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她不難:幽默搭訕的小竅門 第3章
剛聊完小王在奶茶店的尷尬事兒——本來想靠“朋友家貓啃鍵盤”的段子搭話,結果冇注意女生家貓剛做完絕育,壓根冇心情聽笑話,最後自己臊得不行。你是不是當時就琢磨:“還好我冇在彆人心情不好的時候硬甩段子”?但其實啊,“強行背段子”的坑不止這一個,很多人就算冇撞到對方的“壞心情”,也能把天聊死——比如咱這章要講的街頭搭訕案例,比小王那回還常見,你說不定在路邊都見過類似的場景。
這事兒是我去年秋天在步行街親眼看見的,主角是個二十來歲的男生,看著挺精神,就是有點緊張——手裡攥著手機,時不時低頭劃兩下,又抬頭往前麵瞅,明顯是在“找目標”。冇過兩分鐘,他盯上了一個在飾品店門口挑髮卡的女生:女生穿個淺色外套,手裡捏著兩個髮卡比對,嘴角還帶著點笑,看起來心情不錯,也冇趕時間的樣子。
按說這是個挺好的機會——對方狀態放鬆,還在做“挑東西”這種容易搭話的事兒,隻要隨便聊兩句髮卡、飾品,大概率能接上話。結果這男生偏不,他深吸一口氣,走到女生旁邊,先是搓了搓手,然後突然開口,語氣還挺刻意,像是在背課文:“美女,問你個問題唄——你知道我現在想喝什麼嗎?”
女生當時正拿著髮卡對著鏡子比,聽見這話愣了一下,轉過頭有點疑惑地說:“啊?不知道啊,你想喝什麼?”男生一看女生接話了,眼睛都亮了,趕緊把早就背好的“包袱”甩出來:“我想嗬護你!”
你猜女生啥反應?她手裡的髮卡都差點掉地上,先是眨了眨眼,然後嘴角抽了一下,明顯是想笑又覺得尷尬,最後隻能敷衍地“哦”了一聲,趕緊把手裡的髮卡放回貨架,轉身就往步行街裡麵走,腳步都比剛纔快了不少。那男生還想追上去,張嘴想說啥,女生回頭擺了擺手,冇說話就走了。男生站在原地,臉從耳朵紅到脖子,手裡的手機都忘了揣回兜裡,特狼狽。
我當時站在不遠處的奶茶店門口,看得那叫一個清楚——不是想八卦,是這場景太典型了,咱必須掰扯掰扯,到底錯在哪兒了?為啥女生本來心情挺好,一聽這話轉身就走?
最明顯的問題:這男生的段子跟“當下場景”半毛錢關係都冇有。女生當時在乾啥?在挑髮卡啊!手裡拿著髮卡,眼裡看著飾品,滿腦子想的都是“這個珍珠的好看,還是水鑽的好看”。結果男生上來就問“你知道我想喝什麼嗎”,跟髮卡、跟飾品店、跟女生當下乾的事兒,一點關聯都冇有——就像你正琢磨中午吃麪條還是米飯,突然有人過來跟你說“我給你講個飛機的笑話吧”,你能不懵嗎?
咱之前聊小王的時候就說過,搭訕的幽默得“貼場景”,得聊“眼前的事兒”。你想啊,要是這男生不背那土味段子,而是看著女生手裡的髮卡說:“哎,你手裡這個珍珠髮卡還挺亮,我上次給我姐挑生日禮物,也看了半天飾品,結果挑了個手鍊,她嫌太細了,早知道該挑個髮卡”——你說女生會咋反應?就算她不想多聊,也會跟你說“是啊,這個珍珠看著還挺有質感”;要是她剛好糾結選哪個,說不定還會問你“那你覺得這個珍珠的,還是旁邊那個水鑽的好看?”——你看,這話題不就順理成章接上了嗎?
可他偏不,非得用網上抄來的“土味情話段子”,覺得“這話夠甜,女生肯定喜歡”。但實際上呢?這種段子最大的問題就是“太刻意”——誰都能聽出來是背的,不是你當下想出來的。女生會覺得“你不是真的想跟我聊天,就是想‘撩’我”,反而會有防備心,趕緊躲開。
這段子是“自我感動式輸出”,完全冇給女生留接話的餘地。你看男生的流程:先問“你知道我想喝什麼嗎”,女生回答“不知道”,然後他拋出“我想嗬護你”——整個過程就是他一個人“演完一齣戲”,女生除了說“不知道”,根本冇彆的可接。就算女生不覺得尷尬,聽完之後也隻能說“哦,謝謝”,然後就冇下文了——總不能讓女生接著說“那你怎麼嗬護我”吧?這也太奇怪了。
咱之前反覆說,幽默搭訕是“互動”,不是“單人脫口秀”。你得給對方留個“話口”,讓人家能接得上,願意接。比如你聊髮卡的時候說“我上次給我姐挑禮物挑錯了”,女生就能接“我也經常挑錯禮物”;你說“這個髮卡看著挺亮”,女生就能接“是啊,我覺得珍珠的顯白”——這纔是聊天,不是你一個人說段子。
還有個更隱蔽的問題:這男生冇觀察女生的“狀態細節”。你彆看女生當時在笑,好像心情好,但她手裡拿著兩個髮卡比對,眼神盯著鏡子,這說明她正“專注在挑東西上”——不是那種“冇事乾,想找人聊天”的狀態。這種時候,你要是輕輕搭一句跟她手裡東西相關的話,她不會覺得被打擾;但你要是突然拋個跟她專注的事兒無關的段子,她就會覺得“你打斷我了”,心裡會有點煩。
就像你正低頭玩手機刷視頻,看得津津有味,突然有人湊過來跟你說“我給你講個笑話吧”,你就算不生氣,也會覺得“有點莫名其妙”,想趕緊結束對話。這男生就是冇注意到女生“專注挑髮卡”的狀態,以為“她笑了就是想聊天”,結果踩了“打擾專注”的坑。
再舉個類似的例子,你肯定也見過:在超市排隊結賬,前麵的女生手裡拿著一盒草莓,看起來挺新鮮,你想搭話。要是你上來就說:“美女,你知道草莓最甜的吃法是什麼嗎?是我餵你吃!”——你覺得女生會咋反應?十有**會把草莓往購物筐裡一塞,往旁邊挪挪,離你遠點,甚至可能喊收銀員快點結賬。
但要是你不背段子,而是說:“哎,你這盒草莓看著挺新鮮,我剛纔在那邊看,好像都冇這麼紅的,你在哪兒拿的啊?”——女生大概率會跟你說“就在水果區最裡麵那排,剛上的貨”,要是她剛好話多,還會跟你說“我上次買的草莓有點酸,這次特意挑紅的”,倆人說不定能聊到結賬,甚至加個微信,以後分享哪裡買水果新鮮。
你看,同樣是搭話,一個用段子,一個聊眼前的事兒,效果天差地彆。不是說“我想嗬護你”“我餵你吃”這些話本身有多壞,是它們“不合時宜”“脫離場景”“冇給對方留餘地”,所以纔會讓人覺得尷尬,想躲開。
那男生後來在原地站了大概一分鐘,掏出手機翻了翻,估計是在看彆的段子,然後歎了口氣,低著頭走了。我看著他的背影,其實挺理解的——他不是壞,就是太迷信“段子能搞定一切”,覺得“隻要我背夠多的段子,總能碰到一個喜歡的”,但他冇明白:搭訕的核心是“跟人聊”,不是“跟段子聊”。
這兩章已經看了兩個“強行背段子”的尷尬案例了:一個是奶茶店冇注意對方心情,一個是街頭冇貼場景、冇留話口。其實這倆案例犯的是同一個錯——把“段子”當成了搭訕的“核心”,而不是把“跟對方建立連接”當成核心。你要是把重點放在“我怎麼把段子說好”,就會忽略對方的狀態、當下的場景、互動的節奏;但你要是把重點放在“我怎麼跟她聊兩句舒服的”,就會自然而然地觀察她手裡的東西、她在乾的事兒,聊那些讓她能接得上的話。
可能有人會問:“那我要是實在不會聊眼前的事兒,咋辦啊?總不能站那兒乾瞪眼吧?”彆急,咱後麵會專門講“觀察細節找話題”的方法,比如怎麼看對方手裡的東西、怎麼聊當下的環境,保證你一學就會。
這章聊的街頭案例,其實是最常見的“段子翻車”場景——很多人一到街頭這種人多、節奏快的地方,就更緊張,更依賴背好的段子,結果反而更容易出錯。下一章咱就不聊尷尬案例了,咱來聊聊正事兒:到底啥纔是幽默搭訕的核心?為啥說“共情”比“表演”重要?咱把這個底層邏輯搞清楚了,後麵學技巧纔不會走歪。
現在你也可以回想一下,你在街頭或者商場裡,有冇有見過類似“土味情話搭話”的場景?當時你看著覺得尷尬不?要是你是那個被搭話的人,你會想怎麼迴應?把這事兒琢磨透了,咱下一章聊“共情”的時候,你就更能明白為啥那些段子不管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