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 第256章 技術“傳幫帶”的延續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第256章 技術“傳幫帶”的延續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1970年的春寒料峭,軋鋼廠維修組的車間裡卻透著股熱火朝天的勁兒。林建軍蹲在一台捷克進口的鏜床旁,手裡捏著一把自製的量規,正對著燈光仔細比對。青工小李和小王湊在旁邊,大氣不敢出——這台鏜床是廠裡加工軍工零件的關鍵裝置,昨天突然出現0.02毫米的誤差,急得趙科長差點把技術員罵哭。

“問題在主軸軸承的預緊力。”林建軍放下量規,聲音不大卻清晰,“你們看,這處的油膜厚度不均勻,高速轉動時就會產生微小的跳動。”他用手指在軸承座邊緣比劃,“拆的時候注意,這三個固定螺絲得對角鬆開,力道要勻,不然會變形。”

小李趕緊拿出筆記本,鉛筆在紙上飛快地畫著示意圖,連林建軍捏扳手的角度都記了下來。小王則在一旁給軸承座塗防鏽油,眼神卻緊盯著林建軍的動作——這是他跟著林師傅學技術的第三個月,從一開始連扳手都拿不穩,到現在能獨立拆裝普通機床,進步快得連老工人都咋舌。

三個月前,林建軍剛提出要帶兩個徒弟時,鄭師傅還皺著眉勸他:“小林,這時候教徒弟?不怕被人說你搞‘技術私有’?”畢竟前兩年“批判技術權威”的餘波未平,公開“傳幫帶”總讓人覺得紮眼。

林建軍當時隻是笑了笑:“老鄭,技術這東西,越傳越活。咱們都老了,總不能讓這些裝置將來沒人會修吧?”他選小李和小王,也是經過深思熟慮——小李心思活絡,擅長記圖紙、算引數;小王性子沉穩,手上功夫紮實,正好互補。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林建軍意識裡輕響:【檢測到“技術傳承”場景,符合“守護火種”策略。宿主因材施教,傳承效率提升30%。】

林建軍不動聲色地接收著提示,手裡的活卻沒停。他讓小李遞過銅錘,對著軸承外環輕輕敲了三下,每一下的間隔都分毫不差。“聽這聲音,”他示意兩個年輕人湊近,“清脆帶點餘震,說明軸承沒裂紋;要是發悶,就得換了。這是‘聽聲辨損’,機器跟人一樣,不舒服了會‘說話’。”

小王閉上眼睛聽了半天,突然開竅:“師傅,我上次修衝床,它的聲音就有點發悶,後來果然是曲軸裂了!”

“就是這個理。”林建軍讚許地點頭,把銅錘遞給小王,“你來試試,力道要像給病人號脈,既要摸到‘症結’,又不能傷著‘筋骨’。”

小王緊張得手心冒汗,學著林建軍的樣子舉起銅錘,落下時卻偏了半寸。林建軍伸手握住他的手腕,輕輕一調:“手腕放鬆,力從腰出,不是靠胳膊使勁。”

鄭師傅蹲在不遠處磨刀具,眼角的餘光瞥見這一幕,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揚。他原本還擔心林建軍藏私,現在看來是自己多慮了——林建軍教徒弟,不僅教怎麼拆怎麼裝,連“聽聲辨損”“手感測力”這些老祖宗傳下來的絕活都毫無保留,這股子坦蕩,比那些空喊“革命口號”的人實在多了。

中午歇晌時,小李偷偷從飯盒裡掏出兩個窩窩頭,塞給林建軍一個:“師傅,我媽蒸的,加了玉米麵,管飽。”他家裡困難,這還是過年省下來的細糧。

林建軍沒推辭,掰了一半遞回去:“一起吃。”他看著小李筆記本上密密麻麻的公式,突然想起什麼,“下午我教你們用‘三點找正法’校直軸類零件,這個方法比用機床省料三成,適合現在的條件。”

小王眼睛一亮:“是不是您上次修軋輥用的法子?當時老鄭師傅說您神了,硬生生把彎了的輥子校直了!”

“那不是神,是有竅門。”林建軍笑了笑,從工具箱裡拿出一段廢鋼軸,“你們看,任何彎曲的零件,都有三個點能找到平衡……”他用粉筆在地上畫著受力分析圖,陽光透過高窗照在他身上,粉筆灰在光束裡飛舞,像撒下的一把種子。

【叮!】

【“三點找正法”教學完成,小李“空間受力分析”能力提升,小王“手工校直”技巧掌握。】

【獎勵“精密測量工具使用指南”,包含遊標卡尺、百分表的校準與保養,適配傳承需求。】

林建軍的意識裡浮現出指南的內容,從遊標卡尺的零點校準到百分表的防震措施,細致得連不同溫度下的誤差補償都有說明。他心裡一動,下午就把自己珍藏的一塊瑞士產百分表拿出來,當著兩個徒弟的麵拆開清洗:“這表嬌氣,溫度差一度就差0.001毫米,你們記著,用之前先讓它跟環境溫度‘適應’半小時。”

這話讓小李和小王心裡一震——他們以前用壞了多少量具都不知道原因,原來這裡麵還有這麼多門道。

沒過多久,林建軍帶徒弟的事就傳到了張廠長耳朵裡。老廠長特意來維修組視察,看到小李正用“三點找正法”校直一根傳動軸,小王則在旁邊用百分表測量誤差,精度控製在0.01毫米以內,忍不住拍著林建軍的肩膀:“好小子,這纔是真正的‘工業學大慶’!技術不藏私,廠子纔有後勁!”

趙科長跟在後麵,臉上有點掛不住。他之前還暗諷林建軍“搞小圈子”,現在看著兩個青工把難修的裝置擺弄利索,也不得不承認:“林師傅帶徒弟有一套,以後維修組的技術培訓,就交給你了。”

林建軍沒驕傲,隻是淡淡說:“都是為了生產。”他知道,在這個技術被邊緣化的年代,能讓年輕人重新拿起量具、鑽研圖紙,比任何個人榮譽都重要。

傍晚收工時,小李和小王主動留下來打掃車間,把林建軍用過的工具擦得鋥亮,按順序擺回工具箱。小李突然問:“師傅,您說這世道,咱們學這些手藝,真能長久?”

林建軍正在給鏜床上潤滑油,聞言動作頓了頓,隨即笑道:“不管世道怎麼變,機器總得有人修,零件總得有人做。你們把技術練紮實了,走到哪兒都餓不著。”他指著車間牆上“抓革命,促生產”的標語,“這句話沒說錯,生產要促,就得靠真本事。”

小王似懂非懂地點頭,握緊了手裡的扳手——他今天終於能獨立完成軸承預緊力的調整,林師傅說他的手感“有三分火候”了。

【叮!】

【技術傳承效果顯著,小李、小王“技術信念”初步建立。】

【獎勵“工廠裝置圖譜(簡化版)”,包含常見故障處理方案,適合新人快速上手。】

林建軍看著意識裡的圖譜,心裡踏實了不少。他知道,自己播下的種子,正在悄悄發芽。這些年輕人,將來或許會成為工廠的技術骨乾,在更需要他們的時候,接過這根沉甸甸的接力棒。

走出車間時,夕陽把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長。林建軍走在中間,小李和小王一左一右,手裡提著工具箱,步伐堅定。車間的機器轟鳴聲漸漸平息,但那些被傳承的技術、被點燃的信念,卻像永不熄滅的火種,在夜色裡默默積蓄著力量,等待著燎原的那天。

鄭師傅站在車間門口,望著他們遠去的背影,摸出煙袋鍋點上。煙霧繚繞中,他想起年輕時師傅教他的第一句口訣:“技術是骨頭,傳承是血脈。”現在看來,林建軍這小子,不僅守住了骨頭,更讓血脈活了起來。他磕了磕煙袋鍋,轉身回車間檢查裝置——明天,他也想試試帶個徒弟。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