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狂瀾:祁同偉再勝天半子 第218章 新的書記
漢東的深秋,天空呈現出一種罕見的、清澈的湛藍色,幾縷薄雲如同畫筆隨意抹過的痕跡,悠然地懸掛在天際。陽光失去了夏日的熾烈,變得溫暖而明亮,灑在省委大院那幾棟莊嚴肅穆的蘇式建築上,給冰冷的牆麵和廊柱鍍上了一層柔和的金邊。院內的銀杏樹已是滿樹金黃,一陣微涼的秋風吹過,葉片便簌簌而下,在地上鋪就了一條璀璨而略帶感傷的地毯。整個大院顯得異常整潔、安靜,甚至透出一種不同以往的肅穆氣氛,彷彿連空氣的流動都放緩了節奏,在靜靜等待著某個重要時刻的降臨。
上午九時整,省委禮堂莊重的大門緩緩開啟。能夠容納數百人的禮堂內,此刻座無虛席。全省各地市、省直各單位、各人民團體的主要領導乾部,軍隊駐漢東部隊的主要負責同誌,以及部分離退休的老同誌代表,幾乎全部到場。人們按照席卡標識安靜地入座,相互之間少有寒暄,即使有交流,也是極低的聲音,簡短的一兩句話。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一種心照不宣的凝重表情,目光不時投向主席台。台上,深紅色的幕布莊重典雅,黨徽和國旗分列兩側,燈光將主席台照得格外明亮,台上擺放著一排鋪著雪白桌布的長條桌,麥克風已經除錯完畢。
一種無聲的期待,混合著對過去一個時代的告彆與對新時代開啟的揣測,在禮堂內靜靜流淌。幾乎所有在場的人都已通過各種渠道,大致知曉了今天會議的主要內容。這不僅僅是一次常規的人事任免宣佈,更是一個標誌性的時刻,預示著漢東省權力格局的徹底重塑,一個屬於“高育良-祁同偉”時代,即將完成其內部最高權力的最後交接。
九點零五分,禮堂側門開啟,一行人緩步走上主席台。走在最前麵的,是中央組織部分管地方乾部工作的副部長張春江同誌,他神情嚴肅,步伐沉穩。緊跟在他身後的,是即將卸任的省委書記高育良,以及即將接任的祁同偉。高育良穿著一身深色中山裝,雖然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氣色比住院時好了一些,但眉宇間仍能看出一絲難以掩飾的病後疲態,以及一種即將卸下重擔的複雜情緒。他的步伐不像往常那樣堅定有力,反而透出一種如釋重負般的輕緩。
而走在高育良側後方的祁同偉,則是一身熨帖的深色西裝,白色襯衫搭配一條色調沉穩的領帶。他身姿依舊挺拔,步伐穩健,臉上是慣有的沉穩和平靜,目光掃過台下時,銳利而深邃,透露出一種一切儘在掌握的從容。隻是,若仔細觀察,會發現他今天的沉穩之中,比往日更多了一份收斂,一份刻意表現出來的莊重與謙遜。
三人在主席台中央位置落座,其他省委常委們也依次在兩側就座。會議由一位負責黨務工作的省委副書記主持。
會議主持人首先宣佈大會開始,請全體起立,奏唱國歌。雄壯的旋律在禮堂內回蕩,所有人都肅立,神情莊重。
奏唱完畢,主持人請中央組織部的張部長講話。
張春江副部長調整了一下話筒,麵前放著一份檔案。他沒有過多的寒暄,直接切入主題,聲音通過麥克風清晰地傳遍禮堂的每個角落。
“同誌們,”他開宗明義,“根據工作需要,按照乾部管理許可權的有關規定,並報經中央批準,決定對漢東省委主要負責同誌的職務進行調整。”
台下鴉雀無聲,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張部長身上。
“中央決定:高育良同誌,因身體健康原因,不再擔任漢東省委委員、常委、書記職務。”張部長的聲音平穩而清晰,每一個字都如同重錘,敲打在與會者的心上,正式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結束。他隨後簡要肯定了高育良同誌在漢東的工作:“高育良同誌在漢東工作期間,為漢東的改革發展穩定做了大量工作,是有貢獻的。中央對高育良同誌的工作是肯定的。希望高育良同誌到新的崗位後,繼續發揮作用。”
這番評價,標準、客觀,但也僅限於“有貢獻”和“肯定”,並未有更高的溢美之詞。台下不少人心中瞭然,這或許是對高育良時代一種中肯而又保留的定調。
緊接著,張部長宣讀了最重要的決定:“中央決定:祁同偉同誌,任漢東省委委員、常委、書記,不再擔任漢東省政法委書記職務。”
宣佈完畢,他抬起頭,目光掃過台下,最後落在祁同偉身上,語氣變得更為鄭重:“祁同偉同誌政治堅定,領導經驗豐富,熟悉漢東省情,組織協調能力和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比較強。中央認為,由祁同偉同誌擔任漢東省委書記是合適的。希望祁同偉同誌團結帶領省委一班人,緊緊依靠全省廣大乾部群眾,銳意進取,紮實工作,努力開創漢東各項事業發展的新局麵。”
這番對祁同偉的評價,明顯高於對高育良的肯定,尤其是“領導經驗豐富”、“能力比較強”、“是合適的”這些措辭,傳遞出中央對祁同偉的充分信任和高度期許。
台下響起了禮節性的、熱烈的掌聲。這掌聲既是對中央決定的擁護,也是對新任書記的歡迎,更夾雜著每個人對自身未來前途的重新評估和考量。
掌聲稍歇,張部長將目光轉向高育良和祁同偉:“下麵,請高育良同誌和祁同偉同誌分彆講話。”
工作人員將話筒移到了高育良麵前。高育良緩緩站起身,他沒有拿講稿,隻是微微向台下鞠躬,然後坐了下來,對著話筒,聲音帶著大病初癒後的沙啞,卻異常清晰:
“同誌們,我完全擁護、堅決服從中央的決定。”他開篇明義,語氣平靜,“張部長代表中央所作的重要講話,對漢東的工作給予了肯定,這是對全省廣大乾部群眾的鼓勵和鞭策。”
他略微停頓了一下,彷彿在積蓄力氣,也彷彿在梳理思緒。“我在漢東工作、生活了多年,對這片土地和這裡的人民,有著深厚的感情。這些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和同誌們一起,做了一些職責所係、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果說漢東這些年取得了一些成績,歸功於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歸功於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
他的話語非常謙虛,將個人作用降到了最低。“由於我個人能力和健康的原因,一些工作還做得不夠好,一些想做的事情還沒有做完,留下了遺憾。藉此機會,向多年來關心、支援、幫助過我工作的各位同誌、各位老領導,表示衷心的感謝!”
說到這裡,他再次起身,向台下深深鞠了一躬。台下再次響起掌聲,這次掌聲中,多了幾分對這位即將離去的老書記的複雜情感,有對其貢獻的認可,也有對其境遇的唏噓。
高育良坐下,繼續用平穩的語調說:“同偉同誌政治素質好,大局意識強,思路清晰,作風紮實,年富力強,經過多崗位鍛煉,尤其是近年來在省委副書記、省長崗位上,為漢東的發展穩定付出了艱辛努力,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央決定由同偉同誌接任省委書記,充分體現了對漢東工作的重視、對漢東領導班子建設的關心。我相信,同偉同誌一定能夠團結帶領大家,把漢東的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他對祁同偉的評價,完全是站在組織的立場上,公事公辦,既肯定了能力,也表達了支援,但仔細品味,卻少了些師生間應有的溫情,更像是一種官方的、程式性的托付。
“我將愉快地奔赴新的工作崗位,”高育良最後說道,語氣中透出真正的解脫,“我會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援漢東的發展。衷心祝願漢東的明天更加美好!祝願同誌們工作順利,身體健康!謝謝大家!”
他的發言結束了,簡短,克製,符合組織程式,也保持了一位資深領導乾部最後的體麵和風度。但台下許多熟悉他的人都從中聽出了一種難以言說的疲憊和落幕感。那個曾經在講台上侃侃而談、在常委會上運籌帷幄的高育良,那個將“漢大幫”經營得鐵板一塊的高育良,其政治生涯的核心篇章,就在這平靜的語調中,正式翻過去了。
掌聲再次響起,持續了頗長一段時間。這掌聲,是送彆,也是見證。
接下來,話筒移到了祁同偉麵前。
祁同偉站起身,他沒有立刻說話,而是先向主席台上的張部長、高育良以及其他常委點頭致意,然後轉向台下,向全體與會者深深地鞠了一躬。這個鞠躬,幅度比高育良更大,時間也更長,顯得格外謙遜和誠懇。
他坐下,調整了一下話筒,目光沉穩地掃過全場。整個禮堂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著新任省委書記的首次正式亮相和施政宣言。
“衷心感謝黨中央的信任和重托!”祁同偉開口,聲音洪亮,中氣十足,與高育良的病弱形成了鮮明對比,“我堅決擁護、服從中央的決定。這既是對我的巨大鼓舞,更是沉甸甸的責任。我深知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一定鞠躬儘瘁、恪儘職守,決不辜負黨中央的信任,決不辜負漢東人民的重托。”
他的開場白充滿了力量感和決心。接著,他話鋒一轉,提到了高育良:“衷心感謝育良同誌為漢東改革發展穩定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打下的堅實基礎。”他側身向高育良點頭致意,高育良也微微頷首回應。
“育良同誌是我的老領導、好老師,”祁同偉的語氣變得略顯感性,但控製得恰到好處,“在育良同誌的帶領下,這些年來,漢東的經濟發展保持了良好勢頭,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政治生態持續向好,為我們今後的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我們要把育良同誌留下的好思路、好作風堅持好、發揚好,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乾,奮力推動漢東各項事業邁上新台階。”
這番表態,既充分肯定了高育良的功勞,強調了工作的連續性,也巧妙地暗示了“繼承中發展”的意圖,將未來的工作自然而然地置於自己的領導之下。
隨後,祁同偉開始闡述他的施政思路。他沒有準備冗長的講稿,但條理清晰,重點突出。
“站在新的曆史上,”他的聲音充滿了自信,“我們要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不動搖。這個‘穩’,是大局,是前提。要全力維護政治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確保漢東這艘大船行穩致遠。”
他強調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我們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讓發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人民。”
他談到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們要始終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我們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
他還強調了要加強黨的建設,堅持全麵從嚴治黨,“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打造忠誠乾淨擔當的乾部隊伍。
他的講話,既貫徹了中央的精神,又緊密結合漢東的實際,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措施具體,展現出一副實乾家、開拓者的形象。與高育良後期更多側重於理論建設和“德治”不同,祁同偉的講話更務實,更側重於掌控、發展和民生,顯示出不同的施政風格和重點。
最後,祁同偉提高聲調,充滿激情地表示:“同誌們,曆史的接力棒傳到了我們手中。我堅信,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曆屆省委打下的良好基礎,有全省乾部群眾的團結奮鬥,我們一定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挑戰,共同開創漢東更加燦爛美好的明天!”
他話音落下,禮堂內爆發出長時間的熱烈掌聲。這掌聲,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響亮、持久。這掌聲,是對新任書記表態的認可,是對新的期待,更是台下每一個人向新的權力中心表達效忠和支援的直接方式。
祁同偉起身,再次向台下鞠躬致意。他的目光掃過台下每一張或熟悉或陌生的麵孔,看到了期待,看到了敬畏,也看到了對未來權力的臣服。在如潮的掌聲中,他沉穩地坐下,臉上依舊是那副波瀾不驚的沉穩表情,隻有最細心的人,或許才能從他微微抿起的嘴角和眼中一閃而過的精光,窺見其內心深處那翻湧的波瀾壯闊。
會議在程式性的議程後結束。人們有序退場,但很多人並未立刻離去,而是聚在一起,低聲議論著,氣氛熱烈。高育良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從側門悄然離開,沒有與過多的人寒暄,他的背影在明亮的秋日陽光下,顯得有些孤單和落寞。
而祁同偉則被一群人簇擁著,張部長正在與他進行最後的交談,周圍是其他省委常委和各路重要的官員,每個人都想在新書記麵前留下第一個好印象。
漢東省委大院上空的天空,依舊湛藍。但那權力的天空,已經徹底更換了主宰。一個屬於祁同偉的時代,從這一刻起,正式拉開了帷幕。未來的漢東,將在這位新任省委書記的掌控下,駛向未知的航程。而所有的機遇、挑戰、暗流與風暴,也都將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