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門崛起:羽落田豐 第207章 五行咒術的極地對壘
-
慎思堂為首者甩出七枚玄冰符,符麵刻著先秦蝌蚪文
“太陰凍魂”,往地上一擲,竟化作七隻冰蜍,口吐寒氣凍結地麵。“吾借北極玄冰之精,封爾等地脈之氣!”
他手持青銅酒樽,酒液竟是萬年玄冰融水,潑向空中便成冰晶鎖鏈,直取王遠咽喉。
王遠卻閉目吟誦《黑龍江外記》中的
“木幫防凍咒”,其聲如鬆濤震穀:“木氣生根,寒邪退散;鬆脂為甲,鹿乳為魂……”
火塘中早已冷卻的鬆脂餘燼突然振顫,化作萬千金色微粒懸浮半空,隨咒聲聚合成鄂溫克族
“鹿踏冰河”
圖騰
——
雄鹿昂首闊步,四蹄分彆踏著鬆、柏、樺、楊四種樹木,鹿尾揚起處濺起鬆脂火花。
圖騰鹿蹄所至,冰麵如蛛網般開裂,地下竟湧出溫熱的泉水
——
此乃大興安嶺的
“地脈之血”,藏於玄冰陣下的溫泉眼。泉水遇冷凝霧,霧中隱約可見鄂溫克族先祖駕馭馴鹿穿越冰河的剪影,每隻鹿背皆馱著菌囊,與《蒙古秘史》記載的
“蒼狼白鹿馱菌救族”
傳說如出一轍。
“金氣盛則木氣衰,然木能穿金破玉。”
王遠睜眼冷笑,“汝等知玄冰屬金,卻不知木氣可曲可直,可破萬難。”
果然,鬆脂微粒所化的鹿群踏過青銅冰鑒,冰鑒表麵竟浮現出木紋狀裂紋,如古樹根係穿透金石,正是《黃帝內經》“木得金而伐,金得木而缺”
的五行真諦。
被困的慎思堂眾人突然陷入雙重幻象:
第一重幻象:眼前浮現《蒙古秘史》開篇場景
——
蒼狼與白鹿從騰汲思海而來,蒼狼口中銜著鬆枝(象征木氣),白鹿口中含著菌菇(象征地脈),二者踏碎冰原,身後留下菌脈網絡,竟與現代基因圖譜的雙螺旋結構驚人相似。
第二重幻象:現實中的青銅冰鑒逐一炸裂,玄冰融水與鹿乳鬆脂混合,在地麵流淌成八卦九宮圖案。乾位(西北)浮現鬆木菌的針葉紋理,坤位(西南)顯影鹿乳菌的乳白漩渦,震位(東)化形為馴鹿奔騰的蹄印,巽位(東南)聚成鬆脂滴落的弧線,暗含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的洛書數理。
王遠趁機掙斷繩索,將剩餘菌囊投入溫泉。熱氣蒸騰中,十二隻馴鹿虛影破霧而出
——
每隻鹿對應十二月令,鹿角頂托著不同菌種的幻影:
正月虛影頂托雪絨菌,如白梅映雪;
五月虛影托著鬆茸菌,如綠雲繞山;
九月虛影托著鬆乳菌,如金穗垂野;
十二月虛影托著冰魂菌,如冰晶凝露。
十二虛影圍繞溫泉形成圓環,菌絲如星河般交織,織就
“寒地菌脈網”
的全息圖景,每個節點對應《周髀算經》的二十八宿方位,暗含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的天道法則。
脫困後,王遠發現溫泉中漂浮著奇異物質:狀如蠶蛹,外覆冰晶,內蘊菌絲,輕輕觸碰便有溫熱感傳來。薩滿驚呼:“此乃《列子》所載之‘冰蠶’!昔年西王母居崑崙,有冰蠶長七寸,毛色如月,不畏霜雪。”
細看之下,冰晶紋路竟與菌囊中的鬆木菌、鹿乳菌菌絲走向一致,正是二者在溫泉的陰陽交融中孕育的靈物。
薩滿取冰蠶研磨成膏,塗抹於鹿骨占卜杖。杖頭突然發出金光,顯影出《大康農典》殘頁
——
其上繪著冰雪覆蓋的山脈,山腳處有馴鹿口銜鬆枝,蹄踏菌菇,旁註
“冰魂菌核藏於玄冰之下,非鹿乳鬆脂不能引之”。更驚人的是,圖中馴鹿的鞍具形製與慎思堂玄冰陣的
“北極璿璣”
模型一模一樣,暗示玄冰陣下藏著上古
“冰魂菌核”,而破解之法,正在這鹿乳鬆脂與冰蠶靈物之中。
“此乃天地啟示。”
薩滿將杖頭殘頁拓印下來,“冰魂菌核乃寒地菌脈之根,慎思堂以玄冰陣鎮壓,妄圖斷絕吾族菌脈。然冰蠶現世,正應‘冬至陽生’之理,破陣之日,不遠矣。”
王遠望著溫泉中漸漸凝固的冰蠶,忽覺其形與船底座文明的矽基菌絲有幾分相似,心中暗忖:莫非此等靈物,竟能跨越時空,成為溝通天地人神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