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都市 > 農門崛起:羽落田豐 > 第254章 竹牌妙用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農門崛起:羽落田豐 第254章 竹牌妙用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大暑前一日,江淮的日頭毒如烈火,曬得運河水蒸騰起白氣。揚州城郊的稻田邊,百姓們圍著誘蟲牌嘖嘖稱奇

——

竹牌上密密麻麻粘著鐵甲蟲成蟲,翅甲相疊如鎧甲鋪陳,晨光中竟看不出竹牌本色,隻餘一片烏亮。

「昨夜插牌時還空著,天亮就滿了!」老稻農陳老漢拈起一隻僵死的蟲子,蟲腳仍牢牢粘在膠麵上,「比咱們用漁網捕還利索!」李大人帶著衙役巡視,見此景大喜,當場命揚州府工匠依樣仿製,十日內便要造出萬枚誘蟲牌,分發各州縣。

然而第三日正午,王遠巡查稻田時卻發現異狀:部分竹牌的膠麵泛起油光,鐵甲蟲屍體竟往下滑,甚至有活蟲趁機掙脫,翅膀上還沾著融化的膠液。他伸手觸碰膠麵,指尖立刻被黏住,溫熱的膠液散著蜂蠟的甜香

——

果然是蜂蠟耐不住暑熱,在三十度的高溫中漸漸融化。

「糟了,州府仿製時怕是隻用了蜂蠟。」王遠想起前日見府庫工匠熬膠,因鬆香稀缺便省了,「蜂蠟雖粘,卻怕暑;鬆香耐溫,卻缺韌性,須得二者相濟。」他匆匆趕回治蟲公所,見張叔正對著融化的竹牌歎氣,膠液滴在地上,竟引來螞蟻搬運鐵甲蟲殘肢。

「《農政全書》裡的『粘蟲膠方』,原是鬆脂、蜂蠟、麻油三相和。」林羽從木箱取出半卷殘頁,字跡已被蟲蛀,「江淮少鬆香,可用魚鰾膠替代?」王遠卻搖頭:「魚鰾膠遇水即化,稻田多水,反誤事。」忽然想起塞北獵人用馴鹿筋熬膠,能抗極寒,或許可改良為「暑用膠」。

他帶著虎娃走訪漕幫,在老船匠處尋得「防漏膠」秘方:取運河邊生長的「粘葉藤」,其汁液經日曬後凝成膠塊,混著燒透的艾草灰,再加入少量鬆脂,熬出的膠果然耐溫性大增。「此藤喜水濕,膠液遇水反堅,正合稻田之用。」老船匠拍著膝蓋,「當年隋煬帝修運河,咱祖上就用這膠補船縫!」

新膠製成那日,治蟲公所的院子裡飄著奇異的清香

——

粘葉藤的草木氣混著艾草的辛辣,竟比香蒲更招鐵甲蟲。王遠親自熬膠,見膠液在沸水中翻滾卻不化,涼後呈半透明琥珀色,指甲掐之微凹,鬆手即複形,正是《天工開物》中記載的「韌性膠」。

州府工匠依新方重製誘蟲牌,這次在膠中加入了粘葉藤汁與艾草灰,竹牌邊緣還刻上了驅蟲符文

——

那是從揚州城隍廟求得的「蟲煞紋」,雖無實際效用,卻讓百姓更添信心。五日後,改良後的竹牌再次插遍稻田,即便正午驕陽直射,膠麵也隻微微發軟,絕無融化之象。

「快看!鐵甲蟲撞上來就被粘住,翅膀都掙裂了!」陳老漢的孫子舉著竹牌奔跑,牌上的蟲子如被釘在刑架上,徒勞地揮著顎齒。李大人命人統計,改良後的誘蟲牌捕蟲效率比初版提升三成,且耐用至旬日以上,膠麵經雨水沖刷後竟更黏,原來粘葉藤膠遇水會啟用草木纖維,形成網狀結構。

運河上,滿載誘蟲牌的官船鳴鑼開道,船頭立著漆成紅色的「蟲煞牌」,船工們唱著新編的《粘蟲歌》:「鬆脂粘,藤膠牢,鐵甲蟲,跑不了!竹牌插滿田埂道,秋來稻穀壓彎腰!」兩岸百姓夾道相迎,有老者焚香祭拜,將誘蟲牌奉為「神農所賜的粘蟲法寶」。

然而王遠並未懈怠,他在竹牌背麵刻下小字:「膠性隨溫變,暑用藤膠,寒換鬆脂,此乃天地之道。」這行字被州府工匠拓印,成為每塊誘蟲牌的「製膠密語」,流傳至後世,竟成了江淮地區代代相傳的防蟲口訣。

是夜,治蟲公所收到匿名信,信中夾著半片融化的膠

——

正是慎思堂用蝕心菌毒汙染的次品膠。王遠望著信上的菌紋,忽然想起《猛獁菌典》殘頁的警示:「蟲災易治,人心難防。」他將膠塊埋入火僵菌培養基,看著菌絲迅速吞噬毒膠,忽然明白:這小小的誘蟲竹牌,終將成為抵禦蟲災與人心之毒的雙重防線,在江淮的稻田裡,在千年的農耕史上,留下屬於共生智慧的深深烙印。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