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 第430章 係統的“終極獎勵”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第430章 係統的“終極獎勵”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2025年的立春,北京的雪還沒化儘,林建軍書房的台燈卻亮得格外早。老人坐在藤椅上,膝頭攤著一本泛黃的技術筆記,上麵的字跡從青澀到蒼勁,記錄著從1963年第一把量具草圖到2024年核聚變裝置引數的漫長曆程。窗台上,蘇嵐養的水仙開得正盛,淡淡的香氣混著墨香,在晨光裡浮動。

【叮——】

一聲不同於以往的提示音突然在意識裡響起,沒有了機械的冰冷,反而帶著一種近乎人聲的厚重感。林建軍的手指頓在筆記的最後一頁,那裡剛寫下“可控核聚變商業化路徑思考”的標題。

【檢測到宿主完成“科技報國”主線任務全階段目標。】

【從1951年軋鋼廠學徒到2025年科技泰鬥,宿主見證並參與了中國從技術弱國到科技強國的全過程:】

【——個人成長:突破237項核心技術,主導建立精密製造、半導體、新能源、核聚變等產業體係。】

【——家族傳承:林衛國接棒半導體,林曉陽領跑人工智慧與核聚變,林思國確立核物理誌向,實現五代人精神接力。】

【——時代貢獻:深度參與改革開放、科技突圍、全球競爭等曆史節點,推動中國技術從跟跑到領跑。】

【綜合評價:史詩級完成度。】

林建軍的呼吸微微停滯,眼前彷彿走馬燈般閃過無數畫麵:1977年林衛國挑燈夜讀的煤油燈,1984年舊廠房裡第一台磨床的轟鳴,1997年香港回歸時全廠揮舞的國旗,2008年鳥巢上空綻放的煙花,2021年“人造太陽”突破1億度時實驗室的歡呼……這些碎片拚在一起,就是他和一個國家的科技成長史。

【基於全階段表現,係統觸發終極獎勵:“人類命運共同體科技藍圖”。】

隨著提示音,一幅全息投影突然在書房中央展開,淡藍色的光流勾勒出複雜的圖譜,像一張覆蓋全球的技術神經網路。林建軍眯起眼睛,看清了圖譜上的三大核心板塊——

“星際航行技術集群”裡,標注著可控核聚變推進器、空間折疊通訊、月球基地生態迴圈係統的關鍵引數,甚至有一行小字:“2049年火星載人登陸技術路徑”。

“可控核聚變商業化”部分,比林曉陽團隊的方案更細致,從原料提取(海水中氘的高效分離)到電網適配(毫秒級負荷調節演算法),甚至包含了應對能源革命帶來的社會結構變革建議。

“人工智慧倫理框架”則跳出了技術範疇,提出“人類主導、機器輔助”的邊界準則,附帶著全球ai治理的國際合作模型,其中不少理念與林曉陽在《科學》雜誌發表的論文不謀而合。

【藍圖核心:科技不應是國家間的壁壘,而應是人類共同進步的階梯。】係統的聲音帶著前所未有的溫度,【宿主用一生證明:技術突破能改變國家命運;現在,該讓技術惠及更多人。】

林建軍伸出手,指尖穿過全息投影的光流,彷彿能觸控到那些躍動的公式和模型。他想起2018年晶片禁令最嚴峻時,自己在《人民日報》發表的文章:“封鎖或許能延緩腳步,但擋不住人類對技術進步的共同嚮往。”此刻,這份藍圖正是這句話的最好註解。

“老夥計,你跟著我多少年了?”林建軍突然對著空氣輕聲問。從1963年第一次簽到獲得“精密量具打磨技巧”,到2025年的終極藍圖,這個神秘的係統陪他走過了62年,像個沉默的導師,在每個關鍵節點遞上恰到好處的指引。

【自宿主在軋鋼廠首次產生“突破技術封鎖”的強烈意念時,係統即已啟用。】回答裡竟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溫情,【但引導者從來不是係統,而是宿主內心的信念,是中國人“不服輸、敢爭先”的精神。】

林建軍笑了,眼角的皺紋裡盛著釋然。他終於明白,所謂係統,不過是把一代人的集體智慧、無數次失敗的經驗教訓,濃縮成了可觸控的“提示”。就像他筆記裡那些被紅筆圈改的公式,每一次修正都凝結著前人的探索——係統隻是讓他少走了些彎路,真正支撐他走下來的,始終是“科技報國”這四個字。

蘇嵐端著早餐走進來,看到書房中央的全息投影,沒有絲毫驚訝。這些年,她早已習慣了丈夫身邊的“奇跡”。“該吃早飯了,曉陽說上午帶思國來給您拜年。”她把溫熱的小米粥放在桌上,目光落在藍圖的“全球能源網際網路”板塊,“這是不是曉陽他們正在做的跨國電網專案?”

“是,也不全是。”林建軍指著其中的“沙漠光伏-海水製氫-跨洲輸電”閉環係統,“比曉陽的方案更宏大,要聯閤中東、非洲、歐洲一起做。”他頓了頓,語氣鄭重,“這藍圖,不能留在咱們家。”

蘇嵐輕輕點頭:“我就知道你會這麼想。當年你把光刻機草圖交給上海微電子,把5g專利納入共享池,不都是為了這個嗎?”她拿起林建軍的技術筆記,翻到扉頁父親寫的那句話:“技術是天下公器。”

【藍圖已自動儲存至宿主生物資訊庫,可通過指定方式移交。】係統的聲音適時響起,【建議移交國家相關部門,結合全球合作機製推動實施。】

上午十點,林衛國和林曉陽帶著林思國走進書房。十歲的思國穿著紅色的唐裝,手裡捧著自己在清華附小的科技獲獎作品——一個簡易的核聚變裝置模型。“太爺爺,您看我這個托卡馬克裝置,比課本上的更像‘人造太陽’!”

林建軍接過模型,指尖拂過用3d列印的環形線圈,突然對三個世代的男人說:“你們都坐下,我有重要的事說。”他關閉全息投影,從抽屜裡拿出一個加密u盤,金屬外殼上刻著“人類命運共同體”七個篆字。

“這是我這輩子最後一個‘技術發現’。”林建軍的目光依次掃過兒子、孫子和曾孫,“裡麵有星際航行、核聚變商業化、ai倫理的完整藍圖,比我們現在做的超前至少三十年。”

林衛國的呼吸一緊,他瞬間明白了父親的用意。“爸,您想……”

“交給國家。”林建軍把u盤放在桌上,推到林衛國麵前,“讓發改委、科技部、中科院一起論證,該合作的找國際夥伴,該保密的守住底線。記住,這不是咱們林家的私產,是給全人類的禮物。”

林曉陽看著u盤上的篆字,突然想起爺爺常說的“技術要有溫度”。這份藍圖最動人的不是超前的引數,而是字裡行間的“共享”理念——比如可控核聚變技術要優先向發展中國家轉移,ai倫理框架要兼顧不同文明的價值觀。

“太爺爺,這是不是比您當年的量具厲害多了?”思國歪著頭問,小手輕輕碰了碰u盤。

“厲害,但道理是一樣的。”林建軍握住曾孫的手,放在u盤上,“當年造量具是為了讓中國工業有精度,現在這份藍圖,是為了讓人類文明有高度。你們這代人,要學會帶著全世界一起跑。”

【叮——】

係統的提示音再次響起,卻帶著明顯的告彆意味:【終極獎勵移交完成,係統使命終結。】

【宿主用一生證明:人類的進步從不依賴外力,而是源於內心的信念與持續的奮鬥。】

【再見,林建軍同誌。再見,了不起的中國科技人。】

這一次,提示音落下後,再沒有任何回響。林建軍的意識裡空出一塊巨大的空間,卻並不失落,反而像卸下了千斤重擔。他知道,從今天起,中國人的技術探索,將徹底依靠自己的智慧和雙手——這本就是他和係統共同追求的終極目標。

窗外的陽光越過積雪,照在書房的全家福上。照片裡,林建軍捧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證書,林衛國站在他身後,林曉陽抱著年幼的思國,蘇嵐笑得眉眼彎彎。五代人的笑容在陽光下定格,像一株深深紮根的大樹,根係連著四合院的泥土,枝葉卻伸向了星辰大海。

林建軍拿起那本技術筆記,在最後一頁寫下:“技術的終點,是讓每個國家都有尊嚴,每個生命都有希望。”放下筆時,他的動作輕快得像個年輕人。

“走,”他站起身,蘇嵐連忙扶住他,“曉陽不是說思國的核聚變模型獲獎了嗎?咱們去給孩子買個真正的托卡馬克裝置模型,帶磁約束線圈的那種。”

林衛國拿起桌上的u盤,金屬的冰涼透過指尖傳來,卻燙得像團火。他看著父親走向客廳的背影,突然明白,所謂“終極獎勵”從來不是那些圖紙和引數,而是父親用一生示範的——如何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命運,把民族智慧彙入人類文明。

客廳裡,思國正在給太奶奶講學校組織的“科技強國”主題班會。林建軍走過去,坐在曾孫身邊,聽他奶聲奶氣地說:“老師說,太爺爺是從四合院走到世界的大科學家,我以後要從地球走到火星去!”

老人笑著摸了摸他的頭,望向窗外。立春的陽光正一點點融化殘雪,光禿禿的樹枝上,已經有嫩芽在悄悄醞釀。他知道,屬於他的時代即將落幕,但屬於中國科技的未來,才剛剛開始。

而那份凝聚著一生智慧與係統終極饋贈的藍圖,終將像這立春後的陽光,穿透所有壁壘,照亮人類共同的前路。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