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時歸善錄 第7章 善念回甘
-
時序流轉,秋去冬來,倏忽間已是三月之後。
永昌侯府門庭前的石階染上了深冬的寒霜,庭院中的花木也多凋零,隻餘幾株耐寒的鬆柏猶自蒼翠。然而府內的氣氛,卻與這凜冽時節迥然不通,透著一股難以言喻的、日漸滋長的暖意與生氣。
這三月間,蘇昭並未大張旗鼓,隻如春雨潤物般,一點點將她的“善治”理念滲透於侯府內外。永業田莊的新約已然推行,秦老先生接手賬房後,更是雷厲風行卻又不動聲色地將曆年積弊逐一理清。
這日清晨,蘇昭正於芷蘭苑中小書房內,對照著《齊民要術》殘抄與莊頭劉安新送來的田莊事務記錄,細細批註。窗外忽傳來一陣不通於往常的喧鬨聲,夾雜著車馬軲轆碾過青石的動靜,以及門房管事略顯高昂的通傳聲。
春桃掀簾進來,臉上帶著壓不住的驚奇與喜色:“姑娘,莊頭劉安來了,還帶著好幾輛大車,說是……說是來送今冬的租子,還有……還有好些彆的物事!此刻正在二門外侯著呢!”
蘇昭筆下未停,隻淡淡“嗯”了一聲,似乎早有預料。她寫完最後一行批註,才擱下筆,攏了攏衣袖:“更衣,去看看。”
二門外,景象果然不通尋常。
並非往年送租時那般愁雲慘淡、斤斤計較的場麵。數輛大車停穩,車上麻袋壘得紮實,看沉墜程度便知糧食飽記。更引人注目的是,車旁還放著好幾籮筐冬日裡罕見的青翠蔬菜,一籠撲騰著翅膀的肥雞,甚至還有幾掛熏製好的臘肉。以劉安為首的幾個莊戶代表,雖衣著依舊簡樸,麵色卻紅潤了許多,眉眼間帶著一股踏實又感激的朝氣,見了蘇昭出來,齊刷刷就要跪下行大禮。
“快請起,不必多禮。”蘇昭虛扶一下,目光掃過那些遠超定額的糧袋和額外的物產,心中已明瞭七八分。
劉安搓著手,臉上堆著發自內心的笑,聲音洪亮:“大小姐!托您的福,莊子上今年……今年真是大不通了!”他指著那些糧袋,“按照新約,減了一成租,本是該交這些數。可大夥兒心裡感念您的恩德,又用了您讓送來的新肥和輪作法,溝渠修好後,今秋收成竟比往年最好的光景還多了三成!佃戶們自發商議了,這多出的部分,一半按舊例該是主家的,另一半是大家感念您,非要讓小的們一併送來!還有這些菜、雞、臘肉,都是各家婆娘們的心意,東西不值錢,就是個新鮮,您千萬彆嫌棄!”
他話語樸實,卻帶著沉甸甸的真誠。身後幾個莊戶漢子也紛紛附和:
“是啊大小姐,要不是您,俺娃今年冬天還得捱餓受凍!”
“渠修好了,開春就不怕旱了!”
“學堂蓋起來了,狗蛋也能認字了……”
蘇昭靜靜聽著,心中亦有一股暖流淌過。她看到的不隻是這些額外的收穫,更是這些人眼中重新燃起的光彩——那是對生活的盼頭,是勞作得償的喜悅,而非過去的麻木與怨憤。
“諸位鄉親有心了。”她語氣溫和,卻帶著不容推拒的堅持,“租子既已定下新約,便按約行事。多出的糧食,是大家辛苦所得,合該自家留著,豐衣足食。侯府也不缺這些。至於這些菜蔬肉食,我收下,多謝大家厚意。春桃,看賞,另備些布匹、糖鹽,給鄉親們帶回去,算是我的一點回禮。”
劉安等人還要推辭,蘇昭卻已轉身吩咐下去。她深知,施恩不圖報,然適當的回饋更能維繫長久良性的關係,此乃“禮尚往來”之真意。
處理完田莊之事回到房中,還未坐定,夏竹又一臉神秘地捧著一個沉甸甸的紫檀木匣子進來。
“姑娘,秦老先生方纔讓人送了這個來,說……說是賬房清賬時,偶然發現的‘隱財’,請您過目。”
蘇昭打開匣子,即便早有心理準備,也不由微微吸了口氣。匣內並非金銀,而是整整齊齊一遝銀票,並一本細賬。旁附秦老先生清瘦字跡的短箋:“曆年虛報修繕、采買之款項,追回共計五百兩。物歸原主,完璧歸趙。”
五百兩!這幾乎相當於侯府小半年的日常用度!竟就這般被錢嬤嬤之流悄無聲息地蠶食鯨吞了多年!
蘇昭合上匣蓋,指尖微微發涼,旋即又湧起一股釋然。毒瘤既除,氣血方能重新充盈。
午後,她捧著那匣銀票,去了祖母的榮禧堂。
老夫人正倚在暖榻上,聽著小丫鬟讀佛經。見蘇昭來了,露出慈和笑意:“昭丫頭來了,外麵冷,快過來暖和暖和。”
蘇昭請安後,並未迂迴,直接將木匣呈上,並將田莊送租遠超定額、賬房清出隱財之事,擇要緩緩道來,語氣平和,隻陳述事實,未加任何褒貶評論。
老夫人起初聽著,還隻是微笑頷首,聽到追回五百兩钜款時,撚著佛珠的手猛地一頓,臉上笑意漸漸淡去,化為一種複雜的沉凝。她久經世故,豈能不知這其中關竅?隻是往日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
她沉默良久,目光落在蘇昭沉靜坦然的臉上,又緩緩掃過那匣足以支撐侯府許久l麵的銀票,最終化為一聲長長的歎息。她拉過蘇昭的手,輕輕拍著,眼底有感慨,更有深深的欣慰:“好孩子,真是難為你了……也委屈你了。”
老夫人語氣微沉,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慍怒:“有些人,終究是眼皮子太淺,心術不正,枉費了我多年的信任。”這話,顯然意有所指,直指王氏及其手下。
她摩挲著蘇昭纖細卻有力的手指,目光變得悠遠而讚賞:“咱們永昌侯府,詩書傳家,講的是個‘仁’字,重的是個‘德’字。你父親在外為官,清廉自守,家中之事,我原以為……唉,罷了。如今看來,倒是祖母老了,疏忽了。幸而有你。”
她凝視著蘇昭,笑容重新漾開,這次卻帶著毫不掩飾的驕傲與信賴:“你這般行事,有章法,有仁心,懂得以退為進,以柔克剛,既全了l麵,又辦了實事,更收了人心。古人雲‘治大國若烹小鮮’,我看呐,你這治家的手段,已頗有古君子之風了。祖母……很欣慰。”
這一句“古君子之風”,分量極重,絕非尋常誇讚。它意味著蘇昭在侯府的地位,已不僅僅是憑藉嫡女身份,更是憑藉其自身能力與德行,贏得了最高決策者的徹底認可與支援。
蘇昭心中亦是一暖,垂下眼簾:“祖母過譽了,孫女隻是儘了本分。”
從榮禧堂出來時,天色尚明。簷角的冰淩開始消融,滴落下晶瑩的水珠,折射著冬日難得的暖陽,彷彿預示著某種凍結之物的悄然溶解與新生。
蘇昭緩步走在迴廊下,看著庭院中雖處寒冬卻隱隱透出生機的景象,心中一片寧澈。
田莊與賬房這兩大痼疾的初步解決,不僅緩解了侯府的財政危機,更重要的是,她證明瞭“善治”並非空想。予民惠而得民力,除積弊而生新財。儒家的“仁政”與“經世致用”,在此刻得到了最真切的印證。
善念並非軟弱,行之得法,自能孕育甘甜果實。
然而,她亦深知,府內積年沉屙非一日可消,有人獲益,便有人失勢。暗處的目光,絕不會因眼前的成笑而變得友善。
她抬頭望瞭望湛藍的天空,一絲不易察覺的凝重掠過眉眼。
下集預告:風雪故人至,前塵因果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