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狂瀾:祁同偉再勝天半子 第106章 沙瑞金的斷腕
省委大樓頂層,省委書記辦公室的燈光,在這個夜晚顯得格外孤寂和清冷。沙瑞金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著京州市的萬家燈火。城市的繁華與寧靜,與他此刻內心的波瀾洶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剛剛聽完了田國富的彙報,看完了那份關於林誌為的匿名材料。
田國富已經離開,辦公室裡隻剩下沙瑞金一人,以及那份彷彿帶著千斤重量的檔案袋,靜靜地躺在他寬大的辦公桌上,像一塊灼熱的烙鐵,燙得他視線都無法完全移開。
沙瑞金沒有開主燈,隻亮著辦公桌上的一盞台燈和牆角的幾盞射燈,光影在他堅毅的臉上切割出明暗交錯的線條,更添了幾分凝重和深沉。他背著手,手指無意識地用力絞在一起,指節有些發白。
“林誌為……”沙瑞金在心中默唸著這個名字,湧起的是一種複雜的、難以言喻的情緒,其中夾雜著失望、憤怒,但更多的是一種深入骨髓的無力感和被精準刺中的劇痛。
林誌為是他親手從外省選拔、重點培養的青年乾部。他看中的是林誌為那股敢闖敢試、銳意改革的衝勁,那種不墨守成規、敢於打破僵化局麵的魄力。在沙瑞金的藍圖中,林誌為這樣的乾部,正是漢東這潭沉寂之水所需要的“鯰魚”,是用來衝擊舊有利益格局、打破官場沉屙的先鋒。他將“高新產業園”這個重要的改革試點專案交給林誌為,就是希望他能闖出一條新路,樹立一個榜樣。
然而,這份材料,卻將林誌為的“敢闖敢試”定性為了“違規操作”,將“打破常規”解讀成了“破壞規則”。材料列舉的事實清晰,證據鏈完整,沙瑞金用他多年的政治經驗判斷,這些指控,大概率是成立的。林誌為確實為了追求效率,在程式上走了捷徑,犯了錯誤,留下了把柄。
沙瑞金並不完全意外。在啟用林誌為之初,他並非沒有考慮到這種風險。改革本身就是闖雷區,尤其是在漢東這樣盤根錯節的地方,想要快速開啟局麵,有時難免會觸及甚至突破一些舊的條條框框。他曾經提醒過林誌為,要注意方式方法,要講究策略,要在突破創新的同時,儘可能守住程式的底線。但他也明白,在巨大的阻力和緊迫的時間麵前,要求一個衝鋒陷陣的先鋒官每一步都完全循規蹈矩,幾乎是不可能的。
他原本的打算,是在一定的寬容度內,保護這種改革的銳氣,等局麵開啟之後,再慢慢規範、彌補程式上的瑕疵。這是一種政治上的權衡和擔當。
可是,現在,對手沒有給他這個機會。這份材料出現得時機太毒辣了!正是在他因為經濟資料下滑和企業家抱怨而承受壓力,不得不暫緩一些激進改革措施,強調“穩定”的微妙時刻。這份材料,等於是把他推到了一個絕對無法迴避的道德和規則製高點上進行拷問:
你沙瑞金口口聲聲說的“規矩意識”、“法治精神”還要不要?你大力倡導的“營造公平透明營商環境”是不是一句空話?如果你包庇林誌為,那麼你所有的反腐宣言、改革口號,都將瞬間崩塌,你會被貼上“選擇性執法”、“用人唯親”的標簽,威信掃地。侯亮平那邊會如何看?那些支援改革但持觀望態度的人會如何想?
更重要的是,送材料的人,極其狡猾地將問題嚴格限定在“違規操作”層麵,絲毫不涉及個人經濟問題。這就像一場精心設計的外科手術,精準地切斷了沙瑞金所有可能的退路。如果林誌為涉及貪腐,沙瑞金還可以大義滅親,甚至以此彰顯反腐決心。但現在,問題變成了“為了改革能否違規?”這個看似有討論空間,實則在當前敏感環境下無比尖銳的問題。
沙瑞金幾乎能清晰地看到幕後操盤手——很可能是祁同偉,甚至可能有高育良的影子——那冷靜而嘲諷的目光。他們這是在逼他自斷臂膀,逼他親手否定自己大力倡導的改革路徑,逼他吞下這枚裹著規則糖衣的毒丸。
“斷腕……”沙瑞金喃喃自語,嘴角泛起一絲苦澀。他現在深刻地體會到了這個詞的含義。不斷,則全身感染,權威儘失;斷,則痛徹心扉,前功可能儘棄。
他在辦公室裡踱步,思緒萬千。他想到了初到漢東時的雄心壯誌,要“刮骨療毒”,還漢東一個朗朗乾坤。他想到了陳岩石等老同誌期盼的眼神。他想到了侯亮平雖然方式激進但一往無前的調查。他也想到了企業家座談會上那些看似抱怨實則施壓的言論,想到了高育良在談及“主要矛盾”時那深不可測的表情。
權衡,無儘的權衡。政治,很多時候就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殘酷藝術。
不知道過了多久,窗外的天際已經泛起了魚肚白。沙瑞金停下了腳步,他的眼神重新變得堅定,儘管這份堅定背後是難以言說的沉重。他走到了辦公桌前,拿起了那部紅色的內部電話。他的動作緩慢而有力,彷彿每一個按鍵都重若千鈞。
“國富同誌,”沙瑞金的聲音透過電話線,傳到了早已在家中等候指示的田國富那裡,平靜得聽不出任何情緒,“材料我仔細看過了。反映的問題,性質是嚴重的,影響是惡劣的。儘管林誌為同誌過去有成績,但功是功,過是過,不能以功抵過,更不能因為是我沙瑞金用的乾部,就搞特殊化,下不為例。”
田國富在電話那頭屏住了呼吸,他知道關鍵的決定要來了。
沙瑞金頓了頓,繼續說道,每一個字都像是從胸腔裡擠壓出來:“省委必須旗幟鮮明地表明態度,維護規則的嚴肅性。我提議,並且態度是堅決的,由省紀委立即對林誌為同誌在‘高新產業園’專案中的相關問題,進行立案審查。”
他說出了“立案審查”四個字。田國富心中一震,雖然早有預料,但親耳聽到沙瑞金做出這個“斷腕”的決定,還是感到一陣凜然。他立刻回應:“是,瑞金書記,我完全讚同您的決定。省紀委堅決執行省委和您的指示,會立即啟動程式,依法依規進行審查。”
“嗯。”沙瑞金的聲音依舊平靜,“在審查期間,林誌為同誌的工作暫時由發改委其他同誌接管。這件事,要在下次常委會上通報。你準備一下。”
放下電話,沙瑞金緩緩坐回椅子上,感覺前所未有的疲憊。這一夜,他彷彿老了十歲。他知道,這個決定一下,漢東的政治風向,將要徹底改變了。
(場景轉換:省委常委會)
幾天後的省委常委會會議室,氣氛格外凝重。橢圓形的會議桌旁,各位常委正襟危坐,表情嚴肅。沙瑞金坐在主位,麵容冷峻,看不出喜怒。他的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在高育良的臉上略微停頓了一下。高育良微微低著頭,似乎在認真閱讀麵前的材料,表情沉靜。
田國富清了清嗓子,開始通報林誌為的問題及立案審查的決定。他的語氣客觀、冷靜,完全按照事實和程式進行陳述,沒有新增任何個人色彩。
然而,在場的所有人都明白這件事背後意味著什麼。會議室裡的空氣彷彿凝固了。有人震驚,有人若有所思,有人目光閃爍,悄悄觀察著沙瑞金和高育良的反應。
田國富通報完畢,會議室裡一片寂靜,落針可聞。
沙瑞金環視一圈,沉聲開口,聲音在安靜的會議室裡回蕩:“情況就是這樣。林誌為同誌的問題,令人痛心,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改革不能不講規矩,發展不能破壞法治。這件事,我負有識人不明、督促不力的責任。省委已經決定由紀委立案審查,就是要表明我們的態度:在漢東,沒有任何人是特殊的,規矩麵前,人人平等!無論涉及到誰,無論他過去有什麼成績,隻要觸犯了規矩,就必須受到追究!”
沙瑞金的表態,鏗鏘有力,試圖最大限度地挽回局麵,將這次“斷腕”行為解釋為維護規則和法治的必然之舉,展現省委的公正和決心。
他的話音剛落,高育良幾乎是緊接著發言了。他抬起頭,臉上帶著沉痛和惋惜的表情,語氣沉重地說道:“瑞金書記的決定,我完全讚同,堅決擁護!”
他先定下基調,然後話鋒一轉,開始了他的“表演”:“林誌為同誌年輕有為,有衝勁,這是優點。但是,正如瑞金書記深刻指出的,不能因為追求效率、追求政績,就忽視了規矩,破壞了程式!這是極其錯誤的,教訓是深刻的!瑞金書記和我們省委能夠不護短、不姑息,果斷對其立案審查,這恰恰體現了省委從嚴治黨、刮骨療毒的堅定決心!體現了我們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的勇氣!”
高育良的發言,聽起來是完全站在沙瑞金一邊,支援省委的決定,甚至拔高到了“從嚴治黨”、“刮骨療毒”的高度。但每一個字,聽在知情人耳中,都像是一根根冰冷的針,紮在沙瑞金的心上。高育良巧妙地把沙瑞金“斷腕”的被迫之舉,包裝成了沙瑞金主動踐行“刮骨療毒”的典範,這等於是在用沙瑞金自己的口號,來嘲諷沙瑞金此刻的窘境。尤其是“不護短、不姑息”幾個字,更是隱隱指向了沙瑞金可能存在的“護短”嫌疑,現在不過是迫於壓力才“不姑息”。
沙瑞金麵無表情地聽著,放在桌下的手,不自覺地握緊了。他清楚地感受到了高育良話語中那隱藏的刀鋒。但他不能反駁,甚至還要微微頷首,表示對高育良“支援”的認可。這種憋屈和壓抑,幾乎讓他窒息。
高育良發言後,其他常委也陸續表態,自然是清一色的“支援省委決定”、“吸取教訓”、“引以為戒”。但會議室裡的氣氛,已經悄然改變。一種微妙的、心照不宣的共識似乎在彌漫:沙瑞金的權威受到了重挫,他大力推動的改革浪潮,遇到了巨大的阻力,甚至可能就此擱淺。而高育良和其背後的力量,則通過此次事件,展示了其深厚的基礎和精準的反擊能力。
常委會在一種表麵一致、實則暗流洶湧的氣氛中結束。沙瑞金第一個起身離開會議室,背影挺直,卻透出一絲難以掩飾的落寞和悲壯。
這一腕,他斷了。但漢東的未來,是會在陣痛後走向新生,還是就此沉淪回舊的軌道?沙瑞金望著窗外灰濛濛的天空,心中沒有答案。他隻知道,更殘酷、更直接的較量,馬上就要到來。而侯亮平,很可能就是下一個風暴眼。祁同偉的“一擊必殺”,確實命中了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