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 第249章 閻埠貴的“情報交換”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第249章 閻埠貴的“情報交換”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1969年深秋的清晨,薄霧還沒散儘,四合院的青磚地上結著層薄霜。閻埠貴揣著手,縮著脖子在院裡踱步,眼睛卻時不時瞟向巷口,像隻警惕的老鵪鶉。他昨晚從二兒子閻解曠嘴裡套出個訊息——造反派最近要查工廠的賬目,特彆是“走資派”和“技術權威”經手的物資,據說連領了幾兩縫紉線都要核清楚。

這個訊息像塊石頭壓在他心頭。閻埠貴這輩子最講究“賬目分明”,可真要被翻舊賬,誰也保不齊哪筆賬被曲解。更重要的是,他想起林建軍前兩年幫閻解成進工廠時,經手過一批工具發放,萬一被牽連,自家好不容易穩住的局麵就全完了。

“三大爺,您早啊。”林建軍推著自行車從院外進來,車後座綁著個鼓鼓囊囊的布包,裡麵是給兒子做實驗用的鐵皮和鐵絲。他剛從維修組早班下班,路過四合院取點東西。

閻埠貴像被踩了尾巴似的跳了一下,見是林建軍,連忙湊過去,左右看了看,壓低聲音:“小林,你……你有空沒?借一步說話。”

林建軍心裡一動,看他這神色,八成是有什麼要緊事。“行,我取點東西就走,您到門口等我。”

兩人一前一後出了四合院,在巷口那棵歪脖子槐樹下站定。秋風卷著落葉打在臉上,閻埠貴裹了裹棉襖,搓著手說:“小林啊,三大爺跟你說個事,你可彆外傳……”他頓了頓,像是下了很大決心,“我聽解曠說,廠裡的‘革委會’要查賬了,專查你們這些‘有問題’的人經手的物資,連領了多少機油、多少砂紙都要一筆筆對。”

林建軍的手指在車把上輕輕敲了敲。這訊息和係統淩晨的預警對上了:【檢測到“財務審查”風險,涉及1966-1968年物資發放記錄,建議立即整理相關憑證,確保賬目清晰。】看來閻埠貴這情報來得及時。

“知道了,謝謝三大爺。”林建軍的語氣沒什麼起伏,心裡卻在快速盤算——他這幾年在車間領的物資,大到鋼材小到螺絲釘,都記在一個專用的小本子上,每次領用都讓保管員簽了字,按理說沒問題,但就怕有人雞蛋裡挑骨頭。

閻埠貴見他沒太當回事,急了:“你可彆大意!趙科長那幫人,就想挑刺抓辮子!我聽說許大茂也在背後煽風,說你‘利用職務之便,多領物資搞小灶’!”他這話半真半假,既想賣好,又想強調訊息的重要性。

“許大茂?”林建軍挑了挑眉,心裡冷笑,這隻蒼蠅還真是陰魂不散。“多謝三大爺提醒,我會注意的。”他從布包裡拿出個用硬紙板做的小盒子,遞給閻埠貴,“這是我給衛國做的‘算術教具’,裡麵有小算盤和數字卡片,解曠不是在讀夜校嗎?或許用得上。”

這盒子是他昨晚特意做的,表麵畫著“農業學大寨”的圖案,裡麵卻是一套精巧的十進製教具,算珠是用不同顏色的木頭做的,既能學算術,又能演示進位原理。閻埠貴一看就知道是好東西,眼睛亮了亮,卻假意推辭:“這……多不好意思……”

“拿著吧,三大爺。”林建軍把盒子塞到他手裡,“您給我通風報信,我送點小東西,應該的。”他知道閻埠貴的性子,等價交換才能讓他安心,也才能維持這種微妙的情報關係。

閻埠貴掂了掂盒子的分量,眉開眼笑:“那……三大爺就不客氣了!你放心,以後有啥訊息,我還告訴你!”揣著盒子樂顛顛地回了院,心裡的算盤打得劈啪響——這教具既能幫兒子學習,將來說不定還能換點糧票,值了!

林建軍推著車往家走,心裡踏實了不少。閻埠貴的情報雖然摻雜著私心,但確實管用。他得趕在審查開始前,把那本物資賬整理出來,附上所有簽字憑證,做到滴水不漏。

回到家,蘇嵐正在給安全屋的通風管換濾網。“怎麼去了這麼久?”她接過丈夫手裡的布包,聞到上麵的機油味,“又去四合院了?”

“嗯,閻三大爺給了個訊息,說廠裡要查賬。”林建軍把情況簡單說了說,“我得把那本物資賬找出來,再核對一遍。”

“我去給你找。”蘇嵐轉身從炕洞的暗格裡拿出個鐵皮盒子,裡麵鎖著幾本賬冊——這是林建軍特意分開保管的,家用賬和工廠物資賬涇渭分明。

林建軍翻開那本藍色封皮的物資賬,上麵的字跡工整得像印刷體:“1967年3月15日,領45號鋼坯2米,用於修複衝床,保管員:王強(簽字)”“1968年7月2日,領砂紙10張,用於打磨軍工零件,見證人:老周(簽字)”……每一筆都記得清清楚楚,後麵還貼著小小的領用條。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意識裡響起:

【檢測到“賬目整理”行為,符合“風險規避”策略。因記錄完整、憑證齊全,審查風險降低至10%。】

【獎勵“憑證歸檔技巧”:可通過分類編碼、交叉印證等方式,進一步提升賬目可信度。】

林建軍按照係統提示,給每一頁賬目編了號,又在末尾做了個彙總表,把領用物資的用途按“生產必需”“維修應急”“軍工專用”分類標注,一目瞭然。蘇嵐在旁邊幫忙,把那些簽字的領用條按日期排好,用曲彆針彆在對應的賬頁上。

“這樣一來,就算他們想挑錯,也挑不出來。”蘇嵐看著整整齊齊的賬冊,鬆了口氣,“閻三大爺這次倒是辦了件好事。”

“他是無利不起早。”林建軍把賬冊鎖回鐵皮盒,“那套算術教具,抵得上他半年的情報費了。”

果然,三天後,革委會的人就到維修組查賬了。領頭的是趙科長,許大茂跟在後麵,手裡拿著個小本子,一臉幸災樂禍,彷彿已經看到林建軍被抓的場麵。

“林建軍,把你這幾年領用的物資賬交出來!”趙科長拍著桌子,裝腔作勢。

林建軍不慌不忙地拿出鐵皮盒,把賬冊和憑證一一擺在桌上:“趙科長,所有領用記錄都在這兒,有保管員簽字,有見證人,用途也寫得清清楚楚,您過目。”

趙科長和許大茂翻了半天,從第一頁查到最後一頁,彆說大問題,就連筆誤都沒找到。許大茂不死心,指著其中一筆“領20米電線”的記錄:“這電線乾啥用了?說不定被你偷回家了!”

“用於維修組的照明線路改造,當時鄭師傅、小李都在場,您可以問。”林建軍平靜地回答,“線路圖我這兒也有,需要的話可以拿給您看。”

鄭師傅在旁邊幫腔:“沒錯,那回線路老化總跳閘,還是小林主動弄的,不然咱們晚上加班都摸黑!”

趙科長的臉一陣紅一陣白,把賬冊往桌上一摔:“行了,賬目沒問題,收起來吧!”說完帶著人灰溜溜地走了,許大茂跟在後麵,尾巴都夾了起來。

維修組的工人們都鬆了口氣,老周拍著林建軍的肩膀:“行啊小林,滴水不漏!那幫孫子想找茬,沒門!”

林建軍笑了笑,把賬冊收好。他知道,這關能過,多虧了閻埠貴的情報,也多虧了自己多年的謹慎。在這特殊的年代,不僅要技術過硬,還得學會保護自己,而像這樣的“情報交換”,或許會成為常態。

傍晚回家,林建軍把審查通過的事告訴蘇嵐,又拿出一套新做的“幾何教具”:“明天路過四合院,給閻三大爺送去,就說‘謝謝他的訊息,賬查完了,沒問題’。”

蘇嵐接過教具,上麵用木塊拚出各種三角形和四邊形,既能學幾何,又能當積木玩。“你這是把他當成長期情報員了?”

“多個訊息渠道總是好的。”林建軍看著窗外漸暗的天色,“閻三大爺雖然精,但懂分寸,這種等價交換,對雙方都好。”

夜色漸濃,四合院的中院裡,閻埠貴正拿著林建軍送的算術教具,教閻解曠學乘法。看著兒子很快算對了題目,老頭笑得滿臉褶子,心裡卻在盤算:下次再有訊息,得換套更複雜的教具——最好是能教代數的那種。

而這一切,都在林建軍的預料之中。在這風雨飄搖的日子裡,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生存之道,有的靠蠻力,有的靠投機,而他選擇靠技術,靠謹慎,也靠這些微妙的人情往來。就像齒輪咬合一樣,彼此借力,才能在亂世的機器裡,穩穩地轉動下去。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