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黛玉手握主神空間 第564章 居心險惡
黛玉和沈小姐取得了國子監推薦入學名額的訊息,自然是有心人為了推波助瀾而散播出來的。
黛玉背後有著太上皇和皇帝撐腰,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就算再反對女子科舉,到目前為止也還是隻敢在私底下使些見不得人的小手段,沒膽量擺到台麵上來討論。
何況就算真的在朝堂上提起這件事,沒有足夠的支援,也很難讓皇帝和太上皇鬆口。
所以現在有的人開始打起了國子監學子的主意,若是能夠讓這些人都旗幟鮮明的反對女子參加科舉,至少能夠形成一個對他們相當有利的輿論大勢,到時候再想勸太上皇和皇帝改變主意,就相對比較容易了。
畢竟就算是九五至尊,也不能跟全天下的讀書人作對不是?
故意挑起維護女考生的人同反對女子科舉的學子之間的衝突和紛爭,這也是想要提前激化矛盾的一種手段。
隻可惜,效果並沒有幕後之人所想象的那麼好。
雖然的確讓絕大部分的外省來的學子,對於參加科舉的貴女們產生了敵視的心態,卻又陰差陽錯的因為他們對京城學子的冷嘲熱諷,反而讓京畿一帶的學子們變得同仇敵愾起來,矛盾的焦點也從女子科舉轉移到了本省和外省學子之間的衝突。
在這種情況下,幕後之人自然暗暗心急了,這才迫不及待的放出了黛玉和沈小姐即將進入國子監學習的風聲,從而讓矛盾重新聚焦到參加科舉的這些女子身上。
畢竟按照幕後之人的推測,黛玉和沈小姐是不可能直接去國子監讀書的,兩個在普通讀書人眼中無比珍貴的國子監推薦名額,若是就這樣浪費在女考生的手中,隻要再稍加推波助瀾一把,可以想象會讓諸多的學子們心中有多麼的憤憤不平。
到時候隻要再對輿論稍加引導,就可以借著這股勢頭,將事情在朝堂上攤開了說,勸說太上皇和皇帝改變主意,禁止黛玉等人參加後續的考試了。
所以在某日早朝之後,有人特意去向沈小姐的父親,也就是內閣學士沈大人道喜,說是聽聞沈小姐已經被學政推薦進入國子監學習,果然是詩書傳世、家學淵博,貴府千金儼然有巾幗不讓須眉的誌氣,假以時日,必然又是一位棟梁之才,到時候父女同列朝堂之上,又是一段佳話。
聽了這話,沈學士頓時蚌不住了。
雖然他受變女人的怪夢所逼迫,最後不得不默許了自家的女兒繼續參加科舉,但在他的內心深處,仍然還是認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那一套。
就算因為在夢中體驗了女子悲慘的生活,而暗中決定從此以後要對家裡的女子好一點,但他所能容忍的自由也是有限度的。
科舉考試,參加也就參加了,畢竟太上皇有旨意在先,又有怪夢的逼迫在後,但畢竟體貼的皇室早就已經提前做好了準備,女考生從進入考場大門開始都是由另外一套班子負責,完全用不著同男子接觸,勉強也可以算得上是遵循了禮教。
但是到國子監同眾多的男學生一起學習,這卻是萬萬不可的。
至於日後若是金榜題名,跟男子同朝為官,更是沈學士難以想象的事情。
所以沈學士當即一口否認,表示自家的姑娘絕對不會到國子監去讀書,若她真敢做出這種敗壞家風的事情,自己寧可把她的腿打斷,也不會讓她出去丟人現眼。
又有從旁邊經過,聽到他們對話的彆有用心的人,似是若無其事的開口,表示沈小姐或許並不是這麼想的,聽說當初學政本來想勸她將推薦名額讓給其他學子,結果沈小姐卻和其他女考生一起據理力爭,硬是拿到了推薦入學的憑證,既然付出瞭如此之多的努力,又豈有不去上學的道理?若是食言反悔,卻又把這珍貴的機會置於何地?
沈學士聽了之後不由得滿臉通紅,意識到眾人是在婉轉的指責沈小姐不珍惜國子監入學名額,對於寒門學子來說,拿到這個名額足以視作可以改變一生命運的機會,如今卻被沈小姐輕而易舉的玩弄於鼓掌之中。
沈學士當即表示,都是自家的女兒胡鬨,看在她年紀小不懂事的份上,還請諸位同僚不要見怪,回去之後就讓她讓出國子監的入學名額,留給那些更有需要的人。
國子監入學的推薦名額雖然珍貴,但也並非完全沒有機會從其他途徑獲取,像是沈小姐所取得的乃是一省學政的推薦信,內容都是固定的,也沒有明確寫出被推薦人的姓名,因此私底下也不是沒人相互轉讓。
有時候那些家境貧寒的學子拿到推薦信之後,或因為受到家人的拖累,或因為無法籌集到足夠的路費而不能進京求學,就會把名額高價轉讓給其他人。
國子監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反正隻要學子拿來的推薦信是真的就行了,誰也沒那個閒工夫發公文到各省學政處再次覈查學子的身份,畢竟書信往來就要一兩個月的功夫,弄不好還會得罪有權有勢的人。
能花錢買國子監入學名額的主,誰背後沒個幾分背景呢?
沈學士所想的,也是按類似的方法處理女兒手中的國子監入學名額。
女兒雖然書讀的很好,但終究不可能入朝為官、封侯拜相,將來能夠振興家族的,還是要靠男丁。
正好族中有些沈學士比較看好的、願意認真讀書的學子,到時候乾脆就直接讓他們頂替沈小姐的名額去國子監好了。
沈小姐對於父親的安排也並沒有提出異議。
她也早就料到自己不可能真的去國子監讀書,因此直接乖乖的交出了學政的推薦信。
然而,沈家的這番舉動,卻再次被有心人傳播到了彙聚在京城的諸多學子的耳中。
一時之間,對於眾多女考生冷嘲熱諷的聲音再次甚囂直上,街頭巷尾到處有人不屑的說些諸如“牝雞司晨”之類的話,認為就算太上皇給了這些女子恩典又如何,她們自己還是不中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