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第143章 林衛國的“啟蒙教育”
1959年的冬陽帶著稀薄的暖意,透過廠外平房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長方形的光斑。林衛國坐在鋪著棉布的爬行墊上,手裡攥著個迷你扳手——這是林建軍用不鏽鋼邊角料做的玩具,邊緣打磨得光滑,不會傷手。小家夥咬著扳手,口水順著下巴往下淌,眼睛卻直勾勾地盯著父親手裡的齒輪模型,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
“這是主動輪,”林建軍拿起個直徑5厘米的塑料齒輪(工廠廢料加工的),輕輕碰了碰兒子手裡的扳手,“那個是從動輪,它們咬在一起,就能帶動機器轉起來,像爸爸車間裡的機床一樣。”
蘇嵐端著小米粥從廚房出來,看到父子倆的互動,忍不住笑:“他才一歲多,聽得懂嗎?彆讓扳手硌著牙。”她把粥碗放在桌上,裡麵摻了點細糧粉,是林建軍用“特殊補助”換的,專門給林衛國熬粥。
“聽不懂也得聽。”林建軍把齒輪模型放在爬行墊上,組裝成簡單的傳動裝置,搖動搖柄,齒輪“哢噠哢噠”轉起來,林衛國的眼睛瞬間亮了,丟下扳手就去抓轉動的齒輪,小胳膊小腿在墊子上撲騰,像隻笨拙的小企鵝。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齒輪轉動聲中響起,帶著教育效果的判定:
【檢測到宿主對“林衛國”實施“早期機械啟蒙”,通過“觸覺刺激(扳手)
視覺引導(齒輪轉動)
語言描述(機床類比)”,啟用嬰兒“機械認知”潛能,係統評估“機械敏感度”提升至60%(普通嬰兒平均為20%)。】
【獎勵發放:“兒童機械認知圖冊”(含動物造型齒輪、簡易槓桿原理)、“觸覺刺激訓練方案”(通過不同材質玩具提升感知能力),長期堅持可使“空間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發育提前6-12個月。】
林建軍翻開圖冊,上麵畫著長鼻子大象造型的齒輪組,象牙是兩根槓桿,鼻子是傳送帶,色彩鮮豔,線條簡單。他指著大象的鼻子:“衛國你看,這個像不像車間裡的傳送帶?能把零件從這邊運到那邊。”
林衛國的小手在圖冊上拍打著,嘴裡發出“啊——”的長音,像是在回應。他抓起一個橡膠材質的齒輪,又摸了摸金屬扳手,小眉頭皺了皺,似乎在分辨材質的不同,逗得蘇嵐直笑:“這孩子,還真跟你一樣,對這些鐵家夥感興趣。”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林衛國觸控不同材質時響起:
【“觸覺刺激”生效,嬰兒“材質分辨能力”初步形成,對“金屬”“塑料”“橡膠”的觸感記憶留存率提升40%,為後續“精細動作”發展(如握筆、操作工具)奠定基礎。】
下午,林建軍從車間帶回一套“兒童版機械圖紙”——這是他根據係統獎勵的圖冊,用描圖紙放大繪製的,上麵有簡化的坦克履帶、自行車鏈條,標注著“1、2、3”的數字,對應不同的零件。他把圖紙鋪在地板上,指著履帶的鏈節:“這是1號零件,那個是2號,它們要一個扣一個,才能讓坦克跑起來。”
林衛國趴在圖紙上,用手指戳著數字“1”,嘴裡發出“噠”的聲音。林建軍驚喜地發現,兒子似乎對數字更敏感,每次戳到數字,眼睛都會亮一下。他趕緊找來數字卡片(用硬紙板做的),抽出“1”和“2”,在兒子麵前晃了晃:“這是1,這是2,1加1等於2,就像爸爸加媽媽,等於我們一家三口。”
蘇嵐在一旁縫衣服,聽著丈夫笨拙的講解,嘴角噙著笑。她知道林建軍的心思——他沒機會接受係統的教育,從學徒一步步摸爬滾打纔有今天,所以格外重視兒子的啟蒙,哪怕孩子還聽不懂,也要把“技術”的種子早早埋下。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林衛國抓起數字卡片時響起:
【“數字認知”啟蒙啟動,嬰兒對“符號與數量”的關聯感知萌芽,係統預測“數學能力”發育速度提升25%,建議引入“實物計數”(如用積木塊數數量)強化效果。】
林建軍立刻找來六塊方形積木(木頭做的,邊角圓潤),在兒子麵前擺成兩排,每排三塊:“這是3,那也是3,合起來是6,夠我們吃兩頓窩窩頭了。”他故意把數字和食物聯係起來,既符合當前的生活場景,又能加深記憶。
林衛國果然被吸引了,抓起積木就往嘴裡塞,被林建軍輕輕拿開,換成咬不爛的塑料數字。小家夥不依不饒,揮舞著手臂抗議,林建軍順勢把他抱起來,指著窗外工廠的煙囪:“你看那個大煙囪,裡麵出來的煙,像不像爸爸畫的數字‘9’?”
蘇嵐看著父子倆的背影,陽光落在他們身上,鍍上一層金邊。她想起剛結婚時,林建軍說“要讓兒子學技術,不當睜眼瞎”,那時她還覺得太早,現在看來,他是把對未來的期待,都融進了這些瑣碎的啟蒙裡。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晚飯前響起,帶著階段性評估:
【“林衛國啟蒙教育”首日效果:1
機械認知萌芽(對齒輪轉動關注度持續15分鐘);2
數字敏感度提升(對數字卡片抓取頻率高於玩具);3
親子互動質量評分90分,顯著提升家庭情感聯結。】
【長期效益預測:若持續啟蒙,6歲前可掌握基礎加減法,8歲可理解簡單機械原理,“技術傳承”成功率提升至70%。】
晚飯時,林衛國坐在特製的小木椅上,手裡抓著個齒輪玩具,居然安安靜靜地吃完了小半碗粥,還學著大人的樣子,用勺子敲了敲碗,發出“當當”的聲音。
“這孩子,今天真乖。”蘇嵐給兒子擦了擦嘴,“以前吃飯總哭鬨,看來是玩累了。”
“是開竅了。”林建軍看著兒子滿足的笑臉,心裡湧起一股暖流。車間裡的技術難題、院裡的是非糾紛,在這一刻都顯得微不足道。他從懷裡掏出個小布包,裡麵是兩塊水果糖——這是工廠獎勵給技術骨乾的,他一直沒捨得吃,現在剝開一塊,小心翼翼地塞進兒子嘴裡。
林衛國含著糖,小眼睛眯成了一條縫,咯咯的笑聲像銀鈴一樣,回蕩在溫暖的屋裡。窗外的風還在刮,工廠的方向傳來隱約的機器轟鳴,那是夜班工人在趕製軍工零件,而這間小屋裡的溫馨,卻比任何喧囂都更有力量。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睡前故事時間響起,帶著溫馨的總結:
【“家庭啟蒙”事件完成,宿主“父親角色”認知深化,蘇嵐“教育參與度”提升至80%,林衛國“情緒穩定度”提高,觸發“幸福家庭”效應,宿主“技術攻關”疲勞值降低10%。】
林建軍給兒子講“坦克爺爺和小齒輪”的故事——這是他編的,說有輛坦克的履帶壞了,小齒輪們齊心協力,幫它修好了,最終趕上了閱兵式。林衛國聽得入迷,小腦袋靠在父親懷裡,很快就睡著了,嘴角還掛著糖渣。
蘇嵐收拾著散落的玩具,輕聲說:“明天我把那些圖紙貼在牆上,讓衛國醒了就能看見。”她拿起那張坦克履帶圖,上麵的鏈節畫得像小火車,“你畫得真好看,不像圖紙,像畫兒。”
“隻要他喜歡,我天天畫。”林建軍把兒子放進搖籃,掖好被角,“等他再大點,我帶他去車間,看看真正的機床,比玩具壯觀多了。”
窗外的月光透過窗簾縫隙,照在牆上的圖紙上,那些簡單的線條彷彿活了過來,變成轉動的齒輪、奔跑的坦克,編織著一個關於技術與傳承的夢。林建軍知道,這隻是開始,未來的路還很長,他要教兒子的,不隻是數字和齒輪,還有踏實、堅韌、永不放棄的匠人精神,就像鉻鉬合金鋼一樣,曆經錘煉,終成棟梁。
四合院的方向一片寂靜,隻有偶爾傳來的咳嗽聲和算盤聲,像遙遠的背景音。林建軍看著熟睡的妻兒,心裡一片踏實——無論外麵的世界多麼艱難,隻要這個小家裡的燈火不滅,希望就永遠都在,而那些關於技術的種子,終將在未來的某一天,破土而出,長成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