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宦海狂瀾:祁同偉再勝天半子 > 第136章 祁同偉的“功臣”地位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宦海狂瀾:祁同偉再勝天半子 第136章 祁同偉的“功臣”地位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侯亮平事件的塵埃落定,如同一場盛大政治戲劇的落幕。當聚光燈熄滅,觀眾散去,真正衡量演員分量的時刻才真正到來。在這場驚心動魄的博弈中,祁同偉扮演的,絕不僅僅是聽命行事的執行者,而是深諳劇本、精準掌控舞台節奏,並在關鍵時刻給出致命一擊的聯合導演兼頭號主角。勝利的果實是甜美的,而其中最大、最飽滿的一顆,無疑落在了祁同偉的手中。他的地位,發生了質的飛躍,從一位手握重權、但仍需仰人鼻息的“副廳長”,真正蛻變為漢東政治棋局中,能與頂尖棋手對弈,甚至能影響棋局走向的“棋手”。

一、公安廳內的“絕對權威”

省公安廳的大院,如今更像是祁同偉固若金湯的獨立王國。以往,或許還有些資曆老、背景硬的下屬,或者某些並非他嫡係人馬的副職,在內心深處對他未必完全信服,行事偶有掣肘。但經此一役,所有潛在的、細微的雜音都徹底消失了。

當他走進公安廳大樓,沿途遇到的每一位乾警,無論級彆高低,投來的目光中都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敬畏。那不僅僅是下級對上級的服從,更夾雜著對深不可測的謀略、對翻雲覆雨的手段、以及對強大靠山和輝煌戰績的混合性恐懼與崇拜。他走過的地方,空氣彷彿都凝固了,隻剩下恭敬的“祁廳長”問候聲,以及他皮鞋敲擊大理石地麵發出的、象征著無上權威的清脆迴音。

幾次廳黨委會,氣氛與以往截然不同。以前,討論重大案件或人事安排時,還會有一些討論甚至爭論。現在,隻要祁同偉表了態,基本就是一錘定音。其他副廳長和黨委委員,無論是真心佩服還是明哲保身,都會立刻跟進,紛紛表示讚同,並絞儘腦汁地從不同角度闡述祁同偉意見的“正確性”和“深遠意義”。哪怕祁同偉隻是隨口提出一個初步設想,也會被迅速完善成“祁廳長的重要指示”,並立刻部署落實。

程度如今更是寸步不離,其忠誠已近乎諂媚。他不僅將公安係統內部的各項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更是將觸角伸得更遠,利用其掌控的特殊力量,為祁同偉構築起一道嚴密的資訊和安全屏障。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權勢完全係於祁同偉一身,祁同偉越強大,他的地位就越穩固。他向祁同偉彙報時,事無巨細,但語氣中的謙卑和絕對服從,已經超越了正常的工作關係。

祁同偉享受著這種絕對掌控的感覺。他不再需要花費太多精力去平衡內部關係,他的意誌就是公安係統的最高指令,可以毫無阻礙地貫穿到最基層的派出所。這種如臂使指的感覺,為他施展更大的抱負,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二、省委層麵的“重量級聲音”

在更高層麵的省委相關會議和決策中,祁同偉的話語權也今非昔比。以前,他雖然身為公安廳長,是重要的實權派,但在討論全省性重大戰略、人事任免、經濟佈局等更高維度的問題時,他的發言更多侷限於政法、治安等本職領域,影響力相對專業和有限。

但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了。無論是省委常委會,還是書記辦公會,當討論涉及麵廣的重大議題時,沙瑞金和高育良都會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祁同偉,聽取他的意見。這並非簡單的禮節,而是實實在在的重視。

因為所有人都明白,祁同偉掌控的不僅是公安力量,更是一張覆蓋全省、無孔不入的資訊網路和一種強大的“執行能力”。他的態度,往往能決定一項政策在基層推行的順暢程度,甚至能影響一個地方或一個領域的“穩定”態勢。他支援的事情,可能會事半功倍;他若流露出保留意見,那麼即便強行推動,也可能阻力重重,甚至引發不可預料的“意外”。

例如,在一次討論某個地級市一把手人選時,組織部門提出了一個資曆、能力都合適的人選,沙瑞金也未表示異議。但祁同偉在發言時,看似不經意地提到:“這位同誌能力是有的,不過,我聽到一些反映,說他與當地一些企業老闆交往過密,群眾有些議論。當然,可能是正常工作往來,但在這個敏感時期,我們用人還是穩妥一些好,畢竟穩定壓倒一切。”

他沒有拿出任何確鑿證據,隻是用了“有些反映”、“群眾議論”這樣模糊的字眼,但“穩定壓倒一切”這個剛立下大功的口號,此刻從他口中說出,分量何其之重。結果,這個人選被暫時擱置,需要“進一步考察”。祁同偉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就改變了一個重要職位的歸屬,也向所有常委展示了他那無處不在的影響力。他不再隻是一個部門的負責人,而是能夠參與甚至影響全省權力格局分配的巨頭之一。

三、與高育良關係中的“平等化”趨勢

與老師高育良的關係,也發生了微妙而深刻的變化。表麵上,祁同偉對高育良依然保持著學生般的尊敬,定期彙報,虛心請教。高育良也一如既往地對他信任有加,倚為乾城。

但兩人都心知肚明,某種平衡已經被打破。過去,高育良是絕對的導師和舵手,祁同偉是執行戰略的利劍。高育良運籌帷幄,祁同偉衝鋒陷陣。而現在,祁同偉不僅是一柄利劍,他本身也擁有了極高的戰略智慧和佈局能力。在對抗侯亮平的過程中,許多關鍵環節的謀劃和執行,都體現了祁同偉超凡的政治手腕,其老辣程度,甚至在某些方麵超出了高育良的預期。

這種能力上的對等,必然帶來地位上的微妙變化。高育良在與祁同偉商議大事時,語氣中更多了幾分商量和探討的意味,而不再是單純的指示。他會更認真地聽取祁同偉的分析,甚至在某些具體策略上,會尊重祁同偉的判斷。因為高育良清楚,自己這位學生,已經成長為一個擁有獨立意誌和強大實力的政治夥伴,而不僅僅是下屬。他們的聯盟,基礎更加牢固,但核心已從“指揮-服從”更多地向“合作-共贏”演變。

一次在高育良家中書房密談時,高育良感慨道:“同偉啊,這次要不是你沉著應對,步步為營,我們恐怕真要陰溝裡翻船了。”這話語中,讚賞之餘,也隱含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對祁同偉已然能獨當一麵甚至主導局麵的複雜感慨。

祁同偉恭敬地回應:“老師過獎了。都是老師您掌舵掌得穩,我不過是按照您的方略行事。沒有您這棵大樹,我哪能經得起這場風雨。”他的話依然謙遜,但彼此都明白,這更多的是一種姿態。祁同偉的功勞和地位,已經不需要用言語來證明。

四、“功臣”的視野與野望

地位的鞏固,並沒有讓祁同偉誌得意滿、固步自封。恰恰相反,這場勝利極大地刺激了他的政治野心,拓寬了他的戰略視野。他的目光,已經超越了漢東這一省之地,投向了更廣闊的舞台——北京。

他深知,漢東的勝利固然可喜,但並非一勞永逸。沙瑞金隻是暫時退卻,並未離開,其背後的力量不容小覷。而自己在漢東的根基,與高育良的緊密繫結,既是優勢,也可能成為某種侷限。要想真正實現長治久安,乃至攀登更高的權力巔峰,必須在上麵找到更穩固、更強大的奧援。

他開始更加積極地利用梁璐家族在北京殘留的人脈關係,儘管他與梁璐的夫妻關係名存實亡,但這種政治聯姻帶來的潛在資源,他絕不會浪費。同時,他通過這些年經營山水集團等渠道積累的巨大財富,以及程度為他經營的某些隱秘網路,開始小心翼翼地接觸京城中那些可能對他未來有用的勢力。

他的策略是雙管齊下:一方麵,在漢東繼續鞏固權力,將公安係統打造成針插不進、水潑不透的絕對領地,並利用其在省委的影響力,安插親信,掌控關鍵領域,將漢東經營成自己的“根據地”;另一方麵,則在上麵暗中佈局,尋找“知音”和“伯樂”,為將來可能的調動或更長遠的發展鋪設道路。

他不再滿足於隻做一個強大的“諸侯”,他開始渴望成為能影響天下大勢的“玩家”。侯亮平事件的成功,給了他極大的信心,證明瞭自己有能力在最複雜的政治鬥爭中勝出。這種信心,化作了更宏大的野望。

站在省公安廳辦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著京州市的繁華景象,祁同偉的心中豪情萬丈。他想起了自己當年那個“勝天半子”的誓言。曾經,他以為要戰勝的是命運的不公;後來,他以為要戰勝的是像侯亮平那樣擋路的“好人”;現在,他明白了,他要戰勝的,是這整個權力場域的規則,乃至製定規則的人本身。漢東的勝利,隻是一個開始,是他邁向更大舞台的奠基禮。他這位“功臣”的征程,遠未結束,而是進入了一個波瀾壯闊的新階段。他手中的棋子,已然落在了更巨大的棋盤之上。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