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都市 > 農門崛起:羽落田豐 > 第258章 慎思詭計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農門崛起:羽落田豐 第258章 慎思詭計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小寒翌日,廬州的白僵菌田突遭橫禍。晨起澆菌的老農發現,三頃菌床竟成焦土,白色菌絲化作黑灰,空氣中瀰漫著蝕心菌特有的腐藻味。泥地裡插著塊木牌,上刻慎思堂的菌紋圖騰,牌邊躺著中毒而死的田鼠,鼠腹腫脹,流出墨綠色汁液

——

正是慎思堂「菌毒壞糧」的慣用伎倆。

訊息傳至揚州,治蟲公所的火塘差點被掀翻。王遠捏碎木牌,見牌背刻著「毒菌子」的私章

——

這是慎思堂江淮分舵主的彆名,其獨門蝕心菌毒能將白僵菌化為毒灰,再嫁禍於治蟲人。「他們在菌田裡摻了蝕心菌母種,」林羽用鹿骨刀挑起黑灰,刀尖瞬間染綠,「此毒遇白僵菌則爆燃,恰如田畝遭了雷火。」

與此同時,揚州城突然流傳「菌毒米致人生瘡」的謠言。茶肆裡的說書人敲著驚堂木,煞有介事地講:「北地菌師用妖法煉蟲,菌粉入稻成毒,食之爛腸腐骨!」百姓們惶恐,將新收的稻穀堆在治蟲公所門前,有人甚至舉著火把要燒圖譜刻板,幸虧李大人率衙役及時趕到。

「諸位且看!」林羽登上公所石階,手中托著兩隻陶盆,一盆盛著被蝕心菌汙染的黑稻,一盆是正常的白僵菌治蟲稻。他剖開稻莖,黑稻內芯已腐黑,而白僵菌稻的莖稈裡竟生著晶瑩的菌絲,「蝕心菌毒侵稻心,白僵菌護稻脈,一腐一健,天壤之彆!」

王遠則取出《蟲災應對三十二式》刻板,指著「菌蟲相生」圖:「鐵甲蟲腹內本就生菌,白僵菌乃蟲之天敵,非稻之敵也!」他命人抬來大鍋,當場熬煮白僵菌治蟲稻,粥香四溢,竟引來群鳥啄食

——

這是最鮮活的「無毒證明」。

然而謠言易止,心毒難除。三日後,杭州傳來急報:靈隱寺僧眾誤食「菌毒米」集體腹痛,寺中住持已下令焚燒治蟲圖譜。林羽與王遠星夜兼程趕到,發現所謂「毒米」竟是慎思堂細作在粥中偷投蝕心菌粉。他們取來寺中剩餘米糧,用白僵菌粉與之混放三日,竟將毒粉吸附殆儘,米粒恢複清白。

「此乃『菌脈相吸』之理,」林羽向住持解釋,「白僵菌專克蝕心菌,恰如貓捕鼠、鷂逐雀。」住持半信半疑,王遠便以菌粉敷於寺中生病的菩提樹,三日後果然新葉萌發,而樹上的天牛幼蟲儘皆僵死

——

這棵樹,竟成了「菌術無害」的活證。

禍事接踵而至,慎思堂竟買通漕幫,在運往長安的貢米中混入毒稻。幸得押糧官謹記《蟲經》圖譜,以「菌粉驗毒法」(白僵菌遇毒變赤)及時發現,才未釀成大禍。李大人震怒,親率衙役突襲慎思堂在江淮的巢穴,搜出蝕心菌母種三甕,甕底刻著「毒菌子」的陰文。

公堂之上,毒菌子仍狡辯:「菌毒乃北地人所煉!」王遠卻從其靴底刮出嶺南海沙

——

這是海天膠的特有成分,而慎思堂巢穴的熬膠灶裡,正殘留著未燃儘的海藤膠塊。「你等用嶺南膠術毀我菌田,」王遠擲出海沙,「卻不知膠菌相殺之理,反留罪證!」

百姓們這才醒悟,原來謠言皆出自慎思堂的「以毒栽毒」之計。當毒菌子被押往長安問罪時,沿途百姓擲菜幫子痛罵,卻有治蟲坊的匠人將其熬膠灶改造成「菌肥窯」,專門焚燒蟲屍製肥,正應了「化毒為寶」的古訓。

雪落錢塘江時,林羽與王遠站在靈隱寺山頂,望著山下重新泛綠的菌田。王遠摸著被百姓修補的刻板,見「慎思詭計」四字旁被刻上「菌毒必誅」,忽然想起《猛獁菌典》殘頁的警示:「蟲災易治,人心難防」。他轉頭望向林羽,後者正用獸骨刀在崖壁刻下新的符紋

——

上半是被焚燬的菌田,下半是重生的菌絲,中間以莫比烏斯紋連接,正是「毀而複生,毒儘菌生」的共生之理。

是夜,治蟲公所收到密信,字跡浸著冰核菌毒:「江淮既失,塞北當興」。王遠望著窗外的錢塘潮,潮頭卷著碎冰,竟與東北極寒之地的冰核菌遙相呼應。他握緊林羽的手,觸到對方掌心新結的繭

——

那是刻共生符時磨出的繭,恰如江淮百姓在謠言與蟲災中,磨出的堅韌心腸。

慎思堂的詭計終究成了治蟲大業的試金石。當春日的第一縷陽光重新照亮菌田,百姓們在焚燬的菌床舊址種下新的白僵菌母種,菌絲破土時,竟帶著蝕心菌灰的養分,長得比往年更旺盛。而揚州城的治蟲公所前,不知何時立起了「菌蟲共生碑」,碑身刻著李大人的手書:「謠言如霜,菌術似陽,霜消陽暖,稻麥皆昌」——

這是江淮農人對慎思堂詭計的最好迴應,也是對共生智慧的永恒信仰。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