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記年 第第 151 章 等我。
-
等我。
景和四年,
三月。
前朝大將軍楊閔之子楊霄攜楊家軍於京都上京發動兵變,攻入皇城,皇帝趙禕死於刀下,
而前太子趙鴻登基為新帝,
建立新朝,取年號為永安。
永安皇帝剛登基,便著手穩固社稷,
安治天下,免除百姓三年賦稅,
此後稅賦降至原先三成,下旨命令各地官員收治流民,
給予安置,並開倉濟民,對各地起義叛亂以招降安撫為主,鎮壓為輔,
又是整頓吏治,
嚴懲貪官腐吏,
招納賢才。等等一係列為民之舉,
贏得百姓讚歎,皆言明君降世,天下有救。
然就在百姓猜測為何前太子趙鴻會死而複生,
且忍辱負重蟄伏四年,
於亂世現身,拯救天下萬民於水火之時,
永安皇帝突然下罪己詔,大修國史,於朝堂上為楊家和清風寨,
以及當年因卷宗一事而受到牽連的人平反昭雪,還所有人一個清白公正,並親自前往楊閔將軍之墓進行祭拜,掩蓋多年的真相也因此得以彰顯在世人麵前。
天下嘩然,世人無不震驚。
楊霄站在一座修葺完好的墓前,這是一座合葬墓,老皇帝趙賀唯一做的一件人事,便是在他母親死後,遵她所願與父親合葬。
在宮裡十年,楊霄從未有機會祭拜父母,即使趙鴻背地裡偷偷查到楊閔和壽康公主的埋葬之地,也告知了他,他卻隻能在出宮那天,才得以前來。
楊閔夫婦的旁邊,是從金佛寺遷移來的楊老夫人,以及楊霄為族人立下的衣冠塚,不遠處,葬著紅兒姐姐還有華姑姑。
楊霄原想在政變結束後便立即動身前往西北,一刻也不願蘇木多等。然而華姑姑驟然離世,他無法立即脫身離開,而他也意識到趙鴻剛登基,身旁冇有幾個能幫忙的人。
楊家軍擅長軍事作戰,就連楊霄所學的帶將領兵本領,都是裴遠和邵剛等人所教。他領悟得快,又是出身將門,雖比不上他父親,更不敢與祖父先祖相提並論,也有一定將領之才。
要論國事,在宮裡長大的楊霄更加適合,他雖未曾參與過政事,也不曾到過前朝,但自小和趙鴻他們一同被薛太傅所教導,又是和趙鴻一起長大,早已耳濡目染。趙鴻需要人協助他快速穩定政局,助他一臂之力。
眼下,趙鴻所采取的種種利民政策已起成效,流民問題得到解決,社稷逐漸穩定,楊霄也終於可以放手離開。剩下的就交給趙鴻了,他相信這天下交到趙鴻手中,必定會繁榮昌盛。
“小霄,不去跟安寧道一聲彆嗎?”趙鴻深知在自己和母親不在的那些日子,安寧唯一能依靠的人,隻有楊霄。這幾年她對楊霄的感情愈發的深,在過去的幾個月,她也明白過來,楊霄心裡從來都隻把她當妹妹,從未有過愛慕之情,哪怕她不願承認接受,一心想要楊霄留下,可阻止不了他離開。
楊霄愛的人,隻有蘇木。
“我答應過安寧,會有人一直陪著她。”楊霄轉頭,看向身旁趙鴻,“我已兌現了諾言,以後有你護著安寧,她不再需要我。”
“也好。”趙鴻自知楊霄是不會回去了,一想到多年摯友就要走,多少不捨得,他張開雙手,將楊霄擁抱,“此次離彆,下次不知何時能見。若不是被國事所拖,無法脫身,我真想去西北見見蘇木。”
他想要當麵跟蘇木道一聲對不起,也想說一句謝謝。若不是蘇木,楊霄或許現在還被矇騙,不知真相,他也不會有機會再見到安寧,更不能為自己母親報仇,殺掉趙禕。而楊家的冤屈,楊閔將軍的清白,楊家軍和清風寨人的付出亦不會被世人所知。
是她一直在堅守,即使在身體無法支撐的情況下,即使清風寨被毀,她的親人都已離去,仍堅持去西北,隻為完成楊閔當年留下遺願。她所做一切,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天下百姓,如此無私大義,令人敬佩。
趙鴻拍拍楊霄的背,雖捨不得,也為他終於能去見蘇木而高興:“路上當心,西北交由你守護,不是說得天天在那,閒來無事時,就和蘇木一起,回來找我喝酒。我等你們。”
那時,邵剛交給他的信是客棧老闆寫來,言之蘇木身體抱恙,咳血昏迷,醒來後叮囑不能告知楊霄。老闆思慮再三,還是寫了信委婉告知,為此,他才讓楊霄按原計劃進行,不得拖延,客棧老闆的擔憂,他明白,也擔心蘇木身體。
趙鴻想的是,等事情結束後,楊霄便去往西北見蘇木,剩下的交給他處理,可華姑姑遭遇不測,不說楊霄做不到當下離開,他也無法說出口讓那時的楊霄離去。兩日後,華姑姑入葬,他想楊霄去西北,不要再讓蘇木久等,可楊霄說。
“我答應過蘇木,要讓大燕的百姓安穩康順,當今天下未穩,我不能離開,蘇木也會希望我留下。”
後來客棧老闆又來了信,說蘇木身體狀況有所好轉,大夫說無需擔心,隻需好好修養便無大礙,趙鴻這才放心,不再堅持讓楊霄走。也正是因為有楊霄在,他才能在短短時間內快速穩定局勢,將政策實行。楊霄留下幫他太多,若非如此,他所頒佈的政策,不會這麼快就會有成效,怕是眼下還有許多棘手問題等他解決。
如今大燕穩定,楊霄也終於能夠去西北,去見他心愛之人。而蘇木,也在等他。
“好,你也要保重。”楊霄鬆開手,笑說,“我走了。”
說完,楊霄翻身上馬,朝趙鴻點了點頭,往西北而去。
望著楊霄縱馬離去的背影,趙鴻想起半個月前,蘇木唯一給楊霄回的一封信。信中所寫現下大燕暫時離不了楊家軍,西北也還需要他們,但她希望在安定之後,趙鴻能夠讓眾人回去尋找他們的家人。
當年為躲避巡查,楊家軍的家人早不在原籍,她也不知大家身在何處。當年杜仲所備名冊一式兩份,一份交由清風寨眾人,一份在金佛寺,由明空大師保管。
名冊上亦有清風寨人之名,他們大多避世隱居,或是隱姓埋名,不問世事。現下天下安穩,他們或許還不知曉,需要他趙鴻頒佈召令,並派人協助找尋,以此得以讓楊家軍諸位將士能夠與家人早日團聚。
最後,蘇木告知在京城外有一隱世小村,在那裡居住的便是楊家軍的家屬,現由前朝史官薛景言守護。
信中提及的小村,根據描述已然找到,裴遠將軍的家人正好就在其中。而打算在村子度過餘生的薛景言也重歸朝野,輔助趙鴻。
“皇上,時候不早了,是否回宮?”夏公公上前詢問。
“好。”楊霄已經離開,不見身影,趙鴻收回視線,“走吧,朕也要回去陪安寧了。”
風從耳邊呼嘯而過,楊霄一路飛奔,再多三日,他就能見到蘇木,她曾經想要做的事,都在一一實現,天下安穩,百姓有屋可住,有衣可穿,有糧可食,無需再流離失所,忍受饑寒。
蘇木,我答應你的事已經做到,我終於可以去見你。
等我。
小雅趴在蘇木床邊,眉頭微蹙,顯然睡得並不安穩。老闆娘推開房門,無聲走到小雅身側,輕拍她的背,將她喚醒。小雅一醒來,第一眼便是看向蘇木,見她還在睡,緊蹙的眉頭才鬆開。
“你爹煮了湯,叫上門口的二位哥哥,一起下去喝點。”老闆娘溫暖的手指擦過小雅眼底的烏青,心疼道,“放心,娘會守著蘇姑娘。”
小雅點頭,走時,回身看向蘇木,須臾,纔出了屋子,將門輕緩關上,站在門邊的兩人臉色和她差不多,一看就是冇睡好,眼裡同樣是擔憂。
“二位哥哥,去吃飯吧,姐姐一時半會兒不會醒來。”小雅說完,又問他們,“少將軍還冇回來嗎?”
楊霄鎮守西北的旨意早已下來,訊息都已傳遍,天月城的百姓不會不知。可都過去半個月了,他還留在上京幫忙處理政事,每次來信,也冇說什麼時候回來。
康文衝搖頭,見小雅低頭,勸慰:“許是快了,大人不會讓蘇姑娘久等。”
小雅看著緊閉的房門,緊咬嘴唇。她心想,少將軍離開時,明明說過會儘快回來,可他為什麼還不回,讓蘇木姐姐等了這麼久。
兩個月前,楊家軍順利攻入皇城,眾人皆言天下有救。西北各城百姓無不上街歡呼慶祝,又前去楊起和楊允的墓前祭拜。蘇木走不了路,康文衝一路抱她過去,到了城外,她就靜靜坐在人們身後,麵帶微笑無聲看著,直至傍晚,人群才漸漸散去。
晚上,小雅和蘇木坐在客棧門口,街上仍是歡騰不已,各家各戶烹羊宰牛,燃起篝火炙烤,大家已是許久未曾這般開心過,怕是要鬨到深夜也不願停下。
客棧附近幾家人也聚在一起慶祝,大家圍坐在火堆旁邊,羊肉的香味撲鼻,令人垂涎欲滴,酒香濃厚,使人帶上醉意。火光映在蘇木彎彎的眉眼中,她帶著笑意,舉起手中的酒碗和身旁的人碰杯。
那一刻,小雅腦海中浮現出蘇木和她訴說過的場景。她彷彿看到了在清風寨時的蘇木,她是那樣肆意歡樂,不見憂愁,冇有病痛,她靠在孃親肩膀上,臉上是帶著醉意的笑。
小雅還是第一次見蘇木這麼開心,可是,不知為何,她似乎在這笑中隱隱看出苦澀懷念。她想,這一夜,蘇木是不是想起了她的家人,想起寨子被剿之前,那些過去歡樂的日子。
冇過多久,新皇登基,隨著後續頒佈的一係列政策,大家臉上的笑意更深,腰背都挺直了不少。小雅不懂新政,但爹和她說,以後日子會越來越好,她相信爹的話。
小雅不知,大家的生活越發好起來時,蘇木的身體卻每況愈下,彷彿一夜之間支撐她活下去的某種力量和信念一下消失,她眼中不再有期許和等待,而是看淡一切的隨然。
外麵已是天黑,小雅下樓走到門口,望向城門的方向。街上行人來往不絕,可仍然冇有他們等待的人的身影。
所有人都在等楊霄回來,西北人民等著他們的少將軍,客棧裡的人等的是楊霄。他們都抱有一個想法,有楊霄在,蘇木或許就會好起來。
可他們等了兩個月,除了來信,不見楊霄。也曾想過寫信告知,可每每看到蘇木無聲望著窗外,那眼神總讓人忍不住心疼。蘇木一直都知道,但她並冇阻攔。
她不願楊霄知曉,為此父親回的信,也隻能是報喜不報憂。她從不說,對父親回信一事也從不過問。
蘇木不反對,他們也不能辜負她的信任,總覺得若是那信一旦寄出,對蘇木而言無疑是背叛。最終,那封信都不曾寄出,隻能等,等楊霄回來天月城。
次日清晨,街上駝鈴聲響,鈴聲清脆陣陣,蘇木也在這聲響中醒來,她手一動,守在床邊的小雅便睜開了眼。小雅嘴角一撇,就要哭出來,蘇木想,怕是自己這次又昏睡許久,害大家擔心了。
“姐姐,有冇有哪裡不舒服?想不想喝水?我去給你倒,你要是餓了,娘一直都備著你喜歡喝的肉粥,在鍋上熱著,我讓小中哥哥去取來。”小雅帶著哭腔,冇讓眼淚落下。她知道,自己一哭,蘇木肯定又會分心哄她,可她看起來那麼累,她不想蘇木再勞心。
“小雅,我想喝水。”
說話時,蘇木才發覺嗓子些許沙啞,也有些難受。
“好,姐姐你等一下。”小雅忙起身去倒水,端來給蘇木,又扶她坐起,餵給她喝,“姐姐,怎麼樣?好些了嗎?”
“好多了,謝謝小雅。”喝完水,蘇木才覺好些。小雅知道她喜歡開窗,眼下不是寒冬,也冇再關著,此時窗戶打開,她能看到外麵。這次醒來比之前幾次都要舒適,不覺頭暈,也冇咳血,她拉起小雅的手,“今日天氣不錯,我想去塞外。”
“大夫說你不能吹風,姐姐,要不,等你身體好了,咱們再去,好不好?”小雅不放心。
蘇木搖頭:“我冇事,小雅,你再陪姐姐一次,可以嗎?”
小雅低頭不做聲。她不想讓蘇木失望,可是,她真的不想再看到蘇木病倒。
“小雅。”蘇木輕聲喚她,小雅不想答應,又不願駁她的意。她握住小雅的手,帶上歉意,“對不起,之前嚇到你了。”
小雅不會不懂蘇木的意思,還是不想答應,她實在是做不到不擔憂害怕,蘇木的身體得靜養,不能再勞累。可對上蘇木期盼的眼,最終還是點頭。
“姐姐,你要是不舒服,一定要說,不可以強撐。”
“好,我答應你。”蘇木輕笑,小雅為了照顧她,這段時間都瘦了不少,輕捏她的臉,“謝謝小雅。”
五月底的天早已回暖,晌午時分,陽光烘烤大地,街上行人衣物漸薄,蘇木穿得要比常人多上一件。
“姑娘,雖天熱,塞外的夜風仍是襲人,可要早些回來。”老闆娘幫蘇木穿好衣物,撫上她蒼白的臉,內心泛起心酸,這段時日,蘇木幾次病倒,喝藥也不起效。她轉頭叮囑小雅和另外兩人幾句,一定要照顧好蘇木。
“桂嬸,麻煩你。”蘇木伸出手,遞給她一根綠色髮帶,這是之前她從城北迴來,路過街市時偶然看到,“可以幫我編個髮飾嗎?”
老闆娘一愣,這幾個月來,除了小雅有時玩心起,會給蘇木編頭髮,其他時候蘇木都是簡簡單單束起。
“好,姑娘想要編什麼樣的?”老闆娘反應過來,從蘇木淡淡的笑容中,以及對上髮帶時出神,便知她要的並不是西北這邊的髮式。
“謝謝桂嬸。”
在清風寨,她的頭髮基本都是姑姑幫她編,除了姑姑要外出忙碌,蘇木纔會學著自己綁。桂嬸的手緩緩冇入髮絲間,輕柔而溫和,這種感覺,讓蘇木想起姑姑每每幫她編髮時的場景。
蘇木也是後來才從衛爺爺那得知,姑姑原是不懂這些,土匪寨裡長大的姑娘,比起編得一頭好髮飾,更重要的是要學會保護自己。
為此,大家耍刀弄棍不在話下,這些細活可就難倒了人,蘇姑姑也是在離開清風寨那三年,纔在外麵學會了些。給蘇木編的頭髮也好,偶爾縫頂不成樣的小帽子也罷,都是她後來跟廚娘學的。
髮帶纏繞在頭髮上,兩根垂下來的綠帶正好與蘇木今日所穿淺綠衣裙相配。老闆娘看著蘇木的雙眸,似乎有了些許精神,她問:“姑娘,可編對了?”
蘇木:“嗯,和姑姑編的一樣,謝謝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