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宦海狂瀾:祁同偉再勝天半子 > 第134章 沙瑞金的反思與調整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宦海狂瀾:祁同偉再勝天半子 第134章 沙瑞金的反思與調整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侯亮平這步棋的徹底失敗,對沙瑞金的打擊是沉重而深遠的。它不像是一記響亮的耳光,更似一柄鈍重的鐵錘,砸碎了他初來漢東時那份“蕩滌一切汙泥濁水”的銳氣與自信。省委一把手辦公室裡,連日來都彌漫著一種低氣壓,秘書們進出時都下意識地放輕了腳步,連呼吸都帶著幾分小心翼翼。

沙瑞金謝絕了大部分不必要的應酬,將自己關在辦公室裡。他需要時間,需要絕對安靜的空間,來咀嚼這失敗的苦澀,來複盤這盤輸掉的棋局,更重要的是,來思考未來艱難曲折的前路。窗外的天色,如同他此刻的心境,陰鬱而沉滯。

一、靜夜獨思:從挫敗中汲取教訓

失敗的滋味,如同劣質的煙草,灼燒著喉嚨,留下難以驅散的苦澀。沙瑞金站在巨大的漢東省地圖前,目光卻並未聚焦於那些熟悉的城市和交通脈絡。他的視線彷彿穿透了地圖,看到了其下盤根錯節的人事關係、利益鏈條,以及那張由高育良、祁同偉等人精心編織、堅韌無比的無形之網。

他曾以為,自己手持尚方寶劍,代表著更高的意誌,足以劈開這團亂麻。侯亮平,就是他選中的先鋒利刃。這把刀足夠鋒利,也足夠正直,初時確實所向披靡,砍掉了歐陽菁、陳清泉這些枝節。然而,當刀鋒真正觸及主乾的要害——山水集團及其背後更深層的利益核心時,情況急轉直下。

他不是沒有預見到阻力,但他低估了這阻力的形態和能量。它並非硬碰硬的對抗,而是一種更高明、更致命的“柔術”。對方巧妙地利用了規則,抓住了侯亮平性格中的弱點(或者說,是任何一個有血性、想乾事的人在那種高壓環境下都可能出現的情緒波動),將其放大為不可饒恕的程式錯誤,然後高舉“程式正義”、“維護穩定”、“保護乾部”的大旗,發動了一場完美的“反殺”。

“我錯在哪裡?”沙瑞金在心中無數次地叩問自己。

是錯在用了侯亮平?不,侯亮平的能力和品格無可指摘,他是當時最合適的人選。是錯在不夠支援侯亮平?在關鍵時刻,他儘了最大努力去回護,甚至不惜與田國富產生分歧。是錯在低估了對手?這或許是關鍵。

他低估了高育良的政治智慧和深厚根基。這位學者型官員,不僅熟讀經典,更精通於現實政治的運作規則,善於團結(或者說籠絡)大多數,營造有利於自己的“勢”。他也低估了祁同偉的狠辣與耐心。這位公安廳長,絕非簡單的武夫,其心思之縝密、出手之精準、對人性弱點把握之透徹,令人心驚。他們組成的同盟,在漢東經營多年,根基之深,已到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地步,絕非靠一兩個“空降奇兵”就能輕易撼動的。

更重要的是,他或許在某種程度上,低估了漢東這潭水的“黏性”。這種“黏性”,是一種長期形成的、預設的潛規則和生態。很多乾部,並非大奸大惡,但他們早已習慣了在這種生態下生存、晉升。沙瑞金和侯亮平那種試圖打破常規、直指核心的做法,在無形中觸動了許多人的“舒適區”,甚至讓他們感到了不安。因此,當高育良等人以“維護大局穩定”、“保護大多數乾部積極性”為號召時,很容易就贏得了沉默多數的tacitnsent(默許),甚至連田國富這樣本應堅定的戰友,最終也選擇了“顧全大局”。

“空降兵……本土派……”沙瑞金喃喃自語。他意識到,自己之前那種憑借高層授權、試圖從外部強行植入新規則的做法,在漢東這種局麵複雜的“深水區”,顯得有些理想化和急於求成。沒有牢固的本地根基,沒有真正掌握乾部隊伍,任何大刀闊斧的改革都如同沙灘上的城堡,一個浪頭打來就可能坍塌。

二、策略轉向:從“破”到“立”的艱難抉擇

反思的目的不是為了沉溺於失敗,而是為了尋找新的出路。沙瑞金深知,作為省委書記,他不能一蹶不振。漢東的工作還要繼續,全省的發展穩定依然是他的首要責任。與高育良、祁同偉等人徹底撕破臉、陷入無休止的內耗,絕非上策,也背離了他來漢東的初衷。

他必須調整策略。從激進的“破局”,轉向更為務實的“立局”。或者說,是一種以“立”為表,以緩圖“破”為裡的長期戰略。

首先,他必須承認並接受當前的政治現實:在漢東,高育良-祁同偉聯盟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決定性勝利,掌握了實質性的主導權。硬碰硬,短期內已無勝算。那麼,與其繼續對抗,消耗寶貴的政治資源和自己本就尚未穩固的權威,不如暫時妥協,尋求一種“鬥而不破”的共處模式。

這種共處,並非投降,而是戰略性的退卻和蟄伏。他需要贏得時間,需要空間來重新佈局,需要機會來積累力量,更需要用實際行動證明,他沙瑞金來漢東,不僅僅是為了“找麻煩”,更是為了“促發展”。

思路逐漸清晰。他拿起筆,在稿紙上寫下了幾個關鍵詞:

有限合作:在那些不直接觸及高祁聯盟核心利益,且有利於漢東整體發展、能夠惠及民生的領域,如基礎設施建設、某些民生工程、科技創新等方麵,主動與高育良等人溝通協調,爭取他們的支援,甚至放手讓他們的人去主導一些專案,以此換取省委班子表麵上的“團結”和自己推行部分政策的空間。這既是姿態,也是策略。

務實深耕:將工作重心從反腐的“單點突破”,轉向更加全麵、更不易直接引發衝突的領域。比如,深入調研漢東的經濟發展瓶頸,大力推動營商環境改善(至少在明麵上),關注脫貧攻堅、教育醫療等民生實事。這些工作見效可能慢,但卻是紮紮實實的政績,能真正贏得基層和群眾的支援,也是他積累政治資本的正當途徑。

沉默播種:這是最關鍵,也最需要耐心的一步。他不能再依賴“空降兵”,必須著手在漢東本土培養和發現真正有理想、有能力、且相對乾淨的乾部。不是大張旗鼓地搞“沙家幫”,而是像園丁一樣,細心觀察,默默關注那些在基層踏實肯乾、風評較好、尚未被現有圈子完全同化的年輕乾部或中層乾部。通過工作調動、黨校學習、交辦急難險重任務等方式,給他們鍛煉和展示的機會,逐步將他們安排到一些雖不顯眼但關鍵的位置上,悄然無聲地播下未來的種子。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急不得。

三、與田國富的溝通:修複裂痕與尋求共識

策略既定,需要執行。而執行的。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