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宦心頭硃砂痣 加冠近在睫,迷霧待破曉
加冠近在睫,迷霧待破曉
距離陛下加冠禮還有十日,京城的氣氛愈發緊張。國舅爺頻繁出入太後寢宮,顯然是想在加冠禮前掌控更多權力;而蕭徹則在暗中聯絡清流官員和邊防將領,為扳倒國舅爺做最後的準備。
沈清辭將所有罪證整理成冊,放在一個紫檀木盒裡,日夜隨身攜帶。他知道,這個木盒裡裝的不僅是國舅爺的罪證,還有蕭凜案翻案的希望,容不得半點差錯。
這天午後,他在翰林院整理最後一批蕭凜案的殘檔時,發現了一份被遺忘的供詞——是當年蕭凜府上的老管家的供詞,上麵寫著“蕭尚書案發前,曾將一份‘鹽鐵走私名單’交給林文彥,讓他保管,若自己出事,就將名單呈給陛下”。
“鹽鐵走私名單!”沈清辭激動得站了起來——這份名單若是存在,就是證明國舅爺走私的最直接證據,比賬本和通訊更有說服力!
他趕緊拿著供詞去了東廠,蕭徹正在與心腹討論加冠禮當天的部署,見他進來,停下話頭:“怎麼了?”
“蕭大人,你看這個!”沈清辭將供詞遞過去,“老管家說,蕭尚書曾將‘鹽鐵走私名單’交給林文彥,我們隻要找到這份名單,就能徹底定國舅爺的罪!”
蕭徹接過供詞,仔細看了一遍,眼底閃過一絲亮光:“這份名單很可能還在林文彥手裡!我立刻讓人去常州府,讓他把名單交出來。”
心腹剛要轉身,就聽到外麵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另一個暗衛衝進來,臉色蒼白:“大人,不好了!林文彥……林文彥被國舅爺的人抓走了!”
“什麼?!”蕭徹和沈清辭同時變了臉色。
“我們的人去晚了一步,林文彥被死士抓走,隻留下了這個。”暗衛遞來一塊玉佩,正是沈清辭之前見過的,林文彥的貼身玉佩,上麵還沾著血跡。
沈清辭握緊玉佩,心裡又急又怒——隻差十日,眼看就要成功了,林文彥卻被抓走,連帶著“鹽鐵走私名單”也沒了下落。
“國舅爺抓走林文彥,肯定是想逼他交出名單。”蕭徹的聲音冷得像冰,“他以為抓住林文彥就能翻盤,卻不知道,我們早已準備好後手。”
“後手?”沈清辭疑惑地問。
“我早就料到國舅爺會對林文彥下手,所以讓江南的眼線提前將林文彥的家人轉移到了安全的地方,還讓林文彥留下了一份名單的副本。”蕭徹從抽屜裡拿出一份名單,遞給沈清辭,“這就是‘鹽鐵走私名單’的副本,上麵記錄了國舅爺十年間走私鹽鐵的數量、時間和交易物件,包括蠻族的首領。”
沈清辭接過名單,上麵的字跡工整,每一筆記錄都清清楚楚,甚至連國舅爺私吞鹽稅的數額都標注得明明白白。他擡起頭,看著蕭徹,眼裡滿是敬佩——蕭徹總能在最關鍵的時候,留下後手,彷彿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有了這份名單,加冠禮當天,我們就能讓國舅爺百口莫辯。”蕭徹道,語氣裡帶著一絲輕鬆。
沈清辭點了點頭,心裡的石頭終於落了地。他將名單放進紫檀木盒,與之前的罪證放在一起,然後道:“加冠禮當天,我會親自將木盒呈給陛下,確保萬無一失。”
“好。”蕭徹看著他,眼神裡滿是信任,“加冠禮當天,國舅爺肯定會安排人手阻攔你,我會讓暗衛保護你,確保你能順利見到陛下。”
接下來的十日,兩人都在緊張的準備中度過。沈清辭反複核對罪證,確保沒有遺漏;蕭徹則在暗中調整部署,確保加冠禮當天的安全。
加冠禮前一夜,沈清辭在東廠偏院整理木盒,蕭徹走了進來。他穿著一身便服,手裡拿著一個油紙包,裡麵是剛出爐的桂花糕。
“明天就是加冠禮了,吃點桂花糕,圖個吉利。”蕭徹將油紙包遞過去。
沈清辭拿起一塊桂花糕,放進嘴裡,甜意蔓延開來,驅散了所有的緊張。他看著蕭徹,忽然道:“蕭大人,等蕭凜案翻案後,你想做什麼?”
蕭徹沉默了許久,才道:“我想回江南,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過普通人的生活。”
“普通人的生活?”沈清辭笑了,“那我陪你去江南,我還沒寫完‘民間見聞錄’,正好可以在江南多寫些百姓的故事。”
蕭徹看著他,眼神裡閃過一絲溫柔:“好。”
那一夜,兩人坐在偏院的桂樹下,聊了很久。從江南的風景,到百姓的生活,再到未來的打算,彷彿所有的陰霾都已散去,隻剩下對未來的嚮往。
次日清晨,加冠禮正式開始。沈清辭穿著朝服,抱著紫檀木盒,跟在清流官員身後,一步步走向皇宮。沿途的守衛比平時多了幾倍,顯然是國舅爺安排的,可他們看到沈清辭身邊的東廠暗衛,都不敢阻攔。
走進太和殿時,國舅爺正站在太後身邊,眼神陰鷙地盯著他。沈清辭沒有退縮,徑直走到陛下麵前,跪下道:“陛下,臣沈清辭,有要事啟奏,事關國舅爺貪腐走私、誣陷忠臣,請陛下過目!”
國舅爺臉色大變,趕緊道:“陛下,沈清辭血口噴人,他手裡的東西都是偽造的!”
“是不是偽造的,陛下一看便知。”沈清辭將紫檀木盒呈上去。
小皇帝開啟木盒,看著裡麵的賬冊、私記、通訊和名單,臉色越來越沉。當他看到“鹽鐵走私名單”上的蠻族首領簽名時,猛地一拍龍椅:“國舅爺,你還有什麼話說?!”
國舅爺臉色慘白,還想狡辯,卻被蕭徹帶來的邊防將領打斷:“陛下,臣有證據證明國舅爺私通蠻族,這是他與蠻族首領的盟約!”
太後看著越來越多的證據,知道大勢已去,癱坐在椅子上。國舅爺則被侍衛拿下,嘴裡還在大喊:“我是太後的兄長,你們不能抓我!”
沈清辭看著被押走的國舅爺,心裡終於鬆了口氣。他轉頭看向蕭徹,蕭徹正站在殿外,陽光灑在他身上,彷彿驅散了所有的黑暗。
蕭凜案的迷霧,終於在這一天破曉;而他與蕭徹的故事,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