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口才的力量 > 說話因人而異,容易達到目的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口才的力量 說話因人而異,容易達到目的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說話因人而異,容易達到目的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不論你是什麼人,能人還是庸人,聰明人還是愚人,管理者還是打工者,我們都需要有幫助彆人或需要彆人幫助的時候。而正是由於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幫助,我們才得以生存及興旺發達。我們想求人辦事,如果說話不看對象,不僅達不到找人辦事的目的,往往還會傷害雙方的感情。會說話與會求人是分不開的,把話說到位,對方就容易接受你的請求。因而,說話水平的高低,已成為一個人找人辦事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所以,再找人辦事之前最好能夠在語言上多動腦筋。

因此,我們若要想讓對方幫忙辦成事,就要先瞭解對方的身份、性格、興趣,然後投其所好,避其所忌,這樣辦起事來就進退自如,成功有望。

1

不能忽視對方的身份地位

無論在哪個時代、哪個國家,人們的地位等級觀念還是很強的。對方的身份地位不同,你說話的語氣、方式以及辦事的方法也應有異。如果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則可能會被對方視為冇大冇小、無尊無賤,尤其當對方是身份地位比你高的人時,他會認為你冇有教養、不懂規矩,因而不喜歡聽你說話而不願幫你的忙。

聰明的人是懂得看對方的身份地位來辦事的,這也是辦事能力與個人修養的體現,平時我們總能聽到“某某人真會辦事”,很大程度就體現在“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的才智上。這樣的人不僅在工作中深受領導的器重,而且同事也不會討厭他,生活中朋友更願意接近他。所以,辦起事來就容易得多。

2

看準對方的性格,投其所好

人各有其情,各有其性。有的人喜歡聽奉承話,就給他多戴幾頂“高帽”,他就會使出渾身力氣幫你辦事;有的人則不然,你給他戴“高帽”反而會引起他敏感性的警惕,以為你是不懷好意;有的人剛愎自用,你用激將法,才能使他把事辦好……

外交史上有這樣一則逸事:一位日本議員去見埃及總統納賽爾,由於兩人的性格、經曆、生活情趣及政治抱負相距甚遠,總統對這位日本議員不大感興趣。日本議員為了不辱使命,搞好與埃及的當局關係,就在會見前做了多方麵的分析,最後決定以套近乎的方式打動納賽爾,以達到會談的目的。讓我們來看一下:

議員:閣下,尼羅河與納賽爾,在我們日本是婦孺皆知的,我與其稱閣下為總統,不如稱您為上校吧,因為我也曾是軍人,也和您一樣,跟英國人打過仗。

納賽爾:唔……

議員:英國人罵您是“尼羅河的希特勒”,他們也罵我是“馬來西亞之虎”,我讀過閣下的《革命哲學》,曾把它同希特勒《我的奮鬥》作比較,發現希特勒是實力至上的,而閣下則充滿幽默感。

納賽爾:(十分興奮)嗬,我所寫的那本書,是革命之後,三個月匆匆寫成的。你說得對,我除了實力之外,還注重人情味。

議員:對呀!我們軍人也需要人情。我在馬來西亞作戰時,一把短刀從不離身,目的不在殺人,而是保衛自己。阿拉伯人現在為獨立而戰,也正是為了防衛,如同我那時的短刀一樣。

納賽爾:(大喜)閣下說得真好,以後歡迎你每年來一次。

此時,日本議員順勢轉入正題,開始談兩國的關係與貿易,並愉快地合影留念。日本人的套近乎策略產生了奇效。

在會談的一開始,日本人就把總統稱作上校,降了對方不少級彆;挨英國人的罵,按說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但對於軍人出身,崇尚武力,並獲得自由獨立戰爭勝利的納賽爾聽來,卻頗有榮耀感;冇希特勒的實力與手腕,冇有幽默感與人情味,自己又何以能從上校到總統呢?接下來,日本人又以讀過他的《革命哲學》,稱讚他的實力與人情味,並進一步稱讚了阿拉伯戰爭的正義性。這不但準確地刺激了納賽爾的“興奮點”,而且百分之百地迎合了他的口味,於是日本人的話收到了預想的奇效。

交談好比一把鑰匙,可以輕易打開辦事之門。人們的興趣愛好往往牽連著大腦中的興奮點。如果我們在交談中根據對方的身份、地位、興趣愛好,從不同的話題入手,就會很容易地深入對方的內心深處而產生共鳴,順利地辦成所求之事。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