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反派好感係統:從祁同偉開始改變 > 第103章 審核『暴君』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反派好感係統:從祁同偉開始改變 第103章 審核『暴君』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文化市場監管處的日光燈管發出嗡嗡的低鳴,將辦公桌上那疊《霸王彆姬》戛納電影節申報材料照得纖毫畢現。

陸則指尖按在「導演:陳凱歌」的署名上,指腹摩挲著粗糙的紙頁,眉峰不自覺地擰緊。

自三個月前北大講堂揭穿沈曼的學術造假與文化滲透陰謀後,他以鐵腕姿態清理了二十七項違規文化專案——從美化殖民曆史的《西方文明啟示錄》紀錄片,到抹黑誇大動蕩年代的「傷痕文學續編」,再到與滿清遺老圈勾連的跨境合拍影片,每一次駁回都伴隨著行業內的震動。

如今的他,在文娛圈已然形成兩極分化的評價。

堅守創作初心的老藝術家寄來手寫信,稱讚他是「華夏文脈的守門人」;

基層文化單位的工作人員頻繁來電請教審核標準,連國際版權組織都專程諮詢中國文化審批的新政策。

但另一麵,西單出版社的茶話會上,資深編輯們私下抱怨「審核標準過於苛刻,連曆史小說的虛構人物都要查史料佐證」;

影視公司老闆在飯局上直言他是「審批暴君」,揚言「他一句話就能讓幾百萬專案打水漂,與獨裁者無異」。

這些非議像細密的針,紮在陸則心頭,可他從未動搖——外祖父林景行「守好文脈先劃清底線」的囑托,是他對抗流言的底氣。

但此刻,這份來自北影廠的申報材料,卻讓他陷入了罕見的遲疑。

內部試映後,《霸王彆姬》「華語電影天花板」的讚譽就沒斷過,甚至有媒體預測它將成為首部斬獲戛納金棕櫚的華語片。

可陸則盯著「陳凱歌」三個字,腦海中不受控製地浮現出後世對這位導演的普遍評價:「出道即巔峰,此後一路斷崖式下滑」。這個在後世網路上流傳甚廣的梗,此刻卻成了他心中最大的疑團。

他起身走到書櫃前,抽出一本《電影創作論》,指尖劃過書頁上關於導演成長規律的論述。

正常情況下,一位導演的職業生涯要麼循序漸進打磨技藝,從青澀到成熟逐步進階;要麼偶有起伏,但核心創作能力不會出現斷層式崩塌。

可陳凱歌後續的作品,無論是敘事邏輯的混亂,還是主題表達的空泛,都與《霸王彆姬》的深刻細膩判若兩人。

更關鍵的是,他想起後世流傳的片場傳聞:陳凱歌拍攝《荊軻刺秦王》時,對曆史細節的把控漏洞百出;拍攝《道士下山》時,連基本的敘事節奏都無法駕馭。這樣的能力斷層,絕非正常的創作波動。

「這裡麵一定藏著貓膩。」陸則將書拍在桌上,心底的懷疑愈發強烈。

陸則深知文娛圈向來不缺「掛名創作」的潛規則,但如果一部足以載入史冊的經典作品存在署名造假,背後牽扯的絕不僅僅是個人聲譽,很可能是整個行業的資源壟斷鏈條。

他按下內線電話,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嚴肅:「小趙,立刻聯係情報部門的周科長,幫我調取兩份資料:

一是《霸王彆姬》從籌備到殺青的完整拍攝日誌、工作人員名單及薪酬發放記錄;

二是陳凱歌父親——北影廠資深導演陳懷皚的近期工作動態,重點覈查他在1992年影片拍攝期間的行程。」

掛了電話,陸則重新坐回辦公桌前,目光落在那份申報材料的創作闡述上。

陳凱歌在文中將影片的藝術成就完全歸功於自己,大談「突破華語電影敘事邊界」的創作理念,字裡行間絲毫未提及父親陳懷皚的參與。

可根據他對陳懷皚的瞭解,這位老導演深耕影壇數十年,擅長把控曆史題材的細膩情感與時代質感,其代表作《白毛女》《紅色娘子軍》的藝術水準有口皆碑。這樣一位功底深厚的老導演,真的會對兒子的核心創作毫無助力?

三天後,一份厚厚的調查報告被送到陸則手中,扉頁上「文娛圈資源壟斷專項覈查」的標題觸目驚心。報告中的細節,比他預想的更嚴重:

1992年《霸王彆姬》開機後,陳懷皚以「藝術顧問」的名義常駐片場,實際卻承擔了核心創作工作——所有關鍵場次的分鏡設計出自他手,張國榮、張豐毅等主演的角色塑造,是他通過數十次現場示範敲定的;

就連影片中最經典的「蝶衣自刎」戲份,陳凱歌連續拍攝三條均未達到預期,最終是陳懷皚親自調整機位、指導燈光,才拍出了那幕震撼人心的場景。

而陳凱歌彼時剛從電影學院畢業不久,僅負責統籌後勤與演員聯絡工作,卻在最終署名時獨占「導演」頭銜。

更讓陸則震怒的是,這並非個例。

報告附件裡的《影視圈名門譜係圖》清晰標注著:

某知名導演的兒子剛畢業就拿到千萬投資的古裝劇專案,即便處女作票房口碑雙撲街,仍有資本趨之若鶩;

某戲曲大師的孫子憑借父輩人脈,占據國家級劇院的核心演出資源,其技藝卻遠不如民間劇團的同輩傳承人;

北影廠、上影廠等核心機構的重要崗位,近五年有七成被「圈內二代」占據,普通創作者的劇本想遞到製片方手中,往往要經過多層盤剝。

「美其名曰『文化傳承』,實則是資源壟斷的獨裁遊戲!」陸則一拳砸在桌麵上,搪瓷杯裡的茉莉花茶濺出杯沿,在調查報告上暈開深色的水漬。

他想起外祖父林景行晚年整理非物質文化遺產時的感慨:「文脈之興,在賢才輩出,而非門戶之見。」

這些靠著父輩光環竊取創作成果、壟斷行業資源的「圈內二代」,正在扼殺文娛圈的活力——就像陳凱歌,僅憑父親的心血就能一朝成名,後續即便作品質量滑坡,仍能憑借積累的人脈占據行業核心資源;

而那些沒背景的新銳導演,哪怕有驚豔的劇本,也可能因缺乏資金支援、資源對接渠道而埋沒。長此以往,文娛圈終將陷入僵化腐朽,真正的好作品被排擠,文化傳承也會淪為特權階層的私人遊戲。

這時,辦公室的門被敲響,小趙拿著一份輿情彙總進來:

「陸科長,《電影藝術》期刊最新一期刊登了資深評論家的文章,稱『陳家父子兩代導演,是中國影視界的傳承典範,《霸王彆姬》的成功印證了名門基因的優越性』。還有,北影廠剛才發函來催,說戛納申報截止日期隻剩五天,讓我們儘快完成審批流程。」

陸則翻看那篇評論文章,字裡行間的吹捧讓他冷笑出聲。

所謂的「傳承典範」,不過是把公共的行業資源變成私人財產,把公平競爭變成笑話。

他站起身,走到窗邊,看著樓下穿梭的自行車流——1993年的北京正處在市場經濟轉型的浪潮中,各行各業都在探索公平競爭的規則,文娛圈絕不能成為特權壟斷的法外之地。

「通知北影廠,《霸王彆姬》的申報暫緩審批。」陸則的聲音平靜卻堅定

「讓合規審查小組立刻啟動『文娛圈資源壟斷專項整治行動』,重點覈查所有名門後代參與的文化專案,凡存在署名造假、資源侵占、背景依附等違規行為的,一律駁回申報並向全社會公示。」

小趙麵露難色:「陸科長,這會不會太激進了?現在業內本來就有不少人罵您獨裁,要是動了這些影視名門的利益,恐怕會引發更大的反彈,甚至可能影響後續的審批工作開展。」

「獨裁?」陸則回頭,指尖重重敲在那份調查報告上

「讓有才華的無名之輩被埋沒,讓投機取巧的特權者占據高位,這纔是對文化的最大獨裁!」

陸則拿起筆,在報告扉頁寫下八個字:「能力至上,自由競爭」

「我不管他老子是誰,隻要沒真本事,就彆想在文娛圈撈好處;隻要有才華,哪怕是民間的無名創作者,我們也要為他們開辟通道。這場整治,就是要打破特權壟斷,還文娛圈一片乾淨的競爭土壤。」

訊息如同長了翅膀,迅速通過業內研討會、影視公司的內部通報以及紙質媒體的小道訊息傳遍文娛圈。

某知名製片人在接受《中國電影報》采訪時直言:「陸則這是在顛覆行業規則,沒有傳承就沒有行業根基,他的行為會毀掉中國影視的未來!」

陳凱歌更是在北影廠的內部會議上怒斥:「他就是嫉妒我的才華,想借著審批權打壓新銳導演,阻礙中國電影走向世界!」

負麵輿論洶湧而來,甚至有境外媒體借機炒作「中國關閉文化交流大門」的論調。

陸則將這些報道揉成紙團扔進垃圾桶,目光重新落在外祖父的《華夏文脈考》上。

他知道,這場針對「壟斷傳承」的戰爭,從質疑《霸王彆姬》開始就沒有退路。

而陳凱歌,不過是他撕開行業黑幕的第一個突破口。

他必須堅持下去,哪怕被貼上「暴君」的標簽,也要守住文化公平的底線,讓華夏文脈在真正的自由競爭中煥發生機。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