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七零錦繡小農媳 > 第27章 城市安家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七零錦繡小農媳 第27章 城市安家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省城的梧桐樹再次飄下金黃的落葉,秋意漸濃。新廠房的運轉已步入正軌,管理團隊在磨閤中逐漸找到了節奏,轟鳴的機器聲和井然有序的生產場景,成為了這片新廠區的日常基調。錦繡製造廠,這個曾經在風雨飄搖中掙紮求存的鄉鎮企業,如今已然在省城站穩了腳跟,成了一顆不容忽視的新星。

事業的穩固,如同為生活這艘小船壓上了沉重的壓艙石,讓一直處於高速運轉和危機應對狀態的蘇晚和林長河,終於有了一絲喘息的機會,去審視和安排一直被擱置的、屬於他們自己的“家”。

那間租來的、隻有二十平米的小屋,雖然承載了他們初到省城時相濡以沫的溫暖,但隨著廠子規模的擴大,來往人情的增多,以及他們自身對生活品質需求的悄然提升,早已顯得侷促不堪。更重要的是,那種“租客”的身份,總帶著一種臨時性和不確定性。如今,他們的事業根基已然深紮在這座城市,是時候為自己打造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安穩的巢穴了。

買房的想法,是在一個秋高氣爽的週日清晨,蘇晚一邊在狹小的出租屋裡艱難地熨燙著林長河那件因為接待重要客戶而必須保持挺括的中山裝,一邊自然而然提出來的。

“長河哥,我們買套房子吧。”她直起腰,擦了擦額角細密的汗珠,看著窗外彆家陽台上晾曬的、充滿生活氣息的被褥,“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家。”

林長河正坐在小凳上,笨拙地試圖修補一隻掉了跟的女士皮鞋——是蘇晚為了趕工經常穿的那雙。聞言,他停下手中的動作,抬起頭,目光掃過這間轉身都困難的小屋,落在蘇晚帶著期盼的臉上。他沒有絲毫猶豫,彷彿這個念頭也早已在他心中盤桓許久。

“好。”他乾脆地應道,放下手中的鞋子和工具,“你看地方,我出錢。”

依舊是那樣明確的分工。蘇晚負責考察、決策,他負責提供最堅實的物質支援和最終的執行。

買房的過程,比想象中要順利一些。得益於“先進典型”的名聲和逐漸積累的人脈,蘇晚通過陳主任的介紹,找到了一處合適的房源。那是一個不算太新、但管理頗為規範的職工大院裡的單元房,紅磚外牆,帶著歲月的沉澱感,卻也因此比那些嶄新的、價格高昂的樓房多了幾分煙火氣和親和力。房子在三樓,不高不低,麵積有六十多平米,兩室一廳,帶一個獨立的廚房和一個小小的衛生間,最讓蘇晚心動的是那個朝南的、帶著鐵藝欄杆的陽台,陽光可以毫無遮擋地灑滿大半個客廳。

去看房的那天,秋日的陽光正好,金燦燦地透過玻璃窗,在光潔的水泥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房間裡空蕩蕩的,彌漫著上一任主人留下的、淡淡的灰塵和舊傢俱的氣味。但蘇晚卻彷彿已經看到了它未來溫馨的模樣。

“長河哥,你看,”她興奮地拉著林長河的手,在空屋裡走來走去,指尖劃過冰涼的牆壁,“這間大的做我們的臥室,那間小的可以做書房,你看書、畫圖紙,我算賬、看資料,互不打擾!客廳這裡可以放一張沙發,來了客人也有地方坐。陽台可以養幾盆花,冬天曬太陽肯定很舒服!”

她的眼睛亮晶晶的,臉上因為激動而泛著紅暈,像個終於得到了心愛玩具的孩子。林長河跟在她身後,沉默地聽著,目光隨著她的手指移動,仔細地檢視房屋的結構、門窗的牢固程度、水電線路的走向。他用手敲敲牆壁,聽聽聲音,又走到陽台,用力晃了晃欄杆,檢查是否穩固。

“結構沒問題。”他最終得出結論,言簡意賅,卻讓蘇晚徹底安心。有他把關,房子的“硬體”就絕不會有問題。

手續辦得很快。當那張寫著蘇晚和林長河名字的、薄薄的房屋所有權證拿到手裡時,蘇晚反複摩挲著上麵清晰的鉛字,感覺像是握住了一塊沉甸甸的、通往安定未來的基石。林長河看著那張紙,雖然沒說什麼,但緊繃的嘴角微微鬆弛,眼底深處,是一種落地生根的踏實感。

接下來,便是佈置新家的溫馨過程。這幾乎成了那段忙碌日子裡,兩人最期待、也最放鬆的環節。他們沒有請裝修隊,決定親自動手,一點一滴地裝扮這個屬於他們自己的空間。

粉刷牆壁是第一個大工程。蘇晚選擇了柔和明亮的米黃色作為主調。週末,兩人換上最舊的工裝,戴著報紙折成的帽子,拿著滾刷和油漆桶,開始了“創作”。蘇晚負責粉刷大麵積牆麵,林長河則負責處理邊邊角角和天花板這些需要耐心和技巧的地方。油漆味有些刺鼻,白色的漿點不可避免地濺到臉上、身上,兩人看著對方滑稽的樣子,忍不住相視而笑。那種共同為一個小目標揮汗如雨的感覺,比任何昂貴的裝飾都更能讓這個家充滿溫度。

林長河展現了他那幾乎無所不能的動手能力。他用廠裡淘汰下來的、質地堅實的木料,親手打造了一張寬大的雙人床、一個帶著許多抽屜的衣櫃,還有一個厚重的書桌。他的木工活算不上精緻,邊角甚至有些粗獷,但用料紮實,結構穩固,彷彿能用上一輩子。他還彆出心裁地在床頭上方,用小塊木料拚嵌出了一個簡潔的、抽象的“錦繡”圖案,那是獨屬於他們兩人的印記。

蘇晚則負責“軟裝”。她扯了時興的、帶著小碎花的棉布,親手縫製了窗簾、床單和被套。她跑去舊貨市場,淘回一張式樣古樸、但木料溫潤的沙發,又精心挑選了幾個印著紅雙喜字的暖水瓶和搪瓷盆。她還買了幾盆綠蘿和吊蘭,放在陽台和窗台上,為家裡增添了一抹盎然的生機。

每一個物件的選擇,每一次位置的擺放,都充滿了兩人共同的商量和甜蜜的互動。

“長河哥,沙發靠這邊牆放好不好?這樣進門看著寬敞。”

“嗯。燈線改到這裡,晚上看書亮堂。”

“這盆花放陽台左邊吧,右邊可以給你擺個小桌子,放你的工具盒。”

“好。”

沒有爭論,隻有基於生活習慣和對方喜好的自然磨合。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彷彿不是在佈置一個冰冷的居所,而是在共同描繪一幅未來生活的美好藍圖。

最讓蘇晚感到貼心的是,林長河在打造書桌時,特意將桌麵做得格外寬大,並且留下了足夠的空間,剛好可以並排放下兩把椅子。

“以後晚上,你算你的賬,我看我的圖。”他這樣解釋。

蘇晚明白,這是他無聲的承諾,承諾即使擁有了更寬敞的空間,他們依然會保持那種並肩學習、共同成長的姿態。

當新家終於佈置停當,最後一個暖水瓶被放在五鬥櫃上,第一壺水在嶄新的煤球爐上燒開,發出“咕嘟咕嘟”的歡快聲響時,兩人站在客廳中央,環顧著這個傾注了他們無數心血和期待的空間。

米黃色的牆壁溫暖明亮,碎花窗簾在秋風中輕輕拂動,結實的木床和衣櫃散發著淡淡的木材清香,書桌上並排放著兩盞台燈,綠植在陽台上舒展著嫩綠的葉片……這裡的一切,不再有出租屋的將就和臨時感,每一寸空氣裡,都彌漫著“家”的安穩、溫馨和歸屬感。

“長河哥,我們終於有家了。”蘇晚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哽咽,她轉過身,看向身邊的男人。

林長河的目光也緩緩掃過房間的每一個角落,最終落在蘇晚洋溢著幸福與滿足的臉上。他伸出手,不是擁抱,而是輕輕拂去了她鼻尖上不知何時沾上的一點灰塵,動作輕柔得如同羽毛劃過。

“嗯。”他低沉地應了一聲,環顧四周,又補充了一句,語氣帶著一種塵埃落定的篤定,“我們的家。”

傍晚,蘇晚在新廚房裡,用新買的鍋灶,做了搬入新家後的第一頓飯。簡單的三菜一湯,卻擺在了那張嶄新的、林長河親手打的飯桌上。兩人相對而坐,窗外是省城華燈初上的夜景,窗內是溫暖明亮的燈光和飯菜蒸騰的熱氣。

“長河哥,以後我們就在這裡,好好過日子。”蘇晚給林長河夾了一筷子菜,輕聲說道,眼中充滿了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林長河看著她,又看了看這個真正屬於他們的、可以遮風擋雨的港灣,重重地點了點頭。他拿起筷子,也開始給她夾菜。

飯後,兩人沒有像往常一樣立刻投入工作或學習,而是難得清閒地坐在陽台上。秋夜的風帶著涼意,但心裡卻是暖的。他們看著樓下大院裡的孩子們追逐嬉戲,聽著鄰居家隱約傳來的收音機戲曲聲,規劃著更遠的未來。

“等明年開春,在陽台這邊搭個花架,多種幾盆月季。”

“嗯。書房那個角落,可以放個書架。”

“等以後……有了孩子,那小房間就給他住……”

說到孩子,蘇晚的臉微微泛紅,聲音低了下去。林長河沒有接話,隻是伸出手,在夜色中,緊緊握住了她微涼的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