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門崛起:羽落田豐 第45章 疫病危機
-
大康三十九年端午,牛角村的艾草香裡摻著股焦糊味。本該掛菖蒲、包粽子的日子,卻家家關門閉戶,唯有此起彼伏的孩童哭喊聲刺破寂靜。林羽掀開劉嬸家的草簾,就見三歲的虎娃趴在土炕上,小臉燒得通紅,嘴角還沾著嘔吐物,劉嬸正用破布蘸著井水擦他額頭。
\\\"林農正,你瞧這孩子\\\"
劉嬸的手直抖,\\\"先是發熱,接著上吐下瀉,渾身冇力氣,跟中了邪似的。\\\"
林羽伸手摸虎娃的額頭,燙得像火炭,再看舌苔,黃膩得嚇人。他想起《傷寒論》裡的
\\\"濕熱疫\\\"
症狀,心裡一沉:\\\"這是濕熱疫,得趕緊治!\\\"
挨家挨戶檢視後,林羽發現染病的都是孩童,十室九空,輕者發熱嘔吐,重者昏迷不醒。老刀蹲在村口抽旱菸:\\\"怪事,咋就孩子遭災?\\\"
林羽望著遠處的菌圃,忽然想起:\\\"成人常食菌菇,孩童卻少有吃的
——
或許免疫力不同?\\\"
\\\"張虎!\\\"
林羽敲響工坊的銅鐘,\\\"帶青壯去割艾草,燒了撒石灰,把街巷都熏一遍!\\\"
轉頭又喊周嬸,\\\"架起大鍋,煮黃連、葛根湯,分巷派送,不管有冇有病,都喝一碗!\\\"
王升揹著藥箱跟在後麵:\\\"我去後山采敗醬草,這草能清熱解毒!\\\"
他鑽進竹林,腳下滑過腐葉堆,忽然想起《本草拾遺》裡的記載,又拐向溪邊,采了幾把山豆根和金蕎麥
——
這些都是治熱毒的好藥。
可冇過兩天,村裡就傳出閒話:\\\"準是菌圃招了邪!\\\"
張大叔堵在工坊門口,\\\"自從種了那勞什子鬆菌,村裡就冇消停過!\\\"
林羽冇說話,帶著他去看染病的孩童。\\\"你瞧這兩家,\\\"
他指著隔壁兩院,\\\"左邊孩子從不吃菌脯,燒得說胡話;右邊孩子常吃,隻吐了兩天就退燒了。\\\"
張大叔撓撓頭:\\\"真有這麼神?\\\"
林羽趁機說:\\\"菌菇性溫,能增強體質,咋會招邪?要是不信,你跟我去看熬藥。\\\"
工坊裡,王升正把敗醬草扔進大鍋,苦香混著艾草味瀰漫開來,\\\"這藥裡加了菌菇孢子,《唐本草》說能調和藥性。\\\"
然而輕症好治,重症卻缺藥。林羽咬咬牙,套上騾子車就往縣城趕。府衙前,他跪了兩個時辰,才見到知縣大人:\\\"大人,村裡孩童染了濕熱疫,求您撥些官藥!\\\"
知縣翻動《傷寒論》,看著林羽遞來的藥方點頭:\\\"你懂醫?\\\"
\\\"略懂,全靠典籍指點。\\\"
三日後,十車官藥進村,其中竟有珍貴的犀角、黃連。王升看著藥材直歎氣:\\\"可惜還是不夠。\\\"
他轉頭望向後山,\\\"幸好有山豆根和金蕎麥,按《本草拾遺》的方,能頂一陣子。\\\"
林羽仿著《唐本草》的辟瘟方,帶著村民做香囊:\\\"山椒、艾草、菌菇孢子,再加點薄荷,縫成小袋掛脖子上。\\\"
小虎帶著青壯守村口,用木板搭了
\\\"洗沐處\\\",但凡進村的人,必用草藥水洗手:\\\"周嬸說,病從手入,洗乾淨了才安全。\\\"
半月後,虎娃能下地跑了,抱著林羽的腿直喊
\\\"林叔\\\"。劉嬸端來一碗菌脯粥:\\\"多虧你,以後俺家虎娃天天吃菌菇!\\\"
林羽笑著摸虎娃的頭,忽然發現這孩子的臉色比以前還紅潤。
疫情退去,林羽在神農祠立了塊
\\\"防疫碑\\\",刻著此次疫病的教訓和藥方。王升則編了本《小兒防疫手冊》,裡麵畫著菌菇燉粥的食療方。張虎看著嬉鬨的孩童,忽然說:\\\"以後咱把菌脯做成小零嘴,孩子們準愛吃。\\\"
周嬸拍著大腿:\\\"對!再加點蜂蜜,做成糖葫蘆樣,又甜又補!\\\"
老刀望著後山的鬆菌,忽然笑了:\\\"都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下村裡冇人敢小看菌菇了。\\\"
夏至那天,牛角村的孩童們脖子上都掛著辟瘟香囊,追著賣
\\\"菌菇糖葫蘆\\\"
的小虎跑。糖葫蘆上的菌脯染著五彩顏色,在陽光下亮晶晶的,像一串串小燈籠。林羽望著這場景,忽然想起疫情最凶時的哭聲,如今聽著孩子們的笑聲,竟覺得這滿山的鬆菌,真是上天賜給耕者的護佑。
\\\"明年端午,\\\"
他對老刀說,\\\"咱們辦個
'
菌菇防疫宴
',讓四鄰八鄉都知道,鬆菌是咱的護身符。\\\"
老刀點點頭,旱菸杆指向菌圃:\\\"你瞧,今年的菌蕾比往年都壯實,許是土地爺知道咱們遭了難,特意多給了些靈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