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詭玲瓏 > 第269章 鶴吟暮春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詭玲瓏 第269章 鶴吟暮春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暮春堂院墨桃瓣,柔雨展藝繪山河!

辰月務農迎三候,垂楊花落啼初夏!

鶴吟暮春之穀雨

雨絲是從卯時末開始飄落的,細過蠶娘吐出的銀絲,沾在書齋黛瓦上,暈開一片水光潤澤,連瓦當紋樣裡藏的纏枝蓮都彷彿活了過來。霜降讓簷角銅鈴搖醒——那聲響裹著潮氣,比往常沉甸甸的,像含了半口未咽的泉水,每一聲都墜著碎碎的雨珠。她推窗時,正見一瓣桃花沿雨線滑落,那紅已褪了火氣,邊沿卷著枯淡,落在青石板上竟洇出三層墨痕:中心是深褐的漬,外圍浮著緋紅的影,末了化作幾縷粉霧飄忽——真應了“暮春堂院墨桃瓣”的詩景。這墨色原是春紅的餘韻,似宣紙染透胭脂後褪落的底色,藏儘繁華謝落的靜美。

“這雨比繡花針還細,偏能把花瓣泡成墨色,真奇了!”林悅抱著繡繃湊近,綠絲線在她腕上繞了三轉,鮮嫩如新抽的柳芽,猶帶晨間枝葉的潮意。她指尖點向院中老桃樹,枝頭殘花被雨打半垂,有的貼枝凝成暗紅小點,有的浮在積水裡碎成零落片影,恰似水墨畫上未乾的筆觸,連葉脈紋路都透過雨霧清晰可辨。“瞧那斜枝,活脫是幅《春雨桃枝圖》,比我臨的古畫還傳神。”又忽指樹根處,“青苔被潤得發亮,沿石縫爬成淡綠的暈,倒像專為墨桃瓣鋪的底色。”

霜降伸手接了些雨珠,涼意順指間漫上,如觸冰棱,卻又含草木的溫軟。簷下竹簾濕作深色垂幕,竹節隙裡還嵌著去歲桂花碎屑,隨簾動散出幽淡香氣。風過時,簾幕輕搖,將雨絲篩成碎銀網,網住斜斜掠過的燕影。“都說穀雨最養人,連空氣都帶草木清味。”她轉頭,見夏至端銅盆經廊下走過,月白衫擺沾了幾星新泥——那泥土混雨氣散出溫潤,反襯得他眉眼愈清,像從煙雨畫裡走出的人,衣角還沾著天邊雲色。

“可不是!這雨來得正好,地裡秧苗就等這口‘救命水’呢!”邢洲嗓門穿透雨幕,帶著水汽震顫。他扛油紙傘闖進來,傘麵水墨山水被雨浸暈,傘沿水珠砸地成圈圈濕痕,每圈都盛著碎碎天光。“毓敏姐在廚房做香椿麵,說是‘吃春’——過了穀雨就老如樹皮了!”他抖傘時,幾滴雨珠濺落階前蘭草葉上,滾兩滾便鑽入土縫,惹得蘭葉輕顫。

眾人往廚房去時,正見沐薇夏在剝香椿芽。麵前白瓷盤堆著紫綠相間的嫩葉,芽尖頂鵝黃小苞,指尖沾滿細碎椿香,連指甲縫都染成淡綠。“巷口老阿婆那買的,說是頭茬。”她拈起一根香椿芽,雨珠在芽尖滾動,如裹香霧的珍珠,“老阿婆講‘雨前香椿嫩如絲’,再三日就嚼不動了。還說穀雨香椿能敗火,吃了夏天少生痱子。”芽葉湊近鼻尖,那香混著雨氣,竟透出清冽甜意。

毓敏把蔥花勻勻地撒進鍋裡,油星“滋啦”一聲炸開,細碎的珠花在灶沿上跳閃,像一場無聲的星雨。椿芽的清香被熱油一激,順著窗欞往外跑,整座小院立刻浮在柔軟的香氣裡。連廊下的麻雀也忍不住,撲棱棱落在窗台上,歪著腦袋往裡瞧,像等一場盛宴的客人。

“韋斌和弘俊去河邊看浮萍,說要去驗‘萍始生’的物候。”她一邊攪動鍋裡的麵條,一邊輕聲唸叨。白瓷碗裡,湯麵浮著金亮的油花,窗外雨絲斜織,映在湯裡,像一縷縷銀線輕輕晃動。“蘇何宇那小子也非要跟去——八成惦記摸兩條魚回來加餐,真個屬貓的,饞腥!”

話音未落,砂鍋又咕嘟一聲,白汽順著窗縫鑽出,撞在冷雨裡,倏地凝成細霧,悄悄附在窗紙上,暈出一片若有若無的斑痕。

忽聽院外傳來韋斌帶著水汽的清亮喊聲:“快看!浮萍一夜就鋪了半條河!”眾人循聲而出,隻見河麵覆了一層嫩綠浮萍,如碎玉鋪就。葉瓣絨毛上沾滿雨珠,在天光下閃著細碎的亮芒。雨絲落上去,激起細小漣漪,推得浮萍輕輕晃動。幾片湊成淺淺碧色,像天地鋪展開的一箋綠信。遠處蘆葦叢裡,幾尾小魚躍出水麵,濺起的水花落在浮萍上,碎成無數光點。

“這就是穀雨一候‘萍始生’吧?”霜降蹲下身,指尖輕輕劃過水麵。浮萍散開,露出底下清亮的河水,映得她眉眼成了淡綠的影子。“古人說浮萍生則水溫升,果真——這水比昨天暖多了,指尖都能覺出暖意。”她忽然想起書中記載:浮萍又稱“青萍”,春初極嫩,農人常撈來喂豬;到了盛夏便老了,任它在水麵飄蕩,如春天遺落水上的腳印。

夏至站在她身後,替她攏了攏披衫,指尖不經意間觸到她的耳垂,惹得她微微一顫。“小心著涼,”他聲音輕柔,像雨絲落在花瓣上,帶著細碎的回響,“老船工說,浮萍還能當豬飼料,農人們見了這浮萍,比見了銀子還高興。前幾日還聽他唸叨,說去年穀雨遲了十日,浮萍生得晚,家裡的豬都瘦了一圈。”他望著河麵,雨絲正順著他的發梢滑落,在肩頭凝成細小的水珠,像綴了串透明的珠子。

正說著,蘇何宇舉著個陶罐跑過來,褲腳卷得老高,小腿上沾著泥水和水草,罐裡裝著幾條小魚,尾巴還在甩動,濺起的水珠落在他臉上,倒添了幾分靈動。“看!這魚躲在浮萍底下,一撈一個準!”他笑得眼睛眯成一條縫,泥水濺在臉上也不在意,露出的牙齒白得晃眼,“晚上能煮個魚湯,鮮得掉眉毛!老船工說這是‘雨生魚’,穀雨的魚最肥嫩,連刺都軟些。”說著便把陶罐湊近,一股帶著水草清香的濕氣撲麵而來,混著魚的鮮氣,竟是格外清爽。

“你這是‘趕鴨子上架——強人所難’,人家魚兒正躲雨呢,偏被你逮了來!”李娜笑著打趣,她手裡拿著本詩集,書頁被雨打濕了一角,暈開的墨跡把“春眠不覺曉”的“曉”字染成了淡淡的藍,“不過這浮萍確實好看,像撒了把碎綠寶石在水麵上,風一吹就動,倒像是活的。”她翻到其中一頁,指著“鳥弄桐花日,魚翻穀雨萍”的詩句,“你看崔護早就寫過這景緻,原來古人也愛這穀雨的浮萍呢。”

眾人說說笑笑往回走時,忽然聽見幾聲清脆的鳥鳴,像碎玉相擊,穿透了雨幕的溫潤。墨雲疏抬頭望去,隻見幾隻布穀鳥停在柳樹枝上,正振動著羽毛,翅尖的水珠“簌簌”落下,鳴聲婉轉悠長,帶著催促農事的急切。“這是二候‘鳴鳩拂其羽’!”她眼睛一亮,從袖中掏出紙筆,筆尖在紙上飛快地勾勒,墨痕順著雨氣的濕潤,竟暈出了淡淡的層次感,“布穀鳥一叫,就該播種了,農人們怕是要忙起來了。你聽這鳴聲,‘布穀——布穀——’,多像在喊‘播穀——播穀——’。”

柳夢璃湊過去看她畫畫,繡繃還掛在胳膊上,綠絲線在雨霧裡閃著光,線軸上還纏著去年剩下的金線,此刻正與雨絲相映成趣。“你看這鳥的羽毛,被雨打濕後更顯油亮,翅尖的黑斑像墨點染就,尾羽的紋路細得像繡線,”她指著畫中的布穀鳥,指尖輕輕點在紙上,墨痕被觸得微微發潮,“要是繡在帕子上,用金線繡出羽尖的水珠,定是極美的。”說著便撚起絲線比劃,綠線在雨氣中竟似有若無地泛著光,與枝頭的柳葉遙相呼應。

回到書齋時,晏婷正幫毓敏擺碗筷。香椿麵的香氣混著雨氣飄進來,讓人渾身舒暢,連空氣都變得暖融融的。青花瓷碗在案上排得整齊,碗沿的纏枝紋沾著淡淡的水汽,映著窗外的雨絲成了細碎的銀紋。邢洲端起碗就往嘴裡扒,燙得直咧嘴,卻捨不得放下,麵條上的香椿芽還帶著脆勁,在齒間爆出清香:“這麵太好吃了!毓敏姐的手藝,真是‘魯班門前耍大斧——不服不行’!尤其是這香椿,嫩得像能化在嘴裡!”

“慢點吃,沒人跟你搶。”毓敏笑著遞給他一杯熱茶,茶是穀雨前采的春茶,葉片在水中舒展著,嫩綠得像剛抽芽的柳葉,湯色翠綠,香氣清雅,帶著雨前的濕潤,“這茶是今早剛沏的,用的就是穀雨的新水,你們嘗嘗。老茶農說,穀雨的水最養茶,泡出來的茶沒有火氣,喝了能清頭目。”她提起茶壺,茶湯順著壺嘴流出,在碗中凝成淡淡的綠霧,竟久久不散。

霜降抿了一口茶,茶香在舌尖散開,帶著淡淡的蘭花香,像喝了一口春天的氣息,連喉間都變得溫潤起來。她望向窗外,雨絲還在飄灑,院中的桃樹在雨中更顯朦朧,墨色的桃瓣落了一地,有的沾著青苔成了深褐,有的混著積水成了淡粉,倒像是天然的水墨畫,連筆觸的濃淡都恰到好處。忽然想起夏至詩中的“柔雨展藝繪山河”,原來這雨真的是位畫師,以雨絲作狼毫,以山河為宣紙,蘸著桃花的墨、柳葉的綠、浮萍的碧,一筆筆繪出這暮春煙雨圖——近景是堂院的墨桃,中景是河畔的青萍,遠景是天邊的雲影,連農人的蓑衣都成了畫中的濃墨點。

午後雨勢漸小,天邊透出些微光,像透過宣紙的天光,把雲層染成了淡淡的金。弘俊扛著鋤頭來邀眾人去田間幫忙,鋤刃上還沾著新鮮的泥土,混著草葉的清香,鋤頭把上的木紋被雨浸得發亮,映著他的眉眼成了暖色調。“辰月務農迎三候,咱們也應應景,體驗體驗農耕的樂趣。”他笑得一臉誠懇,指尖劃過鋤刃,沾著的泥點便落在階前,“老阿婆說,穀雨的秧苗最嬌貴,得趁著雨停的時候插,不然太陽一出來就蔫了。”

“求之不得!我正想看看‘戴勝降於桑’是怎麼回事呢!”墨雲疏立刻放下畫筆,筆尖還滴著墨,在案上凝成小小的墨點,眼裡滿是期待,“書上說戴勝鳥是吉祥之鳥,見了能帶來好運,它的羽冠展開時像朵盛開的花,可惜一直沒見過。”她把畫紙仔細收好,墨痕已乾,紙上的布穀鳥彷彿要從雨霧中飛出來,翅尖還帶著未乾的濕氣。

一行人跟著弘俊往田間去,路過一片桑樹林時,果然看見幾隻戴勝鳥停在桑枝上。它們頭戴羽冠,呈棕紅色的扇狀,羽尖綴著黑色的斑點,像鑲了碎墨的絨扇;羽毛呈棕黃色,帶著黑白相間的斑紋,在天光下泛著柔和的光;喙細長而彎曲,正啄食著桑葉上的蟲子,啄食時羽冠微微顫動,像在點頭致意。“這就是三候‘戴勝降於桑’!”弘俊指著戴勝鳥,聲音裡帶著興奮,連鋤頭都差點從肩上滑下來,“老人們說,戴勝鳥來了,就該準備養蠶了。桑樹葉剛長出來,正好夠蠶寶寶吃,這鳥兒是來給農人們報信呢。”

柳夢璃立刻掏出繡繃,指尖飛快地穿針引線,絲線在她手中翻飛,綠的是桑葉,棕的是鳥羽,金的是羽冠,“你看這鳥的羽冠真特彆,像戴了頂華麗的帽子,展開時比畫裡還好看,”她目不轉睛地盯著戴勝鳥,生怕錯過任何細節,繡針在布上“沙沙”作響,“繡在香囊上,再綴上幾顆珍珠當眼睛,定能賣個好價錢。”說著便抬頭瞥了一眼,又低下頭飛快地繡著,連鳥羽上的斑紋都繡得絲毫不差。

田間早已熱哄非凡,農人們戴著鬥笠,披著蓑衣,蓑衣是用棕櫚葉編的,被雨浸得發亮,鬥笠的邊緣垂著細細的竹簾,擋住了臉上的雨珠。他們正忙著插秧苗,手起手落間,嫩綠的秧苗便在水田裡站成了整齊的佇列。雨絲落在他們的蓑衣上,濺起細小的水花,卻擋不住他們勞作的熱情,嘴裡還哼著小調,調子混著雨氣,竟生出幾分悠遠的韻。“你們來得正好,這秧苗正缺人手插呢!”老阿婆笑著遞過來幾把秧苗,粗糙的手掌上布滿了老繭,指關節有些腫大,是常年勞作的痕跡,掌心還帶著泥土的溫軟,“這秧苗得插得深淺適中,太深了長不出來,太淺了會被水衝倒。”

邢洲擼起袖子就往田裡跳,結果一腳踩進泥裡,泥水深得沒過了腳踝,拔出來時滿腳是泥,連褲腿都沾了厚厚的一層,引得眾人哈哈大笑。“你這是‘豬八戒踩西瓜皮——滑倒了’!”李娜笑得直不起腰,手裡的秧苗都差點掉在地上,泥水濺在她的布鞋上,成了淡淡的褐點,“慢著點,這泥裡藏著石子呢,小心崴腳!”

“笑什麼笑!我這是故意的,這樣站得穩!”邢洲嘴硬道,卻還是小心翼翼地挪動腳步,學著農人的樣子插起秧苗。他動作笨拙,秧苗插得東倒西歪,有的斜著貼在水麵,有的埋在泥裡隻露個尖,像喝醉了酒的漢子,看得老阿婆直搖頭,卻還是耐心地教他:“手要捏在秧苗的三分之一處,插進泥裡半寸就行,要讓根須舒展開來。”

夏至與霜降學得極快,兩人並肩插秧,動作齊整如一人。指尖泥水透出青草氣息,雨絲綴於發梢,凝成碎鑽似的水珠,在薄暮天光裡微微閃爍。霜降直起腰來,望著水田裡嫩綠的秧苗在雨中舒展,葉尖懸著雨滴,恍若淚珠。“原來‘雨生百穀’便是這般——雨水養秧,也養農人的盼頭。”她忽然懂了白居易那句“田家少閒月”背後的分量,這穀雨時節的辛勞,原是為秋日滿倉。

夏至伸手替她拭去額間雨珠,指尖暖意融融,水珠滾落秧田,倏忽沒入泥土。“穀雨潤稼,老阿婆說去年此日一場透雨,秋來的米都格外清甜。”他望向田埂那端,幾隻布穀掠空而過,鳴聲與農人吆喝交織,譜寫最生動的農事詩行。

墨雲疏一邊插秧,一邊凝神觀察。布穀啼枝,戴勝穿桑,浮萍逐水,農人身影在田間移動,儼然一幅穀雨農耕長卷。她不時提筆速記,筆尖沾了泥水,畫中反添幾分拙樸韻味。“這便是‘辰月務農迎三候’了——天有三候之變,人有躬耕之勤,天人相合,妙不可言。”她忽然領悟詩中那“迎”字,不是被動等待,而是與天地默契相守。

日頭西沉時,秧田已鋪展如綠毯。風過處秧苗輕搖,似在致謝。老阿婆提來桑葚,紫果飽含汁水,表皮覆著薄霜,甜得黏唇染指。“穀雨的桑葚最明目,比藥還靈。”她笑紋如菊,眼角還沾著泥星。

歸途忽見柳絮紛揚。雪絮漫空,若春雪翩躚。林悅接住一團輕絮:“可是‘垂楊花落’?真如詩中‘萬點楊花春儘時’。”晏婷輕攏鬢發:“柳絮雖美卻惱農人,不過老人說絮儘夏來,到時就有新瓜可嘗了。”絮影斜暉中,如春天撒下的碎金。

驀然鶴唳破空,清越如玉笛穿雲。但見白鶴掠霞而飛,翅染橘光,鳴聲冰冽。“鶴吟暮春!”霜降眸亮聲顫,“仙禽通天地,是來送春迎夏的。”鶴影漸遠,晚霞漫溢,柳絮飄急,似在為春秋交替作注。

回到書齋時月已東升。雨歇氣清,毓敏在天井設茶。青瓷盞中荷葉浮沉,蓮子清圓。“飲罷這盞穀雨茶,今歲便再無此味。”茶煙嫋嫋升騰,在月華裡幻作瑩霧。韋斌舉機捕捉月光茶煙,將暮春靈韻凝於鏡頭;那廂棋枰廝殺正酣,蘇何宇落子鏗然:“關公麵前耍大刀——這局你輸定了!”蟲鳴棋響,融作穀雨夜曲。

“彆得意太早,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邢洲不服氣地反駁,眉頭皺得緊緊的,像擰成了疙瘩,指尖在棋子上輕輕敲擊,思索著下一步的走法,“我這招是‘暗度陳倉’,等著瞧!”

墨雲疏在燈下整理畫作,白天畫的浮萍、布穀鳥、戴勝鳥都栩栩如生,彷彿要從紙上跳出來。浮萍的綠帶著水光的潤,布穀鳥的羽帶著雨珠的亮,戴勝鳥的冠帶著晚霞的紅。“這些畫要好好儲存,”她小心翼翼地把畫收進木匣,木匣上的銅鎖映著燈光成了淡淡的金,“這是穀雨的記憶,也是春天的饋贈。等明年穀雨,再拿出來看,定能想起今日的景緻。”

柳夢璃正在繡香囊,香囊上的戴勝鳥已經繡好了,羽冠華麗,眼神靈動,羽尖綴著的珍珠在燈光下閃著光,彷彿下一秒就要展翅飛走。“等繡好了,送給你們當禮物,”她笑著說,指尖還在飛快地穿梭,絲線在燈光下泛著柔和的光,“留個紀念,記住這個穀雨。說不定明年開啟香囊,還能聞到今年的椿香呢。”

霜降坐在窗前,手裡捧著夏至的詩箋,月光灑在詩箋上,墨跡顯得格外清晰,連筆鋒的轉折都看得分明。“暮春堂院墨桃瓣,柔雨展藝繪山河……”她輕聲念著詩句,眼前浮現出白天的景象:雨中的桃瓣、河上的浮萍、枝頭的布穀鳥、田間的農人、天邊的白鶴……這一切都像詩裡寫的那樣,美得讓人沉醉。她忽然懂了詩中的哲思——紅極而墨的桃瓣是盛極而衰的警醒,柔雨繪就的山河是自然的再創作,辰月的務農是人與天地的契合,垂楊的花落是生命的迴圈,而鶴吟一聲,是對這一切的見證與讚頌。

夏至走到她身邊,輕輕握住她的手。他的手掌溫暖而有力,驅散了夜晚的涼意,掌心的紋路與她的紋路相貼,像天地間的默契相守。“在想什麼?”他輕聲問,氣息拂過她的耳畔,帶著淡淡的茶香,像雨絲落在花瓣上的溫柔。

“在想這個穀雨,”霜降轉頭望著他,眼裡閃著淚光,淚光中映著月光和燈火,像盛了兩盞細碎的星,“原來春天的離去,也可以這麼美。不是凋零的淒涼,而是圓滿的謝幕,是為了夏天的新生積蓄力量。”

夏至笑了,伸手替她拭去眼角的淚,指尖帶著茶香的溫潤。“春天隻是換了種方式存在,”他指著院中的桃樹,枝椏上雖已無花,卻藏著小小的青桃,在月光下泛著淡淡的綠,“明年它還會開花,還會結出甜美的果實。就像我們,雖然經曆了離彆,但終究會重逢。這就是生命的迴圈,是天地的大美。”

月光下,柳絮還在輕輕飄蕩,像在訴說著春天的故事,有的落在桃枝上,像是為明年的花開埋下伏筆。遠處傳來幾聲布穀鳥的鳴叫,清越而悠長,像是在迎接初夏的到來,與天邊的蟲鳴聲交織在一起,成了夜的安眠曲。霜降靠在夏至的肩上,聞著他身上淡淡的墨香,心裡滿是安寧。她知道,這個穀雨,這段暮春的記憶,會永遠留在她的心裡,像一顆珍貴的珍珠,閃耀著永恒的光芒——那是自然的美,是人文的暖,是時光的韻。

三更梆子聲從巷外傳來,沉穩而悠長,每一聲都帶著夜的靜謐。眾人還圍坐在天井裡,品茶、聊天、賞月色,沒有人想散去。茶盞裡的茶湯已涼,卻還留著淡淡的香;棋盤上的棋局已停,卻還藏著未決的意;畫紙上的墨跡已乾,卻還凝著雨的潤。這個穀雨的夜晚,註定是難忘的,它像一幅濃墨重彩的畫卷,記錄著春天的最後一抹溫柔,也預示著初夏的生機與希望。

鶴吟聲似乎又在耳邊響起,清越而悠揚,像是在訴說著一個關於時光、關於重逢、關於希望的故事。暮春已儘,初夏將至,但那些美好的記憶,那些溫暖的瞬間,會永遠留在歲月的長河裡,像一顆顆璀璨的星辰,照亮前行的路。就像詩中所詠,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間有勤耕而有時,這鶴吟一聲,便是對這一切最美的見證。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