入了一種高度戒備的狀態。

圖紙上的器械,名為神機箭,乃是一種前所未見的火器,其構造之複雜、原理之精妙,令軍器局內經驗最老道的工匠們也歎爲觀止。

軍器局掌管著大明軍隊的武器製造,彙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

然而,麵對這神機箭,即使是這些身經百戰的老工匠,也不敢掉以輕心。

他們深知,這不僅僅是一件武器,更是皇太孫殿下的期望,關係著大明未來的國運。

總工匠劉福,年過六旬,是軍器局內資曆最老、經驗最豐富的工匠之一。

他接到任務後,立即召集了局內的精英工匠,組成了一個專門的製造小組。

劉福深知,神機箭的製造絕非易事,需要各方麵的配合與協作。

製造小組成立後,工匠們首先麵臨的難題便是圖紙的解讀。神機箭的結構異常複雜,各個部件的尺寸、形狀、連接方式都十分精細,稍有偏差便可能導致整個器械的失效。

工匠們反覆研究圖紙,逐一分解各個部件,力求理解每一個細節。

在解讀圖紙的同時,材料的選擇也至關重要。

神機箭的箭體需要堅固耐用,能夠承受火藥爆炸產生的巨大沖擊力。

經過反覆試驗,工匠們最終選擇了上好的精鋼作為箭體的材料。而箭羽則選用了韌性極佳的鵰翎,以確保飛行時的穩定。

火藥的配比,更是神機箭製造的關鍵。火藥的威力直接影響著神機箭的射程和殺傷力。

工匠們根據朱雄英提供的配方,小心翼翼地進行調配。

然而,由於原材料的純度和加工工藝的限製,火藥的效能始終無法達到理想狀態。

為瞭解決火藥的問題,劉福親自帶領工匠們前往火藥作坊,與那裡的工匠一同研究改進。

他們從原材料的篩選、配比的調整、研磨的精細程度等方麵入手,不斷進行試驗。經過數週的努力,他們終於成功地提升了火藥的效能,使其威力大大增強。

在各個部件的製造過程中,工匠們遇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

例如,箭體的鍛造需要極高的技巧,稍有不慎便可能出現裂紋或變形。箭羽的安裝需要精確的定位,以確保箭矢的平衡。火藥的裝填需要嚴格的控製,以防止爆炸事故的發生。

為了克服這些困難,工匠們各顯神通,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有的工匠改進了鍛造工藝,提高了箭體的強度;有的工匠發明瞭新的定位工具,確保了箭羽的精確安裝;有的工匠設計了安全的裝填設備,防止了火藥爆炸的發生。

在製造過程中,劉福始終嚴格把控質量。他對每一個部件都進行仔細的檢查,確保其符合圖紙的要求。對於不合格的部件,他毫不留情地予以報廢,並要求工匠們重新製造。

經過數月的艱苦努力,第一批神機箭終於完成了。這些神機箭外形精美,結構緊湊,充滿了力量感。

工匠們小心翼翼地將它們裝入特製的箭匣中,等待著最後的測試。

然而,在測試之前,劉福卻顯得有些猶豫。他深知神機箭的威力巨大,一旦發生意外,後果不堪設想。

他將自己的擔憂告訴了其他工匠,大家也都沉默不語。

最終,劉福決定親自進行測試。他選擇了一個空曠的場地,將神機箭架設好,然後小心翼翼地點燃了引線。

隨著嗖的一聲,神機箭帶著火焰和濃煙,飛向遠方。在空中劃過一道美麗的弧線後,神機箭準確地命中了目標,發出一聲驚天動地的爆炸聲。

爆炸過後,整個場地一片狼藉。

目標被炸得粉碎,地麵上留下了一個巨大的坑洞。

看到這一幕,所有的工匠都驚呆了。

他們從未見過如此威力的武器,也從未想到自己竟然能夠製造出如此強大的器械。

劉福激動地走到神機箭旁,仔細地檢查著它的殘骸,他發現,神機箭的結構設計非常合理,能夠有效地將火藥的能量轉化為動能。

有了這種武器,大明軍隊的戰鬥力必將大大提升。

乾清宮內,朱元璋擱下硃筆,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龍袍下的身軀透出一股難以掩飾的疲憊。

他抬眼看向自己的皇太孫,渾濁的眼眸裡瞬間泛起幾分慈愛,臉上的皺紋也彷彿舒展開來。

“大孫來了,快,到皇爺爺這兒來。”

他招招手,聲音沙啞卻溫和,

“監國累不累?那些個老滑頭,冇給你添堵吧?”

朱雄英躬身行禮,步履沉穩地走到禦案前,臉上掛著恰到好處的恭謹微笑。

“皇爺爺說笑了,有您和父王在,孫兒不過是學著處理些瑣事,哪裡會累。”

他頓了頓,語氣裡壓抑不住一絲興奮。

“孫兒今日來,是有一件大喜事要稟報皇爺爺。”

“哦?”

朱元璋來了興致,身體微微前傾,

“什麼喜事,讓你這麼高興?是哪個不長眼的藩王又上表請罪,還是國庫又多了幾百萬兩銀子?”

朱雄英搖搖頭,清了清嗓子,鄭重其事地吐出三個字:

“神機箭。”

“神機箭?”

朱元璋咀嚼著這個名字,眉頭不自覺地蹙起。

大明有神機營,裝備火銃火炮,這個名字聽著倒不陌生,可後麵綴個箭字,又是什麼名堂?

是某種新型的火箭?

還是威力更大的床弩?

他見過的稀奇古怪的兵器多了去了,這小子彆是被哪個江湖術士給忽悠了。

他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眼神卻透過氤氳的熱氣,不著痕跡地打量著朱雄英。

“說說看,是個什麼東西?”

朱雄英知道,考驗來了。

皇爺爺戎馬一生,對軍國利器有著野獸般的直覺。任何誇大其詞和含糊不清,都隻會引來他的鄙夷和不信任。

他冇有直接描述神機箭的外形,而是換了一個切入點:

“皇爺爺,您覺得我大明最犀利的攻城器械是什麼?”

朱元璋哼了一聲,放下茶杯:

“自然是紅夷大炮。一炮下去,尋常城牆都得抖三抖。怎麼,你那神機箭,還能比炮更厲害?”

“若論單發威力,自然不及重炮。”

朱雄英不卑不亢,坦然承認,“但它的好處,不在於此。”

他伸出三根手指。

“其一,它輕便。一人可揹負三支,一個兩人小組便可操作發射,無需炮架,無需挽馬,山地、林間、城頭,皆可瞬息部署。”

朱元璋眼神動了動。

輕便?

這倒是個極大的優勢。

大明北伐時,重炮運輸極為困難,往往大軍都到了,炮營還在幾十裡外掙紮。

“其二,它射得遠,打得準。三百步內,指哪打哪。前幾日試射,三百步外的一座石製標靶,一箭過去,整個靶子都炸冇了。”

“炸冇了?”

朱元璋的聲音陡然拔高,疲憊一掃而空,一股淩厲的氣勢從他蒼老的身軀裡迸發出來,乾清宮內的空氣似乎都凝固了。

他死死盯著朱雄英,“你說的炸,是尋常火藥罐子那種炸開花,還是。”

“是炸成齏粉。”朱雄英一字一頓,聲音清晰無比,“爆炸過後,原地隻留下一個近一丈寬的大坑。”

朱元璋捏著茶杯的手指猛然收緊,指節因為過度用力而泛白。他腦海裡瞬間閃過無數畫麵。

在顛簸的戰船上,士兵點燃這東西射向敵方的水師旗艦;崎嶇的山道上,伏兵用它轟擊行進中的蒙古騎兵,攻城的緊要關頭,敢死隊從城牆下仰射,直接摧毀城樓上的守軍和器械。

這東西如果真如大孫所言,那它根本不是什麼箭,而是一種全新的、足以顛覆現有戰法的怪物!

“你說的第三呢?”

朱元璋的聲音已經變得低沉,彷彿一頭從假寐中被驚醒的雄獅。

朱雄英感受到了皇爺爺身上那股熟悉的、屍山血海中磨礪出的殺氣,他知道,自己已經成功勾起了這位開國帝王最大的興趣。

“其三,”朱雄英壓低了聲音,身體微微前傾,如同在分享一個足以撼動天下的秘密,“它能破甲。孫兒用繳獲來的蒙元鐵浮屠重甲做了試驗,三層重甲疊在一起,神機箭掠過,甲碎,人亡。”

“哐當!”

朱元璋手中的青瓷茶杯脫手而出,摔在金磚地麵上,碎成無數片。

他卻恍若未聞,猛地從龍椅上站了起來,幾步衝到朱雄英麵前,一把抓住他的雙肩。

“此話當真?!”

老皇帝的雙手如同鐵鉗,捏得朱雄英肩膀生疼。那雙渾濁的眼睛裡,此刻燃燒著兩團火焰,混雜著狂喜、懷疑,還有一絲深藏的恐懼。

朱雄英從容地迎上他的目光:

“孫兒不敢欺瞞皇爺爺。所有製造圖紙、火藥配方、試射記錄,皆已封存,隨時可以查驗。”

朱元璋鬆開手,在禦案前來回踱步,腳步聲在空曠的大殿裡顯得格外響亮。

他一生都在和蒙古人打交道,深知那些草原騎兵的難纏。大明依靠堅城和火器才能勉強占據優勢,可一旦到了野外,來去如風的蒙古鐵騎依舊是心腹大患。

鐵浮屠,那是能正麵沖垮大明軍陣的夢魘。

可現在,大孫告訴他,有一種單兵武器,可以輕易撕碎這層烏龜殼?

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大明的步兵,將擁有對抗甚至碾壓重騎兵的能力,戰爭的成本和傷亡將急劇下降,北方的邊患,或許能在他有生之年,得到一勞永逸的解決!

朱元璋停下腳步,轉身,目光灼灼地看著朱雄英,彷彿在看一個最熟悉的陌生人。

這個自己從小看到大的孫子,似乎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長成了一棵他都快要看不透的參天大樹。

“這東西,是你自己想出來的?”

他問出了心中最大的疑惑。這已經不是奇思妙想了,這是鬼神之工。

朱雄英心中一凜,他知道這個問題必須回答得天衣無縫。他不能說是來自後世的知識,那等於自尋死路。

“回皇爺爺,非孫兒一人之功。”

他謙恭地低下頭,

“孫兒偶讀古籍,見前人有‘一窩蜂’、‘火龍出水’等設計,心有所感。便召集了劉福等一批能工巧匠,從改進火藥入手,耗時數月,不斷試錯,才僥倖而成。

此乃我大明匠人之智慧結晶,孫兒不過是提出了一個方向。”

這個解釋合情合理。將功勞分攤出去,既顯得自己不貪功,也符合事物發展的邏輯。

朱元璋默默聽著,臉上的表情變幻不定。他不在乎這東西到底是不是朱雄英一個人想出來的,他隻在乎這東西的真假和歸屬。

隻要它真的存在,隻要它牢牢掌握在朱家手裡,就足夠了。

“東西在哪?”

朱元璋的聲音裡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為保機密,第一批成品及圖紙,皆由孫兒親信看管,藏於一處絕密地點。”

“好!好!好!”

朱元璋連說三個好字,胸膛劇烈起伏,

“大孫,你這次,可是給咱、給大明,立下了不世之功!”

他眼中的疲憊和蒼老徹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久違的、開疆拓土的豪情與銳氣。

彷彿一瞬間,他又變回了那個從死人堆裡爬出來,一手締造大明江山的洪武大帝。

“明日,不,就現在!”

朱元璋大手一揮,斬釘截鐵,

“擺駕!咱要親眼看看,你這神機箭,究竟是何等神物!”

朱元璋親自去檢驗,觀察了一番,臉色止不住的震動。

到了晚上,夜色如墨,星鬥滿天。

乾清宮內燈火通明,溫暖如春。

爺孫二人對坐,宮人早已被揮退,隻餘下燭火偶爾爆開的輕微畢剝聲。

朱元璋親手為朱雄英斟上一杯熱茶,氤氳的水汽模糊了他那張溝壑縱橫的臉。

方纔在軍器局廣場上,親眼目睹神機箭齊射之下,百步外的重甲靶子被轟得四分五裂,木屑紛飛的場景,即便是他這樣屍山血海裡殺出來的皇帝,也感到了發自肺腑的戰栗和狂喜。

但此刻,狂喜退去,冷靜重新占據了這位帝王的內心。

他啜了一口茶,目光深邃地看著自己這個愈發看不透的孫子,沉聲道:

“雄英,這神機箭,是好東西,是足以改變戰局的神器。咱很高興,咱大明能有此物。但是。”

朱元璋頓了頓,語氣變得無比凝重:

“你莫要以為,單憑一件新式軍械,就能高枕無憂。咱的老對手,北元的那些黃金家族後裔,依舊是草原上的狼。他們來去如風,騎射無雙,百年來都是中原的心腹大患。大明雖立,但北境壓力一日不減,咱這心裡,就一日不得安寧。你不要小覷了北元,更不要小覷了戰爭的殘酷。”

他這是在敲打,也是在考驗。他想看看,自己的大孫在獻上這驚天之功後,是否會滋生驕傲自滿的情緒。

一個合格的儲君,不僅要有開創的銳氣,更要有守成的穩重。

朱雄英聞言,臉上冇有絲毫驕矜之色,反而露出瞭然的微笑。他放下茶杯,恭敬地答道:

“皇爺爺教訓的是,孫兒謹記在心。一件兵器,誠然無法決定一場國戰的勝負。孫兒也從未想過單憑神機箭,就能蕩平漠北。”

他抬起頭,眼中閃爍著一種超越年齡的智慧與自信光芒:

“皇爺爺,決定戰爭勝負的,除了兵器,更重要的是國力,是錢糧,是製度。您可還記得孫兒之前獻上的土豆與紅薯?”

朱元璋點了點頭,此事他印象深刻,已經在京畿附近小規模試種,長勢喜人。

“此二物皆是高產祥瑞,不挑揀土地,半年之內,我大明便可迎來第一波真正意義上的糧食豐收。待到明年,此二物推廣天下,我大明將再無饑饉之憂!”

朱雄英的聲音不大,卻擲地有聲,

“兵法雲,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當我們的糧倉堆積如山,當我們的百姓人人飽腹,當我們的士兵可以吃飽穿暖,皇爺爺,那個時候,我們便真正擁有了與北元進行國戰的底氣!”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