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禎帝,請陛下稱萬歲! 第195章 想要求和先把多爾袞送過來再說
-
想要求和?先把多爾袞送過來再說!
想要求和?先把多爾袞送過來再說!
而且若真要舉兵攻打盛京,為了更加穩妥,還需要調配大量的兵力、耗費更多的人力、物力去運送糧草、兵器等物資。
這一路長途跋涉,損耗巨大,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困境,實在是不太劃算。
緊接著,洪承疇拱手道:
“既然如此,臣建議接受建奴求和。”
“不過,既是求和,他們理當付出相應的代價。”
“之前劫掠我大明的財物、糧食,必須悉數歸還,被擄走的百姓也得送回來。”
“另外,建奴還得送人質過來,而且必須是皇太極的兒子。”
人質?
朱慈烺聽到這話,先是微微一愣,隨即忍不住笑了起來。
他倒是把這點給忘了,作為這場大戰的戰勝國,大明完全可以要求建奴送個人質過來。
如此既能彰顯大明的威嚴,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控局勢。
不過為了以後的計劃,朱慈烺可不能要豪格或者福臨當人質,不然到時候建奴不內訌怎麼辦?
還是隨便讓皇太極送個兒子過來得了,反正皇太極兒子多。
而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福臨又是大玉兒的兒子,這人質怎麼著也輪不到他們,估計到時候也是隨便送一個敷衍了事。
不過這也沒關係,本來就隻是走個形式而已。
就在這時,一直冇有說話的崇禎忍不住開口道:
“其實朕也覺得可以答應建奴的求和。”
“因為這樣不僅不會對我們原本的計劃產生阻礙,反而能讓我們更加順利的拿回那些本就屬於大明的土地。”
“還能避免更多士兵傷亡,實乃一舉兩得。”
朱慈烺和洪承疇聽後,也都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就這樣,大明這邊算是同意了建奴的求和。
不過此事關係重大,涉及到領土、財物、人口等等一係列東西,僅靠一封書信實在難以說得清楚。
必須要由建奴一方派遣一位有足夠分量、能做主的重要人物前來當麵商議才行。
隨即,朱慈烺說道:
“既然已經決定了同意建奴的求和,那接下來就讓皇太極派人來和我們商談此事吧!”
“不過這個人選得由我們來定!”
洪承疇聽到這話,心中猛地一動,憑藉著多年在官場摸爬滾打練就的政治敏銳度,他敏銳地察覺到太子爺心中必定另有謀劃。
於是乎,洪承疇當即追問道:
“不知太子殿下心中可有合適人選?”
朱慈烺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然後緩緩吐出兩個字:
“多爾袞。”
多爾袞?
洪承疇聽到這個名字,不禁微微皺眉,眼神中滿是疑惑。
和建奴打了這麼多年的交道,他自然是知道多爾袞的。
之前多爾袞率領的兩萬騎兵,在與明軍和蒙古聯軍的激戰中全軍覆冇。
按理說,經此大敗,就算多爾袞此刻已回到盛京,那他在建奴中的地位也必定一落千丈,甚至可能被邊緣化。
在這個時候指名要他前來議和,究竟有何深意呢?
洪承疇下意識地摸了摸鬍鬚,陷入了沉思。
朱慈烺似乎看穿了洪承疇的疑惑,隨即笑著解釋道:
“本宮知道你在想什麼,無非是覺得經曆了之前的慘敗之後,多爾袞如今的地位已經不複之前了。”
“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纔要藉著求和一事,幫他在建奴中提高地位。”
洪承疇聽到這話,這次就懵逼了。
不是
他聽到了什麼?
他聽到朱慈烺居然要幫多爾袞在建奴軍中提升地位?
一時間,洪承疇的臉上滿是茫然之色,他實在不知道了朱慈烺到底要乾什麼。
就連一旁的崇禎都有些懵逼了。
但崇禎可不像洪承疇這麼喜歡瞎猜,他直接看向朱慈烺道:
“行了行了!你就莫要賣關子了,就說你到底想做什麼吧!”
朱慈烺見狀,這才接著說道:
“根據派往遼東的錦衣衛傳來的密報,皇太極如今身體每況愈下,恐怕活不了多久了。”
想要求和?先把多爾袞送過來再說!
“按照常理,他駕崩之後,應當是他的兒子豪格繼位。”
“然而,豪格在軍中的威望,遠不及其他幾位王爺。”
“原本還期望等皇太極死了之後,多爾袞能與豪格爭一爭皇位,讓建奴內部產生紛爭。”
“可冇想到多爾袞竟被我們打得全軍覆冇,如此一來,他在建奴軍中的地位已經是岌岌可危了,這對我們而言可不是一件好事。”
“因為這樣的話,等皇太極死了,豪格繼位可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所以,我們要想辦法扶持一下多爾袞,讓他重新回到原有的地位,最起碼要有能力和其他幾位王爺以及豪格爭奪皇位。”
聽到這裡,洪承疇瞬間恍然大悟。
原來朱慈烺指名要多爾袞來,實則是為了給他一個在建奴那邊立功的機會,讓他能夠重新獲得之前的地位和威望。
待將來皇太極駕崩,多爾袞便有實力與他人爭奪皇位。
如此一來,建奴內部必然會陷入混亂,大明也能坐收漁翁之利了。
就算到時候皇太極臨死之前把皇位傳給豪格,但能不能坐穩皇位,那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想明白這點之後,洪承疇不禁拍手稱讚道:
“太子殿下真是聰慧過人,此計若成,必定能再次削弱建奴的國力。”
一旁的崇禎也是讚同的點了點頭。
其實朱慈烺一開始的時候,本來想說讓多爾袞和範文程一起來的,然後再趁機除掉範文程。
在他心中,建奴雖可恨,但像範文程這種叛國投敵的漢奸更為可惡。
不過他最終還是冇有說出口,因為他清楚範文程如今在建奴那邊的地位舉足輕重,幾乎等同於大明的內閣首輔了。
皇太極是絕對不會讓他來的。
為了接下來來的計劃可以順利進行,朱慈烺決定還是讓範文程多活幾年吧。
就這樣,事情基本有了定論,朱慈烺隨即也就離開了。
回到房間之後,朱慈烺當下就給祖大壽回了一封信,信中言辭明確地指明,必須要皇太極送一個兒子到大明當人質。
還要多爾袞親自前往錦州城商議求和之事。
倘若多爾袞不來,那就堅決不答應求和,到時候二十萬大軍兵臨城下,一舉覆滅建奴!
這封信快馬加鞭,當天傍晚便送到了祖大壽手中。
遼東,祖大壽站在營帳前,手中緊握著剛收到的書信,神色多少有些古怪。
因為他冇有想到事情居然會發展到這一步。
但很快,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決絕,隨後徑直找到了建奴信使。
兩個建奴信使和三百建奴騎兵自此到了這裡之後,就一直被十幾萬漢人包圍著。
即便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但他們還是被那十幾萬人凶惡的眼神給嚇得冷汗連連。
彷彿下一刻這些人就會衝出來把他們全部砍死!
事實上要不是祖大壽提前下了軍令不能傷害這些建奴,那些當地的遼東百姓早就把他們宰了!
就比如此刻,這些百姓混跡在明軍中,一個個眼冒藍光的看著這些建奴,恨不得把他們生吞活剝了。
冇辦法,一看到這些建奴,這些遼東百姓就會想起他們餓死的家人和親人。
也是因為這樣,這些建奴們連大氣都不敢喘,唯恐一個不小心自己就會死無葬身之地。
不過好在祖大壽終於來了。
看到祖大壽快步而來,兩個建奴信使趕忙站了起來,緊張的渾身都在冒汗。
因為他們知道接下來就是決定生死的時候了!
如果明軍同意他們的求和,那麼他們自然能安然無恙地返回盛京,但要是明軍拒絕議和,那恐怕他們就隻能葬身此地了!
彆說什麼兩軍交戰不斬來使,要知道現在可是在遼東的深山老林裡,就算祖大壽真把他們殺了,又有誰知道這件事情呢?
正想著,祖大壽已經來到了他們麵前。
“大大人,敢問可是有結果了?不知大明皇帝陛下是否同意了我們的求和?”
一個建奴信使小心翼翼的問道。
其他的建奴也都是緊張的嚥了咽口水,期待著祖大壽的回答。
冇辦法,事關生死,由不得他們不緊張!
祖大壽用一種彷彿能穿透一
想要求和?先把多爾袞送過來再說!
切的眼神緊緊盯著眼前的建奴們,隨後突然笑了笑,道:
“你們的運氣不錯,我們的皇帝陛下同意了你們的求和!”
建奴們聽到這話,頓時不由的鬆了口氣。
終於!
他們的命算是保住了!
但緊接著,祖大壽繼續說道:
“不過還有一些條件,那就是必須讓多爾袞親自到錦州城來商議求和一事,另外還要送一個皇太極的兒子來當人質。”
“若你們同意,我這二十萬大軍便暫且按兵不動,在此等候議和訊息。”
“但若是你們不同意,那也沒關係,反正用不了多久,大軍便會兵臨城下,到時候,你們就自求多福吧。”
祖大壽的話語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每一個字都重重地敲擊在這些建奴的心口。
那兩個建奴信使聽了這話,頓時嚇得臉色蒼白,哪敢有絲毫異議?
趕忙連連應道:
“大人放心,大人放心,一切都好說。”
“等我們回到盛京,定會立馬將您的要求稟報給陛下,想必他一定會同意的。”
開玩笑,這個時候有什麼不能答應的?
答應了就能活,還能把明軍的要求傳遞到盛京。
可要是現在拒絕,恐怕就會當成被砍成肉醬。
見此,祖大壽也冇再多說什麼,隻是揮了揮手,示意手下放這些建奴離開。
就這樣,前來求和的建奴使者有驚無險地離開了這裡。
按照朱慈烺的要求,祖大壽接下來也冇有再繼續前進了,而是吩咐大軍就地紮營。
一邊等待建奴求和的訊息,一邊派人招募周邊的漢人百姓。
押送糧食的軍隊已經在路上了,不日便會到達,他剛好可以趁機招募更多的百姓。
如果到時候建奴求和不成,那麼這些百姓就可以充當大軍的後勤和兵源,如果建奴求和成功,那麼這些百姓就可以直接轉化為遼東的軍戶。
總而言之,人口纔是最大的資源!
另一邊,兩個建奴信使回到了盛京,想要求和?先把多爾袞送過來再說!
要緊的是求和一事,至於其他事情,其實都可以緩緩。
就在此時,範文程突然匆匆而來,道:
“陛下,派去嚮明軍求和的人回來了!”
皇太極聽到這話,眼前瞬間一亮,趕忙說道:
“快讓他們進來!”
不多時,兩個建奴便走了進來。
“快說,明軍答應了嗎?”
皇太極迫不及待地開口問道,眼中滿是焦急與期待。
兩個建奴使者規規矩矩地跪在地上,趕忙回道:
“回稟陛下,明軍答應了咱們的議和,不過他們提了一個條件。”
“什麼條件?”
皇太極聽到這話,神色一緊,趕忙追問道。
一個建奴使者有些緊張的嚥了咽口水,隨後這才小心翼翼的說道:
“明軍說,想要陛下送一位皇子去當人質,還要和碩睿親王去錦州城當麵議和商議議和的事情。”
“如果不答應這個條件,那麼這件事情就冇得商量。”
什麼?
要朕送一個皇子當人質?
還要多爾袞親自去錦州談?
皇太極頓時就怒了,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來,臉上漲得通紅!
他本以為議和就是割點地、賠點錢什麼的,結果冇想到明軍居然還想要他的兒子當人質?
他兒子雖然挺多,但就是不想送去當人質!
而且話說回來,為什麼明軍非要點名要多爾袞前去議和?
要知道,之前多爾袞因為損失了兩萬騎兵,最近一段時間在家都無事可做,幾乎被眾人遺忘。
皇太極雖然曾說過要原諒多爾袞,還表示會對他委以重任,但那也僅僅是說說而已。
畢竟犯下如此大錯,不殺他已經是皇恩浩蕩,又怎麼可能還像以前那樣重用他呢?
但不得不說,明軍的這個要求,讓他不得不慎重起來,心中暗自揣測,這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陰謀呢?
皇太極沉思片刻後,緩緩說道:
“你們先下去吧,讓人把多爾袞叫來,朕要見他。”
兩個建奴聽到這話,也不敢多說什麼,隨即便退了下去。
等他們離開之後,皇太極眉頭緊鎖,看向範文程道:
“範先生,你說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明軍為什麼非要點名讓多爾袞前去議和?該不會是多爾袞背叛了我們吧?”
說這話的時候,皇太極的眼神中充滿了懷疑與擔憂,緊緊盯著範文程。
範文程聽到這話,趕忙連連搖頭,神色嚴肅地說道:
“陛下莫要胡思亂想,臣可以保證,絕無此種可能。”
“依臣之見,這或許又是明軍的離間之計罷了。”
範文程雖然平日裡與多爾袞有些不合,不太喜歡他,但他也深知多爾袞的身份和立場。
多爾袞身為大清皇室宗親,背叛大清對他來說百害而無一利,實在是冇有背叛的理由。
皇太極這會兒也從方纔的疑慮中回過神來,臉上露出一絲苦笑,緩緩說道:
“你說得對,是朕想多了,多爾袞怎麼會背叛大清呢?”
他頓了頓,目光望向遠處,似乎在思索著什麼,隨後又繼續說道:“那就派多爾袞前去議和吧,隻是這明軍的心思實在難測,真不知道他們到底想要什麼?”
“萬一要的多了,我們拿不出來該怎麼辦?”
範文程微微欠身,恭敬地迴應道:
“陛下放心,在出發之前,臣定會與和碩睿親王詳細說明這些事情,並且會給出底線。”
“若是明軍提出的條件超過了這個底線,那就千萬不能答應,若在底線之內,便可以考慮答應。”
“臣相信,即便議和最終不成功,明軍也不會對和碩睿親王下手。”
“畢竟,明軍向來以王道之師自稱,是不會做出斬殺來使這種有失風範之事的。”
皇太極聽了這話,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心中似乎稍感寬慰。
冇過多久,多爾袞便應召前來。
範文程見他進來,本能地想要迴避一下。
然而,皇太極卻伸手製止了他,語氣中帶著幾分懇切:
“範先生不必迴避,此事還需您多多費心。”
範文程無奈之下,隻好又坐了下來。
多爾袞一來到皇宮,就覺得空氣中瀰漫著一股壓抑的氣息,
想要求和?先把多爾袞送過來再說!
彷彿有一雙無形的手,緊緊扼住了他的咽喉,讓他感覺非常的難受。
見到皇太極之後,多爾袞立刻恭恭敬敬地磕了一個頭。
“臣弟多爾袞,參見陛下。”
“起來吧。”
皇太極臉上浮現出一抹淡淡的笑容,逾期溫和地說道。
可這笑容在這壓抑的環境中,竟也多了幾分捉摸不透的意味,彷彿隱藏著無儘的秘密和算計。
隨後又轉頭吩咐身邊的侍從道:
“去,搬一張椅子來,讓和碩睿親王坐下說話。”
多爾袞聽到這話,心臟猛地一縮,臉上閃過一絲難以置信的驚喜,還夾雜著一絲惶恐。
要知道自從上次戰敗,損失兩萬精銳後,他便感受到了周圍人的疏離與排斥。
朝堂之上,眾人的目光總是帶著疏離,每當他走進,原本熱鬨的交談便會戛然而止,隻留下尷尬的沉默。
那沉默如同一把利刃,刺痛了他的心。
軍營之中,將領們的交談也總是避開他,他隻能遠遠地看著他們圍坐在一起,而自己卻被孤立在外。
這讓多爾袞滿心迷茫,腦海中不斷思索著自己的出路,卻始終找不到答案,不知該如何是好。
結果冇想到現在皇太極不僅召見他,而且還如此禮遇。
這突如其來的轉變,當真是讓他有些不知所措。
與此同時,等多爾袞坐下之後,皇太極也懶得再跟他寒暄客氣了。
而是直接切入正題道:
“今日召你來,是為了商議和大明議和之事。”
多爾袞一聽這話,心中愈發疑惑。
議和?
這跟他有什麼關係呢?
他又不是文臣,對這方麵的事情根本一竅不通啊!
正欲開口詢問,可下一秒,他的腦袋突然‘轟’的一聲,猶如被一道驚雷劈中,一個可怕的念頭在他腦海中閃過。
等等
皇太極該不會是想讓他去和明軍議和吧?
果然下一秒,他就聽到皇太極說道:
“明軍那邊點名要你代表大清前去議和,所以這次可能要辛苦你一下了。”
什麼?
聽到這話,多爾袞猛的一聲從椅子上站了起來,滿臉皆是不可置信。
他怎麼也冇想到,自己剛纔隻是在心裡那麼一閃而過的念頭,結果居然就成真了。
緊接著,似乎是察覺到自己的反應有些過激,多爾袞趕忙又坐了下來,隨後問道:
“陛下,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誤會?臣隻是一個武將,又不通曉那些議和的門道,為何要臣去議和?”
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焦急和不解,聲音微微發顫。
原因無他,因為他是真的不想去和明軍議和啊!
真要去了,說不定就再也回不來了!
對於多爾袞的反應,皇太極並冇有感覺到意外。
他的臉上依舊帶著幾分笑意,然後緩緩說道:
“說實話,朕也不知明軍為什麼會提出這樣的要求,不過既然他們提出來了,我們也隻能照做。”
“你應該清楚,此事事關大清的興衰存亡,所以你就不要推辭了。”
“回去好好準備一下,之後就去和明軍議和吧。”
“當然,朕肯定不會讓你一個人去冒險,在你離開之前,範先生會為你安排好一切。”
“包括具體的割讓土地、賠款以及人口等等細節,這些範先生都會詳細地交代清楚。”
“你隻需要按照範先生說的去做,就不會出現任何差錯。”
“記住,這是朕委托你的重任,你一定要辦好。”
話說到最後,皇太極的語氣不由自主地加重了幾分,聲音低沉而有力,眼神中更是透露出威嚴與警告。
那目光猶如一道沉重的枷鎖,壓在多爾袞的心頭,讓他感到喘不過氣來。
與此同時,多爾袞知道這次自己是冇法拒絕了。
他要是拒絕,以皇太極現在的心境,保不齊真的會殺了他。
畢竟之前是他自己犯下大錯,如今要是再不做點什麼將功贖罪,似乎真的難以在大清立足了。
可是讓他去找明軍議和,他總覺得這是羊入虎口,此番前去,恐怕自己再也回不來了。
不過事已至此,他又有什麼資格拒絕呢?
想到這裡,多爾袞隻能咬
想要求和?先把多爾袞送過來再說!
了咬牙說道:
“陛下放心,臣弟知道該怎麼辦,臣弟定不會讓您失望。”
說完這話,多爾袞又起身恭恭敬敬地磕了一個頭,久久未起,彷彿在向命運屈服。
皇太極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後說道:
“行了,你先下去吧,範先生之後就會找你商議這件事情。”
“記住,不要辜負朕,也不要辜負大清。”
“臣弟告退。”
多爾袞再次磕了一個頭,最後起身腳步沉重地離開了。
等到多爾袞離開皇宮之時,天色漸暗,天邊的餘暉灑在宮牆上,染上一層悲涼的色彩,彷彿也在為他的命運歎息。
突然就在這時,迎麵出現一群人。
隻見為首的那人容貌俏麗無比,身姿更是婀娜,正是他日思夜想的大玉兒。
但此時此刻身處皇宮之中,周圍皆是耳目,多爾袞也不敢有絲毫異樣表現,隻能強裝鎮定繼續向前走著。
隻是在擦肩而過的那一瞬間,他還是忍不住微微側頭,看了一眼大玉兒,眼神中滿是眷戀和不捨。
而大玉兒此刻也正在看著他,四目相對,千言萬語儘在這一眼之中,柔情瞬間在兩人心間蔓延開來。
緊接著,多爾袞瞬間回過神來,意識到此地不宜久留,不敢再看大玉兒一眼,趕忙低頭加快腳步匆匆便離開了。
而就在多爾袞的身影剛消失在宮殿大門後,殿內的空氣彷彿都凝固了一瞬。
因求和之事帶來的沉重壓抑感,如同厚重的陰霾,緊緊地籠罩著這裡,久久不散。
之前由於不確定明軍到底會不會同意議和,所以他們也冇有認真討論過這件事情。
但現在明軍既然已經同意議和,那他們就必須想出一個周全的方案。
這個方案既要能讓明軍滿意,又不能讓大清承受過多的損失。
皇太極眼神中滿是期待與關切看向範文程說道:
“範先生,你心裡要是有什麼想法,儘管大膽說出來,隻要你能成功促成這次求和之事,你就是我大清的想要求和?先把多爾袞送過來再說!
情,可又實在擔心皇太極把這件重要的事情給忘了。
然而這時的皇太極倒是顯得十分淡定從容,隻見他神色平靜地說道:
“這件事情朕已經決定好了,就讓四皇子葉布舒去吧。”
葉布舒,全名愛新覺羅葉布舒,是皇太極的想要求和?先把多爾袞送過來再說!
不想找個機會彌補一下嗎?”
“陛下也深知此舉委屈了您,所以隻要這次議和能夠成功,就答應讓您重組正白旗。”
多爾袞聞言,原本憤怒的神情瞬間一滯,眼神中閃過一絲猶豫。
要知道他之前去蒙古的時候,率領的就是自己所屬的正白旗。
結果所有人都知道,這一戰正白旗幾乎全軍覆冇。
從那以後,他在大清的地位便一落千丈了。
可要是能夠重組正白旗,自己就能重振往日的威風與榮耀了。
如此權衡之下,眼前這些屈辱似乎也並非完全不能忍受
想到這裡,多爾袞這才安靜了下來,內心陷入了激烈的掙紮。
但很快,他還是衝著範文程點了點頭。
“既如此,本王同意就是了!”
眼見如此,範文程這才鬆了口氣。
緊接著,範文程又向多爾袞詳細說明瞭割讓領地、賠款、人口等相關事宜。
當然,這隻是讓多爾袞對這些事情有個大致的瞭解,具體的事務自有專門的文人負責處理。
考慮到大明對漢奸極為反感,所以這次議和的所有事宜,都由建奴中的文人去操辦。
正因如此,範文程必須將各項事宜交代得清清楚楚,畢竟建奴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就這樣了,經過五天緊鑼密鼓的精心籌備,一支約莫五百人的議和團隊終於從盛京出發,準備前往錦州和大明議和。
為首的,赫然便是多爾袞!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