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寒門的仕途傳奇 > 第26章 資料裡的溫度與合作的雛形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寒門的仕途傳奇 第26章 資料裡的溫度與合作的雛形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秦宇軒和馬誌強抱著周明光借的《西安古建築修繕史料彙編》,在圖書館靠窗的老位置坐下。剛翻開扉頁,夾在裡麵的一張泛黃便簽就掉了出來,上麵是手寫的批註:“乾隆二十八年修繕鐘樓,簷角木構件替換三分之一,尺寸較原製縮短03尺,疑為木材選材限製。”字跡工整,末尾還畫了個小小的鬥拱簡筆畫。

“這應該是周明光寫的吧?沒想到他對這些還挺上心。”馬誌強撿起便簽,對著陽光看了看。秦宇軒沒接話,指尖落在史料裡“明代鐘樓台基高五丈”的記載上,又對照著手裡的設計圖——圖上標注的台基高度是52丈,和文獻差了02丈。他忽然想起陳老師說的“交叉驗證”,趕緊拿出手機翻出1956年的考古資料,上麵寫著“台基現存高度48丈,夯土層有04丈損耗”,算下來正好和設計圖的52丈吻合。

“原來不是文獻錯了,是後代有損耗。”秦宇軒把資料一一標在表格裡,眼睛亮了起來,“咱們要是把這些資料做成折線圖,就能清楚看到鐘樓各部分從明代到現在的變化了。”馬誌強立刻湊過來:“那建模軟體呢?李教授推薦的那個,我下午查了下,有基礎教程,咱們可以一起學。”

兩人正討論得熱烈,周明光抱著筆記本走了過來,手裡還拿著一杯熱豆漿:“剛在樓下買的,給你們帶了一杯。”他把豆漿放在桌上,目光落在秦宇軒的表格上,“你們在算台基高度?我之前整理資料時發現,清代修繕時給台基加過一層青磚,厚度大概01丈,你們的資料裡沒算這個吧?”

秦宇軒愣了一下,趕緊在表格裡加了一行“清代台基加固:
01丈”。這麼一算,現存高度48丈加上損耗的04丈,再減去清代加的01丈,正好是明代原製的51丈,和設計圖的52丈誤差不到01丈,基本能對上。“太謝謝你了,這個細節我們根本沒注意到。”秦宇軒由衷地說。

周明光撓了撓頭,坐在旁邊的空位上:“其實我之前也做過鐘樓的資料整理,就是沒深入分析。你們要是不介意,我可以把我整理的excel表格發給你們,裡麵還有不同朝代的木材材質記錄。”馬誌強立刻拍了下手:“當然不介意!有你的資料,咱們的分析能更全麵,說不定還能在李教授麵前露一手。”

三人湊在一起,對著電腦螢幕梳理資料。周明遠熟練地調出表格,裡麵不僅有尺寸資料,還標注了每次修繕的工匠姓名、所用材料來源,甚至還有民國時期的鐘樓維護日誌摘抄。“我爺爺以前是做古建築修複的,我小時候常聽他說這些,所以對這個特彆感興趣。”周明光說這話時,語氣裡少了之前的急躁,多了幾分認真。

秦宇軒看著表格裡密密麻麻的標注,忽然想起圖書館那次的摩擦——如果當時自己沒那麼緊張,周明遠也沒那麼激動,或許他們早就成了一起研究問題的夥伴。他正想著,陳老師推著書車經過,看到三人圍在一起看資料,笑著說:“你們這倒是湊成了‘數學
曆史
計算機’的小團隊,要不要試試申請學校的‘本科生科研專案’?今年的主題正好有‘地方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

陳老師的話像一顆石子,在三人心裡激起了漣漪。馬誌強立刻道:“對啊!咱們把鐘樓的資料建模、視覺化,再結合文獻寫份報告,說不定能申請上!”周明光也點頭:“我可以負責資料視覺化和軟體操作,你們倆負責文獻考證和數學分析,正好互補。”

秦宇軒看著身邊兩人期待的眼神,又看了看桌上攤開的史料、筆記本和電腦螢幕,忽然覺得心裡滿當當的。從圖書館的意外,到解開資料疑惑,再到現在的合作雛形,那些原本零散的片段,正慢慢拚成一條清晰的路。他拿起筆,在筆記本上寫下“鐘樓資料建模與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末了又添上三個名字——秦宇軒、馬誌強、周明光。

夕陽透過玻璃窗,把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長,落在紙上的名字上,像是給這個剛剛萌芽的小團隊,印上了溫暖的印記。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