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女隻想種田 91 钜富
-
91
钜富
◎告示一出,整個平安鎮乃至鄰縣都轟動了。◎
平安鎮趙家,
阮玲瓏坐在燈下,麵前攤開的是文靜給的上百畝良田地契,徐聞道那沉甸甸的紫檀木匣,
以及皇帝周衡昌禦賜的三座山林契書,
和那明晃晃的千兩黃金。
指尖拂過這些钜額財富,阮玲瓏心中騰起一股不真實的“一夜暴富”的快感。
有錢,有地,還有山!
這放在任何時代,
都是令人豔羨的資本。
然而,來自末世,經曆過資源極度匱乏的特殊時期,
阮玲瓏骨子裡那份對生存資源的警惕和焦慮並未因此消散。
金銀珠寶、地契山林,
遠不如實實在在、堆滿倉廩的糧食更能給她帶來安全感。
因此,在钜額財富麵前,
阮玲瓏的規劃十分清晰且務實。
阮玲瓏心中,
糧食是根本。
地裡產出的優質小麥、稻穀,除了按慣例精挑細選一部分作為“貢品”送往京城,再拿出一部分賣給那些渴求良種的農戶外,剩下的大部分,
都被她小心翼翼地收入了新建的超大糧倉中。
這座糧倉是她的心血之作,糧倉不僅牆體厚實、結構堅固,
防火防盜效能極佳,
更在徐聞道的指點下,采用了特殊的防潮、防蟲蟻設計,倉底鋪設了厚厚的生石灰和特製藥粉混合層,
倉內懸掛著驅蟲藥囊,
通風口也加裝了細密的銅絲網。
所有糧食入庫前,
都經過嚴格的晾曬篩選。
管理糧倉的是她精挑細選簽了死契的下人。賣身契牢牢握在她手中,加上她待下寬厚但也賞罰分明,這些人的忠誠度極高,糧倉的安全和乾燥清潔得到了最大保障。
僅僅儲存糧食,還不夠。
阮玲瓏清楚地知道粗糧和蔬菜深加工帶來的增值效益,關鍵是深加工後利於儲存,也極大的豐富了儲備糧的種類。
因此,她大量雇傭人手,將收穫的紅薯清洗、粉碎、過濾、沉澱、晾曬,製成易於儲存和運輸的紅薯澱粉。
然後再將一部分澱粉加水調漿、漏絲、煮熟、冷卻、晾乾,製成耐儲存的紅薯粉條。
這兩種深加工產品,不僅大大延長了紅薯的儲存期,也提升了附加值。
除此外,南瓜也安排上。將其中一部分切成薄片或條狀,曬成香甜有嚼勁的南瓜乾;一部分蒸熟搗泥,過濾晾曬成細膩的南瓜粉,這是製作點心和嬰幼兒輔食的好材料。
阮玲瓏甚至嘗試熬製了一些南瓜糖,它們甜度適中,帶有獨特的南瓜清香。
至於收穫的玉米,大部分脫粒後磨成金黃的玉米麪,阮玲瓏吃不慣粗的玉米麪,因此她家的玉米麪都要求磨細一點,多磨幾遍。
好在家裡養了馬和騾子,倒不用太擔心出力的問題。
新鮮洋芋不易久存,除了留足秋季播種的洋芋種子和自家食用的一部分外,阮玲瓏暫時冇有安排大規模深加工。但她計劃未來研究薯片、洋芋粉等產品。
深加工後的農產品,例如:紅薯粉、粉條、南瓜乾、南瓜粉、玉米麪等,阮玲瓏采取“囤一半,賣一半”的策略。
至於農副產品的銷售,則全部整合進了趙錚的“順達鏢局”。
鏢局如今不僅負責押運貴重貨物,也利用其遍佈各地的站點和商路資訊,直接銷售這些緊俏的農產加工品。
這相當於砍掉了中間環節,利潤最大化地落入了自家口袋。鏢局也因此拓展了業務範圍,增加了穩定收入來源。
就在家裡最後一批晚熟的寒瓜掛滿藤蔓,等待采摘的時節,趙錚終於風塵仆仆地從北地回來了。
與他一同回來的,還有十幾匹神駿異常,一看就耐力十足的北地良駒。
這些馬匹高昂著頭,打著響鼻,透著一股南方馬匹難以企見的彪悍氣息。
雖然新建的馬場還在緊鑼密鼓地施工,但臨時搭建的圍欄和棚舍寬敞乾淨,足以讓這些遠道而來的“貴客”得到妥善安置。
更讓阮玲瓏驚喜的是,趙錚這次不僅帶回了馬,還帶回了擅長養馬的一家五口:一對經驗豐富的中年夫婦,以及他們三個半大的小子。他們家世代在北地養馬,全家都是養馬的好手!
趙錚按照阮玲瓏的模式,與他們簽訂了待遇優厚、責任明確的長期用工契約。
有了他們的加入,馬場的未來更有保障了。
風塵仆仆歸來的趙錚,洗淨了臉,迫不及待地抱起阮玲瓏特意給他留的,早已經冰鎮在井水裡的寒瓜。
一刀下去,獨屬於寒瓜的清甜香氣四溢。
趙錚拿起寒瓜咬了一大口,甘甜爽口的汁水瞬間充盈口腔,驅散了旅途的疲憊。
“甜,真甜!玲瓏,你這瓜種得極好!”趙錚由衷地讚歎,眼睛都亮了起來,“比我之前在京城吃過貢瓜還要甜。關鍵是籽還少,皮也薄。”
他一邊大口吃著寒瓜,一邊問:“這瓜產量如何?一年能種幾茬?”
阮玲瓏笑著回答:“如果精心管理,選對品種,利用好咱們這裡的氣候,一年可以種三茬。”
“春播預計2-3月育苗,4-5月定植,6-7月收穫;夏播預計5-6月育苗定植,7-8月收穫;秋播預計7月育苗,8月定植,9-11月收穫。這樣算下來,從初夏到深秋,咱們都能有寒瓜吃。”
“三茬?”趙錚震驚了,隨即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
“那感情好啊!玲瓏,咱家多種點。你是不知道,這寒瓜在外麵賣得有多貴。稍微好點的寒瓜,運到州府或者京城,十兩銀子一個都有人搶著要。咱們要是能穩定供應,這絕對是個大進項!”
阮玲瓏看著丈夫興奮的樣子,眉眼彎彎,毫不猶豫地點頭:“行!反正咱家現在不缺地,錚哥說種,咱就種。把馬場旁邊的緩坡地也利用起來!”
看著小兩口湊在一起,一個眉飛色舞地規劃著種植寒瓜大業,一個含笑點頭表示全力支援,他們其樂融融的樣子,讓坐在一旁喝茶的徐聞道和文靜相視一笑,眼中滿是欣慰和滿足。
還有什麼比看到孩子們恩愛和睦,事業有成更讓長輩開心的呢?
這一茬晚熟的寒瓜,阮玲瓏照例往京城送了一份。文靜看著那些精心挑選、個頭勻稱的寒瓜被裝上馬車,眼神有些複雜。
自從恢複記憶,那個自己曾經深愛過的男人,偶爾也會浮上心頭。
不知他過得好不好,頭疼的毛病有冇有緩解?但是,這份思緒總是很快被她刻意壓下。
文靜的目光落在女兒玲瓏身上,那看似康健實則內裡仍需調養的身體,纔是她全部的心之所繫。
玲瓏過去虧空得太厲害,虛不受補,她這個做母親的,必須打起十二萬分精神,用最溫和、最有效的方法,一點點為女兒固本培元。唯有玲瓏身體真正強健起來,她懸著的心才能放下。
文靜不知道未來如何,但她知道自己眼下最要緊的事情是什麼。
秋播的季節很快到了。
阮玲瓏冇打算把寒瓜種植的技術和良種捂在自己手裡。她深知,隻有讓更多人掌握技術,形成規模,才能讓這份甜蜜的產業真正惠及一方。
因此,她主動找到了縣令盧文清。
“盧大人,寒瓜種植,隻要掌握方法,並非難事。我打算在秋播寒瓜時,開放我的瓜田。但凡平安鎮及周邊州縣,有意學習寒瓜種植技術的農戶,都可以來我地頭觀看和請教。我不收學費,凡是來學習的,每人還能免費領一小包寒瓜種子,足夠自家種上幾分地試試。”
盧文清聞言大喜過望:“夫人高義!此乃造福鄉梓的大善舉啊!下官立刻張貼告示,曉諭四方!”
跟阮玲瓏的接觸越多,盧文清越發認可她。
現在想來,陛下纔是真正的慧眼識英才的明主,裕民夫人的稱號名副其實!
阮玲瓏緊接著補充道:“不過,盧大人也需替我說明。免費送的種子數量有限,僅供自家試種。若有想大麵積種植,需要大量種子的,就隻能從我這裡購買了。畢竟培育良種,也需要成本。”
告示一出,整個平安鎮乃至鄰縣都轟動了。
裕民夫人免費教種寒瓜,還送種子,這簡直是天上掉餡餅的大好事!
從那天起,阮玲瓏規劃好的秋播寒瓜田裡,就冇斷過人。田間地頭,到處都是前來求教的老百姓。
其中有經驗豐富的老農,有充滿乾勁的年輕人,也有帶著孩子來長見識的婦人。他們圍在阮玲瓏和幾位經驗豐富的雇傭工身邊,聚精會神地聽著,抓緊時間提問。
“夫人,這瓜苗移栽,行距株距多少最合適?”
“這藤蔓管理,壓蔓、整枝有啥講究?”
“澆水施肥有啥門道?聽說您有售賣專門培育寒瓜的肥料?”
“這授粉是不是一定要人工幫忙?”
阮玲瓏耐心地講解著每一個步驟,親自給大家示範如何選地、整地、做畦、育苗、移栽、水肥管理、整枝壓蔓、人工授粉、病蟲害防治……她毫無保留,傾囊相授。
農戶們也都不是白學的。看著阮玲瓏和雇傭工在田間忙碌,大家自發地擼起袖子幫忙。
整地的整地,挑水的挑水,移栽的移栽……田間地頭,一片熱火朝天、互幫互助的景象。淳樸的鄉情在汗水和泥土中流淌。
就在這繁忙而充滿希望的氛圍中,阮玲瓏看著秋意漸濃、早晚溫差加大的天氣,心中萌生了一個更大膽的想法。
在一次田間講解的間隙,她指著已經移栽好的瓜苗,對圍觀的農戶們說道。
“各位鄉親,寒瓜是喜溫怕寒的作物。咱們現在種的是秋瓜,最怕的就是秋末冬初的霜凍和低溫。一旦遇到強降溫,瓜苗就可能凍死凍傷,前功儘棄。”
眾人紛紛點頭,這是他們最擔心的。
阮玲瓏話鋒一轉,拋出了一個新穎的概念。
“所以,我在想,有冇有什麼辦法,能人為地給這些瓜苗,或者其他的蔬菜苗,創造一個相對溫暖的小環境,讓它們能安然度過寒冬呢?”
她用手比劃著:“我們是不是可以用竹篾或者木條,搭成一個拱形的架子,上麵覆蓋上透光性好又厚實保暖的東西,比如油紙、厚棉布,甚至是刷了桐油的厚草簾子?”
“白天揭開簾子陽光能照進來升溫,晚上蓋上簾子能擋住寒氣,保持寒瓜喜歡的溫度……這樣,即使在冬天,我們是不是也能種出新鮮的瓜果蔬菜?”
“你的意思是搭個棚子,像暖房一樣?”有見多識廣的老農似乎想到了什麼。
“對,就是這樣的!”阮玲瓏肯定道。
“我們可以叫它‘大棚’,利用這個‘大棚’來達成抗寒保溫的效果。雖然成本會高一些,但如果成功了,我們一年四季都能有新鮮菜吃,寒瓜也能避開霜凍,長得更好。甚至……冬天也能種出夏天的菜!”
“大棚?冬天種夏天的菜?”這個前所未聞的想法,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在農戶們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漣漪。
他們看著阮玲瓏,眼神充滿了驚奇和疑惑,但更多的是被點燃的希望之火。
裕民夫人總能帶來奇蹟,這一次,她說冬天也能種夏天的菜。這聽起來像天方夜譚,卻又讓人忍不住心生嚮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