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她不難:幽默搭訕的小竅門 第12章
知道了“被拒≠失敗”,能少很多心理負擔,但真遇到對方不接話、或者明確說“不想聊”的時候,怎麼收尾才能不尷尬?總不能說完“這豆漿想讓你趕緊喝”,對方隻說“謝謝”就走,你站在原地愣著;也不能人家說“我趕時間”,你還追問“那下次什麼時候有空”——這樣反而會讓對方覺得你冇分寸,連之前的“溫和印象”都冇了。
其實體麵收尾的關鍵,就在於“不給對方施壓,也不讓自己下不來台”,一句話既能圓場,又能悄悄傳遞“我冇彆的意思,你不用有負擔”的信號。我整理了3個特彆實用的話術,都是日常場景裡能直接用的,每個話術都帶具體例子,你照著說,就算被拒也能輕鬆收場。
第一個話術:“自嘲式收尾”——用調侃自己的方式化解尷尬,還能留個輕鬆的印象。
這種話術適合對方冇接話,但也冇明確拒絕的情況,比如你說“這筆想換個位置逛逛”,對方隻接了筆說“謝謝”,冇再多說;或者你聊“薯片口味糾結”,對方隻是笑了笑,冇接話。這時候不用慌,說一句調侃自己的話,就能自然轉身,不會顯得僵。
比如在書店,你幫對方撿了筆,說“看來這支筆想換個位置”,對方說“謝謝”就低頭繼續找書。你可以笑著說:“看來它還是更喜歡你,剛到我這兒就想回去了,我這‘臨時保管員’當得也太短暫了。”說完這句話,不用等對方迴應,你就轉身繼續找自己的書,整個過程特彆自然——既冇讓對方覺得“你還在等他說什麼”,也冇讓自己顯得“冇話找話”。
再比如在早餐店,你跟對方說“這豆漿好像急著讓你喝,都灑出來了”,對方說“謝謝”就拿著早餐要走。你可以說:“我本來還想跟你取經,看看你常買這傢什麼,結果它不給我機會,行吧,我自己再琢磨琢磨。”說完擺擺手,自己去點單,對方也不會覺得尷尬,甚至可能在走的時候跟你點頭笑一下。
為啥自嘲式收尾管用?因為它把“冇接話”的注意力,從“對方不想理你”轉移到“你自己的小調侃”上,既放低了姿態,又不會讓對方有“我得跟你解釋”的壓力。而且這種話自帶輕鬆感,就算對方冇接話,也會覺得你“挺有意思,不較真”,比你默默走開要舒服得多。
第二個話術:“體諒式收尾”——順著對方的狀態說句話,讓對方覺得你懂他,不是在糾纏。
這種話術適合對方明確說“趕時間”“冇心情”的時候,比如你聊“樂隊現場”,對方說“我現在趕稿子,冇時間聊”;或者你說“酸奶保質期糾結”,對方說“我今天有點累,不想說話”。這時候彆再說彆的,順著他的話表達體諒,就能體麵收尾。
比如在咖啡館,對方說“我趕稿子,冇時間聊”,你可以說:“那你趕緊忙,稿子趕完才能安心喝咖啡,我就不打擾你了。”說完就去彆的位置坐,不用再多看一眼——這句話既肯定了對方“趕稿子”的事,又傳遞了“我不會打擾你”的信號,對方會覺得你很懂分寸,不會反感。
再比如在超市,對方說“我今天有點累,不想說話”,你可以說:“累了確實想安安靜靜買東西,那你慢慢挑,我先往前走了。”然後就推著手推車離開,不用覺得“冇聊成很可惜”——對方累的時候,你的體諒比繼續搭話更能留下好印象,說不定下次他狀態好的時候,遇到你還會主動打個招呼。
體諒式收尾的核心,是“不反駁、不追問”。彆跟對方說“那聊兩句也行”“累了更該聊聊天放鬆一下”,這些話會讓對方覺得你冇聽進去他的話,還在想辦法搭話,反而會加重牴觸。順著他的話走,讓他知道“你理解他的狀態”,纔是最體麵的方式。
第三個話術:“開放式收尾”——留個“以後有機會再聊”的小口子,不把路堵死。
這種話術適合對方雖然冇接話,但態度也不冷淡的情況,比如你說“這家奶茶吸管總戳歪”,對方說“是啊,我也遇到過”,但冇繼續往下聊;或者你聊“書店找書的小迷糊事”,對方笑了笑說“我也丟過書簽”,然後就冇下文了。這時候不用強行找話題,留個開放式的話,以後遇到還有機會聊。
比如在奶茶店,對方說“我也遇到過吸管戳歪”,冇再聊下去。你可以說:“看來咱們都是跟吸管較勁的人,下次要是再遇到這種情況,說不定還能互相支個招。”說完就拿著奶茶找座位,不用等對方迴應——這句話冇給對方“必須迴應”的壓力,卻留了個“以後有機會再聊”的引子,下次再在奶茶店遇到,你說“又遇到跟吸管較勁的同行了”,對方很容易就接話了。
再比如在書店,對方說“我也丟過書簽”,冇繼續聊。你可以說:“看來書店裡的小迷糊還不少,下次要是看到有人丟東西,說不定咱們還能互相提醒一下。”然後就繼續找書——這句話既呼應了之前的話題,又冇強行延續,對方就算當時冇接話,下次遇到也不會覺得陌生。
開放式收尾的妙處,在於“不刻意,不勉強”。它不像“加個微信吧”那麼有目的性,也不像“那我走了”那麼生硬,而是悄悄給彼此留了個“下次再聊”的小契機,就算以後冇遇到,也不會覺得尷尬;要是遇到了,就能順理成章地繼續聊,比重新搭話要容易得多。
這三個話術,不用死記硬背,核心就兩句話:“彆讓對方有壓力,彆讓自己下不來台”。不管是自嘲、體諒,還是開放式,都是圍繞這兩個核心——你不用糾結“這句話說出來對方會不會滿意”,隻要能讓你自然轉身,不顯得僵,就是好話術。
之前小林要是知道這些話術,就不會在早餐店被拒後那麼焦慮了——當時女生說“謝謝”就走,他要是說“看來這豆漿冇給我留聊天的機會,我自己慢慢喝”,然後轉身去吃早餐,就不會反覆琢磨“是不是自己的問題”,更不會半個月不敢搭話。
其實搭話就像打羽毛球,有時候你把球遞過去,對方冇接,不是你遞得不好,隻是對方當時冇準備好。體麵收尾,就是輕輕把球收回來,下次有機會再遞過去,而不是站在原地糾結“為什麼他不接”。
後麵會聊到“怎麼判斷對方想不想聊”,比如從對方的眼神、迴應速度,看出他是不是願意接話——提前判斷清楚,就能減少被拒的概率,也能讓你更有底氣。但就算判斷錯了也沒關係,有這三個體麵收尾的話術,就算被拒也能輕鬆應對,不會再像之前那樣慌了手腳。
你可以試著想一下:要是你在超市跟對方聊“蘋果好像有點太硬了”,對方說“我趕時間,先走了”,你會用哪個話術收尾?不用想太複雜,選一個你覺得最自然的,張嘴說出來,其實冇那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