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 第422章 這地方除了空氣冇有外麵好冬暖夏涼
-
不論是拆遷區或者戶外其它地方,隻要是發現那種價值大的小件物品,常順現在都有一個習慣,那就是貼身放著。
曾經他就因為一些原因冇有把東西存放好,讓原本已經到手了的鴨子又飛了的經曆。
兩個放線用的墨鬥,都是楠木的,民國時期。
墨鬥都有工藝。
一個墨鬥雕刻的是獅子造型。
另外一個是船形。
板尺也是木頭材質,很長,有一米左右。
尺子不是單一的尺子,是兩個定在一起,其中的一個可以旋轉,能夠測量不同的角度。
這些工具裡麵,常順最喜歡、也最感意外的是手拉鑽。
這個手拉鑽跟常見的不一樣,它不用繩子。
隻有一個主體圓筒跟鑽桿。
也就是說鑽筒鑽桿合二為一,中間部分以類似螺旋的紋飾連接在一起,握著外圈的鑽筒上下移動,裡麵的鑽桿會帶著鑽頭轉動打孔。
這樣的“手拉鑽”製作比較麻煩,但比普通的用繩子輔助轉動打孔的那種手拉鑽要更加的便捷。
當然,最主要的還不是製作工藝,而是它的材質。
這個一體式手拉鑽,材質是紫檀。
“常老闆,你看這個罈子要嗎?我看它麵上有字。”
常順拿著東西剛準備往房間外麵走去時,羅師傅走了過來,手裡拿著一個罈子問他道。
對方說有字,他就看起了這個罈子。
罈子是馬口窯的,高度約40公分,最大肚徑約30公分,表麵有豎紋。
頂口位置有“生產致富”四個大字,罈子的周身位置有“努力學習、生產模範、勤勞苦做、提高生產”十六個大字。
字是自上而下寫的,分佈在罈子的四麵。
“可以要!”
看過之後,他隨口說道。
“要就行,我把它拿上去。”
羅師傅也冇多說其它的話,拿著罈子轉身離開了。
走出房間,站在通道往前看了一眼,他發現再走過兩處相對的房間就能看見一個大的空間。
那裡應該就是防空洞的大廳。
繼續往前走去,當走到兩處房間的門口,常順用頭燈往裡麵照了一下,發現裡麵空蕩蕩的並冇有任何的物品。
不過裡麵的牆麵上卻寫有字跡。
其中的一個房間寫著一個“穀”字、另外一個寫著“麥”字。
看來是存放糧食的。
冇有東西,他直接向前走著,很快到了通道的儘頭。
跟之前想象的一樣,這裡確實是大廳。
用頭燈照射了一遍,他也知道了廳內的大概情況。
所見之處,是一個麵積約200平米的長方形空間。
裡麵挖得更深,頂棚更高。
最大高度差不多有4米。
除了他所在的通道,還有另外三個通道。
大廳的牆麵,有一個位置還掛著鐵皮偉人畫像,下麵寫有語錄:
“備戰、備荒、為人民。”
往地麵上看了一遍,常順發現兩端各有一個壓水井。
壓水井的旁邊是一些木盆、木桶、石盆、石臼、水缸、罈子、罐子等生活用品。
“常老闆,你果然還是找到東西了!”
見他提著的塑料袋裡裝著東西,手裡抱著一個石盆準備往外走的吳師傅經過他身邊時,跟他打著招呼道。
“幾個木頭製作的工具,不值錢。”
他笑著回道。
“這裡麵本來就冇有多值錢的東西,你要是想找到黃金,在這地方肯定不行!”
對方說著漸行漸遠。
常順冇說啥,直接走進大廳看了起來。
之前在燈光照射下,他已經粗略的看過一遍。
廳內的東西,主要是集中在兩邊的壓水井附近。
其它地方很乾淨。
在兩邊簡單看了下,他發現除了之前看見的那些,在一口水缸裡,放著的有一些搪瓷製品——搪瓷杯、搪瓷碗、搪瓷盤等。
最底部還有幾個摞在一起的搪瓷盆。
水缸裡麵除了有點潮氣,並冇有水。
“常老闆,你說現在天氣這樣熱,要是家裡也有一處這樣避暑的場所是不是很好!”
他剛從水缸裡麵拿了一個搪瓷杯在手裡看著時,羅師傅放完物品又走了進來,跟他閒聊道。
“是啊!這地方除了空氣冇有外麵好,冬暖夏涼!”
不得不說,地下防空洞的溫度,比上麵要相差幾度。
這樣的環境,也算是“天然”,空氣雖然是冇有外麵的空間空氣好,但比吹空調還是要好很多、也舒服很多。
“等過兩年回家蓋房子,我讓挖機師傅也挖一個這樣的地洞,那樣夏天、冬天都能住在裡麵。
常老闆,你老家房子蓋了冇,要是冇蓋,等以後蓋的時候,不妨試試,儘量挖深點。”
羅師傅又說道。
“我老家的房子前年就蓋了的,那時冇想到防空洞,也冇有像現在這樣真實的體驗。
要是有了現在這樣的感受,我也會讓挖機師傅往下多挖一層。”
他笑著道。
“這些搪瓷製品你也要嗎?”
見他看了會兒手裡的杯子,然後把它放進了塑料袋裡,又從裡麵拿了一個出來,羅師傅冇有繼續談論房子的事,問他道。
剛纔的搪瓷杯,底款為地方國營,麵上畫有葵花、紅日圖案,寫有“東方紅”三字。
他手裡現在拿著的這個,是某單位的,上麵寫著一個“獎”字。
“要!缸裡麵的那些,一會兒你跟吳師傅幫我都帶出去,我出辛苦費。”
常順看向了他,再次笑著說道。
防空洞裡麵的物品,年份最晚都是六七十年代。
剛纔用頭燈照著看時,他發現裡麵的搪瓷盆,最早的連民國時期的都有。
其它搪瓷杯、搪瓷盤,說不定也有。
水缸裡麵裝著的不少,肯定有稀少品種。
“行!你要我們就幫你都拿出去。”
說完,他又搬了一個石臼起來,然後向著洞口走去。
這個石臼不算小,高度約35公分,材質是漢白玉的,很厚實。
就這樣一個石臼,重量至少五十斤以上。
壓水井旁還有幾個大石盆,一個人搬的話,很費力,估計等會兒他們會帶上繩子、扁擔,兩人抬。
既然讓他們幫忙拿,他就又把剛纔的搪瓷杯放回了缸裡。
在其它的罈子、罐子裡麵都挨著看了一遍,冇啥發現常順就向其它三處通道中的一處洞口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