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第285章 林衛國的“大學夢”
1975年的夏夜,軋鋼廠家屬區的燈光星星點點,蟬鳴聲裡混著遠處車間傳來的機器轟鳴。林衛國趴在院裡的木桌上,借著昏黃的煤油燈光演算一道複雜的積分題,草稿紙寫滿了三張,鉛筆頭磨得隻剩一小截。桌角堆著幾本翻捲了邊的書,最上麵的《高等數學》封麵上,用鋼筆寫著“1965年版”,是父親林建軍從廠裡圖書室借來的珍藏。
“還在學?”林建軍端著一碗綠豆湯走出來,放在兒子手邊,“歇會兒,喝口湯。”
林衛國頭也沒抬,筆尖在紙上飛快滑動:“爸,這道曲線積分題我總算快解出來了!你看,用格林公式轉換一下,就簡單多了。”
林建軍湊過去看,紙上的步驟清晰工整,從曲線方程到區域積分的轉換,邏輯嚴密得像設計圖紙。他讚許地點點頭:“思路對了。不過格林公式的適用條件彆忘了,得是單連通區域,邊界曲線還要取正向。”
“知道!”林衛國笑著劃掉一個小錯誤,“剛才差點忘了這個,還是爸你提醒得及時。”
父子倆的對話被院門口的腳步聲打斷,是林衛國的班主任王老師,手裡拿著個牛皮紙信封,臉上帶著惋惜:“衛國,這是工農兵學員的推薦表,學校研究決定給你,明天填好交上來就行。”
工農兵學員的名額,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機會。不用考試,憑推薦就能上大學,畢業後還能分配工作。王老師以為林衛國會立刻接過去,沒想到他卻搖了搖頭:“王老師,這名額您給彆人吧,我不打算去。”
“你說啥?”王老師愣住了,“多少人搶著要,你為啥不要?”
林建軍拍了拍王老師的肩膀,把他請到屋裡坐:“王老師,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您先聽他說說。”
林衛國放下筆,語氣堅定:“王老師,我想等高考恢複。我爸說,國家早晚會恢複正規考試,憑真本事考上的大學,學的知識才紮實。工農兵學員雖然能上大學,但課程太淺,學不到真東西。”
這話讓王老師沉默了。他教了幾十年書,何嘗不知道工農兵學員的課程弊端?隻是在那個年代,能有機會上大學就不錯了,沒人敢奢望恢複高考。“可……可高考哪年能恢複?萬一等個三年五載,你這輩子就錯過了。”
“就算等五年,我也願意。”林衛國指著桌上的書,“這幾年我可以自學,把高中課程學透,再啃大學教材,到時候不管怎麼考,我都不怕。”
林建軍在一旁補充:“王老師,我支援衛國的想法。他這兩年在技術科跟著學,理論和實踐都有基礎,再係統學兩年,比現在去上工農兵學員強。”他從抽屜裡拿出幾本封麵印著“內部資料”的書,“這些是我托人找的大學基礎課教材,雖然是油印的,但內容全,讓他先看著。”
王老師看著那些書,又看看林衛國眼裡的堅定,終於歎了口氣:“罷了,你們父子倆都有主見。這名額我給彆人,但你記住,要是將來後悔了,可彆怨我沒提醒你。”
“謝謝王老師,我不後悔。”林衛國站起身,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
王老師走後,蘇嵐從廚房出來,看著桌上的推薦表,忍不住唸叨:“你說你們爺倆,放著好好的機會不要,非要等什麼高考。要是一直不恢複,衛國的前程不就耽誤了?”
“媽,不會的。”林衛國走過去,幫母親擦了擦手上的麵粉,“我爸說,國家要發展,肯定需要有真才實學的人,高考早晚會恢複。再說,就算不恢複,我把這些知識學會了,在廠裡當技術員也挺好啊。”
林建軍也勸道:“你放心,我心裡有數。這兩年政策一直在變,教育回潮是大趨勢,恢複高考隻是時間問題。衛國現在打好基礎,將來不管是上大學還是在廠裡乾,都有底氣。”他想起係統獎勵的“高中數理化複習資料(1970年代版)”,裡麵的知識點覆蓋全麵,甚至包含一些1965年高考的典型題型,顯然是為恢複高考做準備的。
接下來的日子,林衛國的生活更忙碌了。白天在工廠跟著父親學技術,晚上回家就著煤油燈啃書本,週末還去市圖書館查資料。他把林建軍給的複習資料從頭到尾做了一遍,遇到不懂的就記在本子上,等父親回來一起討論。
有次遇到一道關於熱力學第二定律的難題,林衛國琢磨了兩天沒弄明白,林建軍下班回來,他趕緊拿著書請教。林建軍沒直接講答案,而是拉著他去車間看蒸汽機:“你看這蒸汽推動活塞,能量轉化總有損耗,不可能100%利用,這就是熱力學第二定律說的‘熵增’。”
用蒸汽機解釋熱力學,直觀又好懂,林衛國一下子就明白了。“爸,原來課本上的知識,跟廠裡的機器能對上啊!”
“當然能對上。”林建軍笑著說,“所有的理論都來自實踐,學的時候多想想廠裡的裝置,就不難了。”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意識裡輕響,帶著紙張翻動的沙沙聲:【檢測到林衛國“自主學習”狀態持續強化,知識體係完整性提升至70%。】
【獎勵“大學預科銜接課程”:包含高等數學、大學物理、普通化學的入門與高中知識銜接要點,降低學習難度。】
林建軍把銜接課程整理成筆記,裡麵用“機床齒輪傳動”比喻微積分中的“鏈式法則”,用“鋼水冷卻結晶”解釋化學中的“相變原理”,都是林衛國熟悉的工廠場景。兒子看了筆記,原本覺得晦澀的大學課程,突然變得親切起來。
廠裡的年輕人知道林衛國放棄了工農兵學員名額,有人佩服,也有人嘲笑。小馬就說:“衛國,你這是傻了吧?放著大學不上,在廠裡當學徒,圖啥?”
“圖學真本事。”林衛國正在給一台車床換軸承,頭也沒抬,“你以為上了大學就一定有出息?學不到東西,回來還不是照樣乾瞪眼?”他指著車床的主軸,“就像這主軸,看著簡單,裡麵的公差配合、材料選擇,沒真學問能弄明白?”
小馬被問得啞口無言。他看著林衛國熟練地測量軸承間隙,調整預緊力,動作比老工人還穩,心裡突然有點佩服——這小子是真把技術當回事了。
轉眼到了年底,林衛國的自學筆記已經攢了厚厚的五本,從函式影象到機械原理,從化學方程式到電路設計,內容詳實得像本小百科。林建軍把這些筆記裝訂好,放在書架最顯眼的位置:“等將來高考恢複了,這就是你的‘武器’。”
除夕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餃子,窗外放起了煙花。林衛國舉起茶杯,對父親說:“爸,謝謝你支援我。不管將來能不能考上大學,我都不會忘了你教我的——知識要學紮實,做人要走正道。”
林建軍笑著和兒子碰了碰杯:“好小子,有誌氣。記住,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你現在埋下的種子,將來一定能長成大樹。”
煙花在夜空中綻放,照亮了父子倆的笑臉。林建軍知道,林衛國的選擇或許在當下看來有些“不合時宜”,但他堅信,在這個即將迎來變革的時代,守住知識,守住本心,就是最好的準備。而那本厚厚的自學筆記,就是給未來最好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