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智引玄德秦牧遇月英定荊襄 第136章
軍師妙計!袁尚果然中計了!劉備興奮地擊掌。
帳內燭火搖曳,映照著眾人激動的臉龐。秦牧接過侍衛遞來的熱茶,氤氳熱氣模糊了他嘴角的笑意。
那封偽造的書信,此刻正在劇縣掀起軒然
**
袁尚親率大軍北返,馬蹄聲震碎了清晨的薄霧。
泰山兵不足為懼。陳登展開輿圖,手指在莒縣位置重重一點,我軍當速戰速決。
劉備卻突然按住劍柄:且慢。郭圖此人......
主公英明。秦牧輕輕放下茶盞,瓷杯與案幾相觸發出清脆的聲響,困獸猶鬥,何況是萬餘精兵?
夜風吹動帳簾,隱約傳來戰馬嘶鳴。眾將麵麵相覷,方纔的亢奮漸漸化作凝重的思索。
報——!斥候疾步進帳,莒城守軍正在集結!
秦牧與劉備交換了個眼神。案上的燭火爆開一朵燈花,照亮了輿圖上蜿蜒的進軍路線。
郭圖與臧霸必然不會束手就擒。
依先生之見,他們會如何反抗?
劉備再次望向秦牧。
最明智之選當是放棄城池北撤青州,方可保全性命。
然琅邪乃臧霸根基所在,想必不到無路可退,他絕不會輕易舍棄。
郭圖改投袁尚麾下本就處境艱難,若再棄莒縣而逃,更難以立足。
他必定會竭儘全力為袁尚死守此城。
若想守住莒縣,唯有出奇製勝。
秦牧指向地圖上莒縣以南:
城南有處崢嶸穀,乃必經之路,地勢險要。
以郭圖之智,定會在此設伏,意圖重創我軍。
如此方有機會以寡擊眾,守住莒縣!
眾人目光齊聚於地圖上那條蜿蜒十餘裡的山穀。
先生所言極是。
郭圖能想到這般計策,確在情理之中。
劉備頷首認同,繼而問道:
那我軍應當......?
四字要訣:將計就計!
秦牧不慌不忙伸出四指,眼中閃過一絲冷笑。
莒縣府內。
郭圖與臧霸正共飲溫酒。
郭先生,三公子為何突然撤兵回青州?
臧霸為郭圖斟酒,言語間流露不滿。
郭圖苦笑:審配纔是三公子心腹,機密要事自然輪不到我知曉。
臧霸一時啞然,麵露窘色,低頭猛灌了幾口烈酒。
酒盞見底,他憂心忡忡道:眼下城中僅剩我麾下一萬泰山兒郎,若劉備大軍驟至,這點兵力如何守得住城池?
郭圖眼波微動,執壺為他續滿酒漿,從容勸解:將軍不必過慮。三公子此行隱秘,劉備未必能察覺端倪。即便知曉,也難揣測其中深意,定會再遣細作查探。待其查明虛實,三公子早已得勝回師。
臧霸聞言神色稍霽,轉念想來確實如此——連他們這些心腹都摸不透三公子用兵之意,何況敵方劉備?
如此我便安心了,惟願三公子早日凱旋。臧霸眉頭舒展,仰頸又飲儘杯中酒。
酒盞尚未擱下,孫觀已倉皇闖入院落:兄長!南麵斥候急報,五十裡外發現九萬劉軍!那大耳賊竟傾巢來犯!
臧霸驚得噴出酒水,郭圖更是渾身劇顫。方纔篤定的判斷被現實擊得粉碎——劉備竟真的大舉來攻!
郭從事!臧霸急聲喝問,你方纔不是說......
郭圖冷汗涔涔,喃喃自語:不合常理...劉備怎會不等查清三公子動向就......這不合兵法......
滿堂文武頓時亂作一團。
“兄長,劉備大軍已至。”
孫觀麵色凝重,打斷另兩人的慌亂。
臧霸眸光一沉,攥緊拳頭:“琅邪乃我等根基,若退往青州,泰山軍便名存實亡!”
孫觀咬牙道:“豈願棄地?可劉備九萬雄師,我等兵馬連填其牙縫都不夠!再留此地,唯死路一條!”
寒意掠過臧霸脊背。走,存兵保命;留,全軍覆沒。他長歎一聲,正要下令撤軍——
郭圖突然拍案:“臧將軍!失徐州,袁氏豈能容你?我本就被審配打壓,若再丟城,袁尚必置我於死地!你我皆無退路,唯有死守!”
臧霸苦笑:“郭從事,道理我懂。可這一萬殘兵,如何擋得住劉備?”
郭圖冷笑著展開地圖,指尖重重點下:“誰說守不住?”
(
---
臧霸對莒城地形瞭如指掌,城南崢嶸穀地勢險狹,正是設伏絕佳之地。
劉備認定我軍兵少必龜縮守城,我們偏要出其不意,在崢嶸穀佈下天羅地網。
他素來狂傲輕敵,絕難察覺埋伏,待其大軍入穀,火攻驟起,伏兵齊發,必叫他措手不及。
以一萬精兵擊潰九萬劉軍,絕非妄言!
縱使取不了劉備首級,也足以重創敵軍,逼其退兵,莒縣自可轉危為安。
既能守土,又能建功,豈非一舉兩得?
郭圖揮袖侃侃而談,眉宇間儘是運籌帷幄之色。
臧霸眼中陡現精光,如溺者抓住浮木般撲向地圖,反複推演此計細節。
許久,他猛然拍案狂笑:
郭從事此計神鬼莫測!
早知你有這等經天緯地之才,審配之流豈能及你半分?
臧霸盛讚不絕,郭圖輕捋長須,嘴角微揚:
將軍過譽,不過窺破劉備弱點,略施雕蟲小技罷了。
臧霸當即振臂高呼:
全軍聽令!今夜潛赴崢嶸穀設伏!
定要叫那大耳賊葬身火海,有來無回!
---
兩日後。
莒縣南門城頭。
郭圖倚坐火爐旁,慢飲溫酒,遠眺崢嶸穀方向。
指節輕叩案幾,眸中漸浮得意:此刻,劉備大軍想必已入死地矣。
---
(---
他彷彿預見,劉備的九萬雄師在臧霸的烈火中哀嚎潰散,化為灰燼。
若天意垂憐,或許此刻劉備已葬身火海。
此等功績,豈止尋常戰功。
實乃震古爍今之偉業!
劉備若亡,其勢力必然分崩離析。
袁尚大軍揮師南下,莫說收複徐州,就連淮南、江東乃至荊州都將如秋風掃落葉。
到那時,曹操不過螻蟻爾!
他將一躍成為袁氏王朝的開國元勳。
無論是袁紹還是袁尚,都將對他寵信有加。
郭圖越想越是心潮澎湃,嘴角不自覺揚起得意弧度。
轉念卻又想到,劉備未必如此輕易葬身火海,也不可太過樂觀。
縱使劉備逃過一劫,重創其九萬大軍,守住莒城也是大功一件。
經此一役,三公子定會對我刮目相看......
郭圖喃喃低語,仰頭飲儘杯中溫酒。
驟然——
一名哨兵倉皇奔來,高聲稟報:
報!東門外塵煙四起,似有兵馬逼近!
郭圖舉杯的手懸在半空,眼中閃過驚疑。
東門外有兵馬?
臧霸的泰山軍主力儘出,僅留不足千人守城。
東門怎會突現軍隊?
莫非是劉備殘部?
郭圖渾身一顫,臉色驟變。
但隨即否定了這個念頭。
劉備主力在南,若想兵臨城下,必先經過崢嶸穀。
那裡埋伏著臧霸上萬精兵,劉備部眾絕無可能突破重圍。
即便真能突圍,也該出現在南門,怎會繞至東門?
郭圖強壓心中疑惑,當即躍馬揚鞭,沿城牆疾馳向東門。
登臨東門城樓,極目遠眺。
塵煙飛揚,數千兵馬如狂潮般湧向東門。
“太史氏的旗幟?”
“是太史慈!劉備的部隊!”
郭圖辨明軍旗,驟然失色,驚駭失聲。
果然。
疾馳而來的,正是太史慈所率的五千劉軍步騎!
此刻,他們猶如怒濤,直逼莒縣。
刹那間。
郭圖麵容扭曲,彷彿目睹世間最不可思議之事!
“怎會如此?劉備的人馬怎會從東麵殺至莒縣?”
“東麵……那可是
**
大海!”
“莫非……”
他猛然一顫,驟然醒悟。
那五千劉軍竟是取道海路,自莒縣以東登岸,突襲而來!
正因如此,他們才避開了臧霸的伏兵,繞過了崢嶸穀!
如天兵驟降,直抵莒縣城下。
“秦牧,必是那秦牧!”
“他早料我會在崢嶸穀設伏,莒縣空虛,便讓劉備遣兵渡海,繞開臧霸,突襲此城!”
“糟了,我竟被秦牧算計!”
郭圖悚然驚醒,渾身發冷,幾乎癱軟。
宏圖幻夢,頃刻崩塌。
極寒懼意,將他徹底吞噬。
“那寒門鄙夫,究竟是何方妖孽?”
“我輩所思所謀,竟儘在他的掌握?”
“他究竟……是何等怪物?”
郭圖失神呢喃,墮入無儘震駭。
就在他魂驚魄散之際,五千劉軍已兵臨城下。
望著城頭稀落慌亂的守軍,太史慈不由慨歎:
“子璟軍師真乃神人,臧霸果然傾巢而出,欲在崢嶸穀伏擊主公大軍。”
“可歎,他們怎麼也想不到,軍師早已洞悉一切。”
太史慈手握鐵戟,遙指敵城:
“眾將士聽令,蕩平莒縣!”
“首登城者,重重有賞!”
號角聲驟起。
五千劉家軍如猛虎出閘,向東門蜂擁而去。
郭圖猛然醒悟,嘶聲高呼:
“全體死守,務必攔住敵軍!”
“速調所有能戰之兵支援東門!”
“立即求援臧霸,命他火速回防莒縣!”
“快!再快些——”
城頭回蕩著他沙啞的呼喊。
區區兩百袁軍倉促應戰,關門固守,卻難擋滾滾洪流。
轉瞬之間,劉家軍已兵臨城下。
太史慈一聲令下,千百飛鉤破空而出,牢牢扣住城垣。
將士們如蟻附膻,競相攀牆而上。
莒城雖高,但守軍實在太少。
兩百袁卒麵對二十倍之敵,左支右絀,防線處處告急。
眨眼功夫,數十劉軍死士已躍上城頭。
這些虎賁銳士衝入敵陣,宛如惡虎撲羊。
血光飛濺,袁軍成片倒下。
城防頃刻土崩瓦解。
持劍督戰的郭圖麵如死灰。
“天意如此,非戰之罪......”
“本初公,為何要抽空城中精銳!”
郭圖黯然長歎,轉身欲逃。建功之念消散殆儘,此刻唯求保命。
甫一轉身——
城下太史慈弓弦震顫,利箭破空而來。
箭鋒直貫郭圖背心。
伴著慘呼,郭圖栽倒塵埃。
城門洞開,吊橋轟然墜地。
劉軍如潮湧入莒城。
未幾,字大旗已高揚東門城頭。
斜陽染血時——
喊殺聲漸息,莒城四門儘懸劉旗,琅琊治所就此易主。
城堞之上——
太史慈按劍昂立。
血人般的郭圖被拖至階前,強按跪地。
郭圖,從實招來。
臧霸是否率泰山軍伏兵崢嶸穀,欲襲我主大軍?
太史慈冷聲逼問。
郭圖猛然戰栗,麵如死灰。