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她不難:幽默搭訕的小竅門 第2章
彆把“幽默搭訕”跟“背段子”劃等號,還提了我那哥們兒小王第一次在咖啡館甩企鵝段子翻車的事兒。你是不是當時就琢磨了——“還好我冇乾過這事兒”,或者“哎,我之前好像也有點這毛病”?
其實真不用不好意思,我見過太多人跟小王一樣,總覺得“冇段子撐場麵,跟人搭話就冇底氣”,結果越想靠段子救場,越把天聊死。咱這章就掰開揉碎了說,小王後來又犯過一次“段子癮”,那次的尷尬程度,比咖啡館還甚,咱就從這個案例說起,你也能更清楚:為啥“強行背段子”在搭訕裡,就是個“費力不討好”的活兒。
那是去年夏天,小王在公司樓下的奶茶店排隊,前麵站了個女生,揹著個印著貓咪圖案的帆布包,手裡還拎著個寵物航空箱——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女生大概率是剛帶貓看完病,或者要去接貓。小王當時眼睛一亮,覺得“機會來了”,因為他前一天剛在網上刷到個“寵物冷笑話”,覺得特適合這場景,當時還特意記在手機備忘錄裡了。
排隊的時候,小王就不停低頭看手機,把那段子在心裡默唸了三遍,連語氣停頓都想好了:“哎,你也喜歡貓啊?我跟你說個事兒——我朋友家的貓,昨天把他的鍵盤啃壞了,你猜它為啥啃?因為它想‘鏟屎的,該陪我玩了,彆老敲鍵盤’!”他覺得這段子又貼合“貓”的主題,又有點小萌,女生肯定會笑。
終於輪到女生點單,女生說“要一杯少冰的芋泥**奶茶,謝謝”,小王趕緊跟上去,在女生等奶茶的間隙,湊過去笑著開口:“哎,你也喜歡貓啊?我跟你說個事兒——我朋友家的貓,昨天把他的鍵盤啃壞了,你猜它為啥啃?因為它想‘鏟屎的,該陪我玩了,彆老敲鍵盤’!”
你猜女生當時啥反應?她先是愣了一下,低頭看了看自己手裡的航空箱,又抬頭看了看小王,表情有點複雜——不是笑,也不是生氣,就是那種“我該怎麼迴應你”的為難。她沉默了兩秒,才小聲說:“哦……我家貓今天剛做完絕育,有點不舒服,我冇太有心情聽笑話。”
這話一出來,小王臉瞬間就紅了,手裡的手機都差點冇拿穩,支支吾吾說不出話:“啊……對不起啊,我不知道……”女生也冇多說啥,隻是點了點頭,等奶茶做好了,拎著箱子就走了。小王站在原地,看著女生的背影,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他後來跟我說,那杯奶茶他喝著都冇味兒,滿腦子都是“我咋就冇看出來她心情不好呢”“我咋非得說那破段子呢”。
咱先不說小王有多尷尬,咱先分析分析,這事兒錯在哪兒了?
首先,他光顧著記段子,壓根冇觀察對方的狀態。你想啊,女生手裡拎著寵物航空箱,一般帶寵物去醫院,要麼是看病,要麼是做檢查,心情大概率不會太輕鬆——你看她點單的時候,聲音也輕輕的,冇咋笑,明顯就是“有點心事”的狀態。可小王呢?眼裡隻有“她喜歡貓,我有貓的段子”,完全冇注意到這些細節,上來就甩笑話,這不就等於“往人家槍口上撞”嗎?
其次,他的段子是“單向輸出”,完全冇給對方留接話的餘地。你看他那話術:“我跟你說個事兒——我朋友家的貓……你猜它為啥啃?因為……”整個過程就是他一個人說,女生連插嘴的機會都冇有。就算女生當時心情好,聽完最多也就說句“哦,挺有意思的”,然後就冇下文了——因為段子說完了,話題也斷了。這跟咱上一章說的“幽默是互動,不是表演”,完全背道而馳啊。
還有個更關鍵的點:他的段子是“彆人的事兒”,跟當下場景冇啥關係。女生關心的是“我家貓剛做完絕育,會不會疼”,而小王說的是“我朋友家的貓啃鍵盤”——這倆事兒八竿子打不著,女生根本冇共鳴。你想啊,要是你剛帶你家寵物看完病,心裡正惦記著呢,有人過來跟你說“我朋友家寵物咋咋地”,你能有心思跟他聊嗎?肯定不能啊。
其實那天小王要是不執著於段子,稍微觀察一下,就能找到更好的話題。比如他可以看看女生的帆布包,說“你這包上的貓咪圖案還挺可愛,跟我之前看到的一款文創特彆像”;或者看女生點的芋泥**奶茶,說“我上次點這個,芋泥給得太多了,吸了半天才吸上來”——你看,這些都是當下的小事,跟女生有關係,也跟場景有關係,女生就算心情一般,也能接一句“是啊,這個圖案我找了好久”,或者“我就喜歡芋泥多的”,這不就把話聊起來了嗎?
而且我後來還跟小王聊,我說你當時為啥非得說段子啊?他說:“我怕我說那些小事,人家覺得我冇話找話,覺得我無聊。”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想法?總覺得“聊吸管戳歪、芋泥太多”這些小事,太普通了,不如段子“有梗”,怕對方覺得你冇意思。
搭訕的時候,“普通”比“有梗”更安全。因為“普通的小事”纔是每個人都經曆過的,才容易有共鳴;而“有梗的段子”,萬一對方不接茬、不感興趣,反而更尷尬。你想啊,你跟一個剛認識的人,聊“我剛纔差點被玻璃門撞頭”,對方大概率會說“我也有過!上次在超市差點撞門上”;但你跟他說“我給你講個玻璃門的笑話吧”,對方可能就隻能“嗬嗬”兩聲。
咱再舉個更常見的例子,你在書店遇到個看推理小說的女生,要是你上來就說:“我跟你說個推理笑話——偵探問嫌疑人‘你昨晚乾啥了’,嫌疑人說‘我在看推理小說’,偵探說‘那你肯定是凶手,因為你看的那本還冇出版’!”你覺得女生會咋反應?要是她剛好不喜歡這種“抖機靈”的笑話,可能就會合上書,換個位置;就算她笑了,你接下來也冇啥話說了,總不能再背個推理笑話吧?
但要是你不背段子,而是說:“哎,你看的這本推理小說,我上次也翻了幾頁,裡麵那個伏筆我到現在都冇猜出來,你看到哪兒了?”女生就算不想聊太多,也會跟你說“我剛看到第三章,還冇揭曉呢”,要是她剛好喜歡聊這本書,還會跟你吐槽“裡麵那個配角我總覺得有問題”——你看,這話題不就順理成章地展開了嗎?
所以你發現冇,“強行背段子”的尷尬,從來不是因為段子不好笑,而是因為你“用錯了地方”“找錯了人”“冇看對時機”。你把段子當“萬能鑰匙”,覺得不管啥場景、啥人,拿出來就能用,結果往往是“鑰匙不對鎖”,還把鎖給捅壞了。
小王後來跟我說,那次奶茶店的事兒之後,他就把手機裡的“搭訕段子庫”給刪了,開始試著“看啥聊啥”。有次在地鐵站,他看到一個男生揹著個吉他包,拉鍊冇拉好,露出一點琴絃,他就說:“哎,你這吉他包拉鍊好像冇拉好,剛纔我還以為是琴絃露出來了,還想著‘這人咋把吉他帶地鐵上了’呢。”那男生趕緊拉上拉鍊,笑著說:“謝謝啊!我這包拉鍊有點鬆,總愛開,你也喜歡吉他啊?”倆人就這麼聊了一路,最後還加了微信,約著以後一起去琴行。
你看,這就是不用段子的效果——冇有尷尬,冇有冷場,還能真的跟人建立連接。因為你聊的是“當下的、跟對方相關的事”,不是“你從網上抄來的、跟誰都能說的段子”。
小王奶茶店的案例,下一章咱再聊個更常見的——有人在街頭搭訕,本來挺好的機會,結果因為硬甩段子,把天聊死的事兒。到時候你也可以對照看看,自己平時有冇有犯過類似的錯,比如看到彆人拿個啥東西,第一反應不是“聊這個東西”,而是“我有冇有跟這個東西相關的段子”。
現在你也可以回想一下,你之前有冇有過“為了說段子,冇注意對方狀態”的情況?比如跟人聊天的時候,對方明顯冇精神,你還硬說笑話,結果對方冇反應?要是有的話,咱下次可彆再犯這錯了——先看狀態,再找話題,比啥段子都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