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軌跡錄 第888章 刀工
廚房裡傳來切菜聲,清脆利落,像專業廚師在表演。我站在門口,看著丈夫李昊的背影,他手中的菜刀起落有致,胡蘿卜瞬間變成薄如蟬翼的片,再彙成均勻的細絲。這手藝,沒十年功夫練不出來。
「需要我幫忙嗎?」我輕聲問。
李昊回頭,額頭上有細密的汗珠。他今天特意提早下班,說要為我準備一頓豐盛的晚餐。明天是我們結婚五週年紀念日,也是他晉升部門經理的日子。
「不用,你就等著吃大餐吧。」他笑著,手中的刀並未停歇。
我望著他那熟練的刀工,心裡泛起一絲說不清的滋味。五年前,我們剛認識那會兒,他連切個西紅柿都笨手笨腳。如今這手藝,怕是連專業廚師都要稱讚。
「你什麼時候練就這一手好刀工的?」我故作輕鬆地問。
李昊手中的刀微微一頓,隨即又繼續切菜:「熟能生巧嘛,天天給你做飯,練出來了。」
這話聽起來合情合理,但直覺卻在我心裡敲了一下小小的警鐘。這刀工不像僅僅是「熟能生巧」能解釋的,那手法太專業,太從容,彷彿經過係統訓練。
手機鈴聲打破了廚房的節奏,李昊擦了擦手,去客廳接電話。我趁機走到案板前,觀察那些切好的食材。胡蘿卜絲粗細均勻,土豆片薄厚一致,連肉絲都切得那麼專業。這不像一個普通公司職員的業餘手藝,倒像大廚水準。
我的思緒飄回五年前,我們剛認識的時候。那時我是公司普通管理人員,他是新來的銷售代表。第一次約會,他坦白說自己不會做飯,連煮泡麵都會糊鍋。我笑了,說正好相反,我從小就會做飯,因為母親早逝,父親忙農活,我七八歲就開始負責全家人的飯菜。
「那我以後有口福了。」他當時這麼說,眼神溫暖。
婚後,我包攬了廚房裡的一切。他偶爾想幫忙,卻總是笨手笨腳,切菜時差點切到手指。後來他慢慢學會了幾個簡單菜式,但刀工一直很普通。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他的廚藝突飛猛進了呢?
「是媽打來的。」李昊回到廚房,打斷了我的思緒,「她說明天要來給我們慶祝。」
「媽一個人從鄉下過來太辛苦了,要不我們週末回去看她吧。」我說。
李昊的母親住在離城兩小時車程的小村莊,自從公公去世後,她堅持獨自守著老宅和那片菜地。老人待我極好,把我當親生女兒看待。
「她說已經買好車票了。」李昊重新拿起菜刀,手法依然嫻熟,但我注意到他的節奏比剛才亂了幾分。
晚餐很豐盛,糖醋排骨、魚香肉絲、清炒時蔬,每一道都色香味俱全。李昊不斷給我夾菜,眼神裡有一種期待,像是等待表揚的孩子。我稱讚不已,心裡的疑慮卻像水中的墨點,慢慢擴散。
「你最近是不是偷偷報了廚藝班?這水平開餐館都夠了。」我半開玩笑地說。
李昊筷子上的菜掉到了桌上。雖然隻是瞬間的失態,卻被我看在眼裡。
「就是多看了一些美食視訊,跟著學的。」他低頭扒飯,避開了我的目光。
那晚,李昊說有個緊急檔案要處理,在書房待到很晚。我躺在床上,無法入睡。三個月前的一幕浮現在腦海。
那天我本該出差在外,卻因會議取消提前回家。推開家門,聞到一股陌生的香水味。客廳裡,李昊正和一個女人交談甚歡。見到我,兩人都愣了一下,那女人很快告辭。李昊解釋說那是新來的客戶,過來談合同細節。
「談合同需要到家裡來談嗎?」我當時問。
「她順路過來取份資料。」李昊的回答天衣無縫。
我相信了他。但現在回想,那女人看李昊的眼神,不像是在看一個普通的業務夥伴。
第二天,婆婆趙玉珍一大早就到了,拎著大包小包的農產品。七十歲的老人精神矍鑠,一見我就拉住手問長問短。
「小穎啊,昊兒沒欺負你吧?他要是敢對你不好,我第一個不答應。」婆婆說話時,有意無意地瞥了李昊一眼。
我笑著搖頭,心裡卻覺得婆婆今天的話裡有種說不出的意味。
李昊公司臨時有事,上午去加班。我和婆婆一邊準備午飯,一邊聊天。她詳細問著李昊最近的表現,工作是否順利,心情如何,甚至問到他最近常去哪些地方。
「媽,您就放心吧,李昊對我一直很好。」我寬慰道。
婆婆歎了口氣:「昊兒這孩子,什麼都好,就是有時候太要強,什麼事都憋在心裡。」
午飯時,李昊回來了,還帶回來一個包裝精美的蛋糕。飯桌上,他細心地把魚刺挑出,把最好的部位夾給我和婆婆。婆婆看著,眼裡有欣慰,也有一絲不易察覺的憂慮。
飯後,李昊去洗碗,婆婆拉著我到陽台曬太陽。冬日的陽光暖洋洋的,照在婆婆布滿皺紋的臉上。
「小穎,有件事我不知道該不該說。」婆婆欲言又止。
我心裡一緊:「媽,您說。」
婆婆沉默了一會,又搖搖頭:「算了,可能是我多心了。人老了,總是疑神疑鬼的。」
她最終沒有說下去,但那種不安像種子一樣,在我心裡生根發芽。
婆婆住了一晚就執意要回去,說放心不下家裡的雞鴨。李昊送她去車站,我則在家打掃衛生。整理書房時,一本厚厚的相簿從書架頂層滑落。那是李昊的成長相簿,我見過多次,但這次,幾張夾在最後一頁的照片飄了出來。
第一張是李昊和那個我曾在家見過的女人的合影,背景是一家高階餐廳,兩人舉止親昵。第二張是他們並肩走進酒店的照片。最後一張,讓我渾身的血液都凝固了——那是一張b超檢查單,患者姓名處清晰寫著那個女人的名字,而檢查日期,是兩個月前。
我的手抖得厲害,幾乎拿不住那張薄薄的紙。五年的婚姻,難道隻是一場精心編排的戲?
腳步聲從門口傳來,我慌忙把照片和檢查單塞進口袋,將相簿放回原處。李昊走進書房,臉上帶著笑。
「媽上車了,一直誇你懂事,要我好好對你。」他說著,走過來想擁抱我。
我下意識地後退一步,藉口頭暈,回了臥室。關上門,我靠在門後,眼淚無聲滑落。那個承諾會愛我一輩子的人,怎麼會變得如此陌生?
接下來的日子,我像偵探一樣蒐集著證據。李昊的信用卡賬單顯示他定期在一家高檔餐廳消費,而那裡從不是他帶我去的場合。他的手機密碼換了,行蹤也變得神秘。有時深夜接到電話,他會走到陽台低聲交談。
每次他撒謊,手中的刀就會加快節奏。切菜聲變得急促而有力,像是在宣泄內心的不安。我看著他精湛的刀工,忽然明白這手藝不是為我而練的。
真相大白的那天來得猝不及防。我因提前完成專案提早回家,推開家門,聽到臥室裡有女人的啜泣聲。推開虛掩的房門,我看到那個照片上的女人正坐在床邊,李昊跪在她麵前,臉色蒼白。
「小穎,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樣。」李昊慌忙起身。
我出奇地平靜,或許是早有心理準備。我關上門,走到客廳坐下。那個女人跟了出來,臉上掛著淚痕,卻沒有絲毫羞愧。
「田姐,我和李昊是真心相愛的。」她開口,聲音堅定,「我懷了他的孩子,已經四個月了。」
李昊像是被抽空了力氣,癱坐在沙發上,雙手捂臉。
「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我問,聲音平靜得連自己都驚訝。
「一年前。」李昊的聲音幾乎聽不見。
一年前,正是他廚藝突飛猛進的時候。我突然明白了什麼:「所以你的刀工,是為了她練的?」
李昊猛地抬頭:「不,不是的!小穎,你聽我解釋」
「那家餐廳,你有專門的廚師課程。」我打斷他,「我查過了。」
一切都連起來了。他所謂的「加班」,其實是去上廚藝課;他精心準備的晚餐,是先在那女人身上試驗過的成果;他日益精湛的刀工,是為了另一個人的胃口而練。
「離婚吧。」我起身,開始收拾行李。心如刀割,卻流不出一滴眼淚。
李昊跟在我身後,語無倫次地解釋著。他說那是一時糊塗,說已經和那女人斷了聯係,說願意做任何事來挽回。而那個女人,則在一旁冷冷地看著我們。
我停下手中的動作,轉向他:「你知道最諷刺的是什麼嗎?五年來,我一直以為你是因為愛我,纔不讓我下廚房。現在我才明白,你隻是借廚房逃避,用切菜的聲音掩蓋內心的不安。」
李昊僵在原地,麵色慘白。
我拖著行李箱走向門口,最後回頭看了他一眼:「你的刀工很好,李昊,但再好的刀工,也切不斷五年夫妻的情分。」
門在身後關上,像是為這段婚姻畫上了句號。
我暫時搬到了好友小雨家。李昊每天打電話發資訊,從懺悔到憤怒再到絕望。我把他的號碼拉黑,他就在下班路上堵我。
「小穎,再給我一次機會。」他瘦了很多,眼窩深陷,「我已經和她徹底斷了。」
我繞開他繼續往前走。信任一旦破碎,就像切碎的蔬菜,再也回不到原來的樣子。
一週後,婆婆突然來訪。老人雙眼紅腫,一見麵就拉住我的手:「小穎,媽對不起你,也對不起昊兒。」
我把她讓進屋裡,倒上熱茶。婆婆顫抖著手從包裡掏出一個信封:「你看看這個。」
信封裡是一份診斷書——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姓名趙玉珍。日期是半年前。
「我這記性一天不如一天,有些事再不說明白,就怕以後全忘了。」婆婆抹了眼淚,深吸一口氣,「昊兒那孩子,是在替我贖罪。」
我愣住了:「什麼意思?」
「二十年前,你爸爸不是病死的。」婆婆的聲音很輕,卻像重錘砸在我心上,「他是自殺的。」
我的生父在我七歲時去世,母親一直告訴我他是病死的。婆婆的這番話,讓我渾身發冷。
「那時候咱家窮,你爸在城裡打工,認識了另一個女人。」婆婆眼神空洞,彷彿在看遙遠的過去,「他回來提出離婚,我氣不過,和他大吵一架。那天晚上,他喝了農藥。」
我捂住嘴,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
「最可怕的是」婆婆的眼淚又湧了出來,「昊兒目睹了一切。他那時才十歲,躲在門後,看到了我們爭吵的全過程。」
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個小男孩的身影,在門後瑟瑟發抖,看著父母爭吵,看著父親倒下。
「你爸死後,我整天以淚洗麵,是昊兒撐起了這個家。」婆婆握住我的手,「他從小就發誓,絕不讓自己的婚姻重蹈我們的覆轍。所以當他發現那女人懷孕,來找我商量時,我讓他一定要對家庭負責,就像當年他爸爸應該做的那樣。」
我如遭雷擊,原來李昊的出軌,背後竟是這樣殘酷的真相。
「可他不快樂,小穎。」婆婆老淚縱橫,「這半年來,他每次來看我,都會說起你,說後悔做了糊塗事。那女人後來也發現,昊兒的心根本不在她身上,前些天把孩子打掉了,和他分了手。」
婆婆走後,我獨自坐了很久。窗外華燈初上,每一盞燈後麵,都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我想起李昊切菜時專注的側臉,想起他手上越來越多的刀疤,那些不是為了討好情人而留下的,而是內心煎熬的外在表現。
三天後,李昊又來找我。這次他沒有求我回去,隻是遞給我一個盒子,說:「這是給你的,不算道歉,隻是一個交代。」
盒子裡是一本日記和一遝照片。照片上,李昊和一個小男孩在遊樂場玩耍,那孩子看起來四五歲,眉眼與他十分相似。
日記本裡,記錄了他這一年的心路曆程。那個叫小偉的男孩,是他資助的孤兒院孩子,有先天性心臟病。他認識那個女人,是因為她是孤兒院的工作人員,他們一起為小偉籌款治病。那些我以為的約會,其實是籌款活動;那晚女人來家裡,是送捐款名單;b超單是她為自己妹妹拿的,誤放進了檔案袋。
我翻到最後一頁,眼淚終於落了下來。那裡貼著一張我和李昊的合影,下麵寫著一行字:「我知道解釋再多,也切不斷你心中的傷。隻願餘生,還能有機會為你做一頓飯,看你吃一口就好。」
我撥通了李昊的電話,他很快接起,背景音是熟悉的切菜聲。
「你那刀工,到底是為誰練的?」我問。
電話那頭沉默片刻,然後是他哽咽的聲音:「為你。每次想你想得難受,我就切菜,彷彿那聲音能把我帶回你在廚房忙碌的日子。」
「開門,我在門口。」
門開了,李昊係著圍裙,手裡還拿著刀。我看著他,看著這個為我切了五年菜的男人,看著這個因童年陰影而恐懼婚姻破裂的男人,看著這個用笨拙方式試圖彌補一切的男人。
我走進廚房,洗淨手,拿起另一把刀。在李昊驚訝的目光中,我開始切菜。土豆絲細如發絲,蘿卜片薄可透光,肉絲均勻如機器切割。這套刀工,是我從小在農家練就的,卻從未在他麵前展露過。
「你」李昊目瞪口呆。
我放下刀,直視他的眼睛:「五年了,我隱藏自己的刀工,隻是想看你願意為我切多久的菜。」
李昊的眼中,有什麼東西碎裂又重組。他看著我,像是第一次認識我一般。
「婚姻就像切菜,有的人切得快,有的人切得慢,但最重要的不是刀工,而是願意為對方拿起刀的那份心。」我說著,把他手中的刀輕輕拿下,「從今往後,我們的廚房,該有兩把刀了。」
李昊把我擁入懷中,他的眼淚滴在我的頸窩,溫熱而真實。窗外,夕陽西下,為城市鍍上一層金色。廚房裡,兩把刀並排掛在牆上,像是婚姻中最平等的誓言。
我知道,修補裂痕需要時間,就像切菜一樣,每一刀都要踏實而認真。但這一次,我們終於可以真正地麵向彼此,不帶任何偽裝和陰影。
「教我切菜吧。」李昊在我耳邊輕聲說。
我拿起一個土豆,放在案板上,握住他的手,一起拿起刀。刀起刀落,節奏和諧,像是兩顆心終於找到了共同的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