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的力量 迂迴委婉,曲徑通幽
-
迂迴委婉,曲徑通幽
遇到困難不低頭,是我們一直信奉的人生哲理,但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卻是多種多樣。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人是“直腸子”,為人處世“不撞南牆不回頭\",十頭牛也拉不回來。這樣的做法往往達不到好的效果。高山擋路、石頭絆腳之時,不妨另辟蹊徑,運用迂迴的辦法。
在明朝嘉靖年間,當時身為“給事中”的李樂為人清正廉潔,以能夠直言而名聞天下。一次科考,他發現其中存在舞弊現象,就當即上奏皇帝。可是皇帝另有心思,對此事置之不理。李樂卻並不罷休,直接又去麵奏皇帝。結果惹得龍顏大怒,以揭短罪懲罰李樂,給李樂的嘴巴貼上了封條,並且不準任何人私自揭下。大家心裡都很清楚,有封條在,李樂就無法進食,其實也就等於給李樂定下了死罪。就在此時,有個官員徑直走到李樂身邊,一邊責罵“君前多言,罪有應得”,一邊打了李樂兩個大大的耳光,當即就把貼在李樂嘴上的封條給打破了。由於他是站在皇帝的立場上說話,所以皇帝並不好發作。此人正是李樂的學生。他的這一舉動打破了皇帝與李樂之間的僵局,達到了“曲線救人”的目的。
李樂的學生麵對危急情況,采取巧妙的方法在保全自己的同時也救下了自己的老師。正是他“曲線救人”,用迂迴的方式巧避鋒芒,最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樣,把迂迴的技巧應用在語言上,用輕鬆幽默的話語代替直言的尖銳,往往能夠創造愉悅的交流環境。
一個剛剛畢業的年輕人在一家外資企業打工,在較短的時間內,連續兩次提出合理化建議,使生產成本分彆下降20%和10%。外企老闆對他非常滿意,對他說:“小夥子,好好乾,我不會虧待你的。”年輕人當然知道這句承諾的含義:可能意義重大,也可能一文不值。他想得到確切的答覆,便輕鬆一笑,說:“我想您會把這句話放到我的薪水袋裡。”外企老闆會心一笑,爽快應道:“會的,一定會的。”不久他就獲得了一個大紅包和加薪獎勵。
中國人的傳統思維裡存在迂迴的脈絡,有著八股般起承轉合的優美。有人把它分成了三個階段:
首先就是聊聊天氣,彼此寒暄。林語堂先生曾形象地把這稱為“氣象學的內容”。而這些“氣象學的內容”為的就是起到聯絡感情的作用。正是因為這些內容關乎每個人的生活,平常而又不至於乏味,所以不會遭到初識之人的排斥。
其次是談談往事以追溯一下過往的感情。林語堂先生把這一部分稱為
“史學”。這一部分較上一段就更加深入了一層,是從大眾的生活層麵過渡到彼此較為特殊的那一塊。比如同在一個衚衕住過,同在一家小店吃過可口的飯菜;或是同為校友,上過哪位老師的課。通過這一個層次的交流,彼此的距離就又近了不少。
再次就是談談時下發生的事,同發一聲感慨。這一段被林語堂先生稱為“政治學”。基礎的感情鋪墊已經打好,接下來就可以共同進入“侃”的境界了。無論是國事、家事還是天下事都可以隨便開聊。這一段如果做得好,那麼感情就更加融洽,甚至會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此時時機已經悄然成熟,可以開始展開真正想談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